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孟頫这50个字,老辣厚重!

赵孟頫这50个字,老辣厚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书法临池 访问量:2438 更新时间:2023/12/7 8:50:23

世人只道赵字婉转流利,却不知其外秀内刚,六十岁以后作品更是老辣厚重,绝无柔媚之气。我们今天主要从赵孟頫年迈作品中截出最老辣的单字,给大家欣赏,也可作为单字选临之参考。

赵孟頫五岁临池,终老未辍。笔成冢、墨成池的功夫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很高的造诣。他非常崇尚晋朝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着力追摹二王,亦深得二王精髓。相传他购得定武版墨拓王羲之《兰亭序)后,神倒心折,日夜临摹,自此书法大进。他对王献之的《洛神赋》也曾反复研究和临写。除此以外,他还潜心学习和借鉴唐宋诸家的法书,所以清朝冯班曾在《钝吟书要》中指出:“赵松雪出入古人,无所不学,贯穿斟酌,自成一家,当时诚为独绝也。”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

我们看到上面的“想”字,很明显笔法出二王。但是对于临摹学习,赵孟頫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关于书法学习,赵孟頫还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他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示。

对于赵孟頫的书品从古至今却一直存在着争议:极力推崇者有,褒贬兼之者有,恶之者也有。明朝的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写道:“自王右军(即王羲之)以后,唐人得其形似,而不得其神韵,宋米南宫(即米芾)得其神韵而不得其形似,兼形似与神韵而得之者,唯赵子昂一人而已。”

明朝的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品评赵孟頫的书品时说:“……小楷法《黄庭》、《洛神》,于精工之内,时有俗笔;碑刻出李北海,北海虽佻而劲,承旨(赵孟頫)稍厚而软;唯于行书,极得二王笔意,然中间逗漏处,不少不堪。”此论既指出赵书的优点,同时又指出其不足之处。总观起来,对赵书的评价上此两类居多。

而贬赵书者,大体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就书论书,一种是就人论书。前者如李桢伯称赵书为“奴书”,意思是说赵孟頫不过一味模仿古人,并没有自己的创新。后者如明朝的张丑,他曾说过:“子昂书法温润闲雅,远接右军,第过为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又如清人傅山对赵孟頫因“薄其为人”,因此更“痛恶其书浅俗”,他说:“赵却是用心于王右军者,只缘学问不正,遂流软美一途,心手不可欺也如此。危哉!危哉!”

总之,贬赵者是将赵孟頫的书品与他的政治态度联系在一起品评的。持此论者,认为他甘事新朝是丧失民族气节的表现,“为人少骨力,故字媚俗”。

而董其昌在《画禅室随集》中提出了赵体“因熟而俗”的观点,而且推出“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的论断。这就是说赵孟頫书法在用笔结构两方面的技巧层面都达到了精熟秀润的极致,在“熟”于“二王”这一层面上,中国历代书家可以说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赵孟頫,恐怕就连其本人也无法超越,也正是赵孟頫对自身的无法超越决定了其书法境界不能“至生”反而“近俗”的可能。

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正是赵孟頫本人内在的性格、遭遇及儒家的道德规范决定了其艺术造诣所不能再到的境界。明代汤临初言:“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始之生者,学力未到,心手相违也;熟而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具化工也。

『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赵孟頫『手抄册页』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帝师,赵孟頫,胆巴碑,手抄册页,书法作品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胆巴碑》又称《帝师胆巴碑》,为赵孟頫奉元仁宗之命记述帝师胆巴生平事迹而写的碑文,书法点画顾盼有致,用笔遒美峻拔。

  • 赵孟頫集字春联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集字,春联,楚王,赵孟頫,书法作品

    赵孟頫集字春联 横 批『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赵孟頫最美手札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行书,法帖,手札,赵孟頫,书法家,书法作品

    赵孟頫存世之书画作品甚多,其中信札占有相当部分,也可以作为研究赵孟頫书法艺术的重要材料,明王稚登即认为:“赵魏公书名绝世,而尺牍尤工,纵横放逸,无不如意,若神入三昧,虽游戏而皆入圣也。”除了书艺之外,透过这些赵孟頫与亲友间往来之信件内容,我们还可以发现到一些不见史籍记载的情况,如家庭私事、生活情况、

  • 书画联盟丨高清《秋声赋》,赵孟頫最美的字!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秋声赋,欧阳修,行书,赵孟頫

    提示 : 图文信息 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赵孟頫书《秋声赋》《 秋声赋》 作者是宋朝时期大文豪欧阳修所作,作者时年五十三岁,即宋仁宗嘉佑四年。作者晚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

  • 赵孟頫:写字,我不求险绝!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赵孟頫,书法,行书,董其昌,草书

    对于赵孟頫之书,董其昌曾评曰:“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惟鲁公、杨少师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不过,赵孟頫在临写古人法帖的基础上,亦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风格之路。尤以《闲居赋》行书为赞!笔意安闲,气韵清新,通篇行楷结合,方圆兼备,体态优雅,体现赵氏书法艺术书卷气和富贵气。这种书法气质,事实上为大多数中国人所

  • 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临习攻略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赵孟頫,前后赤壁赋,行书,草书

    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临习攻略(一)横画1.长横长横作为字的主画,一般要写得刚直挺健,取左低右高之势,以稳定字的重心。长横最常见的写法是切锋落纸,稍顿后向右上翻腕行笔,收笔时向左上稍抵,亦可稍抵后腕外翻带出牵丝,如附图中“音、舟”二字。其次如附图中“箫、舞”二字的长横,起笔尖锋入纸,腕迅速内翻并辅

  • 董其昌5次为赵孟頫题字,逐渐老辣!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董其昌,赵孟頫,行书,楷书,书法

    董其昌书法5次题跋《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壬寅除夕,董其昌48岁题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 万历三十三年,董其昌51岁楷书题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崇祯二年,董其昌75岁行书题跋赵孟頫鹊华秋色图卷。 董其昌76岁行书《鹊华秋色图诗》 董其昌录张南诗题云:“弁阳老人公谨父,周之孙子犹怀土。南

  • 赵孟頫学书法有多拼?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行书,楷书,长卷,小楷,赵孟頫,闲居赋,书法作品

    赵孟頫日书万字而精气不衰,“下笔神速如风雨”。因临摹各帖,故对章法、用笔的驾驭能力极强,书写技术熟练,基本功扎实。柳贯在《跋赵文敏帖》里云:“予问其何以能然,文敏日:‘亦熟之而已’。”在临摹师古过程中,赵孟頫集各家之长。楷书承传古韵,避繁就简,顿挫分明,在圆润饱满的点画中暗藏着筋骨的劲道,布白均匀严

  • 赵孟頫行书放大,被震撼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赵孟頫,行书,书法,真迹

    赵孟頫书《洛神赋》100倍高清微距欣赏对于学书法的人来说,没有比近距离接触真迹更能触动内心的了。现在的技术已经让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做一种近距离接触,虽然“下真迹一等”但着实让人也感受到了很多便捷与宽阔,书法网分享一件高清晰的《洛神赋》希望对大家有益。 『楚王山书画院 』搜集整理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

  • 这件楷书,写出了赵孟頫的温雅遒丽!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临池标签:楷书,明月,苏轼,赵孟頫,赤壁赋

    先看一下这件楷书《赤壁赋》,是不是感觉像赵孟頫的大作。然并非,那么作者是谁呢?先欣赏作品,最后揭晓答案! 汪道全,婺源大畈人,以能书名郡中,明中期著名书法家,深得赵雪松之妙。有“今日赵孟頫”之誉,时徽州碑刻多出其手。 其书法崇尚平和静穆,运笔周正。追求不激不历、温润娴雅的晋代书风。结字俊美灵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