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桥兵变此人功劳第一,为何赵匡胤先拿掉他?学者:这才叫高明

陈桥兵变此人功劳第一,为何赵匡胤先拿掉他?学者:这才叫高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1486 更新时间:2024/1/16 23:53:50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是宋太祖赵匡胤在位的第三个年头。一天晚上,赵匡胤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几个军界元老,觥筹交错,喝得很尽兴。

赵匡胤一杯接一杯,也有了几分醉意,借着酒劲说,“没有你们,我就没有今天。可是,我虽然贵为天子,却不如你们当节度使快活呀,睡个觉都不踏实。”

这是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开场白。

喝了这杯酒还是兄弟

在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中,石守信是后周的殿前都指挥使,和殿前都虞候王审琦共同掌握着留守京师的部队。但这两人向来服气赵匡胤,等赵匡胤的部队回到开封,他们就打开城门欢迎新皇帝。所以石守信的拥戴之功最大。

宋朝建立后,石守信担任殿前副都点检(赵匡胤当皇帝前的职务是殿前都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继续掌管禁军和大内侍卫),兼任节度使,还是宋初十五个名誉宰相之一(加授同平章事,即使相),位高权重,在座的其他人也都是一方诸侯。

“杯酒释兵权”这件事,《宋史》记载发生在乾德元年,而《续资治通鉴》的说法是建隆二年(961年),酒宴上的对话记载更细致,我们不妨看看《续通鉴》里的君臣对话。

赵匡胤那么一说,石守信等人慌忙问道:“如今天下太平,谁敢作乱,陛下这是怎么了?”赵匡胤说:“你们当然没有异心。不过,万一你们的部下有人想搏取富贵,给你穿上龙袍怎么办?”

这话说得很直白了,毕竟赵匡胤的皇位就这么来的。

石守信他们吓坏了,醉意全无,在地上跪了一排,流着泪说:“不会的!陛下可怜可怜我们,指一条生路吧。”赵匡胤摆摆手道:“不用怕。人生苦短,谁不想长保富贵,让子孙后代衣食无忧。你们何不放弃兵权,去地方做官,享受天伦之乐,安度余生呢?我们约好结为亲家,两无猜疑,这样不好吗。”

石守信等人一听,全明白了,拜谢道:“陛下为我们考虑真周到,是再生之恩呀!”第二天,石守信他们都请求辞职,赵匡胤应允,赏给他们很多钱财。大家的节度使照做不误,如石守信被封为天平节度使,名义上仍然兼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高怀德为归德节度使,只是都没了兵权。

石守信为什么被拿掉

史书记载,“杯酒释兵权”的主谋其实是赵匡胤的心腹、另一个开国功臣赵普

宋朝建立之初,两个节度使李筠和李重进(都是后周旧将)曾起兵反赵匡胤,被石守信带兵平定。赵匡胤忧心忡忡,对赵普说,自唐朝末年以来,才几十年,皇帝走马灯一样换了八个姓,问题出在哪里,如何才能长治久安呢?

赵普说:“陛下问到点子上了。没别的原因,五代年间的藩镇各掌重兵,藩镇强而皇权弱。只要削减藩镇的兵权,卡住他们的钱粮,不愁天下不太平。”赵普的矛头所指,正是以石守信为首的军界大佬。赵匡胤却说:“他们一定不会背叛我的。”

赵普说:“我也知道他们没二心。可是依我看,这几个人领导能力不强,恐怕降不住手底下的骄兵悍将。一旦部下作乱,就由不得他们了。”赵匡胤终于醒悟,这才有了“杯酒释兵权”那一幕。

这里不讨论北宋由此产生的重文轻武制度,但“杯酒释兵权”这件事,如果我们只看史书的文字叙述,未免小瞧了宋太祖赵匡胤。

真正原因

当初,赵匡胤跟随周世宗柴荣征战数年,功勋累累。柴荣称得上雄才大略,可惜命不长,在病重时授予赵匡胤要职——殿前都点检(禁军最高统帅),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他了(话说回来,只要柴荣在世一天,就不会有陈桥兵变)。

能被柴荣如此倚重的赵匡胤,当然也是人中龙凤,柴荣死后,在军界威望最高的就是赵匡胤了。后周的江山易主并非偶然。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列,可不是白给的。赵匡胤问赵普如何安定大宋的江山,随即拿掉拥戴自己的头号功臣石守信,只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借他人之口,行预定之策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句话,帝王心术使然。

赵匡胤登基之初,当然不能亏待了石守信。问题是,两人的关系已经有了微妙变化,从昔日的“死党”变成了君臣,石守信背叛先皇、求取富贵的行为,恐怕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新皇帝都不会喜欢。

赵匡胤说的没错,让石守信等人掌握兵权,自己连睡觉都不踏实,谁知道下一次“陈桥兵变”什么时候来。就算石守信没有异心,显然他也不知道誓死效忠为何物。一天不拿掉石守信,赵匡胤就有芒刺在背的感觉。而他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为人称道,摆一场酒宴就解决了,没有动刀子。

宋朝立国之初,就不再设置殿前都点检,石守信交出兵权后,赵匡胤又废除了殿前副都点检一职。

明清之际的大学者王夫之称赞赵匡胤的高明,“石守信辈以得释兵保禄位为幸,宋之中外载宁者三百载。”意思是,赵匡胤用温和的方式剥夺石守信他们的兵权,对方感恩戴德,也保了宋朝300年平安。

结语:有人说,汉高祖击败项羽后,马上剥夺韩信的兵权,和宋太宗拿掉石守信是一样的。其实区别大了,因为楚汉战争中,韩信拥兵自重,求封齐王,还放过刘邦的鸽子,说好了一起去打楚军,却按兵不动。论拥戴之功,韩信怎么比得上石守信。

用王夫之的话说,宋太祖夺功臣兵权是“惩羹吹齑”,意思是被热粥烫过嘴,吓怕了,连吃冷食也要吹一吹。过于小心了。尤其是后来全面剥夺武将兵权,导致了宋朝孱弱。

石守信的命也比韩信好太多,在宋太宗年间晋封中书令、卫国公,前后做了十几年节度使,富得流油。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宋太祖赵匡胤真的是被宋太宗杀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啦啦萌小宠标签:宋太祖,宋太宗,赵德芳,赵廷美

    宋太祖之死,与千年来扑朔迷离的“烛光斧影”事件有关。所谓“烛光斧影”事件,源自于北宋僧人文莹的《续湘山野录》。里面是这样记载的:宋太祖赵匡胤曾驾御太清阁望气,当夜天气晴朗,星斗明灿,看得正高兴,突然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于是移驾下阁,命宫人开端门,夜召晋王赵光义相见。赵匡胤屏退左右侍从,兄弟

  • “陈桥兵变”真的是赵匡胤精心策划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宋太祖,陈桥兵变,宋太宗,范质,杯酒释兵权

    作者:赵心放赵匡胤是北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本文举几个例子,专门谈谈他的远见卓识本领和处理具体问题的智慧。(一)精心策划“陈桥兵变”“陈桥兵变”是

  • 为什么说赵匡胤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桃姐讲故事标签:宋太祖,后周世宗,李渊,大宋,将领

    有人说他位置不对,赵匡胤确实位置不对。他本人就是后周的将领。柴荣非常重视和信任他,不断提拔他,但柴荣死后不久,他又加了一件黄袍,自己当上了皇帝,这让柴荣很失望。但这在历史上是很正常的。如果说李渊身为唐国公趁火打劫是错的,那也好不到哪儿去。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根本不值一提。而且,五朝十国,大部分的

  • 报应不爽——赵匡胤四个儿子,个个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宋太祖,宋太宗,赵德芳,赵廷美,宰相,节度使

    赵匡胤有四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老大和老三早早死掉了,只剩下老二老四。赵德昭字日新,日新月异的日新,意思每天都有进步。六岁出阁。出阁不是出嫁,而是指皇子出就封国。宋代非常注重实行皇子出阁制度。出阁后皇子具备出就外第、开府置属和出班外廷三种权利。出就外第是对皇子的一种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漏算1人,不仅让自己丢了命也丢了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宋太宗,皇位,皇帝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本来是后周的一名大将,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信,然而在一次带兵打仗的时候,来到陈桥驿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发动了兵变,手下的人拥护赵匡胤当皇帝,于是赵匡胤黄袍加身,自己登基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图/翻摄百科词条)在平叛了各类势力以后,国家基本统一,赵

  • 赵匡胤是如何残忍地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江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宋太祖,郭威,后周世宗,宰相,陈桥兵变,范质

    提起宋太祖赵匡胤,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陈桥兵变”。960年正月初一,朝廷正在热热闹闹的过年,却突然接到契丹大举入侵的消息。宰相们不敢怠慢,立即命当时担任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率军前往抵御。赵匡胤却在陈桥驿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接着率军进入开封城,兵不血刃地控制了京师。在赵匡胤的

  • 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强夺后周郭家皇位,后来为何又赐丹书铁券?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郭威,柴进,唐朝,宋太祖,李重进,赵匡胤,后周世宗,郭家皇位,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

    柴进可是水浒世界中有名的富豪,仗义疏财的名号在江湖上广泛流传,无论犯了什么罪、遇到什么难处,只要成为柴进府上的客人,他都能保你平安无事。柴进为何这么牛?因为他姓柴,是前朝皇室后裔,家中供奉着赵宋皇室赏赐的丹书铁券,只要不谋反,谁也拿他无可奈何。小说中这样讲可不是毫无根据,在民间流传的说法以及宋人笔记

  • 韩重赟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开国功臣,宋太祖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史阅苍穹标签:唐朝,韩重赟,节度使,结义兄弟,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石守信、韩重赟等禁军将领的支持下,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皇位,建立北宋王朝。可是七年后一天,宋太祖赵匡胤龙颜大怒,在没有弄清事情真相的情况下,居然下旨想处死自己的结义兄弟、北宋的开国功臣韩重赟!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内幕呢?一、韩重赟是谁

  • 你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可是你知道战神赵匡胤吗?

    历史解密编辑:老道怪谭标签:郭威,唐朝,后周世宗,陈桥兵变,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提起赵匡胤的名字,我们的修饰词时候始终都是宋太祖赵匡胤,我们最先想到的也都是大宋的建立者。我们知道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我们知道陈桥兵变的赵匡胤,我们也对他的离奇死亡好奇不已,可是我们却忽视了将军赵匡胤,那个建立宋朝以前的英勇无敌的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

  •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是死于弟弟赵光义之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宋太祖,宋太宗,赵德芳

    历史上最难揭开的悬案,恐怕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了,这也是成语烛影斧声的典故,那么赵匡胤之死是一个怎样的经过呢?烛光斧影这段历史主要讲述的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传位其弟赵光义(赵匡义)的故事。古代王朝皇帝传位,自夏商周开始,一直是传子不传弟,传长不传次。而赵匡胤驾崩前一晚,曾召见其弟赵光义,天亮就驾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