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观的梦中词:有些梦是睡梦,却比现实清醒丨周末读诗

秦观的梦中词:有些梦是睡梦,却比现实清醒丨周末读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新京报书评周刊 访问量:3185 更新时间:2024/4/10 22:03:59

从M城到这个湖边村镇,乘火车直达仅需两小时,感觉却如时光倒流两百年。心与天日愈近,身与泥土愈亲。

离开M城,像是也离开了你,虽然你不在那里。距离之外添了距离,想念之上添了想念。同样的节目,在这里听有种陌生,节目以为我还在家中,所以听上去远远的,像隔了层什么。

每个地方,每个村镇,每条路,都有名字。有没有尚未被命名的土地?一切可见的都被命名、被丈量过。不过,外语名字对我并无意义,也总记不住,也幸亏如此,它们仍是无名的存在,如其所是,因此与我没有距离。

路口转弯处,木篱笆前花枝葳蕤。

“真美!”我指给K看。

他早看见了,“是芍药吗?”

“是花,不是名字。”

“芍药是花,不只是名字。”

“好吧,那你问花。”

问花花不语。

人为什么总是需要命名?似乎有了名字就能抓住事物,就能确认我们看到的是同样的花,哪怕只在表面上。我想到世界的诞生,一个个约定俗成的系统。

《距离与命名》(三书)

撰文 | 三书

秦少游梦游仙境

《好事近·梦中作》

(宋)秦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

醉卧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有些梦是睡梦,却比现实清醒;有些事是现实,却比梦更朦胧。梦与现实,睡与醒,界限究竟何在?

秦少游这首词,如题所示,系梦中作。诗人于梦中得诗,梦中得句,此乃常事。醒后记得整首诗的很少,更多的是梦中才思妙发,醒时忘却大半,仅余一二残句,后来补写足成之。

少游之梦甚美,语甚奇诡,似高慕远举,遗世而独立。此词名扬于当时,苏轼有题跋记述抄录缘起,黄庭坚亦为之跋曰:“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

也许是一个清醒梦,意境生动,细节清晰,且在梦中作了一首词。少游词如同梦游仙境,我们且随词句潜入他的梦中。

梦见在山里,春天,下着小雨,路边很多花。雨中花更多,也许是梦的魔幻效果,“春路雨添花”,一路上,花随走随多。放眼望去,意醉神迷,“花动一山春色”,满眼的花,动一山春色,“动”,可以是生动,掀动,涌动。

“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缘溪而行,至幽深处,忽闻黄鹂乍鸣,千百喧腾,恍惚迷离,词境奇警。少游梦中此境,颇似《桃花源记》中的武陵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少游在梦里,见花动一山春色,又忽听黄鹂千百,想必亦甚异之。

下片看云。“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黄鹂乱鸣声中,抬头见飞云舒卷变幻,在碧空如龙蛇夭矫,旋舞宛转。此境更奇,盖非人间所有。少游醉了,“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最后两句被认为是谶语。据《苕溪渔隐丛话》记载,少游被贬处州,梦中作长短句“山路雨添花”,后南迁,久之,北归,逗留于藤州,遂终于瘴江之上。如果属实,那么少游是在梦中预见了自己的死,古藤与藤州,偶然岂非就是必然?据说少游是日,时方醉起,以玉盂汲泉欲饮,笑视之而化。此又与末二句情节吻合。

明末张岱也有过一个离奇的梦,载于《陶庵梦忆》第八卷:“陶庵梦有夙因,常梦至一石厂,峥窅岩岪,前有急湍洄溪,水落如雪,松石奇古,杂以名花。梦坐其中,童子进茗果,积书满架,开卷视之,多蝌蚪、鸟迹、霹雳篆文,梦中读之,似能通其棘涩。闲居无事,夜辄梦之。”

相信有些人也有过类似经历,即同一个梦境反复出现。张岱相信他这个梦有夙因,故常于醒后伫思,并在郊外得一小山仿佛为之,名之曰“琅嬛福地”。

明 唐寅《桐阴清梦图》

无计花间住

《点绛唇》

(宋)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陽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此词非梦,却胜似梦。据考证系作于谪徙途中,现实苦境,谱入词中,一反沉重,笔致疏朗空灵,词情摇曳生姿。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过,诗像水晶球,使生活美丽而不真实。其言兹秦少游之俦乎?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起始便带醉意,“醉”使现实变软,变得失重。摇漾轻舟,信流而行,不觉来到花深处,上一首梦中词,亦行到小溪深处。“深处”是少游偏好的一个词,它仿佛仙境的入口,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

然而,“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现实虽然也是梦,但与睡梦层次不同。睡梦是纯意识活动,脱离了物质身体,因此往往更奇幻,想到哪里一念即到。现实之梦受制于物质身体,更受显意识束缚,常常无计花间住。

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相邀,得游仙境,双双结为伉俪,半年后见春鸟悲啼,思念故里,二人决意归去,至家却见亲旧零落无复相识,原来子孙已传了七世,再返回小溪,寻找仙女,终迷而不得路。刘阮的故事流传久远,六朝志怪小说集多有记载。陶渊明编撰的《搜神后记》亦载之,此即《桃花源记》创作素材的来源之一。少游此词,显然借以隐寓自己对仙境的神往,奈何被尘缘所误,苦于不得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陽暮”,酒醒时,烟水茫茫,斜阳铺开,无边惆怅。千里漂泊,天色将暮,暮色中山峦看上去更稠,无数山头攒拥在前,倍增羁旅苦楚。

怅惘之际,落花风起,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不是不记,而是蓦然不辨身在何处,欲归无路,一时如在梦中。

黄宾虹《舟行溪谷图》

驿亭不眠夜

《如梦令》

(宋)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

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

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

门外马嘶人起。

从淤泥里才能开出最美的莲花,在黑夜里才能看见灯火的光华。这是二元对立的辩证法,亦是诗法。从苦涩的嘴里,才能唱出动人的歌。

少游这首《如梦令》,作于贬谪郴阳途中,颠沛人生,羁旅驿亭,非亲历不能道其深味,非亲历不能欲言又止。

遥夜,即漫漫长夜。不寐,故夜更长,更沉。“遥夜沉沉如水”,是如水沉寂,还是如水冰凉,读者可以自己想象。这样的不眠夜,孤旅人像是沉在水底,风一阵紧一阵,刮过荒野。驿亭深闭,使风声更加荒凉,客舍更为沉寂。

难捱的长夜,昏沉沉睡去,若能一觉睡到天明,那该多好。在睡梦中,失去的时光,离别的故旧,都可以再回来。偏又梦破,或许是被一阵急促的风唤醒,风声想说什么?醒在荒野驿亭,简陋客舍,冷清清一盏半死的油灯。乍醒人惊,吓跑了偷油吃的老鼠,然而它并不跑掉,只远远地窥着灯盏,伺机再来。这一幕有点阴森,更觉暗夜凄异。

过了不知多久,也许几小时,也许几年。终于有了些睡意,却霜寒侵被,使人无法成寐。“霜送晓寒侵被”,“送”字告诉我们,天犹未明,诗人是由霜寒而知将临清晓,“侵”字倍感切肤,人生在世,为何如此不易?

“无寐,无寐,”伤感叹息,倦怠中又听得“门外马嘶人起”。古时驿站常备官马,供往来信使和官员使用,驿马长嘶,人声草草,正是驿亭清晨光景。谪徙的诗人,也要继续踏上征途,关山长路,白天的跋涉又将开始。

对于诗人,这不是旅行,更不是旅游,这是流放,与人生梦想反向而行。他是倒穿着鞋子,一路留下回家的脚印。

南宋 李嵩《水末孤亭图》

离别在破晓时分

《南歌子》

(宋)秦观

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

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离别的时候还是到了。玉漏迢迢,与昨夜的星辰一起消隐,银河淡淡,无言横在西天。因为地球在转,我们会相遇,因为地球不停地在转,我们又将别离。

早就醒了。离别前夕睡不稳,睡着了也是醒的。睡前饮酒,为了消愁,为了这个夜晚好过一点。三更梦回,宿酒未醒,却惊闻邻家鸡鸣。“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怕”字是诗眼,是所有清晨离别的人共有的心情。

天明有时真是可怕,尤其当白天不带来希望,活着有如当牛做马,人于是便渴望夜晚。夜晚给我们庇护,供我们休息和做梦。对于情人,夜晚让他们脱掉面具,卸下疲惫的人性,做回本真的男人和女人。对于离人,临别前夕短暂而永恒,充满怕和爱。

臂上残妆,襟间泪痕,你带着这些痛感出门。水边沙上,已有灯笼火把迤逦而行。是什么赶着他们早早上路?“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夜晚已退去天外,一钩残月,寂寥三星,点缀在破晓的苍穹。

等到太阳升起,你我已天各一方。

直觉式的生命感知

还古诗本真面目

新京报书评周刊·周末读诗专栏

从前50期内容中甄选40篇结集

《细雨湿流光》

点击书封

《周末读诗:细雨湿流光》

作者:三书

版本:青海人民出版社 2022年1月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封面图为林风眠先生画作,有裁剪。作者:三书;编辑:张进;校对:卢茜。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标签: 秦观梦中秦少游黄鹂少游

更多文章

  • 鹊桥仙·秦观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归路,银汉,秦观,鹊桥仙,古典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江城子·秦观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悠悠,杨柳,离忧,多情,古典乐,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汉朝一首佚名七夕诗,乃是情诗无冕之王,曹操父子和秦观都曾引用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曹操,秦观,织女,迢迢牵牛星,天帝,牛郎织女,曹植,七夕诗,王安石,汉朝,北宋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七夕节,这个节日俗称“女儿节”或“乞巧节”。同时,因为长期与一则爱情神话故事绑定在一起,它在当代又被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提起七夕节,总是不免会提及到“牛郎和织女”的“鹊桥会”。中国古代,最早涉及这则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两汉之间的《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

  • “一代词宗”秦观十首词,前无伦而后无继

    历史解密编辑:中华诗文学习标签:秦观,苏轼,踏莎行,婉约派,点绛唇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北宋婉约派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学者称为淮海居士。元丰八年,考中进士,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成为苏轼的弟子,列为“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之一。作为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一生仕途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长于议论,文丽思深

  • 开头8个字就拨动心弦,秦观的这首词写得匠心别具,轻巧灵动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书的二小姐标签:秦观,拨动心弦,匠心,寒鸦,烟霭,微云

    秦观是个擅长写开头的诗人,无论是“纤云弄巧,飞星传恨”的凄美缱绻,还是“碧水惊秋,黄云凝暮”的璧坐玑驰,亦或者是“星分牛斗,疆连淮海”的徜徉恣肆,都在唐诗宋词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在30岁左右写下的《满庭芳·山抹微云》,也同样有个让人看了一眼就忘不了的开头。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

  • 秦观很经典的一首写景诗,白水绕青山,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标签:秦观,青山,绝句,诗人

    纵观我国古典诗歌史,优秀的写景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所谓“诗中有画”,就是指用画笔把山水风物的精髓点染出来,使得人们能够获得最直接的审美感受。如王维《鸟鸣涧》中“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中“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 古诗文赏析:《满庭芳·山抹微云》(宋)秦观

    历史解密编辑:一介清衣标签:秦观,寒鸦,烟霭,衰草,薄幸,北宋,诗人,古诗文,科学家,散文家,满庭芳·山抹微云

    满庭芳·山抹微云(秦观)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注释】谯门:城门。引:举。尊:酒杯。蓬莱

  • 秦观最伤感的一首词《踏莎行》,句句催泪,苏轼读后心痛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龙华爱音乐标签:苏轼,秦观,孤馆,踏莎行,陶渊明,黄庭坚,千古名句,唐宋八大家,中国传统音乐

    今天我们来品读秦观的一首经典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字少游,为北宋时期杰出的词人,亦是苏轼赏识的得意弟子,乃“苏门四学士”中的一员。秦观的诗词充满情感,深邃且意境广阔,风格独树一帜,使其在两宋诗坛上独具一格。苏轼对于秦观这位弟子评价甚高,曾多次向朝廷推荐其才。然而,在绍圣元年(1094年),

  • 有一种相思叫“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欣赏秦观的《水龙吟》

    历史解密编辑:木槿读书标签:秦观,相思,苏轼,微雨,轻风,诗人,宋朝,水龙吟,书法家

    秦观《水龙吟》:老天如果知道我的相思,也会为我消瘦水龙吟 秦观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

  • 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中金风和玉露到底何意?古人很有想象力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秦观,金风,李商隐,鹊桥仙,李清照,杜牧

    七夕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因为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所以从很久以前开始它也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这么浪漫的节日,对于文人来说自是不愿轻易错过,所以历朝历代吟诵七夕、感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诗词都有很多。像《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大诗人杜牧笔下的“天阶夜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