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词三百首丨周邦彦《大酺·对宿烟收》

宋词三百首丨周邦彦《大酺·对宿烟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喵咪文学 访问量:4285 更新时间:2024/1/25 6:27:31

大酺·对宿烟收

【宋】周邦彦

对宿烟收,春禽静,飞雨时鸣高屋。墙头青玉旆,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润逼琴丝,寒侵枕障,虫网吹黏帘竹。邮亭无人处,听檐声不断,困眠初熟。奈愁极顿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玠清羸,等闲时、易伤心目。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糁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

【注释】

①大酺(pú):大饱酒之意。词牌名。唐教坊曲有《大酺乐》, 宋人借旧曲以制新调,为重头一百三十三字,仄韵。

②宿烟收:昨宵烟雾已消散。

③青玉旆:喻新竹。旆(pèi):古时末端形状像燕尾的旗。

④润逼琴丝:因下雨琴弦变湿。

⑤枕障:枕巾。

⑥流潦妨车毂:下雨泥泞,车行受阻。毂(gǔ):车轮的中心部分,词中即指车轮。

⑦兰成:南朝庾信小字兰成,他出使北方被留,写下许多伤感的思乡文字,如《哀江南赋》等。

⑧卫玠:晋人,美姿容,白如玉。

⑨平阳客:指汉代马融。有《长笛赋》,辞情哀切。

⑩青芜国:杂草丛生之地。

⑾红糁:喻落花。糁(sǎn):米饭粒。

【翻译】

夜色中烟雾消散,天地间寂静,听不到鸟声喧喧,只有阵阵急雨,在屋顶上响成一片。新生的嫩竹探出墙头,青碧的颜色如玉制的流苏一般。皮上的粉霜已被冲洗净尽,柔嫩的竹梢在风雨中摇曳,相互碰撞摩缠。雨气潮湿,松了琴弦。寒气阵阵,侵入枕头帏幛之间。风吹着落满尘灰的蛛网,一丝丝粘上竹帘。在寂寥的旅馆,听着房檐的水滴声连绵不断,昏昏沉沉,我独自困倦小眠。怎奈心中太苦闷焦烦,梦境连连被雨声惊断,梦境又是那么恍惚轻浅,醒后难以记住星星点点,幽独的我只有自伤自怜。

我这远方的游子,归心似箭,最担心的是满路泥潦把车轮粘连,使我无法把故乡返还。怎奈我现在的情景,就像当年滞留北朝的庾信,苦苦地思念故园;就像瘦弱的卫玠,多愁多病而易伤心肝。困顿清闲,更容易忧愁伤感。难怪客居平阳的马融,听见笛声中的忧怨,就悲伤得泣涕涟涟。更何况在这长满青苔的客馆,萧条冷落,已被凋残的点点红花铺满。如今门外的樱桃已经结成豆粒大的果实,却无人与我共同赏玩。

【作品简介】

《大酺·对宿烟收》由周邦彦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是抒写失意之作。先写清晨阵阵大雨,消散了烟岚雾气。接下来写雨洗新竹,滋润空气。“邮亭”以下写人。飘零在外,听雨而愁梦纠结。又写愁雨中人的“自怜”。“行人”欲尽速归家。但大雨泥泞,车不能行。揭示人在与自然的这种矛盾中的内心苦楚,为全词主旨之所在。下雨尽管是平常事,但词人却像庚信被阻北方那样伤心。

【赏析】

此篇在春雨迷蒙的意象中,点染人事。上片写春雨中的闺愁。开头三句写一宿春雨初歇,拂晓时烟雾弥漫,鸟儿刚刚睁开惺松的双眼,还未婉转啼鸣,此时,大地一片寂静。而昨日,风雨交加,鸟鸣高屋,一片喧嚣。这是倒叙法,将静与动、冷与热两相对照,以突出今日之“静”,为下面闺愁作了衬托。

“墙头”三句,从“静”字展开,写墙头青布酒招已不飘扬,楼上玉人洗尽铅华,只有柳眼微睁,柳丝依依,脉脉含情。几笔景物素描,已将闺愁暗暗托出。“润逼琴丝”三句,进一步勾勒闺房景物──琴、枕、屏障、竹帘,都在春雨潇潇中蒙上了湿润,浸透了寒气,是泪湿?是心寒?闺中人的愁情就能在这闺房景物中。“虫网吹粘帘竹”一句尤妙,以物象描绘之细微,揭示了闺中人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之心境。

“邮亭无人处”点出闺愁的原因──游子未归。“邮亭”古代驿站。“听檐声不断”五句,正面写出闺中人在春雨中的绵绵情思。她深夜不寐,听夜雨淅沥,檐水滴心,其情苦也。困乏时刚刚入睡,奈何又被“愁极”惊醒,梦中的相会是幸福的,然而又是短暂的,梦醒后,竟是“自怜幽独”。

下片写春雨中的羁愁。开头两句写游子归心似箭,然而最令人忧虑的是雨水成潦,阻住车轮,无法还乡。羁留他乡,岂不愁煞得兰成憔悴,卫玠瘦羸,在等闲之时,在无可奈何之中,不更易使人伤心落泪。此处用典言羁旅之愁。卫玠,晋安邑人,字叔宝,风神秀异。官太子洗马,后移家建业(今南京)。人闻其名,观者如堵,年二十七卒。时人谓“看杀卫玠”。“未怪平阳客”二句,又以平阳客在春雨潇潇中闻哀笛落泪事写羁愁。“平阳客”代指游子。

“况萧索”以下四句,乃词意一大转折,说游子在春雨潇潇中泪落思乡,那么在万木萧疏、落红遍地、一片荒芜的深秋时返乡时,会如何呢?词中只以景物与感慨作答──家门外,桃园菽畦,荆棘丛生,如此苍凉景象,游子那有心情与友人秉烛夜游呢?此处结得突然,是转折中的顿挫,词意含蓄,将游子之羁旅也愁、归乡也愁,写得淋漓尽致。可谓“顿挫中别饶蕴藉”。

陈振孙说:邦彦“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直斋书录解题》)。邦彦词的铺叙从此篇中可看出其特点是不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开阖动荡,富于变化。

更多文章

  • 宋词三百首丨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周邦彦,解语花·上元,李清照,杜甫,上片

    解语花·上元周邦彦风消焰蜡,露浥红莲,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译文:蜡烛在风中燃烧,夜露浸湿了花灯

  • 周邦彦与宋徽宗争抢名妓李师师,无奈躲床底,作诗一首后被贬出京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周邦彦,宋徽宗,李师师,名妓,韦贤妃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个拥有美貌容颜的女子,历来很受关注,但有时候美貌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至少在古代是这样。纵观历史数千年,美貌的女子大多都没有美好的结局,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期,美貌常常是一种祸根,尤其是在乱世,美貌的女子更容易被人抢来抢去,其中的悲情,想必人人都懂。北宋末年的名妓李师师便是悲情美女

  • 宋词三百首丨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白居易,杜甫,满庭芳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宋】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注释】⑴满庭芳:词牌名,又

  • 宋词三百首丨周邦彦《尉迟杯·离恨》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周邦彦,宋词三百首,尉迟杯·离恨,离情,离恨

    尉迟杯·离恨周邦彦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深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因念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自语。有何人、念我无憀,梦魂凝想鸳侣。【注释】⑴尉迟杯:词牌名

  • 宋词三百首丨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花犯·小石梅花,梅花,周邦彦,冰盘,香篝

    花犯·小石梅花【宋】周邦彦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同宴喜。更可惜,雪中高树,香篝熏素被。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丸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译文:一枝梅花伸出枝头

  • 北宋音乐家周邦彦写了一首词,情景乐三位一体,如同爱情备忘录

    历史解密编辑:木林森sk标签:柳永,姜夔,词作,格律,宋朝,诗人,周邦彦,婉约词,古典乐,北宋音乐家,爱情备忘录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音乐家,他与宋徽宗、李师师之间的三角恋故事被后世津津乐道,至于事情的真实性,人们也不去计较了,或许只是吃瓜群众和文人雅士在茶余饭后杜撰出来的娱乐话题而已。话说回来,真正让周邦彦青史留名的,不是他的花边绯闻,而是他的音乐才华和词作成就。周邦彦是北宋婉约派词坛的杰出代表,在宋徽宗的时候

  • 周邦彦的一首词,全词于艳情中寄身世遭遇之慨,感情极为浓烈深挚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全词,金屋,朝云,幽恨,艳情,诗人,宋朝,周邦彦,古典乐

    周邦彦,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号清真居士。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元祐二年周邦彦被调出京城,贬为庐州教授,然后流寓荆州约三年。元祐八年春天,又被任命为溧水知县。这几年是周

  • 宋徽宗密会李师师,周邦彦躲在床下,内心酸楚写下一首经典艳词

    历史解密编辑:长风文史标签:李白,宋朝,宋徽宗,李师师,周邦彦,书法家

    词在发展成为大众艺术之前,和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唐诗中更多的是诗酒流连,那么宋词中更多的是花月纵横。印象中,特别是宋室南渡之前的宋词,总是感觉离不开风花雪月,才子佳人。在宋朝,你想找一个既有风花雪月、又有才子佳人的地方,那去各个城市的秦楼楚馆绝对没错了。你要问秦楼楚馆是哪?通俗点讲就是青楼

  • 周邦彦收到情书后失眠,半夜写一首词,结尾9字深情款款令人心动

    历史解密编辑:沉醉古诗文标签:失眠,萧娘,眸子,暮色,情书,诗人,宋朝,周邦彦,李商隐,古典乐,原创诗词

    ——唐诗如月,照亮生活。文/空青【引子】想聊一聊失眠这个事儿~我从小到大睡得还都挺香的,基本不会失眠。小学时候觉多,九点钟差不多就睡了;到高中偶尔会熬夜,躲在被子里偷偷看小说,有时候一上瘾能看到凌晨四五点,第二天一天都没啥精神。但高中那会儿熬着夜看完了金庸先生的所有小说,也算是完成了自己文学启蒙的一

  • 再读少年游:徽宗和师师锦幄初温,周邦彦躲床底一宿没睡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周邦彦,少年游,师师,朱敦儒,宋徽宗,纳兰容若

    少年时候,有幸读周邦彦的《少年游》,整首词结构上整齐划一,颇有一番柔情似水的共鸣。诚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评价的那样,周邦彦写词,手法远胜花间派,词风哪怕再有一毫柔媚,便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再直白一厘,又成为胭脂水粉的柳永。纳兰性德能够点评文学技法,仍然难以脱离书生的有失公允,故意替周邦彦隐晦词背后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