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宣传报道中山全面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各项工作,即日起,南方日报就中山各镇街、部门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推出“一把手”访谈系列,敬请垂注。
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指出“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感恩奋进、奋力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推进实验区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推进‘六个一体化’,加快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面对这一重要历史机遇,中山市大涌镇党委书记王英康表示,大涌镇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山市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广泛凝聚共识、锐意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大涌凤凰涅槃,实现高质量发展。
重塑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南方日报:面对“深中一体化”的大好机遇,大涌将如何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凤凰涅槃?
王英康:大涌在经济总量、产业发展层次、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是中山的短板,相比中山其他镇街,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更多,改革的力度和深度也要更大。大涌两大传统产业红木家具、洗水制衣生产方式粗放,能耗高、污染大、占地多、经济贡献低,路径依赖根深蒂固,涉及利益盘根错节;两大产业聚集产业工人超10万人,给大涌镇的社会管理带来不小的压力。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大涌已等不得、慢不得,必须狠下心来搞改革,破釜沉舟、壮士断腕,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大涌镇将推动产业升级,重塑优势,推进两大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大涌镇将以“深中一体化”为契机,让深圳“设计+”“数字+”赋能大涌两大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增强政策引导,促进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以环保为抓手、以安全生产为底线、以单位产值能耗量为切入点,加大对“散乱污”整治,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出台实施家具、洗水两大产业的集聚环保发展规划及规划环评,划定行业集中生产区域,严格排污工序的核验审批和检查核查,提高产业门槛,引导企业上规上限。
擦亮“大涌红木”品牌,打造以红博城为中心的“红木商圈”,依托红木信用体系树立行业标杆,引导红木产业从生产端向“微笑曲线”的设计和消费端转移,建设华南地区红木家具销售重要集散地,巩固“红木小镇”地位。坚持举办面向湾区城市的红木厂家直销节、红木文化推广周等展销活动,支持直播带货、跨境电商发展,促进消费升级。
卓旗山休闲公园。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四大平台助力筑巢引凤
南方日报:大涌未来在发展方面如何实现筑巢引凤,同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融合互动发展?
王英康:重点做到建设平台,筑巢引凤,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四大工业产业园区”。大涌将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广泛凝聚共识、锐意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通过“工改”腾挪空间、土地整备,将大涌万亩工业地整合为四大工业园区。
规划建设以红木生产为主的智能家居产业园、以牛仔制衣为主的智能服装产业园,以及用红木家具腾挪出来的两三千亩用地打造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为主题的产业园,用大涌已完成征地的千亩连片用地打造已纳入中山市主题产业园的大涌片区。
大涌红博城。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找准定位打造大涌休闲旅游带
南方日报:大涌在推动“深中一体化”中如何发挥优势助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
王英康:大涌镇将以人为本,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加速打造“三纵三横”路网格局,主动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增强与中山西站(横栏站)、深中通道、中开高速和西部外环高速连接度。
畅通“内外循环”,加快推动市级跨石岐河大桥、X770横涌线、翠华路延长线、溪叠路等镇际道路建设,加快镇内大南路、九龙门大道、华星北路、环镇路(西南段)等道路升级改造。加快推动西江碧道、岐江道两大市级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今年年底前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项目三)主体工程,完成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完成2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加快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推进暗渠整治。推动卓旗山市级郊野公园规划建设,加快建设安堂古村落、“红木商圈”建设,将三者串联,打造大涌休闲旅游带。推动大涌环境两三年内明显改善。
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涌党员干部将持续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解放思想、奋楫争先,以改革思维突围破局,用发展体现担当负责。希望通过深化改革,在3—5年内大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有较大改善,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苑世敏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通讯员】大涌镇宣传办
【作者】 苑世敏;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