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宰相寇准:特立独行,与“重文轻武”时代格格不入

北宋宰相寇准:特立独行,与“重文轻武”时代格格不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琳讲故事 访问量:3168 更新时间:2024/1/21 11:03:14

1023年,62岁的寇准在雷州孤独死去,客死他乡。寇准击退20万辽军,为北宋续命一百多年,却与“重文轻武”的弱宋时代格格不入,这是寇准的悲哀,更是北宋的悲哀。

寇准,北宋宰相,非常有个性的一位人物,深得宋太宗、宋真宗赏识。宋太宗一日见不到寇准,食不甘味,即便寇准屡次跟他唱反调。

995年,宋太宗奄奄一息,对寇准说:“朕病重已久,其他大臣都来觐见问安,你为什么不来呢?”

寇准回答:“没有接到皇上的圣旨,我不敢轻易从被贬寓所回来,这是对皇上的不敬。”

宋太宗很满意,让寇准说出“储君”人选,寇准建议皇上自己做决定,不要犹豫,也不要跟妇女、宦官、大臣商议。

寇准此言,用意深远,宋太宗“烛影斧声”后继承皇位,宣布“兄终弟及”,自己百年后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后代。寇准知道,宋太宗想立自己的儿子赵恒,故而这么说。

寇准支持,宋太宗决定册立赵恒为太子,并留寇准在宫中喝酒,两人都酩酊大醉,寇准才出宫回去。寇准喜欢饮酒,可以喝数斛,酒量惊人。

997年,宋太宗驾崩,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赵恒知恩图报,感谢寇准的支持,任命他为宰相,辅佐政务,深受重用。

1003年,契丹骑兵南下,劫掠中原,宋真宗惶恐不安。寇准扣住五道“战报”,不给皇上汇报,被朝臣弹劾,宋真宗当即找他来质问。

寇准直言:“想要击败契丹,难度不大,只需要皇上去北方巡视一圈即可。”言外之意,只有御驾亲征,才能击败强敌。

听到“御驾亲征”,朝臣吓坏了,当年宋太宗“高梁河车神”的美誉记忆犹新。朝臣建议皇帝回宫休息,改日再议,寇准则堵住门口,不让大家回去,非要讨论亲征之事,宋真宗只好同意。

1004年,萧太后辽圣宗韩德让率20万契丹骑兵南下,所向披靡,直抵澶渊。只要越过这里,开封就在眼前,北宋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五鬼”之首的王钦若建议皇帝去南京避难,陈叟则主张去成都,都为自己着想。宋真宗拿不定主意,召见寇准:江南、成都,该如何选择呢?

寇准知道是王钦若、陈尧叟的馊主意,却假装糊涂:“提出这种建议的大臣,应该拉出去砍了,留下来有什么用。”王钦若、陈尧叟吓得面无人色,也痛恨寇准。

寇准知道皇帝软弱,朝廷“重文轻武”,且长期被契丹击败,心有余悸。满朝文官只想苟延残存,求得暂时的安宁,而没有远见。为此,寇准上朝之前,找来高琼。

高琼,强盗出身,力大无穷,是王审琦麾下首席悍将,敢作敢当,有“五代军阀”的气质,且跟宋军元老的关系很好。寇准主张反击,高琼也是如此,两人意见一致。

寇准主张御驾亲征,让皇帝亲自出马,振奋人心。宋真宗犹豫不决,朝臣又反对,寇准当即说:“皇上可以问高琼,看看武将们的态度。”

高琼入朝,把寇准交代的话复述了一遍,让宋真宗看到获胜的希望。寇准威望高,且宋军元老将领支持亲征,宋真宗只好硬着头皮出发,下诏亲征。

抵达澶州城南,宋真宗又犹豫了,大臣趁机提议:“皇上在此扎营,稳定军心,不需要渡河冒险。”寇准强烈反对,力排众议,一定要渡河去城北才行。

契丹骑兵攻打城北,将士拼命杀敌,如果皇上留在城南,大家岂能不失望。再则,契丹看到北宋皇帝的“软弱”,也会更加肆无忌惮。如此一来,亲征还有什么意义?

寇准出门,找来高琼:“当前局势危急,将军说说,应该怎么办?”高琼一介武夫,为人也爽快,直言:“都听大人安排,万死不辞。”

说完,寇准带着高琼拜见宋真宗,再次要求渡河北上。高琼也说出“老将们”的意思,他们都希望上阵杀敌,且李继隆、石保吉早已摆下阵型,城池万无一失,让宋真宗尽管放心。

李继隆,北宋名将,经常击败契丹,耶律休哥都是他手下败将。石保吉,大将石守信的儿子,骁勇善战,颇有谋略。得知两位将领已经布阵,宋真宗有了信心,但依然不敢渡河。

高琼按照寇准的计划行事,当即把皇帝的辇车推出来,宋真宗“无路可退”,又不想在朝臣面前丢脸,只好上车。准备过桥时,大臣跑到车前,让皇上回头。

高琼直接抽打马匹,赶着宋真宗渡过黄河,抵达城北。看到皇上的黄伞盖,宋军知道皇上来了,士气大振,欢呼雀跃,在城头上来回奔波,向契丹示威。

契丹前锋大将萧挞览(太后族侄)率兵在巡视城北,旌旗飘扬,想打击宋军的气焰。不幸的是,宋军的“床子弩”威力大、射程远,几十人操作一台设备,当即把萧挞览射死。

前锋大将阵亡,萧太后害怕了,便主动提出议和。此时,寇准乘机派兵袭击契丹营地,摧毁了靠近城池的一些营垒,斩杀千余人,契丹更加害怕。

太后、皇帝、丞相(韩德让)都离开京师,契丹后方不稳定,诸侯王蠢蠢欲动,且高丽犯边,萧太后更无心作战。如此,契丹对议和非常积极,多次派使者拜见宋真宗。

寇准、老将反对议和,他们想一举消灭契丹主力,以绝后患,但宋真宗不同意,他决定“见好就收”。寇准退一步:“议和可以,但契丹交还幽州,主动称臣。”

寇准太狠,宋真宗担心议和不成,又不采纳,他让寇准专门负责军务,不要参与议和。曹利用为谈判代表,宋真宗言:“给契丹送岁币,一百万以下都可以答应。”

曹利用刚出门,寇准就把他拉到一边:“要是岁币超过三十万,就算皇上不杀你,我也饶不了你。”让曹利用守住底线,不能退缩。

1004年,宋辽双方签署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北宋是兄,辽国是弟,宋真宗称萧太后为“婶”。每年岁币,北宋给辽国30万,双方世代友好,互不侵犯。

“澶渊之盟”签署,对北宋而言是耻辱,是北宋“重文轻武”导致的结果。赵宋朝廷不希望武将地位高,宁可对外妥协,送岁币,甚至是称臣纳贡(南宋对金),也不舍得重用武将,御敌于国门之外。

寇准主张御驾亲征,还联合老将,对皇上、文官施加压力,已经走到了“重文轻武”的对立面。如此,即便宋真宗想“保护”寇准,朝臣也不放过他。

1005年,王钦若弹劾寇准:“此人让皇帝亲征,是战略冒险,不管君王死活。联合老将施压,鞭打皇帝马匹,岂能是臣子所为。”

文官一片弹劾声,“五鬼”又起四处活动,宋真宗无奈,只好将寇准贬到外地做官。王钦若为了洗刷“澶渊之盟”的耻辱,鼓动宋真宗去泰山封禅,与秦皇汉武看齐。

宋真宗去泰山祭祀,赞颂自己的千古伟业,顿时拉低了“封禅”的档次。此后帝王,几乎不去泰山活动,觉得没面子,这都是王钦若等“五鬼”若的祸。

宋真宗晚年,又重用寇准,让他辅佐太子。寇准知道刘皇后想干政,便建议真宗:立刻让太子监国,处理政务。宋真宗同意,让寇准去安排。

可惜,“五鬼”老二丁谓联手曹利用,为刘皇后卖命,矫诏贬谪寇准,把他贬到雷州。宋真宗不知情,驾崩前还说:“寇准可以托付大事,他人在哪里?”随从不敢回答。

1022年,宋真宗驾崩,寇准悲痛欲绝。1023年,寇准在雷州病逝,孤狐伶仃,享年62岁。

参考书目:《宋史》

更多文章

  • 北宋名相寇准:前半生锋芒毕露,后半生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树人闲谈标签:寇准,丁谓,宰相,宋仁宗,赵恒,张咏

    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曾两度出任大宋宰相的寇准,病逝于雷州的一个家中。作为北宋著名宰相,寇准的一生可谓是风光无限,前半生锋芒毕露,深受宋朝两任帝王的信赖。然而,正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虽然寇准前半生享受了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晚年却过得十分凄凉,死后连一个体面的葬礼都没有。寇准病

  • 1023年62岁的寇准去世。他的衣服打满补丁,鞋尖有破洞买不起棺材

    历史解密编辑:旧时光故事屋标签:寇准,丁谓,赵恒,丞相,皇帝,宰相,棺材,诗人,宋朝,宋仁宗,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1023年,62岁的北宋丞相寇准去世。他的衣服打满补丁,鞋尖有破洞,家里人买不起棺材,只将他的尸身裹上一层草席。下葬时,宋仁宗突然下令:“朝廷拨款,厚葬!”寇家人:还不如不拨款。寇准是北宋名相,历经两朝,深受宋太宗、宋真宗的信任。然而,他的晚年穷困潦倒,连体面下葬都做不到。这到底是为什么?要说清楚这

  • 北宋最硬的脊梁:寇准,一生大起大落,最后死于“不懂为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东岸瞭望台标签:寇准,赵恒,宋太宗,宰相,真宗,太宗

    公元969年的一天,陕西渭南的一个府邸的主人正在办宴席,众多文人墨客相聚于这大雅之堂。正当众人把酒言欢之时,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听闻令郎自小博学多才,能三步成诗,在此良辰美景之时,让鄙人开个眼界?”另一人和道:”此地傍华山,要不就以华山为题如何?”就在众人唏嘘之际,一个孩子走到了厅堂一侧,只见他拂了

  • 寇准,梦华录里柯相的原型,真名士自风流

    历史解密编辑:二的十次方标签:寇准,丁谓,宰相,宋太宗,赵恒,刘娥

    最近的热播剧中有一个神秘的人物柯相,清流的领袖,他是以北宋著名宰相寇准为原型创造的。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的寇准是个什么样的人。首先要澄清的是寇准不是清流,更不是清流领袖。清流这个名词在宋朝根本不存在,是直到清末才出现。但是这些人确实是从宋朝就已经普遍存在了,他们自我标榜道德高尚,进而对其他所

  • 身为一代名相,寇准的下场为什么如此凄凉,其实都是他自找的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寇准,丁谓,宰相,王钦若,魏征,真宗

    ◆文:刚子聊历史◆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寇准是北宋时期一位比较出名的宰相,在太宗、真宗时期都曾被皇帝倚为栋梁,太宗赵光义曾以魏征为例赞誉寇准。真宗时期,在澶渊之战中,寇准更是力主主动北上抗辽,最终于澶渊城下与辽军议和,为大宋军民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因此,他在百姓中的声望很高。但就是这么一位

  • 寇准为什么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寇准,宰相,宋太宗,太宗,赵恒,真宗,中国传统音乐,宋朝,古典乐,艺术家

    在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故事中,有这样一位名臣。他机智,善良,刚正不阿。然而历史中的他,却堪称两宋时期最有争议的大臣之一。他不到三十就进入最高决策层,却几度罢相,数遭贬谪。而几乎每次受挫,都和他的性格有关。他,就是寇准。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寇准的性格是如何影响他一生的。刚正耿直,成股肱之才寇准天资聪明,19

  • 寇准问财主:竹下加个肉字念什么?财主:不知道。寇准:打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寇准,竹下,知县

    寇准让财主认“竹”下加一个“肉”念什么字?财主刚说个不知道,寇准就大怒道:这个字都不认识,40大板伺候!北宋年间,寇准曾经在成安县当知县。一天,寇准坐着小轿子,正要回县衙时,忽然听到一阵伤心的哭泣声。他下轿一看,见有一个老先生,背着一副铺盖卷儿在那里哭泣。寇准不禁问老先生:你哭什么?哭泣的老先生抬头

  • 英雄寇准的堕落:你看到他的伟大,看不到他的阴暗

    历史解密编辑:世界诡事记标签:寇准,宰相,王钦若,赵恒,王旦,宋太宗

    北宋景德三年(1006)的一天,早朝之后,寇准先行退班。宋真宗赵恒面带笑容,一直目送着他。自一年多前宋辽澶渊之盟后,当时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寇准,就成了全民心目中的英雄。看到宋真宗也变成寇准的小迷弟,一个叫王钦若的大臣当场对皇帝说,陛下敬重寇准,莫非因为他对社稷有功吗?是的,是的。宋真宗小鸡啄米般地

  • 白雪阳春传雅曲之王朝云

    历史解密编辑:小宅说故事标签:王朝云,淡妆

    我踏朝云芳草青爱和东坡解风情惟宜淡妆或浓抹雅女灵犀好同行

  • 每逢暮雨倍思亲——苏轼与王朝云的平凡爱情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王朝云,苏轼,歌妓,秦观

    一、 初见:淡妆浓抹总相宜王朝云家境贫寒,自小沦为歌妓,虽为歌妓,却也是西湖名妓。她天生的聪慧伶俐,美貌动人,且能歌善舞,混迹在烟尘之中,却也独居清新雅洁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苏轼与几位好友相约同游西湖,这正是苏轼与王朝云的初见之日。那时心情郁郁寡欢的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