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笃烈图:被后世混淆的同名者,一个捏古思氏状元,一个赤老温裔孙

笃烈图:被后世混淆的同名者,一个捏古思氏状元,一个赤老温裔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2722 更新时间:2024/1/27 22:57:23

赤老温是四杰中最骁勇善战的斗将,但他的后裔因为久居汉地接受汉化,还出了两个进士诗人,即五世孙月鲁不花和笃烈图兄弟俩。

猴格写赤老温查阅资料时就发现,他的五世孙进士笃烈图,经常和另一个状元笃烈图被混为一谈,就是两个同名、但不同氏族的笃烈图,被混淆成一个人了。

随便去网上检索笃烈图(笃列图、图烈图),就能看到某科或者某网的人物小传把两人当成一个人,甚至,两人的本家——赤老温的子孙、以及中华揭氏网、揭氏后裔,也把两人的事迹搞混淆。

像赤老温家的后裔,就认为是史书搞错他家笃烈图登科的年份,显然是把状元笃烈图当成他家的笃烈图;而状元笃烈图家的揭氏子孙,又把进士、诗人笃烈图写的诗给扣到他家状元笃烈图头上,真是各种混乱。

网上是怎么介绍笃烈图的呢?很多人都这样写:

笃烈图,捏古氏,一说是逊都思氏,居永丰,字敬夫、彦诚,号敬斋,其父叫卜里也秃恩,一说叫脱帖穆儿。有诗《题董太初长江伟观图》、《题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并札卷》。

这样的介绍,即便不熟悉史实的人也能看出问题来,氏族搞不清也就罢了,字号也有可能存在两个的现象,但爹也有两个,就肯定有问题了。

猴格查了网上的说辞,某科以及不相干网站混淆就不说了,充其量误导一下路人,但两个笃烈图的家族后裔也跟着混淆,就有点让人一言难尽了。

赤老温后裔认为:状元笃烈图是他们家的,第二个笃烈图是明朝人杜撰的,原始文献全部消失,后朝随便杜撰。

中华揭氏网不但把两个笃烈图混成一个人,还把赤老温也列到他们捏古台氏世系里;而几个揭氏后裔的博主,有的也把赤老温列入捏古台世系,有的虽然没把赤老温列入,但把诗人笃烈图的诗《题董太初长江伟观图》,给冠到他家状元笃烈图头上。

那么,蒙古元朝的状元、官员、书画家笃烈图,和赤老温五世孙、进士、诗人笃烈图,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呢?

他俩的确不是一个人!据猴格查阅,最晚在清朝中期,这两个笃烈图就被混成一个人了,现代网络也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雍正时期的《江西通志》,以及光绪时期的《元诗纪事》等,都把笃敬夫烈图和笃彦诚烈图写成一个人:

笃烈图(图烈图),字彦诚,蒙古人。父亲叫揭纳新,字嘉珲,在镇守信州路期间,听说坊间一句谶语:水打巷村园,永丰出状元。为了迎合谶语,揭纳新就把家搬到永丰进贤坊,后来生了儿子笃烈图,果然登科至顺庚午年蒙古榜进士第一,被授南台御史。

文字这东西在传抄过程中,的确很容易出现失误,冷门不知名的古人事迹被张冠李戴,就是因为这样的失误而被造成的。

其实,在元朝,最少有三个叫笃列图(笃烈图)的人,这三个笃烈图还都集中在元朝中后期,他们分别是:

笃烈图,字克成,民族不详,丁卯(泰定四年1327)进士。

笃烈图,字敬夫,捏古氏,庚午(天历三年1330)右榜状元。

笃烈图,字彦诚,号敬斋,逊都台氏,乙酉(至正五年1345)进士。

第一个笃克成烈图,登第那一榜叫泰定丁卯榜,两榜状元是阿察赤、李黼fu,知名进士有诗人杨维桢、萨都剌等。

笃克成比较路人甲,他登第虽然最早,但仕途以及名气却不及后两个笃烈图,直到顺帝即位后的元统元年(1333)十二月二日,才以登仕郎升校书郎。

出身捏古台氏的笃敬夫烈图(1312-1348),则是文宗天历(至顺)庚午榜的右榜状元,那一科的左榜状元是王文烨。

笃敬夫在《新元史》有传,历任集贤修撰、江南行台监察御史、内台御史,曾按治湖广、江浙诸路,官声很好,以耿直闻名于世,善书画,他是御史中丞马祖常的妹夫,卒于至正八年(1348),享年37岁。

出身逊都台氏的笃彦诚烈图(1309?-1363年以后),是至正乙酉榜的进士,那一科的左右榜状元分别是普颜不花和张士坚。

笃彦诚在《新元史赤老温传》中被一笔带过,他历任太常礼仪院太祝,累官至南台监察御史、福建行省员外郎、行宣政院判官。和三哥月鲁不花(字彦明)是元朝官家子弟中少有的诗人。

抛开路人甲笃克成烈图不说,最晚在清朝时,后两个笃烈图就被混成一个人,尽管从史料来看,状元笃敬夫烈图和诗人笃彦诚烈图,很明显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人,但由于他们知名度不高,依旧被混为一谈。

笃敬夫和笃彦诚的氏族不同,经历不同,又都有完整的世系可考可证,各自父亲还都有墓志传世,只不过是同名而已,怎么就被后人混成一个人了呢?俺真的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两个笃烈图没有一个是被后人随便杜撰出来的,他们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的大活人,接下来废话少说,上史料。

状元书画家笃敬夫烈图,是捏古氏人。

史料依据:有笃敬夫请前辈、朋友、同僚、大学者集为老父亲十里牙秃思(卜里牙秃恩)撰写的《靖州路总管捏古台公墓志铭》,以及笃敬夫的朋友、诗人王逢为其书写的《故内御史捏古氏笃公挽词》等,这都是笃敬夫同时代的文人留下的文集,不存在明清人杜撰的问题。

在墓志铭和挽词中,有完整的笃敬夫烈图家族的世系传承:

蒙古有个古老的传说,蒙古部落在遭到敌人的屠杀后,仅剩两户人家,即捏古思和乞颜,他们逃到一处人迹罕见的地方避难,这个地方就是额尔古涅-昆,意为险峻的山坡。

这两个氏族就在当地融合繁衍,分化出许多分支来,各自命名成为单独的氏族,并分成迭儿列勤蒙古和尼伦蒙古,而捏古思就是迭儿列勤蒙古之首。

后来为了和出自尼伦蒙古的新捏古思(赤那思)有区别,老牌捏古思就被称为老捏古思。

据虞集书写的墓志铭记载,老捏古思分为四部,分别是播而祝吾·捏古思,厄知吾·捏古思,脱和剌吾·捏古思,撒哈儿秃·捏古思,状元笃烈图家族就属于播而祝吾·捏古思。

尽管这个氏族曾经拯救过成吉思汗于危难之中,但因为后世没有给力的子孙,在蒙古元朝多数时候都泯然于众,除了在十三翼之战时被编入第九翼外,以及在伊尔汗国有几位出身捏古思的千户长,其他均乏善可陈。

所以,在元朝混得最为显贵的老捏古思氏,除了忽都达儿家族,就数笃烈图家族了。

笃烈图可追溯的始祖叫乞奴,是隶属于合撒儿兀鲁思第三任藩主移相哥(合撒儿次子,成吉思汗侄子)的宿卫官,因为很有才干,就被第四任藩主爱仙阿木干(移相哥侄子、二任藩主也苦大王之子)任命为行人,通四方之信。

乞奴的儿子、也就是笃烈图的祖父,叫火失答儿(?-1297),是合撒儿兀鲁思第五任藩主势都儿(移相哥之子)的家臣,被势都儿大王任命为江南信州永丰之达鲁花赤,因为永丰属于势都儿的贡赋之地,所以有权任命家臣担任达鲁花赤。

笃烈图一家就是从祖父开始,移居南方并接受汉化影响。他的父亲叫十里牙秃思(1284-1341),或作卜里也秃思、卜里牙秃恩、揭纳新、揭南新。

卜里也秃思14岁丧父,28岁出仕,被丞相阿难答纳辛举荐,得备宿卫,元仁宗即位后,又被翰林学士承旨阔阔出举荐,授江西行省蒙古字提举,官承直郎。

至治元年(1321),卜里也秃思晋升承德郎、江西行省理问所相副官;泰定三年(1326)升朝列大夫、同知道州总管府事;元统元年(1333)除朝请大夫、湖广行省理问相副官。

因为卜里也秃思的一路显贵,他亡故的老父亲火失答儿,也被追赠为宣武将军、同知大都路总管府事、骑都尉、渔阳郡伯,老母亲哈鲁温氏,累封为渔阳郡太君。

至正元年(1341),卜里也秃思升正议大夫、靖州路总管府兼管内劝农事,但没来及赴任,就在六月二十八日去世,享年58岁。

按虞集为卜里也秃思写的墓志记载,他初娶王氏,即笃烈图的生母,再娶畏吾儿氏,生次子观音奴,还有第三子叫孛罗;王氏和畏吾儿氏都被封为渔阳郡君。

但实际上,这其中有虞集为笃烈图的出身粉饰的成分,毕竟墓志是笃烈图在至正二年(1342)时请虞集写的。

参考笃烈图的另一个朋友王逢在《梧溪集》中的记载可知,笃烈图是个庶子,他的母亲潘氏县君只是个婢妾。

其父卜里也秃思在快年过而立的时候还没有孩子,就纳妾生子笃烈图,但卜里也秃思的夫人很妒忌。

这时,有个叫王森的道士就出现了,说笃烈图是“异日状元也”,卜里也秃思的夫人这才改变对庶子的态度,对他“爱若己出”,后来笃烈图真的在及冠之时高中右榜第一。

笃烈图高中时还留下一段趣闻:

当时元文宗和中书平章翰林承旨赵世延、中书参政蔡文渊一起阅卷,虞集以史官的身份在一旁随侍。

蔡文渊读到笃烈图的试卷时,还没读几行,元文宗就听得“喜动颜色”,亲自拿过来自己读,读完后对在场诸臣说:蒙古人文学如此,祖宗治教之所及也。

到第二天宣布榜单,读卷官传呼榜首笃烈图的名字时,笃烈图担心是同名,在读卷官的再三传呼下,也不敢出列,求问榜首笃烈图的氏族以及祖、父姓名后,才确信是自己高中第一,这才受袍笏拜谢。

虞集为笃烈图之父书写墓志时,距离笃烈图中榜已经13年,现场瓜众虞集遥想当年盛况,很是感慨万千一番。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六年之后,至正八年(1348),才37岁的状元笃烈图,就和已经77岁的虞集,在同一年去世。

笃敬夫烈图的家世和事迹,被虞集和王逢非常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位出身捏古台氏、能诗善书的状元,是个身材矮小但眉目秀朗的人。他为人稳重,性格耿直,言行一致,不畏权贵,在畏怯他的贪官污吏中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千万不要犯到状元御史手里!(慎毋犯状元御史!)

而另一位诗人笃烈图,则出身速勒都思氏,或曰速勒都孙氏、逊都思氏、逊都台氏、速而徒思氏等等,他是四杰之一的赤老温的五世孙。

这个笃彦诚烈图的父亲叫脱帖穆儿(1261-1344),字可与,他的三哥叫月鲁不花(1308-1366),字彦明。

笃彦诚烈图和笃敬夫烈图,差不多是同龄人,不过,当笃彦诚烈图在至正五年(1345)高中进士的后三年,状元笃敬夫烈图就英年早逝了,两个同名者并没有交集过。

黄溍(jin)为笃彦诚烈图的老父亲脱帖穆儿书写的《逊都台公墓志铭》中,也完整清晰的记录了笃彦诚家的世系:赤老温-纳图儿-察剌-忽讷-脱帖穆儿-笃烈图。

所以,我就闹不明白了,在各自世系都这么清晰的情况,怎么还有人把两个同名者当成一个人呢?摊手。

状元笃敬夫和进士笃彦诚两个都是文士,交往的也多是文豪学者,所以,尽管他俩只是元朝38线的小人物,但浩瀚史海中依旧留下不少同僚、朋友涉及到与他们有关的作品。

比如笃敬夫的同僚、朋友宋褧(jiong)的作品《燕石集》卷七中,就收录了《送笃列图敬夫南台御史时予居闲》。

笃敬夫的前辈、同僚王沂(yi),在作品《伊滨集》卷14、15中,也收录《送图烈图序》和《送笃烈敬甫序》,都有简单介绍笃敬夫烈图的经历,并赞美他淡泊名利、潜心学习的高尚品格。

笃敬夫本人也曾在至顺四年(1333)七月有文《瑞监记》,被《全元文》收录在卷1648;他的儿子揭毅夫有一篇《郎中余德让墓表》也被《全元文》收录在卷1779。

他还在至正甲申年(1344)六月,题写《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并札卷》诗,后来被康熙年间编纂的《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御选元诗卷73·七言绝句》收录其中:

《范文正公书伯夷颂并札卷》韩文称颂伯夷贤,黄素真书庆历年。月照明珠还合浦,春风长共义庄田。至正甲申(1344)六月辛未燕山笃列图再拜

活动时间比笃敬夫稍晚一点的笃彦诚,也有不少相关事迹。

他的朋友陶安,在收录于《陶学士集》卷12的《送笃彦诚赴官绍兴序》中,就详细介绍过笃彦诚登科以及授官的经历。

笃彦诚是在至正四年(甲申1344)参加行省大比,至正五年(乙酉1345)入京参加春闱登第,被授衡阳县丞,因为母亲亡故没有赴任,后改为绍兴录事司长官。

他另一个朋友、和尚释来复,也就是那个倒霉被朱八八杀掉的临济宗名僧见心禅师,也在《澹(dan)游集》中收录了笃彦诚写给他的诗《奉题见心禅师天香室》。

那是笃彦诚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三月,自闽地还越时,探访释来复写的,此时,状元笃敬夫烈图,已经去世15年了。

释来复还在《澹游集》中记录每个诗人的小传,进士笃彦诚烈图,和三哥月鲁不花都有被录入,笃彦诚的条目,就清晰的记录了他的字号、籍贯、登科年代、以及履历:

笃烈图,字彦诚,号敬斋,燕郡人,至正乙酉登进士第,由太常礼仪院太祝,累官至南台监察御史,江浙省(应为福建)员外郎,行宣政院判官。

另外,在乾隆本《福州府志》卷28职官一、元朝、福建、行中书令员外郎条目中,也赫然有笃烈图的名字,结合笃彦诚写给释来复的诗序可知,这个笃列图无疑就是笃彦诚烈图。

最后说说那首《题董太初长江围观图》诗,到底是哪个笃烈图写的?

《长江围观图》是元代诗人董旭(字太初、遂初、泰初)的作品,有董旭自题《长江围观图》诗一首,为五言排律,下有“至正丙申四月董旭画前图并赋其左”十五字,从而可知,这幅画是董旭在至正十六年(1356)四月所画。

当时有不少诗人为这幅画题诗,一共有31人,所题之诗被汇集为《伟观集》,其中就有笃烈图的一首《题董太初长江围观图》。

《题董泰初长江伟观图》往嵗曾登北固楼,遥看天际白云浮。天(江)分吴楚波涛阔,山涌金焦树木稠。落日放船过赤壁,清秋骑鹤上扬州。于今髙卧篷窗底,展巻令人忆旧游。

这首诗一直被冠在状元笃敬夫烈图的名下,不管是网络某科还是揭氏后裔们,但他们都张冠李戴了,笃敬夫早在至正八年(1348)就去世了,怎么可能会在至正十六年才画出来的画上题诗呢?这不是闹鬼吗?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表系猴格自制。

参考资料:

(元末明初)释来复《澹游集》、陶安《陶学士集》、刘伯温《诚意伯集》;

(清)《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江西通志》、《元诗纪事》、《六艺之一录》、《福建府志》;

《新元史》、《全元文》、于飞《<伟观集>与<夜山图题咏>的诗学文化价值》等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标签: 古思进士元朝笃烈状元登科

更多文章

  •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四杰”之-国舅爷赤老温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木华黎,太祖,蒙古部

    我是小树,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精品历史故事与真实历史事件揭秘干货。赤老温,速勒都孙氏。父锁儿罕失剌,妹妹是合答安可敦(可敦译为皇后)弟弟沈伯,一家本为泰亦兀赤部下人。太祖成吉思汗少年时期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人害死父亲的部众四散抛弃了成吉思汗一家,太祖成吉思汗被泰亦兀赤酋长塔儿忽台抓获,命人关

  • 赤老温世家:与成吉思汗联姻,因分属窝阔台系,成为四杰最弱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元朝,太宗,阔端,忽必烈,帖木儿,木华黎,小说家,成吉思汗,蒙古骑兵,赤老温世家,孛儿只斤·窝阔台

    在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股肱之臣蒙古四杰中,最知名的就数木华黎,受封太师国王,传承7代14位国王,与大元朝同荣辱共始终;而最弱势的则要数赤老温了,四杰中唯有他家在元朝没有王爵,很早就沦为中层贵族。赤老温家族在元朝式微,其实是因为分属太宗窝阔台系,才备受拖雷系子孙的冷落,再加上赤老温父子都早早亡故,没有赶上

  • 他是大金最后的名将,以四百兵对八千兵力,打败蒙古名将赤老温!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金国,完颜,元帅,金朝,陈和尚,赤老温,成吉思汗,蒙古骑兵

    金哀宗继位本想大有作为去整治朝政,但此时金朝在蒙古的打击,已经岌岌可危,基本只剩河南这一块国土了。然后金哀宗处罚奸党,对抗蒙战争中捐躯的将领设精忠庙祭祀,表彰抗蒙战争中有功人员,对归降蒙古的金国将领,只要弃暗投明就既往不咎。金哀宗专门成立了一支著名的武装力量叫忠孝军,人数不多,战斗力很强。忠孝军在金

  •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的五大谋士之-郭宝玉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郭宝玉,成吉思汗,金国,木华黎,太祖

    我是小树,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精品历史故事与真实历史事件揭秘干货。郭宝玉,字玉臣,生年不详卒于1226年,华州郑县人,唐代名将中书令郭子仪的后裔。少年勤学文武双全,通晓天文历法、韬略兵法、十分善于骑射之术。金国末年,郭宝玉官至为猛安(据《金史·兵志》记女真初起时,"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

  • 合答安为何要拒绝侧妃而选择一生做奴婢,死后成为尊贵的可敦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侧妃,可敦,皇后,合答安,小说家,成吉思汗

    “可敦”古回鹘音,现代东部裕固语和蒙古语读作“哈腾”,是裕固族的先民即古代回鹘人和现代蒙古语对其皇后娘娘的称呼。合答安皇后,蒙古帝国人物。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第四斡儿朵可敦(皇后)。蒙古泰赤乌部速勒逊都氏锁儿罕失剌之女,赤老温之妹。她心地善良,铁木真为泰赤乌人塔里忽台所获,逃走到合答安家。合答安把铁

  • 女奴皇后合答安,她才是成吉思汗心中难以割舍的那片白月光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成吉思汗,女奴,答安,部众

    金朝承安三年,面对漠北部族的蠢蠢欲动,金章宗完颜璟调集精锐金军挥兵北上,对漠北的翁吉刺、山只昆等几个强大的部族进行突袭,强悍的金军如同狂风扫落叶一般,迅速击溃了漠北诸部。 而随着这些昔日强大的部族们纷纷倒下崩散,草原诸部之间的势力开始剧烈地变化起来,正在迅速崛起的铁木真,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

  • 40岁的奴隶合答安,外貌平庸,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为何要娶她为妻?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成吉思汗,塔塔尔,蒙古,答安,首领

    在亚洲,有一个四面环陆的独立国家,相比起邻国,它的历史文化并不算深厚,但却曾东征西战,其扩张战争范围之广,涵盖有欧洲东部,亚洲东部及中东地区的多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当今世界八大中立国之一的蒙古国,现于我国处于全面性战略伙伴关系的蒙古国,其实有着一波三折的国家历史。蒙古国最先由各地部落的散落状态,到

  • 最美诗词 |《天净沙·湖上送别》张可久

    历史解密编辑:喵咪文学标签:张可久,天净沙·湖上送别,诗词,断桥,元曲,白堤

    《天tiān净jìnɡ沙shā·湖hú上shànɡ送sònɡ别bié张zhānɡ可kě久jiǔ〔元yuán代dài〕红hónɡ蕉jiāo隐yǐn隐yǐn窗chuānɡ纱shā,朱zhū帘lián小xiǎo小xiǎo人rén家jiā,绿lǜ柳liǔ匆cōnɡ匆cōnɡ去qù马mǎ。断duàn桥qiáo

  • 张可久《双调·青江引》钢笔字练字打卡作业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钢笔爱好者标签:打卡,辉辉,编剧,诗人,钢笔字,张可久,剧作家,曲作家,双调·青江引

    上一期练字打卡的题目是算是一个四联诗吧,元代张可久的《双调·青江引》双调・青江引(四首)/元・张可久 《幽居》 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工览。疏篱外玉梅三四朵。 《山居春枕》门前好山云占了,尽日无人到。松风响翠涛 ,槲叶烧丹灶。先生醉眠春自老。 《春晚》离愁困人帘未卷,上下双飞

  • 兀良合台:从征伐地域范围看,成吉思汗、拔都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成吉思汗,蒙哥,拔都,忽必烈,孛儿只斤·窝阔台,兀良

    从征伐地域范围的广阔角度看,成吉思汗、窝阔台、拔都、蒙哥、忽必烈、旭烈兀等,都远远不如兀良合台。若非窝阔台突然驾崩,兀良合台估计要越过英吉利海峡,横扫英伦。兀良合台,他没有主持过一场经典战役,却不影响他成为名将。欧洲、中亚、西亚、越南、朝鲜、南宋,蒙古铁骑所到之处,都有他的身影。经典战役,是评价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