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脱脱没有遇害,他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大元朝吗?

如果脱脱没有遇害,他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大元朝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粒圈主 访问量:4323 更新时间:2023/12/8 10:59:36

提起元朝末年的宰相脱脱,很多人都会扼腕叹息,觉得假如脱脱不死,元朝必然不会灭亡那么快,就连脱脱同时代的人也这样认为,“设使脱脱不死,安得天下有今日之乱哉?”

那么,人称贤相的脱脱,真的能够力挽狂澜拯救大元朝于危难之中么?以猴格浅见,未必吧!

脱脱(1315-1355),字大用,蔑儿乞氏人,伯父就是元朝第二位真正的大权臣伯颜,父亲马札儿台,弟弟也先帖木儿。

按史书记载,脱脱生而聪慧,是个有思想、有能力、又文武双全的年轻人,十五岁就曾被元文宗夸赞“此子后必可大用”,又在伯父的加持下仕途亨通,顺帝元统二年(1334),脱脱才19岁就出任同知枢密院事。

当伯颜与唐其势家族从文斗变成武斗时,年仅20岁的脱脱带着精锐擒拿唐其势,为伯父问鼎第一权臣的位置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出任太禧宗禋院使、拜御史中丞、虎符亲军都指挥使、提调左阿速卫;又在至元四年(1338)四月升职为御史大夫。

脱脱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忠于皇帝,眼看权倾朝野的伯父要步唐其势家族的后尘,身为忠诚臣子的他既不愿意看着伯父挟持皇帝,又担心整个家族被伯父连累,就帮助年轻的皇帝把伯颜赶下台。

至元六年(1340)二月十六,大丞相伯颜被罢为河南行省左丞相,伯颜的弟弟、脱脱的父亲马札儿台出任太师、右丞相,而脱脱出任知枢密院事,他弟弟也先帖木儿出任御史大夫,这一年,元顺帝21岁 ,脱脱26岁。

在之后的岁月里,脱脱两次出任右丞相,第一次是从至正元年(1340)十月,至四年(1344)五月,历时三年半;第二次是从至正十年(1350)四月,至十四年(1354)十二月,历时四年零八个月。脱脱的贤相之名,就是在他第一次出任右丞相,面对伯父制造的烂摊子、进行至正更化时获得的。

伯颜当政期间,不但停罢科举考试,禁止蒙古人、色目人、汉人相互交流学习;还禁止汉人、南人拥有兵器马匹;甚至想杀光汉人五大姓,大开历史导车,严重的阻碍历史前进的脚步,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因而被赶下台。

如今脱脱当政了,自然要拨乱反正,恢复科举制度、太庙四时祭;开马禁、减盐额为老百姓减轻负担;又置宣文阁、开经筵,选拔儒臣讲学,并亲自领经筵事;主持编写宋、辽、金三史;还昭雪冤狱,为冤死的郯王彻彻秃平反,归还宣让王、威顺王王印让他们返回藩地。

这都是脱脱第一次出任右丞相时进行的改革,让元朝一团糟的政治有所好转,社会矛盾也得到缓解,俨然一副中兴模样,因此,脱脱被“中外翕然称为贤相”。

随后脱脱因患病辞职远离朝廷,直到至正八年(1348)出任太傅,综理东宫事务,又在次年兼任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四月复任右丞相,才继续为大元朝这条漏水的大船进行缝缝补补的工作。

至正十二年(1352)八月,脱脱亲自督军南征徐州芝麻李,九月破徐州屠城,凯旋回朝,让他的声望更进一步。两年后(1354)的九月,脱脱总制诸王、诸省军马讨伐高邮张士诚,十二月,就在即将攻克高邮时,顺帝下令将脱脱罢职流放,让本来胜券在握的战事一败涂地。

次年(1355)十二月,脱脱被政敌哈麻指使人毒死在贬所,年42岁,十三年后大明兵北伐,元顺帝北狩,大元朝灭亡。

高邮之战时,张士诚之外的其他稍大点势力的起义军基本被元军摧毁,张士诚也在考虑投降,脱脱本来可以凭借此战之威,席卷义军的残余势力,元顺帝却在这个节骨眼上传达一个错误的指令,帮张士诚瞬间解围。

元军在高邮的溃败,是元朝和农民义军的命运转折点,他让被平息的起义军重新死灰复燃,也让大元朝廷从此丧失军事与政治的主动权,只能依靠崛起的地主武装去和起义军对抗。

那么,假如脱脱没有被罢职,他会扭转大元朝灭亡的命运吗?并不能,即便脱脱没有被罢职,高邮之战元军会胜利的,脱脱也扭转不了元朝灭亡的命运。

为什么呢?

原因有两点:其一,是脱脱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其二,就是他优柔寡断又喜欢偏听偏信等诸多性格缺陷。

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不一定什么都懂,但最少要具备大局观,能识人用人,脱脱身为帝国首相,却并没有做到这点。

脱脱不懂经济,但他为了摆脱财政危机、广开财源,拒绝中书左丞吕思诚的正确建议,采纳武祺、偰哲笃滥发新钞的错误建议,直接造成物价暴涨的恶劣局面,加剧了经济的崩溃势头。

他又好大喜功,不顾黄河故道修复耗费巨大的实际情况,拒绝工部尚书成遵的正确建议,在财政贫乏的情况下任命贾鲁去搞大工程,最后果然被成遵料中,河是修好了,却挑动天下反。

当开河变钞引发遍地烽烟后,身为首相的脱脱不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反而大搞民族歧视,每次商议军事,都要让汉人、南人官员回避,甚至把蒙古、色目人在河南的全召还京师,这简直是要把河南之地拱手让给红巾军、自动让蒙古色目隔离在汉人之外啊!

话说,脱脱复相后的行为真的恍如伯颜的翻版,曾几何时,脱脱还反感伯父搞民族歧视,不想他却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

从这几件事也可以看出,脱脱自身的能力,并没有如别人臆想的那么厉害,充其量不过是中才之资罢了,那能力不够,就性格来凑?

脱脱有很多优点,气度轩昂,犹如鹤立鸡群,不贪财不好色又礼贤下士,忠君爱国又孝顺父母,很有古大臣之风。但是,他有一个致命的性格缺陷——优柔寡断还容易偏听偏信。

因为感谢哈麻在顺帝面前对他的美言之恩,脱脱就对哈麻非常信任,并在顺帝面前举荐他。他又非常信任僚属汝中柏,在汝中柏的挑拨下疏远哈麻,引起哈麻的愤恨而不自知。

当汝中柏建议脱脱除去哈麻以绝后患时,他又念及哈麻当初对他的美言之功,犹豫不决,致使他最终命丧哈麻之手,典型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除了和哈麻从朋友变敌人外,脱脱和本来与他关系良好的太子爱猷识理答腊母子也莫名的疏离,太子可是在他家长到六岁喔!奇皇后也视他为外援,并在他复相时出过力,本来该让联盟关系更加亲密,不想脱脱却反其道而行之。

有人认为脱脱疏离太子母子,是意识到太子的崛起威胁到他专权,猴格倒觉得不太可能,脱脱的思维里,除了蒙古根深蒂固的主奴观念,还有从小接受的汉儒忠君思想,就是因为忠君思想他才会大义灭亲帮皇帝扳倒伯父,这样的思维引导下,脱脱怎么可能会去和未来皇帝争权?

也或许真的是脱脱不合时宜的正统思想作祟,认为太子应该是大皇后弘吉剌氏未来的儿子当,而不是二皇后奇氏的儿子当。但如果是这样,你早干嘛去了?还让太子在你家长到六岁?

不管怎么说,脱脱和太子母子莫名的疏离,最后还是给他自己挖的坑,哈麻对脱脱动手前,就先在太子母子面前说脱脱的坏话,引起心胸狭窄的太子母子的愤恨,然后他们联手对脱脱落井下石,把脱脱扳倒。

该搞好的人际关系没搞好、还到处树敌以外,脱脱又和他伯父一样,并不是严于律己的人,他不但任人唯亲又护短,还丝毫不懂低调。

至正十一年(1351),脱脱让弟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为知枢密院事,率军去镇压红巾军刘福通,没遇到起义军反倒在沙河夜惊,也先帖木儿就抛弃军队逃回,身为统帅不战自溃,却因为脱脱的袒护,居然没有丝毫惩罚、还官复原职,又为他们兄弟拉一波满满的仇恨值。

脱脱出征高邮之际,“总制诸王各爱马、诸省各翼军马”、“省台院部诸司,听选官属从行,禀受节制。西域、西番皆发兵来助。旌旗累千里,金鼓震野,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简直带走大半个朝廷,这样的张扬威武,和他伯父下朝后朝廷为之一空有何区别?即便脱脱没有不臣之心,身为帝皇的顺帝会不警觉猜忌吗?

因此种种,脱脱的自身能力有限也就罢了,还不听好人言,经常性的拒绝正确建议,喜欢先入为主偏听偏信,又四处树敌、张扬高调,被皇帝猜忌、太子记恨、皇后反感、皇帝的亲信憎恶,在这样的局势下,既不会搞阴谋也不会搞阳谋、中才之资的脱脱有啥本事去力挽狂澜、扭转大元朝灭亡的命运?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

部分参考资料:

先是,河决白茅,郓城、济宁皆为巨浸。或言当筑堤以遏水势,或言必疏南河故道以杀水势,而漕运使贾鲁言:“必疏南河,塞北河,使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已。”廷议莫能决。乃命遵偕大司农秃鲁行视河,议其疏塞之方以闻。十一年春,自济宁、曹、濮、汴梁、大名,行数千里,掘井以量地形之高下,测岸以究水势之浅深,遍阅史籍,博采舆论,以谓河之故道,不可得复,其议有八。而丞相脱脱已先入贾鲁之言,及遵与秃鲁至,力陈不可,且曰:“济宁、曹、郓,连岁饥馑,民不聊生,若聚二十万人于此地,恐后日之忧又有重于河患者。”脱脱怒曰:“汝谓民将反耶!”自辰至酉,辨论终不能入。明日,执政者谓遵曰:“修河之役,丞相意已定,且有人任其责矣,公其毋多言,幸为两可之议。”遵曰:“腕可断,议不可易也。”由是遂出为大都河间等处都转运盐使。(元史列传73成遵传)

脱脱议军事,每回避汉人、南人。时方入内奏事,回头,中书韩伯高、韩大雅随后来,遽令门者勿纳。奏曰:「方今河南汉人反,宜榜示天下,令一槩剿捕。诸蒙古、色目,因迁谪在外者,皆召还京师,勿令诖误。」于是榜出,河北之民亦有变而从红军者矣。(庚申外史)

更多文章

  • 笑谈大明(三十三)元朝丞相脱脱与扩廓帖木儿,是民族融合的典范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脱脱,伯颜,元顺帝,忽必烈,科学家,元朝丞相,民族融合,历史学家,扩廓帖木儿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什么意思呢?中国历代的儒家学者对其解释各有不同,现代中外的汉学家们也有各自的说法。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这些学者各有各的道理,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在我看来,这种给理论上空对空的争议没有太大的意义,凡是要以事实说话。关于这句古语的解释,我认为最好的例子便是元末丞相脱

  • 绰罗斯·脱欢:蒙古瓦剌部首领,袭杀阿鲁台,迎立脱脱不花!

    历史解密编辑:志刚说资讯标签:脱脱,阿鲁台,蒙古,马哈木,脱欢,瓦剌,绰罗斯·脱欢,脱脱不花(沈王)

    自从天元十年,也就是公元1388年,明朝大将蓝玉在捕鱼儿海一带大败北元军队之后,其内部在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巨大的分裂,以阿里不哥家族为代表的卫拉特部(也就是瓦剌部)正式与以忽必烈家族为代表蒙古本部(也就是鞑靼部)分裂,双方在漠北展开了频繁的争斗。后来,西蒙古瓦剌部内部经过一番权力斗争,逐渐形成由绰罗斯

  • 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脱脱有什么政绩?他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让我留恋的世界标签:脱脱,伯颜,元朝,帖木儿,右丞相,张士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历史学家

    作者:文竹潇【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亦作托克托 、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元统二年(1334年),脱脱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年),为中书右丞相,大改

  • 又到中秋|孝义传承!纯手工制作的月饼脱脱

    历史解密编辑: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标签:月饼,孝义,手工,雕花,选料

    月饼模具,在孝义俗称月饼脱脱,是手工制作月饼必不可少的成型器具。近几年,随着手工月饼的回归,曾经淡出人们视野的月饼模具也重新走俏,今天我们就走进兑镇镇前岭村,了解月饼模具制作这门传统手艺。原提明,一名月饼模具制作的手艺人,18岁随父学艺,已与木头、刻刀相伴了近50年。在原提明的家中,样式繁多、雕花各

  • 绰罗斯·脱欢:蒙古瓦剌部首领,袭杀阿鲁台,迎立脱脱不花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脱脱,阿鲁台,蒙古,马哈木,脱欢,瓦剌,绰罗斯·脱欢,脱脱不花(沈王)

    自从天元十年,也就是公元1388年,明朝大将蓝玉在捕鱼儿海一带大败北元军队之后,其内部在不久之后就出现了巨大的分裂,以阿里不哥家族为代表的卫拉特部(也就是瓦剌部)正式与以忽必烈家族为代表蒙古本部(也就是鞑靼部)分裂,双方在漠北展开了频繁的争斗。后来,西蒙古瓦剌部内部经过一番权力斗争,逐渐形成由绰罗斯

  • 脱脱不花:北元蒙古可汗,与脱欢擒杀阿鲁台,与也先俘虏朱祁镇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朱祁镇,脱脱,阿鲁台,蒙古,可汗

    孛儿只斤·脱脱不花是北元蒙古贵族哈尔古楚克都古楞特穆尔鸿台吉的孙子,他的父亲阿塞台吉出生之后,便被瓦剌大领主乌格齐哈什哈收养,乌格齐哈什哈将其当做是自己的儿子来抚养。公元1424年,瓦剌发生内部,贵族首领脱欢凭借着自己在部落里的威望,相继杀害了另外两位贵族首领太平和把秃孛罗杀害,吞并了他们的队伍,让

  • 1354 年,元朝右丞相脱脱率领大军围困高邮

    历史解密编辑:书童读史标签:脱脱,大军,元军,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高邮市,历史学家,中国文物,元朝右丞相

    1354年,元朝右丞相脱脱率领大军征讨张士诚,脱脱采取的围困高邮的策略,并且把外城摧毁,城内的张士诚毫无办法。正在绝望的时候,元顺帝听信谗言,解掉了脱脱兵权,由其他的人取而代之。张士诚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趁着元军换帅,军心涣散之际,集结兵力,奋起反击,竟然击溃了元军,元军溃去,张士诚得以保住高邮。这

  • 元朝最后的名臣脱脱,为何被称为功过很难评说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爱读史书的包子标签:脱脱,伯颜,元顺帝,帖木儿,元朝,右丞相

    说到元朝的名臣,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元顺帝时期的宰相脱脱了。对于这个人,史书上自然是把他吹捧的很厉害,说他没有通过四处征讨却为国家立下大功,位极人臣却没有一丝骄纵,清正廉明,任人唯贤,就是个完人。就算有缺点,那也是受到身边小人的蒙蔽所致,不是他自己的本意。从今天看来,这样的评价显然有写夸大。而且,

  • 脱脱汗:金帐汗国最后一位信奉萨满教的可汗,内战时支持元朝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异密观史标签:可汗,元朝,拔都,忽必烈,脱脱汗,萨满教,金帐汗国,蒙古骑兵,孛儿只斤·窝阔台

    金帐汗国是成吉思汗后裔在钦察草原上建立的一个汗国,创建者为术赤的儿子拔都,是四大汗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到了公元1291年,拔都的曾孙脱脱汗成为金帐汗国的可汗,在那段时期,金帐汗国和元朝的关系非常密切。△金帐汗国的创建者拔都脱脱汗统治前的金帐汗国脱脱汗是金帐汗国的第八任统治者。在拔都去世之后,他的弟弟

  • 元文宗极为赞赏少年脱脱,其两度为相,堪称元朝修补匠

    历史解密编辑:黑夜慢慢熬标签:脱脱,伯颜,元顺帝,右丞相,元朝,文宗

    脱脱为元末政治家,元顺帝朝首相;入相期间,革除弊政,推行新政,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人称“贤相”。脱脱(1314年——1355年)字大用,蒙古蔑里乞氏;伯父伯颜、父亲马札儿台皆先后拜相封王;脱脱幼为伯父抚养。脱脱天资聪慧,少有大志,自幼师从浦江汉儒吴直方就学,汉学功底深厚;且膂力过人,少时即能挽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