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泉港区涂岭镇小坝村,住着一群姓“出”的蒙古族后裔。他们隐居在深山里已有五百余年,一直都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小坝村洪厝坑的出氏家庙
小坝村是福建省内最大的蒙古族后裔聚集地,但是村里的人却不住蒙古包,他们的风俗也和汉族一样,只是不过元宵节。
那么,这些“出”姓族人的祖先是谁?他们为什么要隐居在深山里面?
自称祖先是元朝木华黎
记者在小坝村遇到了一位老人出其英,她自称:“我们这些人的祖先叫木华黎,是元朝的开国名将。”
木华黎生于公元1170年,他原来的身份是成吉思汗堂兄撒察别乞的奴隶。后来撒察别乞被处死以后,木华黎就归顺了成吉思汗。
木华黎骁勇善战,曾辅助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诸多部落,和铁木真手下三大名将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并称“四杰”。
木华黎
公元1223年,木华黎在参加凤翔之战后,回朝途中病逝于闻喜县。木华黎病逝八年后,元英宗追授他太师、鲁国王等头衔,谥号“忠武”。
要知道,在我国历史上,元朝是唯一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国家。那么小坝村的居民,真的是元朝名将木华黎的后人吗?
为了让记者相信自己说的,出其英从柜子里面拿出来一个东西,外面包了一层旧报纸,里面还裹着两层红色塑料袋。
解开一层一层的包裹,一本泛黄的《燕山出氏族谱》展现在了人们的眼前,打开以后,只见族谱的内页已经十分破旧,甚至有的内页还缺失了不少内容。
这本族谱一直由出其英老人掌管,是她上高中的时候,自己的太公传下来的。后来,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燕山出氏族谱》差点被毁灭。
当时出其英老人特别的害怕,但是又舍不得太公传下来的族谱。于是她准备了三本手抄本,后来这些手抄本被毁灭,而真正的族谱则被出其英藏了起来。
出其英展示《燕山出氏族谱》
为了保护族谱,出其英几十年来,从未和任何人说过这件事情,就连她的家人都不知道。
直到1982年前后,家里有人无意中发现了这本族谱,而这也是最后保存下来的一本族谱。
后来,家中子女找来了同村几名长辈,在他们的耐心劝说下,出其英才拿出了族谱。
根据《燕山出氏族谱》中记载,出氏一族第一代始祖为元朝太尉纳哈出。再结合《明史》和《元史》中的记载,纳哈出为木华黎的第九代子孙。
公元1260年,元朝第一代皇帝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
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流亡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地,但均遭失败。
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政变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
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直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灭亡。
元朝灭亡以后,纳哈出先是降明,后又反明,三番五次以后,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不胜其烦,但是考虑到纳哈出是前朝名将之后便未伤其命,后让他回到了蒙古。
为纪念始祖,改姓为“出”
纳哈出回蒙古后,再次在金山聚集民兵反明,数次进军辽东地区。之后明太祖朱元璋派出大将冯胜率军围攻纳哈出,纳哈出又投降了。
话说,明太祖朱元璋这一次还是选择了宽恕纳哈出,并且封他为海西侯。其实,不是朱元璋不想杀纳哈出,事实是他想用自己的行为感动纳哈出,以图日后让其帮他管理蒙古。
不久之后,纳哈出跟随傅友德征战云南,结果在前往云南的途中病逝了。而纳哈出的长子察罕,跟随明太子朱标的妻舅蓝玉造反被杀。
次子佛家奴,当时在福州中街屯田御倭。因为怕受到哥哥的牵连而株连九族,于是便去掉了父名“纳哈”二字,取后面的单字“出”为姓氏。不仅如此,为了万无一失,佛家奴还辞去了官职,之后流落泉州落叶生根。
这些信息都是出其英老人口述的,她表示在明朝时,家族脉络没人敢进族谱,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来。
后来,明朝被清朝取代以后,一直隐居在深山的出姓族人才逐渐外出。后来又经过四代人的迁移,出姓族人来到了惠安县十都樟市铺(今为福建泉港区涂岭小坝洪厝坑)。之后出氏一直秉承着先祖遗训,默默地在深山之中繁衍生息。
居住在小坝村的蒙古族后裔
这本族谱,一直在出其英老人的手中保存着。直到1985年,当地政府组成了调查小组,对小坝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出姓族谱、家谱、宗祠、墓地墓志铭等详细考察,确定了小坝村群众为蒙古族后裔。
不久之后,政府下发了《关于恢复涂岭乡小坝村出姓群众为蒙古族的决定》,最终使隐居山林500多年的出姓群众,重新恢复为本来民族。
因谐音“元消”而不过元宵节
小坝村的村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依靠种地为生。后来又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纷纷跑到了外地打工、定居。
当今社会崇尚自由恋爱,年轻人出去以后,有不少都在外面找到了对象,这就导致了小坝村出现了汉族人,而截至2011年,整个村庄人口255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1973人,剩下的585人都是汉族人。
居住在小坝村的蒙古族后裔
由于长期在福建泉州居住,出姓族人的生活习惯,已经逐渐被汉化,他们日常的吃喝穿戴也和汉族无异。
不仅如此,虽然小坝村是福建省最大的蒙古族人聚集地,但是由于汉化的原因,他们和汉族一样过节。
大家都知道,节日风俗是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而且蒙古族和汉族的文化差异、过节方式区别也特别大。
蒙古族人的传统节日一般有:成吉思汗纪念节、那达慕大会、敖包节、马奶节、白节等等
汉族人的传统节日一般有:腊祭、祭灶、春节、元宵、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等。
在中国人的眼中,春节和元宵是最隆重的节日,因为这是每一个家庭团圆的日子。但是与当地汉族人不同的是,出氏族人不过元宵节。
小坝村村民在过节
至于为什么不过元宵节,有专家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他们觉得这可能和谐音有关。因为元宵听起来就像元消,而出氏族人自称祖先是木华黎,而他又是元朝名将。这就导致了出氏族人对此有些避讳,所以就选择不过元宵节了。
近些年,当地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坝民族村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发家致富。目前,小坝村已经被当地政府,建设成了一个民族特色村寨。
小坝村被建设成了民族特色村
再加上村民们的思想转变,已经从开始的反对,到如今鼓励年轻人外出学习、务工,这个曾经“与世隔绝”500余年的蒙古族后裔聚居地,已经渐渐地融入到了当今社会之中。
总结
小坝村这些木华黎的后人们,之所以会选择隐居在深山里面,并且长达500年都不出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战乱。
中国人一直都是向往和平的,特别是在近代,在无数先辈们的流血牺牲、拼命苦战之下,中国迎来了几十年的和平,老百姓们也过上了安稳富裕的好日子。
所以,这和平来之不易。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更要牢记历史,牢记革命先辈们,以及如今无数革命军人的辛苦付出。因为没有他们的负重前行,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和平生活?
再说小坝村的出姓族人,他们拥有着中国人所特有的优良传承,坚决不忘祖先们的遗训。但是俗话说“开放使人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所以在和平年代,出姓族人选择走出大山,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蒙古族后裔隐居泉州深山500年 自称祖先木华黎·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