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梁楷:无疯不成画

梁楷:无疯不成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艺天下 访问量:4030 更新时间:2024/1/19 5:38:33

南宋梁楷《醉翁图》

藏地不详

尺寸不详-纸本水墨

南宋梁楷《布袋和尚图》

藏地不详

尺寸不详-纸本水墨

无疯不成画

◎万君超

2010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第一二期中,许多中日两国珍藏的唐宋元绘画名作难得聚首,其中绝大多数作品曾屡见于各类绘画史专著或画册之中,此次得以亲眼见到原作,真堪称平生眼福。在众多绘画珍品中,南宋梁楷的六件作品格外难得——《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雪景山水图》《出山释迦图》(以上四件为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八高憎图卷》(上海博物馆收藏)《右军书扇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虽然其中不无“存疑”、“传”或“款”之作,但这样的“聚首”实属可遇而不可求。

南宋梁楷《布袋和尚图》

上海博物馆藏

31.3×24cm-绢本水墨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09.4×49.7cm-绢本设色

画史上关于梁楷的记载极少,较早和较详细的文字出自元人夏文彦的《图绘宝鉴》卷四:“梁楷,东平相羲之后,善画人物、山水、释道、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年画院待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梁风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伏,但传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虽然上述记述中不无附会或耳食之嫌,但也可知梁楷的画风有两种:即工整而飘逸的院体画和大写意的“减笔”画。前一种风格如《出山释迦图》,后一种风格则如《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和《泼墨仙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布袋和尚图》(上海博物馆收藏)等。为什么他前后期的画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和差异?今天研究绘画史的人似乎并没有去做深入的研究。

南宋梁楷《戴雪归渔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23.6×24.7cm-绢本水墨

南宋梁楷《东篱高士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1.5×36.7cm-绢本设色

在南宋画家中,梁楷堪称全能型的画家。他从院体画转型至“减笔”人物画,开创了一种前昕未有的新画风,因为当时的工笔人物画其实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瓶颈”状态。宋代的人物画深受李公麟画风影响,在线描上的技法已发展到了最高和最纯的阶段,在人物刻画上尤专注于“传神”,遂成为“天下绝艺”。这种影响一直沿传至南宋,梁楷的老师贾师古就是众多学李公麟绘画中的佼佼者,所以不妨将梁楷称之为是李公麟的“再传弟子”。从《出山释迦图》和《八高僧图卷》中可以看出梁楷在线条、造型上的造诣很高,也绝不输给“南宋四家”中的李唐和刘松年,但与李公麟的笔墨还是有所区别的。

南宋梁楷《观瀑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35.9×64.1cm-纸本水墨

南宋梁楷《枯木山水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11.3×49cm-绢本设色

但是,为什么梁楷后来成为了嗜酒的“梁疯子”,并且突然抛弃他所熟练的绘画风格.而转向“逸笔草草”的大写意人物画?台湾著名学者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一书中曾有过对梁楷的简短论述:“当然,他之所以装‘疯’,与米襄阳不同。米是以‘疯’来惊世钓名;而他则一部分是任性,一部分是为了避害。这种生活的大转变,实含有生命中的愤怒与辛酸在里面。也因此而可以了解梁楷有两重画风,一是画院里‘精妙之笔’,使院人‘无不敬伏’的画风;一是由画院解放出来以后,皆减笔草草的画风。”徐先生还认为梁楷的减笔绘画:“不是对当时的统治者,对当时亡在旦夕、却醉生梦死的集团,含有最深的愤怒与嘲笑吗?”但我们并没有发现有关梁楷“为了避害”的史料,反之还有“赐金带”的殊荣;也未发现他对统治者“含有最深的愤怒与嘲笑”的史料,所以徐先生的论点稍有主观推测和演绎的成分。

南宋梁楷《枯木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24.1×23cm-绢本设色

南宋梁楷《六祖截竹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72.1×31.5cm-纸本水墨

梁楷是山东东平人,在北宋灭亡之后流寓钱塘,成为了一个宫廷画家。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里,在流寓南方的北方籍人士中大多有一种浓郁的思乡或乡愁情结,这一点从南宋人大量的诗词文章里可以窥知。而梁楷应该也不例外,他内心深处为之备受煎熬,也在情理之中。另外,有史料显示,梁楷虽为宫廷画家,但他喜欢与方外人士交往,他与当时的高僧妙峰和尚、居简和尚等人相交甚厚,并时常为他们或寺院作画。方外人士相对自由闲适的生活与他在画院里循规蹈矩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有一点,自北宋苏轼、米芾等人提倡“文入画”之后,逸笔草草的绘画观已经日益成为一种审美趣尚,并得到了士大夫的推崇,而细整工致一路的院体画风则逐渐被“边缘化”,也即将淡出文化艺术的中心舞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又加之梁楷生陛狂放和骜不驯,他最终离开了画院,选择了自我“放逐”,所以绘画的风格也因此随之大变。而并非仅仅是像明初人宋濂所说的那样“君子许有高人之风”(见《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只有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才有可能做到“知人论艺”或“知世论艺”,才可能理解梁楷为什么会变成“粱疯子”,以及他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绘画风格。

南宋梁楷《六祖撕经图》

三井纪念美术馆藏

7 0×30.3cm-纸本水墨

南宋梁楷《泼墨仙人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48.7×27.7cm-纸本水墨

历代有关梁楷作品的著录,大约有50余件,但今天能够见到的大约有十五六件。除本次“千年丹青”展出的6件作品外,另外还有上海博物馆的《布袋和尚图》,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三高游赏图》《秋柳双鸦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东篱高士图》《泼墨仙人图》《论道图》,美国翁万戈先生的《黄庭经神像图卷》。《寒山拾得图》《祖师破经图》《秋芦飞鹜图》等均为日本公私收藏。在梁楷传世作品中,除《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出山释迦图》《泼墨仙人图》几件在真伪问题上较少争议外,其他的作品颇多“存疑”之论,所以大多标为“传”或“款”。近几十年来,海内外许多学者都对粱楷传世作品的真伪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个案研究,但要构建一部较为完整的梁楷绘画谱系,还有相当大的难度,因为他存世的真迹实在太少。犹如我们在医院验血时如果抽不到一定数量的鲜血,就无法去做化验一样。

南宋梁楷《出山释迦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117.6×51.8cm-绢本设色

南宋梁楷《秋柳双鸦图》

故宫博物院藏

24.8×25.7cm-绢本设色

梁楷早期作品中人物的衣纹线条,大多有“钉头鼠尾”的特征,即因起笔时稍重而形成“钉头”形状,而到最后收笔时又较为细长,类似“鼠尾”。这在《出山释迦图》上表现得较为明显,而在《八高僧图卷》上则并不明显。但是否可以仅凭据“钉头鼠尾”就来鉴定梁楷早期作品的真伪呢?显然不能,因为它也是可以模仿的。台湾学者石守谦先生还从《八高僧图卷》第二段鸟窠禅师手部描绘不够准确的现象,从而判断此图卷是当时“高手”的摹本(见《美术史研究集刊》第五期,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1998年)。我当初读到石先生上述文字时,印象并不深刻,但在此次“千年丹青”展览上,同时看到《出山释迦图》和《八高僧图卷》,然后再做比较分析,我由此认为《出山释迦图》应该是梁楷早期作品中惟一存世的“标准件”。

南宋梁楷《秋芦飞鹜图》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23×22.9cm-绢本设色

南宋梁楷《松荫闲憩图》

故宫博物院藏

22.5×23.8cm-绢本设色

我曾对《李白行吟图》和《六祖截竹图》两图,来回反复观看和比较。两图皆是水墨纸本立轴,但《六祖截竹图》的品相比《李白行吟图》要逊色许多,画面上有明显的横线折裂痕。记得张大千曾评价“《李白行吟图》笔墨高过《泼墨仙人图》多多矣”,他还评价《六祖截竹图》“不但笔墨简洁,精神具备,洵为神品”(见许泰著《张大千的八德园世界》,台湾商务印书馆2003年)。梁楷在上述两件作品中用笔非常老辣,墨色的浓淡犹如神助一般。《李白行吟图》在脸部和发髻的描绘上十分精准;《六祖截竹图》在树身、竹竿和竹叶上可见有明显的文人画痕迹。两图均无一复笔、补笔或赘笔,一气呵成,畅快淋漓,也显示了梁楷在画院时所练就的扎实基本功。惟有见到原作时才会有这样的深切体验,而在看图片时则难以感受得到。我也由此认为《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和《泼墨仙人图》是梁楷晚期作品中的三幅经典“标准件”。它们对后来的明初浙派画家、清代的石涛和扬州画派、近代的海上画派和齐白石等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低估了梁楷在绘画史上的这种影响力。如果要评选宋代“十大画家”的话,梁楷足以名列其中之一。

南宋梁楷《太白行吟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80.9×30.5cm-纸本水墨

南宋梁楷《栖鸮图》

私人收藏

78×29cm-纸本水墨

绘画史研究的改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将首先取决于作品真伪鉴定的进展,而这的确具有非常大的难度。美国学者班宗华(RichardBarnhart)曾经说过:“古代绘画鉴定虽然有其不可避免的困难与不确定性,但这都不应成为学者们关注这一艺术史研究的基础工作的阻碍。”所以鉴定学已经成为艺术史研究中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但对于那些“传”或“款”为梁楷的作品,以及许多其他古代画家的作品,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去看待或鉴赏?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图》

私人收藏

25×27cm-绢本设色

南宋梁楷《雪山行旅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24.3×25.7cm-绢本设色

傅申先生曾经从学术角度探讨过赝品的艺术史地位。他认为一件艺术品被鉴定为赝品,不应该将之简单地丰入“冷宫”,因为“它们会告诉我们许多关于被冒名的艺术家的情况,还有导致它们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情况。严格地说,它们可以表明艺术家在后代的声望,他在收藏者眼中的价值,还有在作伪时对他现有风格的印象”(见薛永年主编《名家鉴画探要》,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因此可以这样说,赝品有时会有真迹所无法替代的重要参考价值。

南宋梁楷《雪栈行骑图》

故宫博物院藏

23.3×24cm-绢本水墨

南宋梁楷《泽畔行吟图》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22.9×24.3cm-绢本设色

方闻先生也在《为什么中国绘画是历史》一文中曾经这样评价过临摹本和复制本的意义:艺术复制的过程与人类社会学的谱系观念是完全对应的。正如每个人的肉身都是其祖先的替换与演变,艺术传统的生命与权威经过无数次反复,留下了永恒的古代和永恒的新生。大师们的典范风格被作为某种生命基因(DNA)经过临摹和复制传播,刻印在后来的语汇因子里。后来画家通过学习古代风格并作为道统的传人,自视为前代大师的再生者,从而达到‘神似’、与前代大师融合,那位艺术家仿佛又回到了现实当中”(见《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一个不懂得如何鉴赏或研究赝品的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史学者或鉴定家—— “一切艺术都构建于知识之上,而其学术的一面就构成了艺术史。”

来源:私享艺术

更多文章

  • 中国最早的画圣陆探微,独创一笔画法,成为以书入画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陆探微,顾恺之,一笔画,洛神赋图,历代名画记

    导语:陆探微,集各家于一身的绘画巨匠,他不仅有兼容并蓄的胸怀,并且有灵动巧妙的艺术构思与创造,用笔犀利,又因曾受王献之一笔书法的启发,将书法性用笔之妙趣移于画笔之上,以“笔画”与“秀骨清像”共同达到了“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的最高境界,因而成为“第一人”。顾恺之《洛神赋图》他是江南苏州一带最早的杰

  • “外战”英雄谱之50---被皇帝赵构出卖的卧底宇文虚中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赵构,宇文虚,皇帝,金国,秦桧,金熙宗

    宇文虚中,原名宇文黄中,字叔通,号龙溪居士,今四川成都人,两宋之际爱国名臣、诗人。公元1109年,宇文黄中进士及第,宋徽宗赐名为“虚中”,在北宋一朝历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公元1128年,南宋重镇中山府、大名府先后沦陷,金国派遣使臣开启两国和谈的窗口,赵构以“迎回二帝”为条件准备与金人和谈。南宋

  • 宇文虚中:宋朝孤胆英雄,潜伏金朝18年被尊为国师,终被秦桧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秦桧,宇文虚,金朝,宋朝,宋钦宗,宰相

    南宋建立之初,曾多次派出使者前往金朝议和、请求迎回徽钦二帝,但屡屡遭到后者的拒绝,使者也被扣为人质。在这些滞留北方的宋朝使者当中,有一位后来被迫出仕金朝并被尊为国师,但他内心深处却仍然效忠宋朝,并经常把绝密情报传给南方,堪称潜伏在金朝的孤胆英雄。这个人,便是一度被北方汉人和南宋君臣都骂为汉奸,最终被

  • 旧事文摘:诗人宇文虚中到底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被污蔑为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日落看比俺还标签:宇文虚,赵构,秦桧,宋徽宗,宋钦宗,金国

    宇文虚中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大臣和诗人,字叔通,别号龙溪居士,原名宇文黄中,后来得宋徽宗赐名“虚中”,此后便以宇文虚中为姓名。公元1079年,宇文虚中在今成都双流县出生,于宋徽宗大观三年高中进士,此后开始步入仕途。宇文虚中在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为官,官至资政殿大学士。宋高宗建炎三年,宇文虚中奉

  • 宇文虚中:拟刺杀金熙宗,劫狱救出宋钦宗,却惨遭赵构和秦桧出卖

    历史解密编辑:李大脚标签:金熙宗,宋钦宗,赵构,秦桧,宇文虚

    赵构、秦桧有多龌龊?他们狼狈为奸,用“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大英雄岳飞之事,已是千古皆知。这里,说一个被他们用卑鄙无耻手段害死的忠义之士的故事。这个忠义之士可谓忠贯日月、义薄云天。赵构、秦桧合伙害死了他,赵构的继任者宋孝宗都觉得内疚和羞惭,宣布追赠其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肃愍,并赐庙号为仁勇。后来的宋宁宗

  • 王进调研疫情防控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信息新报标签:王进,毛伟

    10月11日,西工区委书记王进调研疫情防控工作。区委副书记、区长史千灵,区领导孙建新、毛伟参加调研。王进一行先后到王府井百货、火车站实地查看。在王府井百货现场查看商场内规范佩戴口罩、查验场所码、行程码、测温等情况;在火车站详细了解对省外和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落实“落地即检”“两码一证”的检测及查验情况

  • 【视频全集】杨壮+王进杰+师生校友对话:从领导力经典著作探寻数字化时代的领导力原则

    历史解密编辑:北大国发院标签:杨壮,王进杰,商学院

    2023年5月7日晚,承泽论坛第14期暨跨文化领导力第71期活动由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颉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正和岛联合在北大承泽园举办。活动以“数字化时代的领导力”为主题,就新书《领导力的五个层级》(十周年纪念版)做分享交流。两位新书主要译者参加本期活动做主题分享,一位是北大国发院管理学教授

  • 中国杰出艺术家——王进

    历史解密编辑:国粹艺术标签:王进,国画,刘大为,王明明

    中国杰出艺术家—王进编号:GY - 2155王进,1954年出生于山东曹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菏泽学院美术系教授。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大美术系,先后在北京画院王明明工作室和中国国家画院首届人物画课题班刘大为工作室深造。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曾先后获得铜奖、金奖和山东省美展一等奖。代表作品有《六

  • 王进带队赴深圳北京天津考察对接项目

    历史解密编辑:信息新报标签:深圳,北京市,天津市,大运河,正大集团,中国古文献,王进(宋朝)

    4月23日至4月27日,西工区委书记王进带队赴深圳、北京、天津考察对接项目,围绕新能源电池、人工智能、光传感器、生物医药、文旅文创等风口产业,拜访了重点企业和知名院校,就产业招引、项目推动、校地合作等进行对接洽谈。在宝安集团,考察团拜访了宝安集团党委书记、财务总监贺德华,以及宝安集团副总裁、贝特瑞集

  • 王进调研市政微改造项目

    历史解密编辑:信息新报标签:纱厂,西工区,工程质量,市政微改造,中国古文献,王进(宋朝)

    4月7日,西工区委书记王进专题调研市政微改造项目。王进一行先后来到丹城路(玄武门至纱厂东路段)提升改造工程、健康东路(纱厂南路至解放路段)提升改造工程、丹尼斯大卫天地和王城大道沿线人行道等项目施工现场,实地查看各路段微改造进展情况。王进要求,抢抓政策机遇,扩大有效投资,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建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