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是死于弟弟赵光义之手吗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是死于弟弟赵光义之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毛迪说教育 访问量:1745 更新时间:2024/1/22 19:59:54

历史上最难揭开的悬案,恐怕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了,这也是成语烛影斧声的典故,那么赵匡胤之死是一个怎样的经过呢?

烛光斧影这段历史主要讲述的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传位其弟赵光义(赵匡义)的故事。古代王朝皇帝传位,自夏商周开始,一直是传子不传弟,传长不传次。而赵匡胤驾崩前一晚,曾召见其弟赵光义,天亮就驾崩了,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谜团。因此烛光斧影较为广泛的说法就是赵光义杀兄篡位。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公元976年,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死因扑朔迷离。中国历史上了不起的人物,大宋开国皇帝,有着很传奇的生平经历。

宋太宗赵光义(原名赵匡义,登基后改名赵炅),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在位二十一年。登基后对自己的兄弟和赵匡胤的儿子很不好,私生活更是荒淫到无耻的地步,曾为了霸占已归降的南唐皇帝李煜的妻子小周后,罗织罪名处死李煜。

公元976年10月19日晚,赵匡胤急召晋王赵光义进宫,屏退左右,与赵光义酌酒对饮。至于俩人谈的什么,无人知晓。赵匡胤贴身的服侍宦官通过窗棂看到寝宫里烛火摇摆不定,赵光义突然起身,避席后退,似乎在躲避和谢绝什么,后又恢复对饮。不久,又听见赵匡胤手持柱斧戳地或者戳什么东西的声音,并大声喊道:好为之,好为之。后二人又恢复对饮。直至深夜,晋王赵光义行礼后退出寝宫,赵匡胤宽衣就寝,立传出阵阵鼾声。次日凌晨,宦官发现赵匡胤驾崩,天亮后赵光义登基。大臣瞻仰赵匡胤仪容时,却见他脸色温润,似乎刚刚洗过。

这就是北宋僧人文莹的《湘山野录》对烛光斧影的描述,虽然《湘山野录》充其量算野史,可这段记载是关于赵匡胤驾崩之前最详细的记载,《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对烛光斧影这段记载和《湘山野录》差不多,至于宋朝官方修订的史书中对这段历史只字未提,就连赵匡胤的驾崩也只是记载了一句: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无论正史、野史的记载,当夜晋王赵光义确实和宋太祖赵匡胤在寝殿内见过面,至于谈过什么无人知晓。通过《湘山野录》的记载,当时发生的事扑朔迷离,让人匪夷所思。赵匡胤为什么深夜召见赵光义?对饮当中,赵匡胤为何手持柱斧戳地?再大喊“好为之”之前,二人肯定还有对话,内容是什么?赵光义中途为何起身躲避,躲避的什么?虽然种种谜团困扰着后人,但是大多人都觉得当时赵光义杀兄篡位的可能性很大。烛光斧影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遐想:赵光义在酒中下毒,赵匡胤毒性发作,而后抓起柱斧劈向赵光义,但体力不支,斧子撑地,发出声响,赵匡胤喊道:好为之,好为之。

一种观点认为赵光义杀兄篡位,首先赵光义人品极差,就登基后,史料记载的宋太宗,用人多疑,对宗亲和赵匡胤的后人很不好,为了霸占小周后,处死南唐皇帝。其次,赵光义确有争夺皇位之意,《宋史·程德玄传》记载,赵匡胤驾崩的凌晨,惊恐无措的宋皇后命宦官王继恩立刻召时任贵州防御使的皇子赵德芳入宫,王继恩奉诏后并没有去请赵德芳,而是去请了时任开封府尹的赵光义,曾在开封府门口遇见精通医术的程德玄,后三人共同进宫,宋皇后见来者并非赵德芳,先是一惊,而后就向赵光义哭丧,赵光义悲痛的说:共保富贵,不用担心。就这样赵光义抢在赵德芳之前登基称帝。显然,王继恩是赵光义的耳目,若赵光义没有争夺皇位的意思,怎么会安插耳目在宫中。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烛光斧影的记载过于离奇,存在很多漏洞。首先赵光义深夜入宫是受了赵匡胤的召见,不符合主动杀人的逻辑。其次,做个假设,如果赵光义真有杀兄之事,既然外界都知道了,赵匡胤的儿子能不知道?赵匡胤的儿子们也不全是窝囊废,比如赵匡胤的长子赵德诏因为宋太宗赵光义的一句话气不过而自杀,这样的火爆脾气,能容忍杀父之仇吗?更别说最有希望接替皇位的赵德芳。

至于赵匡胤的驾崩之谜,官方正史记载含糊不清,现在依旧是扑朔迷离,留给后人的只有这段“烛光斧影”,或许有一天,通过考古发现可以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标签: 宋太祖宋太宗赵德芳

更多文章

  • 赵匡胤去武庙祭拜,在看到白起时,赵匡胤为什么会勃然大怒呢?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宋太祖,白起,武庙,周亚夫,李光弼,韩信

    唐朝时,朝廷开武庙,祭祀历代名将。武庙中,姜子牙在上,张良、白起分坐在左右两列之前,在“十哲”中居于显要地位。宋朝开国后,赵匡胤进入武庙,观两廊所画的名将,以杖指着白起的画像说:白起杀降人!不武之甚!不配在这里!于是,白起就这样被“踢出”武庙了。赵匡胤为何看白起这么不顺眼呢?“攻心”赵匡胤把白起踢出

  • 历史谜团: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死于何因?

    历史解密编辑:老道怪谭标签:皇帝,唐朝,宋太宗,陈桥兵变,五代十国,续湘山野录,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的那天晚上,关于那天晚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并按照什么顺序发生的文献记录实在是太多了。有宋代不世出的史学大家司马光的个人笔记《涑水纪闻》;有当时的和尚释文莹所写的《续湘山野录》;还有南宋徐大焯的《烬余录》;南宋史学大家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甚至还有《辽史》,就连契丹人都对赵匡胤

  • 赵匡胤将白起踢出武庙十哲,是因为白起杀降?赵匡胤在演一出戏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宋太祖,白起,秦国,秦王,武庙

    导语白起为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他从底层士兵一步步走到了武安君的位置上,为大秦戎马一生未尝败绩,一代战神当之无愧。但是一提到白起,人们往往就会吐槽他的一点,就是他杀人太多。为何白起杀人这么多?动不动就是几万,几十万,他真的是一个“屠夫”吗?或者他真的嗜杀如命,喜欢杀人?我想没有一个人喜欢杀人,白起

  • 赵匡胤落魄时,王彦超拿出10贯钱打发他,赵匡胤称帝后如何对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宋太祖,王彦超,节度使,凤翔,陈桥兵变

    关于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故事,人们最熟悉的应该是就是"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事件,赵匡胤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他从一个打工仔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帝,没有向其他朝代改朝换代时一样有着许多流血牺牲,也没有过多的政治背景,更更何况当时正处于五代十国这样风云际会的乱世中,他上位后结束了当时中国的纷争局势,统一

  •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诸多大将都乖乖交了,只有他直接拒绝:我不交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后周世宗,陈桥兵变,郭威,范质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简简单单的12个字,却深刻地揭示出了封建王朝时期,皇帝们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大肆屠杀功臣的现实。不过,凡事却也总有例外,比如说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件,赵匡胤面对那些功高震主的功臣时,采取的就是非常柔和的手段。甚至于有一人还不愿意交出兵权,不仅没有被赵匡胤杀害,

  • 没有他,赵匡胤拿什么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华夏史书论标签:宋太祖,后周世宗,郭威,周世宗,禁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历史上关于赵匡胤的所有事件都被打上了“传奇”的标签——他喝了场酒,睡了个觉迷迷糊糊就被披上了黄袍;他兵不血刃就完成了改朝换代,成了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组织了个酒局,那些军阀们就乖乖交出了兵权。仿佛就是,弹指间赵匡胤就干成了一系列大事。江湖上也将他的名字和秦皇汉武,唐太宗并列在了一

  • 赤须龙的前世今生——金兀术与赵匡胤

    历史解密编辑:一滴泪的时间啊标签:岳飞,赵构,唐朝,金兀术,宋太宗,赤须龙,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五代十国是继南北朝之后,又一个混乱时期,各国之间相互讨伐,连年征战,以至民不聊生,天数有宋代周一统天下,于是玉帝遣凌霄殿盘缠龙柱的赤须龙临凡,转世赵匡胤,一统天下,拯救万民。烛影斧声赵匡胤出生时,天降异象。长大后,文韬武略无所不能,一条杆棒齐身,打下四百军州,助柴荣打下一片大好河山。柴荣死后,周主年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暴毙的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呆呆故事会标签:宋太祖,宋太宗,赵构,皇位,暴毙

    古代中国的皇帝虽然拥有至尊之位,但中国的皇宫中却从来都是充满杀气的,咱们且不说那些疆场战败的亡国之君。就是在盛世之时,高高在上的皇帝老爷们不明不白地一夜暴毙那也是常有的事——今天,要说的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

  •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漏了此人,从此埋下隐患,最终被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皇帝,宋太宗,石守信,国防政策,军事政策,杯酒释兵权,中国军事制度,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漏了此人,从此埋下隐患,最终被篡位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了这样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这句话最常出现在皇帝称帝后,对功勋大臣们的赶尽杀绝,没有更狠,只有最狠。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宋太祖赵

  • 符彦卿下马,赵匡胤终于意识到弟弟已经不是那个老实乖巧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皇帝,宋朝,符彦卿,赵匡义,宋太宗,周世宗,五代十国,中国传统音乐,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何没有重用符彦卿?早已看出弟弟不是乖孩子读这篇文章,笔者先卖个关子,符彦卿是谁?他被成为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完美的名将,他的三个女儿都成为皇后,其中大小符后是柴荣的皇后,还有一个女儿嫁给赵光义,后来又被追封为皇后,这与北周独孤伽罗父亲独孤信有的一拼,号称史上最牛老丈人之一。历史上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