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潘仁美的原型人物潘美,是否真是迫害过杨家将?

潘仁美的原型人物潘美,是否真是迫害过杨家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多多生活馆 访问量:4014 更新时间:2024/1/27 8:00:01

话说,湖南怀化境有一个名叫荆坪的村落,村里有一个庞大的建筑,远看像一个巨大的牌坊,近看其实是一个宗祠。

据说,这个宗祠已经有400多年历史了。

与宗祠相连的,是一个同样古老的建筑——古戏台。戏台前的大厅、天井和地面全是用青石板铺成的,可容纳千余人同时听戏。

这里95%的村民都姓潘,宗祠即为潘氏宗祠,共占地1600平方米。这些姓潘村民声称自己是北宋名将潘美的后裔,古戏台数百年来禁演《杨家将》戏。

为什么禁演《杨家将》戏?

村民认为,《杨家将》戏中恶名昭彰的大反派潘仁美就是以自己祖宗潘美为原型写的。

不过,村民一致否认祖宗没有害杨家将。

《杨家将》里面的大反派潘仁美本来是个虚构人物,但绝大多数人、包括所谓潘美后人,都认为潘仁美就是潘美,那么,今天我就认真说一说潘美迫害杨家将第一代领军人物杨业老令公的经过。

没错,我这么说,那是明确挑明了答案:潘美就是迫害杨家将的元凶。

杨业原是北汉大将,在辽汉交战中,曾多次大败辽军,被辽人称为“杨无敌”,非常牛逼。

北汉政权后来投降了宋朝,杨业也随之入宋成为了宋将。

宋太宗降服了北汉,挟得胜余威,转攻辽国。

一开始,辽军没有防备,被宋军打到了幽州(今北京市)。后来反应过来了,在高梁河(今北京市城西)大败宋军,还用弓箭射中了宋太宗。

可以说,宋军败得很惨,大军败归,转攻势为守势,不断收缩防线。

本来,杨业身为一名降将,是不可能得到重用的。

但杨业是辽人忌惮的对象啊,面对辽军咄咄逼人攻势,宋太宗派他上场,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驻守于代州。

不过,宋太宗也不可能完全对杨业放心,另派检校太师、忠武军节度使、云应路行营都潘美去管着他。

潘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老人,参加过平定李重进叛乱,也参与了平南唐、灭北汉等行动,甚至还担任过攻灭南汉主师,非常值得信赖。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太平兴国五年( 公元 980 年 ) , 辽国十万大军席卷而来,猛扑雁门关。

杨业的官名叫“左领军卫大将军,郑州防御使,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一大堆,很威风,很吓人,但他手下不过几千人马而已。

杨业艺高胆大,他把大部分人马留在代州,自己仅带几百名骑兵抄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敌人后方,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

战斗中,杨业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史称“雁门关大捷”。

宋太宗于战后加封杨业云州观察使。

经过这一仗,辽人老实了,不怎么敢南侵了。

日子一过就是六年。

到了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辽景宗耶律贤死去,少不更事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即位,由其母亲萧太后执政。宋太宗认为寡母孤儿好欺负,命曹彬、田重进、潘美率领三路大军北伐。

杨业在潘美的西路军做副将,一路势如破竹,连接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注:《宋太宗实录》、《长编》等书未明确指出收复四州的是杨业,但《辽史》中的《耶律斜轸传》、《耶律奚底传》、《萧挞凛传》均详细记述了四城均为杨业所陷)。

如果曹彬的东路军和田重进的中路军也有这样的表现,那么,宋太宗收复燕云十六州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但是,曹彬的东路军因粮草接济不上,停止了前进;而田重进的中路军吃了败仗。

于是,西路军就成了孤军。

没奈何,宋太宗命令三路大军全部班师。

曹彬的东路军和田重进的中路军空手而来、空手而回,退得非常轻松。

杨业的西路军既然收复了寰、朔、云、应四州,则在撤退时就要掩护四个州的百姓撤退,所以,行动非常缓慢。

好不容易退到狼牙村,探马却报辽军已经追至寰州(今山西朔县东),且来势凶猛。

针对这种情况,杨业建议,可以发兵佯攻,以吸引住辽军主力,另外派精兵埋伏在退路的要道,掩护军民后撤。

监军蔚州刺史王侁却主张正面截击,要杨业率先出击。

杨业历经战阵、沙场百战,知辽军势众气盛,正面截击只能是以卵击石,摇头说:“敌人势大,这样做必败无疑。”

王侁不悦,出语胁迫:“君侯素称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有他志乎?”

王侁这一句话非常有杀伤力,杨业身为降将,是容不得别人怀疑他另有异志的。

所以,无可推托,悲愤地说:“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潘美作为全军主帅,支持了王侁的主张。

杨业出发前,流着眼泪对潘美说:“此行必不利。”因指着前面的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恳求潘美在谷口两侧埋伏好步兵强弩,分左右翼为援,否则自己定会全军覆没,“无遗类矣”。

潘美满口答应。

杨业在明知必败的情况下,迎击辽军。

潘美和王侁最初是按杨业的请求把人马埋伏在陈家谷的。但埋伏了大半天,都没收到杨业的消息。

王侁认为杨业号称无敌,就一定是无敌于天下了,认为杨业已经打败了辽兵了,眼热杨业抢了头功,催促潘美撤掉伏兵,杀出陈家谷。

但撤出埋伏前行没多远,就收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

杨业兵败,辽军精骑气势汹汹地追来,自己的步兵又没列好阵型,这仗可没法打。

这么想着,王侁和潘美就带兵从另外一条小道溜了。

潘美和王侁这一溜了,就等于是把杨业等人卖给辽军了。

杨业苦战了一天,部队减员严重,弓矢用尽,无法支撑,且走且战,把辽军引向陈家谷。

杨业以为,辽军到了陈家谷,入了埋伏圈,自己就可以反败为胜了。

但到了陈家谷,潘美等人已经人去谷空。

没有办法,他只好转身与辽人殊死搏斗。

战斗非常惨烈,杨业身受几十创,筋疲力尽,被辽将耶律邪缜一箭射落马下,为辽军生擒。

杨业的之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

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原本,辽军来势凶猛,杨业等人的任务主要是迁移民众,没有必要与敌人决战。是潘美和监军王侁胁迫杨业出战的,杨业最终全军覆没,其人以身殉国。

则潘美害杨业之罪恶无可原谅。

现在很多人想为潘美洗白,包括上面提到的湖南怀化荆坪潘姓村的村民,他们一口咬定害死杨业的是王侁。

没有错,从宋史记载来看,反对杨业扰敌计划、语激杨业出战、指使潘美撤离陈家谷口大军的人就是王侁,但,大家千万不要忘了,潘美才是整一支大军的统帅、是最有话语权的话事人!

不过,也有人说,宋忌武将,监军权重,潘美没法反对王侁。

但这种说法并不成立。

宋代虽然重文轻武,真要在战场上,军队作战的指挥权还是由主将掌握的,哪个统治者愿意让一个外行来指挥内行?

举个例子:乾德元年(963)正月,山南东道节度使、兼侍中慕容延钊领十州兵讨伐湖南张文表,当时是枢密副使李处耘任都监。在进军过程中,主将慕容延钊与监军李处耘意见得不到统一。朝廷最后的处理结果是留用慕容延钊,谪李处耘为淄州刺史。

所以,杨业之死,负主要责任的人就是统帅潘美!

想想看,王侁在军事上是个门外汉,他对战斗态势的分析和战斗部署即使有什么错误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潘美作为一个名宿老将,他在杨业和王侁在战斗部署发生分歧时,谁对谁错,他是非常清楚的,但他选择站在王侁一边,摆明了就是要让杨业去送死。

另外,他又在杨业苦战时不援、战败后不救,更加证实了其要置杨业于死地的险恶用心。

说到这儿,有人肯定要问了:潘美害死杨业的动机是什么呢?

《长编》卷二一记:“业自雁门之捷,契丹畏之,每望见业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嫉之,或潜上谤书,斥言其短。”

潘美是杨业取得“雁门关大捷”时的主将,“主将戍边者多嫉之”就是说潘美嫉妒杨业的战功。

杨业取得“雁门关大捷”的战功已让潘美视为了眼中钉,而在这次北伐中,杨业又有了收复寰、朔、云、应的四州之功,更成为了潘美的肉中刺。

潘美不愿副将的功劳盖过主帅的功劳,必欲除杨业而后快。

实际上,潘美要除掉杨业之心,宋朝人都是知道的。

苏辙在《栾城集》卷十六《过杨无敌庙》诗中就写: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足慰忠魂。

苏辙把杨业比喻成西晋周处、把潘美比喻成陷害周处的梁王司马彤,直言必须杀了潘美才能聊以慰藉杨业的忠魂。

没的说,潘美就是迫害杨业致死的罪魁祸首。

标签: 潘美潘仁美杨家将杨业宋太宗

更多文章

  • “潘杨不通婚”习俗是历史误会?事实上,潘美就是害死杨业凶手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潘美,杨业,潘仁美,宋军,宋太宗,宋太祖

    拜小说《杨家将演义》所赐,杨家将成了中国百姓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杨家将第一代领军人物杨业杨无敌更是万众心目中完美而又充满悲情色彩的大英雄。这位大英雄,一生征战无数,浴血疆场,战功赫赫,晚年却遭遇奸人潘仁美陷害,最终兵败身亡,让人唏嘘落泪。虽然小说多有虚构夸张;但杨业却是史有其人,奸人潘仁美也有历史原

  • 追光者|潘美华:潘妈妈的酷炫魔法书

    历史解密编辑:厦门眼科中心标签:潘美华,斜视,眼病,眼科,高度近视,手术

    慕于才女林徽因的传奇人生,她怀揣建筑梦,成为在眼睛这一方寸宇宙中构筑世界的“光明工程师”。 小时候,她连一只蚂蚁都会害怕,如今,她把对生命的这份敬畏深植于心,成为慈心善行传递光明之炬的“白衣使者”。 无论贫富贵贱,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掌上明珠,她倾注了无私大爱,成为托举希望的“光明女神”。潘美华,厦门

  • 河北历史名人一百零四潘美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潘美,杨业,宋太祖,平定,宋军,曹彬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询,汉族,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人,北宋开国名将。潘美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素来深厚,后世评书、小说、戏曲中“潘仁美”的原型。网络图片,侵权联删潘美年轻时风流倜傥,附属于府中典谒。曾经对家乡人王密说:“汉代(后汉)将要结束了,奸臣恣肆行虐,天下有改朝换代的征兆。大丈夫不在

  • 揭秘杨业之死:害死他的不是潘美,而是宋太宗及其亲信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潘美,宋军,宋朝,宋太宗,潘仁美,杨业之死,中国传统音乐

    986年,北宋名将杨业兵败陈家谷口,负伤被俘后,他绝食三日,不屈而死。受小说《杨家将》的影响,人们都认为害死杨业的是潘仁美,由于潘仁美拒不发援兵,导致杨业战败而死。其实,历史上害死杨业的并不是潘美(潘仁美的原型),或者说杨业之死与潘美关系不大,那么到底是谁害死的杨业呢?事情还得从986年的雍熙北伐说

  • 潘仁美陷害杨家将,是北宋大奸臣?潘美:这个黑锅我不背

    历史解密编辑:笔墨史书标签:潘美,杨家将,杨业,宋太宗,宋太祖

    无论在评书、演义,还是各种戏曲中,杨继业及他的儿子、家眷都是留芳百世的忠臣,被一代代传颂。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为保家卫国,杨门父子浴血疆场,在史册上也应占据重要的一页。但与杨家将处于同一时期、官职和功劳都高过杨业的潘美,却被列入“奸臣”,受到民间百姓,甚至众多文人的唾骂。历史上真实的潘美究竟怎样,他为

  • 中天易张永红整理阴宅望坟断

    历史解密编辑:中天易学标签:张永红,阴宅望,中天,枯骨,坟山

    中天易张永红整理阴宅望坟断要知男女老少坟,只有草木才知音,要知何因死的人,草木也能定分明。要知宅主富定贫,坟地山水自分明,新旧草木坟中生,阴阳草木定是真。少者草在东边少,老者草在西边生,东边草高男家发,西边草高女家兴。坟上万物生土堆,先富后贫子孙亏,左边东来右边西,坐南朝北四位取。左边草高是男坟,右

  • 宝鸡职院院长张永良赴凤县倒回沟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标签:凤县,院长,张永良,回沟村,驻村干部,宝鸡职院,乡村振兴工作

    5月11日,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永良带领党院办公室、组织人事部负责同志前往凤县唐藏镇倒回沟村调研乡村振兴工作。院长张永良听取学院驻村干部李田的述职报告学院驻村干部李田作述职报告张永良一行听取了学院驻村干部李田的述职报告,实地查看了倒回沟村北五味子种植基地、贯叶连翘种植基地、林麝养殖场建设发展情况,

  • 张永贵:让“创新之花”结满“产业硕果”

    历史解密编辑:内蒙古共青团标签:张永贵,征地,矿山,煤矿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更有价值”,他将此作为人生信条。面对露天煤矿征地问题制约生产的难题,他勇于挑起重担,带领团队投入研究,记不清有多少个休息日,他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进行技术交流,数不清有多少个不眠之夜,他挑灯夜战,以办公室为家,研究图纸、分析数据,图纸和文件堆满了工作室。经过3

  • 张永伟:以我之奉献展雷锋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安青传媒标签:抗洪,张永伟,志愿服务,学习雷锋,雷锋精神

    张永伟,阜阳市颍州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自参与志愿服务以来,张永伟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带头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扶危济困、科普宣传、文明创建、青春自护等志愿服务活动。个人志愿服务时长8600多小时,带领志愿者服务人群10万多人次,带动1.5万多名志愿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荣获全国

  • 《中国美育档案》——张永金作品展

    历史解密编辑:鸿闻艺术标签:名家,书法,张永金,书画家,艺术家,中国美育档案

    张永金,字木人,1943年生,江苏张家港人。他18岁当兵,21岁任排长,22岁任干事,23岁调总参军务部任参谋,40岁入国防大学,毕业后调总后司令部任副局长,继任局长,直到退休。1985年批准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国际艺术形象大师,国礼艺术家。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央广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