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浒传中7个女将排名,扈三娘只能排第2,排最后的三人颜值很高

水浒传中7个女将排名,扈三娘只能排第2,排最后的三人颜值很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拇指故事汇 访问量:4196 更新时间:2024/1/27 9:21:56

水浒传中不仅有梁山好汉、草莽硬汉,同时还有不少巾帼女将,有些女将虽是女儿身却不差男人半点。纵观整个水浒传中能称得上是女将的只有7人,而梁山就占了3位,扈三娘只能排第2,后三人颜值很高,她们都有谁呢?

第7名,庞秋霞

98版电视剧水浒中的角色,李逵的相好,书本中并不存在这个角色,是九天飞龙庞万春的妹妹。天下未乱前,与哥哥庞万春在一次打擂中与李逵、燕青相识,几人虽是初次见面但都是英雄惜英雄。天下乱了后,庞秋霞和哥哥庞万春站在了宋江的对立面,两军对垒各位其主,生死厮杀旧情不存,李逵纵有千般不舍,但因为无数梁山好汉先后死于其手,最终死于梁山好汉的乱刀之下,因为是书中不存在的人物,故而将其放在第7位。

第6名,段三娘

百二十回水浒传中淮西王庆的结发悍妻,是妥妥的一个狠女子,曾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给活活烤死了,后来遇到了王庆被其折服,就成了王庆的妻子。水浒传中形容她是‘‘眼露凶光,眉横杀气’’有‘‘大虫窝’’‘‘淮西天魔’’的江湖称号。武艺高强,后来与梁山的对峙中遇到了琼英,还没有怎么交手,就被琼英一颗石头给丢中了脸,从而摔下的了马直接被擒,等到王庆被收拾了,段三娘不久也被斩杀了。段三娘名声不好,手段残忍,落得这样一个结局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第5名,母夜叉孙二娘

与丈夫菜园子张青同为梁山108好汉,原在十字坡开黑店,专挑脓包之徒下手,曾掀翻鲁智深就连武松也差点着了她的道。当初武松因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事犯下命案流放途中宿于其店,过程中被武松识破,两人最终大打出手,后来丈夫张青及时出现还与武松结拜为兄弟。武松于鸳鸯楼杀了张都监等人后,她帮助武松改扮行者,投二龙山,不久她与张青亦去入伙,三山聚义打青州时同归梁山。孙二娘武艺高强,善使一对钢刀,胆子也很大,脑子转的快且勤快能干,一直以来都负责梁山的情报工作。梁山全伙受招安,孙二娘随着梁山军南征北战经常乔扮民妇混入敌营,配合义军的军事行动,后来在对方腊的征战中,死于方腊麾下头领杜微的飞刀之下。

第4名,母大虫顾大嫂

与丈夫小尉迟孙新同为梁山108好汉,顾大嫂性情彪悍,颇有武艺,不仅经营酒店,还杀牛放赌,解珍解宝被擒下狱后,后续的谋划全是出自顾大嫂,甚至武艺超群的孙立也被她持刀威逼。算得上是登州帮的灵魂人物,梁山征完方腊后,孙立孙新顾大嫂全部生还,后随孙立、孙新返回登州。

第3名,答里孛

大辽天寿公主,辽国‘‘十一曜’’之一,使一把七星宝剑,手下有5000女兵,统领混天阵之太阴阵,曾与一丈青扈三娘单挑不分胜负,后被赶来支援的矮脚虎王英生擒,结局时被放回本国。能与扈三娘交手,可见这位天寿公主实力不俗。

第2名,一丈青扈三娘

与矮脚虎王英同为梁山108将之一,梁山第一女将,颜值在观众的眼中更是女神级别的,武艺高强。在梁山攻打祝家庄之战中,扈三娘先是十几个回合败矮脚虎王英,然后跟欧鹏马麟酣战颇久,最终10回合内被林冲生擒,在加入梁山后,扈三娘20个回合败彭玘,并用出红棉套索将其生擒。曾跟双鞭呼延灼大战,呼延灼在短时间内战其不下。在梁山小彪将中算是佼佼者。征方腊的时候,扈三娘还活着过范畴和温克让,这份战力已经是胜过梁山上不少男人。不过扈三娘心里也苦,天天与杀父仇人为伍,后来还被宋江乱点鸳鸯谱嫁给王英,扈三娘作为梁山女将,她的人生是比较憋屈的。

第1名,琼英

在江湖上的名号为‘‘琼矢镞’’出生于仇氏,其父亡于田虎之手,母亲也随即自尽,被养父母叶清夫妇养大,巧合之下成为了邬黎的养女,反而为杀父仇人田虎效力,宋江征田虎前夕,天捷星张清梦中传授其飞石绝技,由此打得一手好飞石。刚出场时仅有16岁,颜值在线,林冲、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等人都是其手下败将。后来叶清夫妇将真相告诉琼英,在仇恨的激励下,琼英果断加入了宋军。后来与梁山张清有了人人称羡的爱情,且产生了爱情结晶张节,因为入梁山晚,所以没有排名。张清南征方腊时,琼英因病未出征,后来其儿子张节随名将吴玠打败金兀术,得以加官进爵,在儿子的赡养下颐养天年,应该也是众多女将当中结局最好的一个了。

更多文章

  • 宋江本想娶了扈三娘,为何最后被搅局,令其嫁给王英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王英,扈三娘,李逵,李应

    水浒传中的扈三娘,大家都会印象深刻。扈三娘智勇双全,性格刚烈,而且长相非常的漂亮,很多人都喜欢她。但她却被宋江捉住送往了梁山,最后成为了宋太公的义女,宋江的义妹。扈三娘的美貌令许多人都垂涎,但宋江却将她指婚给了龌龊花心的矮脚虎王英。但扈三娘却也丝毫不厌弃王英,行军作战都与王英一起,还时常在战争中保护

  • 《水浒》:梁山72地煞按实力分为五档,扈三娘在第几档?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扈三娘,梁山好汉,朱武,孙立,公孙胜,李逵

    第一档:朱武、吕方、孙立,樊瑞、宣赞,郝思文,韩滔,彭玘,单廷珪,魏定国、凌振、时迁,安道全。第一档的梁山地煞,除了吕方、樊瑞之外,都是宋廷武将出身,他们都是上过战场的硬汉。去了梁山之后,这些地煞大多的职位都是梁山五虎将、梁山八骠骑的副将。能力与其名号,地位大抵相符。其中吕方、樊瑞、孙立三人的战斗力

  • 难怪扈三娘嫁给王英时不反抗,你看她被活捉后,宋江都干了些啥?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扈三娘,潘金莲,王英,一丈青,宋江

    楚王灭掉息国,息国王妃息夫人沦为俘虏,楚王爱慕其容貌,纳入后宫,息夫人感念前夫的宠爱,入楚王后宫三年,虽诞下子嗣,但是始终不看一眼。后来楚王携带息夫人到宫墙之上登高赏景,息夫人远望故国,悲上心头,想来生不能服侍先王,生存无益,纵身一跃跳下城墙。后人有诗叹曰:千古艰难唯一死,岂独伤心息夫人?历朝历代,

  • 梁山好汉中结局最惨的几位,这两个人是自作自受,扈三娘最可惜

    历史解密编辑:斯杰趣谈标签:梁山好汉,扈三娘,吴用,李逵,董平,宋江

    当初宋江提议向朝廷招安时,绝大部分梁山好汉都是持赞同意见的,只有少数几位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至于反对招安的好汉,也就只有武松、鲁智深以及当初晁盖手下的寥寥数人,因为他们人数比较少,所以也注定无法阻挡梁山向朝廷招安的趋势。在那些赞同向朝廷招安的梁山好汉中,最主要的几位就是那几个朝廷降将,例如双枪将董平、

  • 如果宋江纳了扈三娘,王英就是下一个张文远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扈三娘,王英,宋江,文远,林冲,阎婆惜

    宋江曾经对扈三娘是动了情的。这也不怪宋江,自从杀了小妾阎婆惜之后,宋江同学一心放在工作上,一心想如何发展梁山、夺权晁盖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更多心思去思考自己的事情。但是遇到阎婆惜,事情起了变化,宋江的心灵苏醒了,他似乎感觉到自己老树发新芽的机会已经到来。确实,面对扈三娘宋江有这样的想法实属常情,从

  • 宋江为何将貌美的扈三娘嫁给王英,而不是更加适合的林冲?

    历史解密编辑:高白说奇闻标签:李逵,宋江,林冲,扈三娘,一丈青,王矮虎,中国古文献,王英(水浒传)

    在《水浒传》里,为什么宋江不将貌美的扈三娘嫁给林冲,而是嫁给王英呢?这要从多个方面分析,其实宋江想说的是:不管是谁,我都不想给,只怪那个可恶的李逵。三打祝家庄,自从貌美的扈三娘出战,观战的宋江目光一直在她身上。在当时的梁山,多是连脑子里都是肌肉的壮汉,何曾见过这样的美女?秦明明个急性的人,更兼祝家庄

  • 宋江当老大,武松不穿官服,扈三娘嫁给王英,这三件事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武松,宋江,宋朝,扈三娘,鲁智深,梁山好汉,王英(水浒传)

    梁山一百单八将性格各异,有时候做出来的事情也令人费解,比如各方面都没有显著优点的宋江在众人推举下当了梁山老大,假行者武松招安后不穿官服,扈三娘放着优秀的林冲不嫁却嫁给了丑而弱的王英,这三件事从头到尾都透着怪异。无因不结果,事出必有因。这三件怪异之事的背后当然都有隐情,偶然实际是必然,我们细品这三件事

  • 扈三娘为什么同意嫁给矮小的王英?

    历史解密编辑:黄昏细雨醉红尘标签:宋江,二战,扈三娘,潘金莲,卢俊义,军事同盟,军事条约,梁山好汉,王英(民国)

    扈三娘同意?有人征求过她的意见吗?王英矮小,这没关系,男子重才不重貌。但王英武功也不行,还曾是扈三娘的手下败将。才貌都不好,品质高尚,也说得过去。但是王英品质也很恶劣,是江湖好汉最看不起的“好色之徒”。扈三娘会同意嫁给他?她又没瞎了眼。梁山好汉,单身的很多。不管是丧偶的林冲、卢俊义,还是未婚的武松、

  • 水浒中对扈三娘的外貌并没有过多的描写,你眼中的扈三娘漂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贡子曰标签:王英,扈三娘,潘金莲,潘巧云,一丈青,古装剧,小说剧,水浒(电视剧)

    扈三娘是梁山泊女将中的颜值担当,自然是漂亮的。不然王英也不能被她迷得神魂颠倒。扈三娘第一次出场时是这样的:雾鬓云鬟娇女将,凤头鞋宝镫斜踏。黄金坚甲衬红纱,狮蛮带柳腰端跨。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手将猛将生拿。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扈三娘是以女将军的形象出现的,尽管是武将,但是并没有长得膀大腰圆

  • 林冲活捉了扈三娘,为何自己不娶?

    历史解密编辑:烟寒若雨标签:扈三娘,王英,林冲,宋江,祝家庄

    四大名著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瑰宝,被一代代人、一位位文学大家拆开来剥析,却依旧难尽得其意。其中,《水浒传》以神魔开篇,描写了一群有血有肉的好汉,并以此位列四大名著。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好汉,却能闹得整个大宋为之动荡。虽然最后这只草根起义队伍终究还是沦落成了朝廷的马前卒,被大宋朝拆分开来,一一送到抗金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