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诺曼底登陆的难点在哪里?让德军相信这是佯攻,给蒙哥马利找替身

诺曼底登陆的难点在哪里?让德军相信这是佯攻,给蒙哥马利找替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摆渡 访问量:1060 更新时间:2024/1/5 15:43:01

百万大军,一夜之间出现在法国大陆。还有比这更不可思议的吗?这就是二战中,著名的诺曼底登陆。

二战欧洲战场,在苏德战争中,陷入了胶着状态。苏军为拖住德军,伤痕累累,不仅损失了上百万人,还被俘虏了100多万大军。平民就更惨了,死伤无数。

这种情况下,英美等国,却在那儿看戏,一直不肯开辟第二战场。按照丘吉尔的计划,他最希望看到的是:法西斯德国被推入了坟墓,而俄国则躺在手术台上奄奄一息。

斯大林对此非不爽,多次对他们发出了警告,可这帮人压根不听。无奈之下,斯大林只好威胁道:你们喝着咖啡,我吃着土?想得美!再不开辟第二战场,我就带着俄国投降了!

好家伙,这一警告立马起作用了。那时候的小胡子早就已经杀红了眼,如果能得到俄国的实力加持,那英法等国还打个什么玩意儿呢?直接举双手投降好了!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英法美等国,终于开始组织开辟第二战场了。而这个时候,已经到了1944年开春了。

一、计划组织了2年多,骗鬼呢?

其实1941年6月,苏德战争刚开打的时候,苏联方面就已经英法等国提出了要求,需要开辟第二战场。可惜当时法国投降了,英国被炸得稀巴烂,元气大伤,根本不具备相应条件。而美国当时还在观望,没有选择参战。

这事儿一直拖到了1941年年底,美国终于加入了战斗。此时苏联损失惨重,再次要求他们开辟第二战场。这回英法美倒是满口答应,可这事儿一直没能办成。

当苏联质问他们的时候,他们一直回答:瞧瞧吧,我的好哥们,战争计划已经在制定当中了,只是比较复杂,我们需要好好合计合计罢了!哦我的好哥们,名字我们都取好了,就叫霸行动。

这一拖,就是2年多时间。直到斯大林对他们发起了最后通牒,他们才将慢吞吞地开始组织海狮计划的实施方案。

如果每一项战争计划,都需要花这么长时间来搞定的话,那这仗也别打了。战场上要的就是速度,德军之所以攻无不克,主要就是因为他们速度快,擅长闪电战。你看小胡子打仗,制定计划需要2年多时间吗?

二、霸王行动的基础,居然是英国打算入侵法国的计划。

其实提到这个计划的时候,英国高层们都脸红了。因为当年英国虎视眈眈地打算吞并法国的地盘,曾经制定了一系列登陆法国的计划。

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小胡子对法国下手,或许丘吉尔带领的英国,也会对法国下手。当戴高乐带着自由法国的一帮领导人们,分析海狮计划的时候,估计也是五味杂陈:表面笑哈哈,内心妈卖批!

事情的难点,就在于怎么让百万大军,穿过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大陆。当时法国是维希政府当家,这是一个德国人建立的傀儡政权。可很多法国人是支持维希法国的,甚至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中,有不少也只承认维希法国。

等于说,如果打赢了还好。要是打不赢,那么戴高乐所带领的自由法国集团,将会成为法国的罪人,因为是他们带领英国人、美国人入侵法国的!

普通民众可不能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统治者怎么宣传,他们就怎么相信。所以说换个角度看问题,霸王行动显然就是一场入侵法国的计划。

三、霸王行动中,如骗过德军是关键。

大家围绕着这个问题,吵了很长时间。最终主帅艾森豪威尔拍板,将登陆地点选在了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进攻时间,则安排在了1944年6月5日。

当时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的军队参战,因此他们两家开始分工。

英国负责东线,主要目标是卡昂。美国则负责西线,目标是瑟堡。

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强行登陆,而是为了欺骗德军。他们需要让德军相信,诺曼底登陆只是佯攻,他们真正想要登陆的地点在加来。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盟军这帮人开始使坏了。他们凭空捏造出了一个“第一集团军司令部群”,让巴顿担任该集团军群的司令员。

除了人马是假的以外,整个无线电系统都是真的。而且他们还不断来回发报,甚至将频率和联系方式调节到和其他作战部队一样的地步。

这下小胡子都蒙圈了,要不再看看?为了使事情更加逼真,盟军这帮人太恶心了,居然造了一大堆假飞机、假大炮、假坦克等等,甚至连驻军的地区,都留下了大量坦克履带压过的印子。

因此,德军的情报机构,压根就看不出来这玩意儿是假的。最终小胡子终于认定了盟军第一集团军群的存在。

这个时候,巴顿带领所谓的第一集团军群,对加来地区发起进攻,岂不就是在告诉小胡子,他们打算在这里登陆吗?

但是巴顿不是盟军主帅,如果主帅没动,那说明盟军的主力并不在这里,最起码得安排副主帅才行。为此,小胡子还是在观望。这个时候,盟军的副统帅蒙哥马利,忽然出现在了埃及。

原来盟军找了一个酷似蒙哥马利的人,伪装成蒙哥马利,让这个人出访埃及。这下好了,德军的情报机构,立马又把这个消息送到了德国。

除此以外,盟军还开始对加来地区发动轰炸。在诺曼底扔一颗炸弹,那么就必须要到加来扔下两颗炸弹,总之加来比诺曼底重要就对了!

这下好了,包括小胡子在内的所有德军高层,都一致相信,盟军打算在加来登陆,诺曼底只是佯攻而已。

结果:百万大军过海峡,小胡子彻底蒙了。

具体过程咱们就不讨论了,总之英美的计划,成功地骗到了德军。德军将强大的兵力都放在了加来,结果却扑了个空。

反倒是防备稀松的诺曼底地区,却迎来了英美的百万联军。那时候德军的西线总指挥隆美尔,觉得一切都在掌握之中,所以就跑回去陪自己的妻子过生日了。这哥们绝对是个一等一的宠妻狂魔。

正当隆美尔不在前线的时候,前线出事了。英美联军,就像潮水一样,向法国大陆奔袭而来。卷起的滚滚浓烟,似乎在告诉小胡子:怎么样?我们的演技可以吧?

当然了,诺曼底登陆有摘桃子的嫌疑。因为当时苏军独自对抗德军,活生生把德军给拖得不行了。这个时候英美联军再出手,不是摘桃子是什么?

更多文章

  • 钓鱼城之战历史真相:并没有打死蒙哥汗,也没有拯救中东和欧洲

    历史解密编辑:帅哥节操掉下来了标签:拔都,西征,蒙哥汗,旭烈兀,蒙古帝国,蒙古骑兵,钓鱼城之战

    首先为什么蒙古帝国的大汗死了欧洲和中东没有被蒙古帝国征服,南宋还是被蒙古征服?蒙古的回回砲再则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了,蒙军怎么还仍然攻打西夏呢。这句话足以证明“蒙古大汗不死蒙古停止行军”这个说法不成立。接着捋一下几次蒙古西征。1241年窝阔台汗去世,长子西征拔都才停止继续西征,剩下欧洲才得以幸免。

  • 元朝、安南之战:蒙哥、忽必烈三次征讨,为何没能征服?

    历史解密编辑:专注谈话三十年标签:忽必烈,元朝,蒙哥,元军

    蒙古在崛起之后,开始征战欧亚大陆,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大理、南宋等政权。可是蒙哥、忽必烈在位时期,在面对一个小国时却吃亏了,他们先后三次对安南用兵,结果损兵折将!安南就是今天越南中北部地区,那么元朝为何三次征讨都没能征服呢?一、蒙哥的首次征讨1253年,蒙

  • 蒙古帝国蒙哥朝第一“悍王”——八王爷拔绰

    历史解密编辑:俊丽白沙标签:蒙哥,蒙古帝国,拔都,贵由,阿里不哥,忽必烈

    我是小树,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精品历史故事与真实历史事件揭秘干货。孛儿只斤·拨绰,生于约1220年卒于1267年,又译不者克、哈必赤。祖父成吉思汗,父亲为睿宗拖雷,母亲为乃马真氏。长子薛必烈杰儿,睿宗托雷育十一子,拔绰排行第八子庶出,拔绰自小就亲近大哥蒙哥和四哥忽必烈跟随他们习武学文十分骁

  • 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如何从战场上的黄金搭档,走向死对头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亚历山大,丘吉尔,隆美尔,巴克,阿拉曼

    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是二战期间,英国最为出名的两位将领,敦刻尔克大撤退、北非战役、诺曼底登陆,这些重要的战役中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但是这样一对名将却从战争中惺惺相惜的黄金搭档,变成了日后针锋相对的政治对手。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海滩上,同为师长的蒙哥马利极力推荐亚历山大担当重任。敦刻尔克撤退一直成为战争史

  • 蒙古征南宋的钓鱼城之战,蒙军如何损失惨重?蒙哥如何殒命?

    历史解密编辑:喜爱这个世界标签:蒙军,宋军,钓鱼城,蒙哥汗,忽必烈,小说家,蒙古骑兵

    作者:大聪明【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在公元1259年 ,蒙古号称几十万人马,围攻南宋潼川府路合州钓鱼城,却始终无法攻克,战乱中连蒙古大汗蒙哥也阵亡在城下,守将王坚将军可谓中华英雄。之后忽必烈在汉臣拥护下建立元朝。直到南宋灭亡后,大势已去,忽必烈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立这才弃城投降,时

  • 钓鱼城之战蒙哥战死,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仅仅因为一个叫王坚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王坚,蒙哥,钓鱼城,拖雷,成吉思汗,孛儿只斤·窝阔台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如果蒙古没有分裂,当时的欧洲或许就是蒙古人的牧场,甚至整个世界都会被瑟瑟发抖,但是最终拯救了欧洲,改变了世界格局的人,竟然是一个叫作王坚的人。蒙古的缔造者成吉思汗,被毛主席称为一代天骄,如果他一直活着,蒙古的这个一代天骄说不定真的可以把整个世界变成他蒙古的牧场,但是结局却不一样,

  • 英军元帅蒙哥马利:毛泽东是没有军衔的大元帅,行走的思想宝库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军衔,延安,诗人,毛泽东,大元帅,毛主席,书法家,科学家,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被誉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陆军元帅,1958年退休,思考自己的一生,陷入深深的痛苦中,这时候他想到了毛泽东。于是提出了访问中国,采访毛主席的申请,没想到,很快得到了中方的同意。1960年5月27日,蒙哥马利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两人微笑着握手时,毛主席说:“How are you!”蒙哥马利后来回

  • 蒙哥马利两次访问中国,得出结论:东方把握未来世界和平枢纽

    历史解密编辑:吴刚故事汇标签: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中国,隆美尔,希特勒,战争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是一位英国的元帅,曾经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两次到访中国,他的到访让他看到虽然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精神与西方的文化精神天差地别,但是中西方的发展并不相对,中国能够积极的对待国际关系,而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不理解和以偏概全遮住了他们的眼睛。蒙哥马利的生平蒙哥马利从士兵开始在一场场战役中,凭

  • 1961年,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谈话中询问主席为什么没有军衔?

    历史解密编辑:哈喽电竞标签:军衔,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军事,元帅

    1961年9月,蒙哥马利第二次访华,谈话中他询问主席为什么没有军衔?主席回答说:“他们要给我军衔,我不要。”对于一个军事统帅不要军衔,蒙哥马利觉得很难理解,他问:“主席不想当元帅吗?”主席回答的非常干脆:“帅将校统统都不要!”

  • 蒙哥马利得到的回答一致:威望最高、能指挥所有人的人只有毛泽东

    历史解密编辑:妮妮追剧标签:元帅,陈毅,诗人,二战,毛泽东,周恩来,毛主席,熊向晖,书法家,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蒙哥马利(1887一1976),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北爱尔兰血统,曾在伦敦圣保罗学院和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受过教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崭露头角,战后留任军官,以干练和坚强著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任师长,在法国战场作战,从敦刻尔克撒退后,在英格兰东南地区任司令官后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