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章节讲过,在《说岳全传》中的很多对岳家军和宋朝文臣武将的描述是与史实完全背道而驰的,甚至有很多地方出现了抹黑和污蔑抗金大臣将领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处于成书年代当政的满清王朝对其祖宗女真族的避讳,逼迫当时的文人无节操的吹捧和洗地。也不排除当时汉族文人中有相当的部分为了迎合当朝权贵的喜好,以抹黑和污蔑祖先的行为来换取利益。本章节我们谈到的主人公牛皋,也是这种情况下的受害者之一。
牛皋
小说中的牛皋有着《水浒传》中李逵的影子,甚至性格和行为都是李逵的翻版。可是从个体战斗力在小说剧情中的体现来看,牛皋似乎连个小喽啰都不如。他就没有正正常常的打赢过一场战斗,就是偶尔赢了一场都算是运气和意外。比如藕塘关外醉酒呕吐打死番将,随岳雷扫北气死金兀术。这种个颇为滑稽的立功行为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武将该有的,他更像是岳家军中的一个小丑。而这个小丑还是仗着与岳飞拜把子的关系上位的,获得功绩也不是靠本事,而是靠着运气和意外。这种个情况是岳家军副帅该有的正确评价么?
岳飞
从小说架构来看,我们知道《说岳全传》是高仿于《水浒传》的一部小说。无论是剧情结构、叙事方式和人物安排都有着《水浒传》的影子。牛皋这个角色对应的就是《水浒传》中李逵这样的角色,甚至于在角色的塑造上还相当程度的进行了贬低。如果单从小说的相关情节中去评价,牛皋似乎是岳家军中最愚蠢的将领,没有之一。然而我们结合李逵的角色架构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牛皋的存在与小说中几个重要人物都有关联性。这几个重要人物是宋高宗、秦桧、金兀术和岳飞。
宋高宗
《水浒传》中塑造的李逵有几个理想一直没有实现,如宋江哥哥当皇帝、天下奸臣都杀光、梁山兄弟们永远在一起。而作为李逵影子的牛皋,在小说中也有着相似的理想,只不过目的和意图有所改变。比如牛皋的行为从侧面映射岳飞不忠于宋高宗,牛皋对投降派秦桧之流的厌恶,牛皋与金兀术的不共戴天和他对岳飞的无上忠臣。这些细节上的描写把牛皋这个角色塑造成了岳飞的私兵,为宋高宗和秦桧冤死岳飞留下了足够的把柄。我们从小说中可以看出,牛皋这个角色愚蠢的行为其实就是为了给投降派创造机会而塑造的,这并不是历史上牛皋真正的行为的艺术化展现。
贬低牛皋除了剧情上冤杀岳飞的需要外,还体现了当时满情社会对牛皋这种主战派将领的恐惧。牛皋是当时主战派将领中战斗意志最为坚定的,也是除了岳飞之外唯一一个将身家性命置身于国家危难之下的。在身家性命受到威胁时,张俊投靠了秦桧,韩世忠托辞归隐,吴玠躲到偏远的陕西,只有岳飞和牛皋占到了对抗投降派的第一线。与岳飞这种儒将还可以用君臣大义来约束不同,牛皋这种纯武将完全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可以说宋高宗能用十二道金牌追回岳飞,却对牛皋完全无能为力。
秦桧
对于牛皋这种将国家大义置于最高意志的武将,宋高宗和秦桧复制“莫须有”的罪名是不顶用的。那样只会逼反牛皋,进而得不偿失。因此对于统治阶层和投降派来说,对付牛皋的办法就是暗杀。事实上宋高宗和投降派也是通过在牛皋的食物中下毒的方式暗杀了这一位抗金民族英雄。可是暗杀毕竟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特别是主要参与者还是宋高宗,那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成为他的千古骂名。对岳飞还有秦桧和“莫须有”遮羞,对牛皋却是赤裸裸的暗杀,这对当时的社会舆论和君王的身后名都是莫大的污点。
站在满清统治者的角度,牛皋在宋朝时候的行为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一种反对和排斥的。在反清复明的活动还在民间愈演愈烈,清朝对中华大地的统治还没有稳固的时候,如果属中国出现牛皋这种极端的行为,那无疑是对反清复明的鼓励。然而说到岳飞和岳家军又离不开牛皋的剧情,怎么办呢?钱彩干脆想出这样一个贬低牛皋的办法,直接抹杀其功绩。这样做既可以把牛皋的一些传说边沿化,又避免了得罪满情权贵和统治者。只不过这样一来确让我大汉英雄在民间受到数百年的冤屈和不公正的评价,着实让人痛心不已。好在近些年来,对岳飞和岳家军的史学研究中,牛皋的那些光辉和闪光点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才让这位英雄为民族所做的一切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