周敦颐开创了理学与宋代书院德育思想一体化的新阶段,周敦颐的仕宦生涯也可以说是另一种书院讲学生涯,为官一任基本上就是建造书院一任,讲学一任。
周敦颐去世以后,凡是他曾经推动建设的书院、有过讲学活动的书院,都取周敦颐自号两个字或者两个字中的一个字来定名书院。
周敦颐学术成就集中体现于《太极图说》和《通书》两部著作,后人评介,《太极图说》和《通书》构成了宋代理学基本框架,“孔、孟以后,汉儒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
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达昌。故安定、徂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然仅可谓有之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其中,朱熹创立了理学分支“朱学”,张栻是“湖湘学派”重要缔造者,吕祖谦则创立了理学分支“婺学”。三位杰出的儒家知识分子都在各自主持的书院以自身学术成就推动了宋代书院德育思想发展,并且形成了各自主持书院特色。期间,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张栻主持岳麓书院,吕祖谦主持丽泽书院。
后世曾评价朱熹学术成就:“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江永嘉之学,而终不能讳其偏”。
朱熹毕生都在追求和践行他所提出的“理”,特别是他在推动与发展书院德育过程中,处处体现他所提出的“理”。
朱熹与张栻、吕祖谦学术观点上有着明显差异,三人对于自己各自学术观点有着坚定信仰。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三人结成伟大的友谊。例如,朱熹主要继承、发展了程颐格物之理,张栻的学术主要继承、发展了程颢提出的“心即是理”的观点,吕祖谦在治学过程中,强调经史并重,而朱熹在书院讲学期间,发现生员沿用吕祖谦治学方法的时候则会提出严厉批评。
然而,朱熹和吕祖谦相识十多年,有过一百多封通信,吕祖谦还促成了宋代书院德育思想发展史上千年佳话鹅湖之会,朱熹还曾率领上百名弟子来到岳麓书院,在岳麓书院和张栻共同主持会讲。
吕祖谦辞世以后,朱熹在为吕祖谦写的祭文中称颂吕祖谦的一生“德宇宽弘,识量宏廓”。
宋代开国皇帝确立一条基本国策便是,皇帝和文官、士大夫共治天下,宋代是文官集团地位空前提高的一朝,从此,文人相轻的恶习在文官、士大夫和读书人之间便蔓延开来。文官、士大夫和读书人之间因为学术观点之争,无限上纲演化为个人利益、权位之争,宋代史书多有记载。
张栻出生于名门世家,二十八岁的时候,张栻拜胡宏为师。胡宏对年轻的张栻展露出来的学术才华十分赞赏,“圣门有人,吾道幸也”,张栻在胡宏教导下,“细绎旧简,反之吾身,寝识义理之所在”,自此以后,张栻以岳麓书院为中心开创了湖湘学派,和“朱学”、“婺学”成鼎足之势,对于张栻的成就,朱熹曾这样评价:“使敬夫而不死······“婺学”和湖湘学派及代表人物,后世曾这样评价:“朱子生平相与切磋,得力者东莱、象山、南轩数人而已”。
因为在当下,很多人聚在一起夸夸其谈,真实目的却是为了功名利禄,扭曲了教育培养人才的真正目的。培养人才的真正目的在于,传承儒学道统,使广大民众认识和接受儒家伦理纲常。
朱熹率领百余名白鹿洞生员来访,和张栻在城南书院争论真理、探讨学术长达两个多月,期间,有近三天三夜时间不曾休息,两位思想大家为后世留下诸多美谈。张栻在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南山书院、碧泉书院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基本确定了湖湘学派主要气质。
张栻除了自己的道德文章,对于湖湘学派书院德育推动与发展突出成就是,培养出来了胡大时、游九功、游九言、彭龟年、吴猎等一大批湖湘学派杰出知识分子,对于后来湖湘学派宋代书院德育思想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