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之死,死于其“不知死活”!
其一:宋江的作用和所谓的义气
单廷珪、魏定国,曾指着关胜大骂: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这就是“不知死活”的出处。同时也给“不知死活”下了定义,那就是“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关胜是这样,骂关胜的单廷珪、魏定国后来也是这样。梁山上那些有影响力的降将,都是这样。
而宋江却领着这样一群好汉,非要招安,就更是不知死活了。
有污点的人,洗白自己最高效的办法就是,比清白的人,表现得更清白。这种心理和行为,就注定了这是一群乌合之众。哪怕单独拿出一位来,他再牛逼,本事再大,也没用,根本无法形成有效合力,反而互咬起来更疯狂!
就更不要说,梁山内,还存在着比较强大的反招安势力。
因此,宋江招安,如坐火山。
梁山108将,因招安处于分裂状态。他无非是一块胶布,把已然分裂的梁山粘起来。而高俅等人,之所以敢那么肆无忌惮迫害宋江(注意,不是梁山好汉,是针对宋江),就是因看到了这一点。
撕掉宋江这块胶布,梁山破碎,各个自顾不暇,还报仇?别说宋江死时,还有关胜、呼延灼、朱仝这三位手握重兵了,就是李俊跑到海外当了国王,不也是不闻不问吗。
宋江的作用,随着招安已经完成,失去了粘合力,还拾起来有个“鸟用”,贴在哪儿?
这就是冰冷的价值论,虽说每个人都有价值,但这价值,却是要体现在对其他人是否存在之上。若一旦对其他人失去了价值,哪怕宋江他真是“王母娘娘的女婿(宋江装疯时所言)”,也不会有人再搭理他。
至于《水浒传》处处宣扬的义气,无非是价值的表象。也就是说,你有价值,就是讲义气的好汉。不信?看看秦明、关胜、呼延灼等投降之前,宋江都说过啥?是不是都有表示招安的意思?因此人家才“深感宋江义气深重”。
若当时宋江说:投降吧,咱一起大块吃肉,大口喝酒,论秤分金银。关胜他们绝不会认为宋江有啥义气。
人家秦明是青州军区总瓢把子,缺你这点东西?
关胜、呼延灼,都是统兵大将,一个被蔡京抬爱,一个得到皇上大哥的亲自召见,缺你宋江这几块肉,几两金银?
相反,这句对跑江湖的好汉,才起作用。
看,宋江是不是块胶布?义气是不是价值的表象?
宋江就是靠这种东西,把梁山108将粘合在一起,却没有回炉锻造,反而提出招安,使得裂痕更大。这也就是宋江的最高水平了。
然而宋江做的事情更多的是丧尽天良的事情,比如朱仝刚开始的时候差事做得好好的,还得到了知府的赏识,但是宋江为了逼迫他上梁山,在朱仝带着小衙内玩耍的时候,却指使李逵将小衙内杀掉。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好几个人根本就不是被朝廷逼上梁山的,逼他们上梁山落草的其实是宋江。
因此宋江根本就不像之前在梁山上的时候,受人尊敬,人人信服。梁山上的好汉很多与宋江都是貌合神离,甚至心理是恨宋江的。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暂且在梁山上安身而已。因此宋江这样的人死去之后,对很多人来说,一点都不可惜,甚至有些痛快。
关胜、呼延灼和朱仝在朝中的确是手握重兵,假如他们联合起来想要为宋江报仇,杀掉高俅,是很有可能成功的。但是他们的官途一帆风顺,他们是绝对不会为这样一个人断送自己的前程的。对于此事,大家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