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哥马利两次访华,回国后为何说:别招中国,他看到了啥

蒙哥马利两次访华,回国后为何说:别招中国,他看到了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吴刚故事汇 访问量:1065 更新时间:2024/1/2 3:46:44

蒙哥马利是英国陆军元帅,在二战时期最大的成就就是指挥诺曼底登陆作战,并且曾经打败过德国不可一世的隆美尔,所以获得了英国女授予的爵位,在二战之后的政治、军事领域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盟军将领,在退役之后曾经多次到访中国,在回国之后不仅对泽东主席大力推崇,甚至于说出世界和平的关键很可能在于中国,这样大胆的预测。那么到底是什么影响了蒙哥马利,在蒙哥马利访华的背后还有着哪些故事?这些还需要从蒙哥马利第一次访华说起。

在上个世纪60年,我国经历了朝鲜战争在国际地位上大大提高,但是以美英为首的老牌帝国依然不愿意承认新中国,所以在蒙哥马利访华时,美国和英国与中国并没有建立大使级关系。

当时的蒙哥马利已经退役,这位在二战中建立赫赫功勋的名将,思考的却是如何使世界走向和平,在当时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就进入了蒙和马利的视线。虽然两国之间受限于意识形态等问题,但是蒙哥马利依然以个人的身份前往中国进行访问,这在当时的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而我国领导人面对这样一位在世界上拥有很高地位,并且带着和平的愿望来访问的外国友人自然是非常重视,经过一系列的准备之后,1960年5月24日,蒙哥马利正式来到中国进行访问。

在蒙哥马利第1次访华中,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陈毅都和蒙哥马利进行了交谈。其中周总理和陈毅还亲自迎接蒙哥马利的到来,在和周总理进行交谈之后,蒙哥马利称周总理为“是我见过最有风度的外交家”。

在交谈中周总理高度赞扬了蒙哥马利关于东西方集团互不侵犯的主张,并且介绍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原则。通过周总理的态度,蒙哥马利对此行充满了乐观,他坚信自己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获得中国政府对当前世界的最真实的看法。

在到达中国的第4天,毛泽东主席接见了蒙哥马利,当时的西方主流媒体对毛主席的评价都是一位侵略家,对此毛泽东主席也只是一笑置之。但是蒙哥马利却非常认真地和毛主席交谈了这个问题,因为在西方人身上,侵略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认为当国家强大之后,自然就会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

无论是英国,荷兰还是西班牙,走的都是这个路线。以己推人,蒙哥马利自然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对于这个问题,毛泽东主席说出了非常著名的一句话,那就是“我们的制度不允许我们扩张,无论是在之后的多少年,中国都始终不会搞霸权主义。”随后毛主席引用了中国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证明了中华民族一直都是靠着民族团结,热爱和平,从来没有侵略过哪一个国家。

对于一个征战半生的老将来说,参观军队自然是蒙哥马利最感兴趣的事情。当在北京参观解放军训练的时候,杨勇上将接待了蒙哥马利。虽然自己没有参加过朝鲜战争,但是蒙哥马利依然对这位在金城战役中指挥出色的中国将领非常有印象。

在高度赞扬了杨勇将军出色的指挥能力之后,谦虚的杨勇将军也为蒙哥马利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在参观军队时,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蒙哥马利在被解放军优秀的军事素质感染之后,还亲自拿过了枪,对着钢板连开三枪,结果枪枪命中。对自己枪法非常有信心的蒙哥马利还将枪递给了杨勇将军,希望和杨勇比赛一下枪法。

对于远道而来客人的要求杨勇将军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直接端起枪对钢板开始射击,一口气打光了所有子弹之后,枪枪中把命中靶心。来而不往非礼也,杨勇将军还亲自下场表演了硬气功。徒手劈碎了5块砖头,这些实打实的功夫彻底震撼了蒙哥马利。

第1次访华结束后,蒙哥马利返回英国,当时全世界的媒体都非常关心蒙哥马利在中国看到了什么,以及对于新中国的认识。但是这些媒体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因为蒙哥马利的回答是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度,以往西方媒体对于新中国的认识是带有极大的偏见的,并且将毛泽东主席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送给了在场的媒体。

这一番言论在当时的西方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西方的有识之士开始研究新中国,而蒙哥马利的这一次访华就将大量西方政客对于中国的印象扭转了过来。并且与1960年6月12日,蒙哥马利在英国发表了公开文章《我同毛的会谈》,在这篇文章中,蒙哥马利称赞了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要和平不要侵略的主张。

在结束了第1次访华之后,蒙哥马利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中国在50年内将有大作为。并且认为第1次访华做的准备并不充分,很多想看到的并都没有看到,所以在1961年的夏天,蒙哥马利直接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到中国访问的申请。

在获得同意之后,于同年的9月6日开始了第2次访华。在第2次访华中,蒙哥马利带领了自己的工作人员,并且携带了相机等工具,他想要将一个真实的新中国展现在世界人眼前。

在陈毅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蒙哥马利提出了大家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大家都承认有两个德国;一切武装部队都撤退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去,这三个主张。对于蒙哥马利的主张,我们国家领导人希望他能将一个真实的中国向世界展现,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主张带到西方国家。

所以这一次我们国家将之前从来没有对西方政客开放的太原,延安,包头,西安,洛阳,郑州,武汉等城市都对蒙哥马利进行开放,并且对于新中国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一些不好的地方,我们也并没有藏着掖着,而是主张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需要让人看到,正是因为领导人广阔的胸襟,所以蒙哥马利才可以看到一个最真实的中国。

在第2次访华即将结束时,毛泽东主席亲自写了一首词作为礼物赠送给蒙哥马利。蒙哥马利非常重视这一份礼物,直到自己去世之前依然很好地保存着。在回到了西方之后,蒙哥马利详细地总结了自己两次访华在中国看到的一切,回国后他说千万别招惹中国,提出了三个理由认为中国必将重新回到世界巅峰。

第一点是中国人对毛主席的崇拜。在蒙哥马利第2次访华期间,我们国家外事部门给予了非常高的自主权,几乎是他想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蒙哥马利发现无论他走到哪里面对的都是朝气蓬勃的群众,他印象中那些吸食鸦片麻木绝望的中国人形象完全没有出现。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一件小事,当时蒙哥马利闯进了一个正在洗澡的男澡堂,他发现中国人民并不像外国人说的那样饿殍遍地,而是非常健壮。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管中窥豹地看出当时中国国力强盛,人民有了和平幸福的生活。

如果说身体只能代表物质,那么最震撼的还是中国人民当时的精神。每到一处地方,蒙哥马利都会和人民群众进行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他听到最多的就是“毛主席曾经说过............”,“这是毛主席说的..........”等话语。而且在军队中参观的时候,凡是问到听命于谁的问题时,所有的指挥官和基层士兵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毛主席,这一切都是蒙哥马利感到中国这片土地上所有人对毛主席的崇拜和热爱。

第二点是中共领导人尤其是毛主席对于战争的态度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看法。

在蒙哥马利和毛泽东主席的交谈中,蒙哥马利特别提到了核武器以及核战争的问题。毛泽东主席给出了自己对于当前核武器与核战争的答案。毛主席认为核武器这个东西造得越多,核战争就越打不起来,所以在将来的战斗中依然是要依靠于常规武器。

并且主席认为核武器的战争就是按两下按钮就可以结束,而打常规的战争还可以讲究战略战术。当问到中国准备搞多少核武器时,毛主席说因为美国,英国,法国,苏联都有核武器,所以我们必须也要有,但是数量不会太多。如果说美国有10个,那我们有1个就够了,因为核武器这种吓人的东西太费钱,多了是没用的。

并且毛主席还提议,对于核武器可以像禁止化学武器那样大家达成一个协议,约定都不使用核武器。当然现在大家都知道,后来五常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不过在当时这一次谈话就已显示出毛主席伟大的战略眼光。

当谈及中国的未来以及毛主席的对于后继之人的看法时候,毛主席对蒙哥马利说,中国共产党靠的是制度而不是人,中国最大的权力不在我一个人手中,而是在广大人民群众手中。

第三点是中国军队包括民兵的精神风貌。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央军委发布了备战全军,大搞训练的指示。所以在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不光正规军掀起了空前的练兵潮,各地的民兵也普遍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

所以当蒙哥马利参观军队的时候,展现在他的眼前的一只拥有高昂士气的部队。在欢迎仪式上,战士们使用轻武器射击靶子的方式。组成了欢迎英国军事代表团的字样,然后在场上放飞了气球版,战士们将这些移动的气球把逐个点射。这一切都深深地震撼了蒙哥马利。作为一个多年带兵打仗的老将,他知道这样的部队,是练不出来的,只有真正经过战争洗礼的老兵,才能有这样的气势。

不光是正规军,在各地参观时,中国民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军事素质都大大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兵。当时的民兵一是数量多,每一个工厂机关乡村甚至是学校都有民兵,而且普遍非常年轻,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而且民兵不仅有轻武器,甚至还有妇女操纵高射炮,这使得蒙哥马利不由得感叹,千万不要用地面军队在中国打仗。

蒙哥马利还发现在当时的群众中想要入伍参军的人数非常多,这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对后备兵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筛查,选择青年人中的优秀者吸收进部队中,这样就保证了足够优秀的后备军供应。

正是因为对中国领导人,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的深入认识,蒙哥马利预言在50年之后,中国将出站在世界的巅峰。

转眼间时光流逝,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周总理都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蒙哥马利元帅也于1976年因病去世。但是当时他们谈话中预言的一切目前都已经实现。今天距离蒙哥马利第1次访华已经过去了60多年的时间,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我们的朋友遍布世界各地。

但是对于那个在东西方相对封闭的年代中,毅然来到新中国进行访问,并且将新中国的态度如实地放在西方国家和人民面前的这位老人,我们依然存在着深深的敬意。

更多文章

  • 一座小小的钓鱼城,怎么成了蒙古大汗的葬身处?蒙哥为何那么无能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蒙哥,大汗,钓鱼城,宋军,孛儿只斤·窝阔台,忽必烈,大军,蒙古,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南宋宝祐七年(1259)七月二十一日,蒙哥爬上新搭建的高台,向钓鱼城内瞭望,试图找到破城的密码。就在他看得很入神的时候,城中突然飞来“巨石雨”,蒙哥来不及撤退,就和高台一起轰然倒下……七月二十七日,蒙古人宣布放弃这座折腾他们五个月的“钢铁长城”,大军北撤草原,灭宋战争宣告失败。与此同时,一条惊人的消

  • 隆美尔与蒙哥马利第一场对决就吃了败仗,他究竟输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隆美尔,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德军,坦克,军队,阿拉姆

    隆美尔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最杰出的军事指挥官之一,他在战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经常能在处于劣势地位的情况下出奇制胜,打败对手。由于隆美尔的战术打法神出鬼没,令人难以预料,所以便有了“沙漠之狐”的外号。1941年2月,隆美尔被任命为“德意志非洲军团”的最高长官,前往北非援助一败涂地的意大利军队。短短一个多

  • 杜聿明会见蒙哥马利,陈毅笑称他穿得不错,杜聿明腼腆回答:借的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杜聿明,陈毅,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周恩来,国民党

    前言1959年12月4日,对于杜聿明来说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在功德林接受思想改造的他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的特赦通知书:“犯人杜聿明,男,五十五岁,陕西米脂县人,该犯人已关押十年,经过劳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确实有改恶从善的具体表现,符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特赦大会

  • 一生专一的蒙哥马利:40岁娶上异国寡妇,妻子去世他余生守寡

    历史解密编辑:康康历史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丘吉尔,隆美尔,德军,阿拉曼

    作为军人永远忠于祖国,作为男人永不背叛爱情。这是蒙哥马利元帅一生最好的写照。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在国家面对德国入侵的危难之际,蒙哥马利死死地在一线与德军作斗争,并取得了英军在对德作战之中少有的大胜仗,激励了二战同盟国的士气和民心,更加激发了英国人斗争到底的信心。作为一个男人,蒙哥马利似乎天生就对爱情抱

  • 二战中,蒙哥马利是如何在北非战场上战胜隆美尔的?

    历史解密编辑:猪猪的小厨房标签:二战,隆美尔,战场上,阿拉曼,北非战场,装甲部队,乔丹·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许多战役都是经典的、可圈可点的,都是将永远载入人类史册的。其中的阿拉曼战役,就非常值得人们研究解析。一、蒙哥马利计划“捷足”北非战场。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白热化状态,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军事力量在北非战场开始了你死我活的争夺。为了夺取北非战场的主动权,英军元帅蒙哥马利制定

  • 海迷失:蒙古汗国的“孝庄太后”,被蒙哥大汗丢进河中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孝庄,蒙哥大汗,蒙哥,贵由,孛儿只斤·窝阔台,拔都

    1252年,海迷失皇后被蒙哥大汗用袋子打包,丢到河中,香消玉殒,着实可惜。1248年,贵由大汗点兵20万,以疗养为名义,准备讨伐拔都。拖雷家族的蒙哥派人送信给拔都,让他提前做好准备。拔都不甘示弱,点兵15万,从钦察草原出发,准备在西域与贵由交战。蒙古帝国两支精锐骑兵,准备一决雌雄。贵由一向身体不好,

  • 杨过最男人的时刻,不是羞辱金轮法王,也不是秒杀蒙哥,而是这事

    历史解密编辑:废柴说标签:杨过,郭襄,蒙哥,小龙女,李莫愁,小说家,金轮法王,金轮国师,金庸笔下

    杨过是金庸武侠故事中大名鼎鼎的人物,是新五绝之一的“西狂”。杨过在退隐江湖之前干过不少惊天动地的大事,为武林和国家都做了不少贡献,树立了神雕侠的光辉形象。可以说,杨过是一个真正有血性的男子汉!毋庸置疑,杨过武功高强、性格坚毅、勇敢无畏,男人味十足。因此,杨过每遇到一个美女,只需轻轻撩拨一下,就能俘获

  • 二战德国恶魔部队,平均年龄不超过18岁,蒙哥马利都感到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想你控是我啊标签:德国,苏联,二战,装甲师,党卫军,恶魔部队,装甲部队,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谁也不能否认德国士兵的素质非常高,而且能力特别强,看过德国那些军规的人一定都深有体会。承认这一点。这让人们不禁感到矛盾,一方面佩服德国士兵的素质,另一方面也对他们在二战中的行径感到不齿。当时在二战中,德国的士兵主要是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部分就是德国的党卫军,另一部分就是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国防军。

  • 威震八方的蒙哥汗为什么会死在小小钓鱼城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钓鱼城,蒙哥,蒙哥汗,宋军,大军,成吉思汗,王坚,蒙军,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1257年春,蒙哥汗命令诸王、将军们准备征伐南宋。9月,蒙哥率军亲征,留幼弟阿里不哥镇守哈剌和林。蒙哥将南征军分为两路:他自率右翼军,攻伐四川;宗王塔察尔率左翼军,进取两淮、荆襄。《史集》的作者拉施特说:蒙哥的右翼军有60万人马,塔察尔的左翼军有30万。中国史家考证后认为这两个数字过于夸大,估计蒙军

  • 窝阔台、蒙哥都建都和林,忽必烈前期建都开平,为何最后选择燕京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摆渡标签:忽必烈,孛儿只斤·窝阔台,元朝,蒙哥汗,燕京,成吉思汗,蒙哥,窝阔台,北京市,元上都

    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召开忽里台大会,建立了大蒙古国。那么大蒙古国的都城在哪里呢?其实那时候还没有都城的概念,只能称之为根据地。成吉思汗西征的时候,让妻子孛儿帖留守曲雕阿兰。曲雕阿兰也就成了大蒙古国的第一个都城。曲雕阿兰在如今的蒙古国肯特省境内。到了1229年,长达40天的忽里台大会过后,成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