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钓鱼城之战历史真相:并没有打死蒙哥汗,也没有拯救中东和欧洲

钓鱼城之战历史真相:并没有打死蒙哥汗,也没有拯救中东和欧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帅哥节操掉下来了 访问量:2834 更新时间:2024/1/10 18:44:30

首先为什么蒙古帝国的大汗死了欧洲和中东没有被蒙古帝国征服,南宋还是被蒙古征服?

蒙古的回回砲

再则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了,蒙军怎么还仍然攻打西夏呢。这句话足以证明“蒙古大汗不死蒙古停止行军”这个说法不成立。

接着捋一下几次蒙古西征。1241年窝阔台汗去世,长子西征拔都才停止继续西征,剩下欧洲才得以幸免。这个说法听上去可靠,实际上结合前后历史,这与大汗去世没太多关系。首先成吉思汗生前已经将术赤也就是拔都父亲外封到钦察,并且允许术赤使用可汗规格的金帐。

也就是说术赤一家已经自立门户,和蒙古本部关系越来越疏远。所以窝阔台汗死了拔都没必要撤军。

时间线上看窝阔台是1241年去世,1243年拔都西征才结束。事实上是拔都打完匈牙利后蒙军也伤亡惨重,尤其在波西米亚领兵的蒙古宗室拜答尔阵亡。(拜答尔不死就继承察合台汗国大汗位置),蒙古军无法西进才撤军。恰好大汗去世接近这个时间点。

《新元史》:贝达尔,察合台第三子。从拔都徵奇卜察克、斡罗斯诸部。拔都分军五路人波兰,贝达尔将北路一军,留攻森地米尔,败其援兵。进至拉谛波而,由梅崙入奥斯马加,至白吕门之属部谟拉费牙。白吕门王曰文测斯拉物,留兵守其都城及劳昔司城,以五千骑援谟拉费牙,其将曰斯德姆贝而克,有勇名,文测斯拉物戒以勿野战,但守鄂而谋次、白伦二城。斯德姆至白伦,见城守已固,分城兵千人与已所部至鄂而谋次。时贝达尔前锋已至城外,城上缚草为人以诳敌。须臾,集矢如猬。攻三日不下。贝达尔诱诚兵出,又不应,以为敌不足虑,遂分兵四掠。斯德姆乘其无备,夜袭之,大军失利,贝达尔(拜达尔)殁于阵。子阿鲁忽嗣合剌旭烈兀为汗。阿鲁忽二子,曰出班、基颜,常率所部从笃哇攻海都。

蒙古军统帅拔都意识到这次入侵无法征服波兰等中欧国家于是撤军了,只在东欧的罗斯地区建立有效统治。之后坐落在东欧的金帐汗国在后面几十年时间对中欧各国包括波兰进行定期打秋风。

蒙古在之后又不是没尝试过征服欧洲,但波兰和匈牙利知耻而后勇,1287年金帐汗国大汗那海率领蒙古军队再次入侵波兰,可这次蒙古人没又重现上次胜利。波兰联合匈牙利在野战中击溃了蒙古大军,蒙古这次溃败后再没入侵中欧,势力范围只局限于东欧。后面又对波兰和匈牙利进行两次征伐但都以失败告终,中欧都没过至于西欧连边都没沾到。蒙古的影响终究只局限于东欧。

《新元史》:十七年,忙哥帖木儿伐波兰,攻柳勃林城,进至森地米尔,为波兰人所败。

而当时欧洲文化的重中心和最富庶的国家都不在东欧,东欧地区国家波兰、匈牙利、基辅罗斯等国还处于初始阶段,也不是统一政权。

当时蒙古连欧洲文明核心区的边都没沾到

像波兰在蒙古入侵时境内存在一百个诸侯国,他们面对蒙古入侵时各自为战,才被蒙古逐个击破,即便如此蒙古军在波兰,匈牙利的征战伤亡惨重无法继续西进。蒙古在欧洲势力范围只局限于南俄平原。

对当时波兰来说东边的蒙古人对波兰的威胁在当时还没有来自西边的德意志民族威胁大。

蒙古骑兵

蒙古人的主要目光都放在征服中原以及中东地区上面,且蒙古对中国和中东地区的破坏程度和野蛮杀戮远比在东欧地区大得多。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被蒙古夷为平地,蒙古人在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杀戮也是恐怖地令人发指。

再讨论“钓鱼城打死蒙哥导致旭烈兀东归,蒙古才未能征服欧洲”这句历史谣言。很明显这句话漏洞百出,编这话的人一点也不懂世界历史。旭烈兀西征对象根本就没有欧洲,对象是穆斯林。

钓鱼城之战同时期蒙古第三次西征对象哪有欧洲

旭烈兀西征路线都是西亚

先说钓鱼城有没有打死蒙哥,钓鱼城伤蒙哥最早出现于明朝的一个地方志称宋朝时蒙哥被自己地方的人打伤而死。《元史》 《史集》 《续资治通鉴》等官修史书记录下蒙哥是病死,而这些史书的地位和可信度明显比地方记录高多了。

图中右端坐者为蒙哥汗

《元史》是明朝修的,明朝初年最大的敌人就是北方蒙古,如果蒙哥真的死在钓鱼城下,明朝为何不大吹特吹?说明当时没人信蒙哥是战死的。

这种蒙古军主将“被死亡”情况,其实并不只限于蒙哥,就连拔都都有这种情况,在被蒙古军队占领的匈牙利城市瓦拉金(Varadin),就流传着拔都本人死于该城下。

这则传说于十五世纪中叶被俄罗斯的说书人所采纳,并在流传于俄罗斯的《拔都之死的故事》中反映出来。

如果有人以蒙哥在南宋境内的钓鱼城去世为理由来证明宋军打死了蒙哥,那这逻辑就好玩了。

别说世界历史,就是中国历史上在敌国境内征战过程中去世的君主也不少,比如明成祖朱棣最后在蒙古境内去世,莫非朱棣是死于蒙古人袭击?

征战蒙古途中去世的朱棣

退一万步来讲,蒙哥也不是当时蒙古帝国境内真正具备统领整个帝国的大汗,早在蒙古帝国第二代大汗窝阔台汗去世,蒙古帝国实际上就已经分裂。

金帐汗国的拔都已经公开没把贵由大汗放在眼里,为此贵由和拔都还差点打起来,要不是贵由及时去世一场大战就已经打响。

蒙古帝国第三代大汗贵由开始蒙古本部就不具有统治其他汗王的能力了

贵由死后,蒙哥就从东方出发去西边朝见拔都,蒙哥父亲拖雷生前和他父亲术赤关系还不错。拔都也很喜欢蒙哥,他便说:不如这样吧,你去当新的大汗,我派十万大军给去撑场子,看谁敢不服。

​拔都汗

蒙哥便在拔都的扶持下当上第四任大汗。当然全靠拔都沙皇恩赐,不然哪有蒙古大汗蒙哥上位那天。

1254年,欧洲传教士罗布鲁克奉罗马教皇和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之命在今天蒙古国的哈拉和林朝见蒙哥汗。蒙哥对他说“我和拔都两人就如同太阳笼罩着这个世界。”

说明蒙哥还不忘拔都沙皇的提携之恩。实际上拔都的权力在蒙哥地盘比蒙哥在他的地盘权力还要大。拔都才是届时蒙古帝国的一哥,且潜在幕后指挥。

所以要算钓鱼城之战真的打死蒙哥,也不会影响大局,蒙古该打不过马穆鲁克还是打不过马穆鲁克。

另外结合实际行动来看,旭烈兀打不下埃及跟蒙哥汗死亡一点关系也没,也就是旭烈兀没必要回来。如果旭烈兀是因为大汗去世而停止西征。再则旭烈兀真的停止为何还让两万大军驻守叙利亚?

旭烈兀和其他蒙古高层回到了伊朗大不里士地区,注意不是蒙古高原。如果旭烈兀回师是真的为了争夺汗位那他应该返回蒙古草原才对而不是滞留在波斯。

之后埃及马穆鲁克在1260年艾因扎鲁战役埃及1.2万人全歼了2万蒙军。后面埃及和蒙古总共交手六次,每次都是埃及正面野战且以少胜多击败蒙古。其中一战,1303年在法尔斯草原战役中光被埃及俘虏的蒙古族人就有一万人,死者更是不计其数。

旭烈兀西征叙利亚失败后,蒙古六次大规模征伐叙利亚照样被狂扁。

屡次击败蒙古的马穆鲁克

​马穆鲁克俘虏蒙古人

不断对马穆鲁克用兵失败导致伊尔汗国损失大量人员财力,这是蒙古人在西亚统治不得长久原因。同时马穆鲁克王朝也成功阻止了伊斯兰世界的西半部分没被蒙古人侵入。

当然蒙古汗国不但在对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和德里苏丹国这样的军事强国战役中失败。还被越南、爪哇、日本和一些东欧小国击败。但一些为蒙古征战失败而找了各种理由,比如蒙古打不过马穆鲁克就是“主力不在”,再次进攻波兰、匈牙利失败就是“大汗去世”,打日本失败就是“神风”或则“高丽豆腐渣船”。

越南抵抗蒙古

​日本镰仓幕府抵抗蒙古

如果非要给蒙古败仗找借口,那被蒙古击败的花拉子模、金国等国是不是也可以找失败理由?胜利没有理由,失败有无数种借口。对外战争失败本质还是碰到了比自己坚硬的钉子,内乱和内部腐败本身就是次要缘由。

而南宋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蒙古帝国分裂后被蒙古政权消灭的国家。

宋军

相反南宋可能是诸多抵抗蒙古中最差的一个,宋朝对蒙古:

阳罗之战,蒙军大破宋军,宋军数十万众死伤殆尽;

丁家州之战,宋惨败,13万军士,2500艘战舰全军覆没;

岳州之战,宋惨败,2万军士,1600艘战舰全军覆没,岳州陷落;

焦山之战,宋惨败,700余艘战舰被俘获……

扬州之战,宋惨败,6万多军士被杀或投降,扬州及淮东16州32县陷落……

静江之战,宋惨败,静江沦陷,广南西路15州投降……

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战,宋战败,全军覆没;

崖山之战,宋惨败,损失20万人,上千艘战舰全军覆没,宋朝余部灭亡。

南宋对蒙古一场野战胜利都没有,打赢的都是防守战,赢一次伤筋动骨,输一次溃地千里。

所谓“钓鱼城大捷”连近在咫尺的巴蜀百姓都无法拯救。

《四川通史》 :元朝史官袁桷曾说:“蜀祸之惨,诚不忍言也。”“蜀民就死,率五十人为一聚,以刀悉刺之。乃积其尸,至暮,疑不死,复刺之。”“(宋)贺靖权成都,录城中骸骨一百四十万,城外者不计。” 元朝另一史官集也说:“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

可能还有人说南宋抵抗时间最长,我们先不细究南宋抵抗时间正在有多长。当时南宋约200万平方公里。蒙古确实横扫了东欧,可是当时东欧俄罗斯、匈牙利、波兰等国还是小国,加一起面积总和都没南宋大。

说到底南宋家大业大,哪怕抵抗得再烂,蒙古灭也要灭一段时间。

而且蒙古本部与东欧西亚跟南宋的距离是差不多的,同时亚欧大陆由于帕米尔山结的存在极大阻碍东西方的交流。中原想要到达欧洲,只能通过丝绸之路翻越帕米尔高原,但北方情景就截然不同,随着纬度半径不断减小地貌也越平整,是北大西洋暖流以北受到北冰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区域,骑兵可以一路从岭北杭爱山快速机动到喀山汗国境内,仅仅只有3000多公里,远不如东汉首都洛阳到西域喀什的距离。所以历史蒙古西征欧洲看似很远,其实难度和岭北机动到杭州是一样的,任何势力从岭北右臂打欧洲,据上攻中原是相当方便。

欧亚大草原对蒙古等游牧民族而言是条畅通无阻的道路

如果非说抵抗时间长就能证明表现好,那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来,欧洲就一直在入侵美洲的印第安人,那一些印第安部落甚至到20世纪初期都没被白人消灭,而且印第安人连铁器和战马都没有,跟商朝一个水平。

印第安人抵抗欧洲白人几百年,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可以说明印第安人比南宋王朝更加厉害?

也许还有会说元朝是几大汗国中最强的一个,南宋灭亡避免不了。那不好意思,恐怕结合史料来看元军野战能力最几大汗国最差的一个。忽必烈生前都被海都搞得头疼,至死都没搞定海都。元朝最后联合察合台汗国才摆平海都,而元朝后面对察合台汗国战绩也相当难看,南疆都被察合台汗国夺走。

元朝不敌察合台汗国

“钓鱼城打死蒙哥拯救中东或则欧洲”就是为了贴金而编造的历史谣言,这样跟一些韩国人发明历史谣言有什么区别?

蒙古帝国征战范围涉及西亚、东欧、东亚等地如果站在中原或则其中一方视觉看待,都只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说直接点就是井底之蛙。

总结

第一,钓鱼城之战没有打死蒙哥,二十四史和一手史料都没有记载过这件事。

第二,蒙哥也不具有支配整个蒙古帝国的权力。

第三,钓鱼城更没有“拯救世界”,连南宋自己都没拯救,比起波兰被重创,俄罗斯、高丽被打成附庸国,南宋是被彻底灭国。

第四,南宋对蒙古的胜利大多都是守城战,被蒙古军打得龟缩不敢出城野战,蒙古军一时啃不动自己撤走,就算南宋“胜利”了。

参考书目

《元史》

《新元史》

《四川通史》

《蒙古帝国与其漫长的后世》

更多文章

  • 元朝、安南之战:蒙哥、忽必烈三次征讨,为何没能征服?

    历史解密编辑:专注谈话三十年标签:忽必烈,元朝,蒙哥,元军

    蒙古在崛起之后,开始征战欧亚大陆,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大理、南宋等政权。可是蒙哥、忽必烈在位时期,在面对一个小国时却吃亏了,他们先后三次对安南用兵,结果损兵折将!安南就是今天越南中北部地区,那么元朝为何三次征讨都没能征服呢?一、蒙哥的首次征讨1253年,蒙

  • 蒙古帝国蒙哥朝第一“悍王”——八王爷拔绰

    历史解密编辑:俊丽白沙标签:蒙哥,蒙古帝国,拔都,贵由,阿里不哥,忽必烈

    我是小树,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精品历史故事与真实历史事件揭秘干货。孛儿只斤·拨绰,生于约1220年卒于1267年,又译不者克、哈必赤。祖父成吉思汗,父亲为睿宗拖雷,母亲为乃马真氏。长子薛必烈杰儿,睿宗托雷育十一子,拔绰排行第八子庶出,拔绰自小就亲近大哥蒙哥和四哥忽必烈跟随他们习武学文十分骁

  • 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如何从战场上的黄金搭档,走向死对头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亚历山大,丘吉尔,隆美尔,巴克,阿拉曼

    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是二战期间,英国最为出名的两位将领,敦刻尔克大撤退、北非战役、诺曼底登陆,这些重要的战役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是这样一对名将却从战争中惺惺相惜的黄金搭档,变成了日后针锋相对的政治对手。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海滩上,同为师长的蒙哥马利极力推荐亚历山大担当重任。敦刻尔克撤退一直成为战争史

  • 蒙古征南宋的钓鱼城之战,蒙军如何损失惨重?蒙哥如何殒命?

    历史解密编辑:喜爱这个世界标签:蒙军,宋军,钓鱼城,蒙哥汗,忽必烈,小说家,蒙古骑兵

    作者:大聪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在公元1259年 ,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南宋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也阵亡在城下,守将王坚将军可谓中华英雄。之后忽必烈在汉臣拥护下建立元朝。直到南宋灭亡后,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立这才弃城投降,时

  • 钓鱼城之战蒙哥战死,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仅仅因为一个叫王坚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王坚,蒙哥,钓鱼城,拖雷,成吉思汗,孛儿只斤·窝阔台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如果蒙古没有分裂,当时的欧洲或许就是蒙古人的牧场,甚至整个世界都会被瑟瑟发抖,但是最终拯救了欧洲,改变了世界格局的人,竟然是一个叫作王坚的人。蒙古的缔造者成吉思汗,被毛主席称为一代天骄,如果他一直活着,蒙古的这个一代天骄说不定真的可以把整个世界变成他蒙古的牧场,但是结局却不一样,

  • 英军元帅蒙哥马利:毛泽东是没有军衔的大元帅,行走的思想宝库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军衔,延安,诗人,毛泽东,大元帅,毛主席,书法家,科学家,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被誉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陆军元帅,1958年退休,思考自己的一生,陷入深深的痛苦中,这时候他想到了毛泽东。于是提出了访问中国,采访毛主席的申请,没想到,很快得到了中方的同意。1960年5月27日,蒙哥马利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两人微笑着握手时,毛主席说:“How are you!”蒙哥马利后来回

  • 蒙哥马利两次访问中国,得出结论:东方把握未来世界和平枢纽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中国,隆美尔,希特勒,战争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是一位英国的元帅,曾经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两次到访中国,他的到访让他看到虽然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与西方的文化精神天差地别,但是中西方的发展并不相对,中国能够积极的对待国际关系,而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不理解和以偏概全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蒙哥马利的生平蒙哥马利从士兵开始在一场场战役中,凭

  • 1961年,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谈话中询问主席为什么没有军衔?

    历史解密编辑:哈喽电竞标签:军衔,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军事,元帅

    1961年9月,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谈话中他询问主席为什么没有军衔?主席回答说:“他们要给我军衔,我不要。”对于一个军事统帅不要军衔,蒙哥马利觉得很难理解,他问:“主席不想当元帅吗?”主席回答的非常干脆:“帅将校统统都不要!”

  • 蒙哥马利得到的回答一致:威望最高、能指挥所有人的人只有毛泽东

    历史解密编辑:妮妮追剧标签:元帅,陈毅,诗人,二战,毛泽东,周恩来,毛主席,熊向晖,书法家,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1887一1976),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北爱尔兰血统,曾在伦敦圣保罗学院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过教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崭露头角,战后留任军官,以干练和坚强著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任师长,在法国战场作战,从敦刻尔克撒退后,在英格兰东南地区任司令官后在北

  • “英国军神”蒙哥马利:曾是街头混混,却一生奉行“骑士精神”

    历史解密编辑:叫我大黑熊标签:德军,英国,元帅,二战,希特勒,装甲部队,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1960年5月20日,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到北京,我国为了表示对他的重视,周总理亲自来机场迎接,毛主席设宴与他长谈。而这位客人之所以会受到如此隆重的欢迎,不仅仅因为他是冷战期间,第一位带着友谊来华访问的欧洲贵客,是打通中欧关系的关键人物,更因为他是二战的英雄,是英国人心目中最为骄傲的传奇元帅,他就是伯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