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观最伤感的一首词《踏莎行》,句句催泪,苏轼读后心痛不已!

秦观最伤感的一首词《踏莎行》,句句催泪,苏轼读后心痛不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龙华爱音乐 访问量:1316 更新时间:2024/1/9 0:45:03

今天我们来品读秦观的一首经典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字少游,为北宋时期杰出的词人,亦是苏轼赏识的得意弟子,乃“苏门四学士”中的一员。秦观的诗词充满情感,深邃且意境广阔,风格独树一帜,使其在两宋诗坛上独具一格。

苏轼对于秦观这位弟子评价甚高,曾多次向朝廷推荐其才。然而,在绍圣元年(1094年),宋哲宗执政并开始倾向新党,此举导致许多旧党人士被罢黜。苏轼因此遭到连续贬谪,秦观也因被视为“影附苏轼”而遭到牵连,从此开始了其坎坷且艰辛的流放生涯。

秦观先后被贬谪至杭州,又因各种不实的罪名被再次贬谪至处州,再后被贬谪至郴州。其受到的贬谪一次比一次更远,状况惨淡。当时,秦观年已四十八。他在郴州期间,已经得知自己即将被贬谪至横州。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这首词,正是他在离开郴州前写就的,深深地表达了他在流放生活中的痛苦与忧郁。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的白话文大意是: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可寻。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友人的音信寄来的是温暖的关心和嘱咐,然而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此词饱含失落之情,上片主要描绘了身处谪居中的凄冷与寂寞环境。词句开篇便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景象来寓情于景,勾勒出一幅深感凄楚、迷茫,令人感到哀伤之图:浓雾遮蔽了楼台,月光下的渡口也显得迷离难寻。“失”与“迷”二字,成功描绘出一个频频受到贬谪的人对于前途的迷茫与困惑。

秦观站在旅舍望向远方,他寻找的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桃源位于湖南武陵,即今天的常德附近,处于湖南省的西北部。从郴州向北望向桃源,这里或许寓含了秦观对故乡或者京城师友的思念之情。另一层含义在于,桃源是陶渊明避世隐居的地方,后来也被视作理想中的神仙之境。秦观在仕途不顺的时刻,也许也曾隐约想过隐居。

然而,他收获的却只是失望。一次“失”,一次“迷”,他所望见的,不过是雾气缭绕的景色。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两句词句被誉为描绘景色的名篇。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秦观的风格为“凄婉”,然而,这首词已经升华到“凄厉”的境地,也就是更深的哀愁、更剧烈的伤感。

“孤馆”本身即充满孤寂,偏在春寒料峭的季节,回想过往,仕途的挫折、与导师苏轼及亲友的分离,皆令他心生伤感。展望未来,更是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将面临何种困厄,被贬谪至何地。

再加上杜鹃声声和斜阳沉沉,据说杜鹃的叫声好似“不如归去”,这易于引发旅人的思乡之情。桃源无觅,又远离故乡,这样的景况,如何能不唤起身世的凄凉之感?

接下来,词句转向下片,开始描绘与远方朋友的深情厚谊。

元祐六年(1091)七月,苏轼受贾易弹劾,秦观也从苏轼处得知自身受到连带弹劾,于是他在情急之下寻求相关台谏官的帮助。据称,秦观此时的失态行为使得苏轼兄弟在政敌面前更加受攻击,这也导致了苏轼与秦观关系的微妙转变。因此,有人推测,《踏莎行》下阕,可能是秦观在流离岁月中,通过与他同为苏门学子的黄庭坚,向苏轼表达曲折的解释。

那么,是否真有此心路历程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这里连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南北朝陆凯的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秦观与陆凯一样,因思念亲友,寄信传情。“鱼传尺素”则借自汉朝《饮马长城窟行》中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两个典故,一个寄信,一个收信,一来一往,唤起秦观的心弦,每一封信似乎都让秦观经历一次心灵的挣扎,使哀愁层层累积。

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郴江是郴州的一条河,向北流入湘江。秦观似借眼前山水发问,仿佛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该绕郴山而流,为何要远流至潇湘?”有解读认为,秦观此处以郴江比喻自己,本是一位志向远大的读书人,欲为朝廷尽忠,如郴江本应绕山而流,作为苏门学子,本不想卷入党争。

谁能预见,今日竟被卷入如此漩涡之中呢?另一种解读认为:尽管被贬谪安贫乐道并不失为一种生活方式,但秦观对北方的师友之思念挥之不去,因此,他仍愿意为了他们重返京城。当他能够与他们重逢之时,便如同郴江汇入更广阔的湘江。

这两种解读均有其合理性,然而,似乎还存在秦观对于人生不确定性的感悟,那便是生活并非从一开始便被设定好的故事,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就如同郴江水绕郴山而流,它也在不由自主地奔向潇湘。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有时我们无法预知其分叉之处,也无法预测哪里存在暗流涌动。

这些解读各有其见地。然而,后世的我们往往只能进行分析和推测,也许只有他的良师益友苏轼在读到此词时,才能会心一笑,明了他的真正含义。

我想,他们师徒之间,即便在那场变故中有过微小的误会,也早已化解。与秦观“同升并黜”的苏轼,他们之间的同病相怜,更多的应是一种只有知己方能明了的心有灵犀。据说,苏轼在看到这首词后,极为欣赏,特别是最后两句。据闻秦观去世,苏轼痛叹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他甚至特地将“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两句词写成扇面,以表达对秦观的怀念。

朋友们喜欢秦观的这首词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好的,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这里是致远书香,我是宁曦,我们下期,再会!

欢迎在评论区点击链接观看视频讲解:

更多文章

  • 有一种相思叫“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欣赏秦观的《水龙吟》

    历史解密编辑:木槿读书标签:秦观,相思,苏轼,微雨,轻风,诗人,宋朝,水龙吟,书法家

    秦观《水龙吟》:老天如果知道我的相思,也会为我消瘦水龙吟 秦观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

  • 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中金风和玉露到底何意?古人很有想象力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秦观,金风,李商隐,鹊桥仙,李清照,杜牧

    七夕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因为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所以从很久以前开始它也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这么浪漫的节日,对于文人来说自是不愿轻易错过,所以历朝历代吟诵七夕、感叹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诗词都有很多。像《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代大诗人杜牧笔下的“天阶夜色凉

  • 秦观,这个苏轼的心爱弟子为何如此忧伤?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苏轼,秦观,柳永,黄庭坚,李清照,歌姬,弦乐器,王安石,书法家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秦观的人生就像他的这句词,前途渺茫,仕途无望,看不到出路的人生让他绝望。他的一生,以才立世,以情处世,最后却凄凉离世。痛苦是文学的温床,所以他的词,大多是忧伤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 江左名区、广陵首邑,秦观故里,为江苏省地理几何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山河足迹标签:秦观,高邮,宝应,江苏省,京杭大运河,高邮湖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县级市,东邻兴化,南连江都区、邗江区、仪征,西接天长、金湖,北接宝应,地处江苏省地理几何中心。史称江左名区、广陵首邑,为帝尧故里、尧文化发祥地,是江淮文明、邮文化重要区域,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2200多年建城史。境内为水乡平原,依傍着宽阔的京杭大运河,众多湖滩分布东西,数百条河流

  • 洞房花烛夜,苏小妹三难新婚丈夫,秦观绞尽脑汁后才得以进屋圆房

    历史解密编辑:飞鱼说史标签:秦观,苏轼,洞房花烛夜,苏洵,新婚,李清照

    在宋朝,有个极其有名的家族,苏家。在唐宋八大家中,苏家便占了其中三位,苏洵、苏辙、苏轼,俗称“三苏”,很显然,这是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家族。不过苏家可不是只有三个人有才气,还有一个人能在这些人的光环之下,开辟出一亩属于自己的自留地,她是苏轼的妹妹——苏小妹。苏小妹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真实的名字,一些野史中

  • 这期打卡厉害了,都不知道挑哪一幅当封面,秦观《望海潮》钢笔字练字打卡作业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钢笔爱好者标签:望海潮,打卡,秦观,书法,贺新郎

    上一期练字打卡题目,是秦观的《望海潮》望海潮/宋・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 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 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 但乱云流水,萦带离

  • 秦观:被苏轼拖累的小迷弟,课本上没他,但你一定知道他的诗

    历史解密编辑:书山有路勤为径标签:苏轼,秦观,王安石,杜牧,马援,黄楼赋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他聪颖过人、抱负远大、自信满满,对未来充满憧憬。他博学多才、文采斐然、出口成章,备受名家青睐。他是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他叫秦观,视苏轼为偶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迷弟。时间:北宋坐标:江苏那年,他20岁,因为才华横溢、心比天高,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字:太虚。“太虚”这个词在古代是“天

  • 宋词漫话(二七)秦观

    历史解密编辑:网易陕西标签:秦观,苏轼,婉约词,李煜,浣溪沙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今传《淮海词》三卷,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收词作百余首。宋代以来,对秦观词的评价很高。沈雄《古今词话》引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唯少游一人而已。”认为秦观词的成就高过了苏轼和柳永。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

  • 皇族词人赵令畤的十首词,其词凄婉柔丽极近秦观,深得苏轼的喜爱

    历史解密编辑:豁然书斋标签:苏轼,秦观,蝶恋花,侯鲭录,宋太祖,赵令畤,王安石,科学家,碧鸡漫志,千古名句

    赵令畤,自号聊复翁,他是宋太祖次子燕王赵德昭的玄孙,属于是皇室宗亲。赵令畤与苏轼同在颍川为官期间时,结下了深厚友情。苏轼非常喜欢且欣赏他的才华。元祐六年,苏轼为其改字德麟,并著《赵德麟字说》,赞美其“博学而文,笃行而刚,信于为道,而敏于为政”。之后苏轼还多次上奏朝廷举荐赵令畤。经过苏轼的赞赏和推荐,

  • 隋炀帝写下一首五绝,秦观马致远先后化用,各自成就一篇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马致远,隋炀帝,秦观,周汝昌,诗歌,北宋,编剧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与此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比较有名的诗人。作为皇帝的杨广,横征暴敛、荒淫无道,弄得民不聊生。然而作为隋代文坛领袖的杨广,却是一位勤奋好学、聪明敏慧的大才子。明清时期的学者们甚至认为,正是以杨广为代表的隋朝诗人,才推动了齐梁体诗到唐诗的格律化进程。杨广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