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常遇春勃然大怒,朱元璋为何却不怪罪徐达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常遇春勃然大怒,朱元璋为何却不怪罪徐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新语话史 访问量:1388 更新时间:2024/1/17 13:57:17

1367年,朱元璋在相继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势力之后,其政权已经基本稳固,南方的广大地区也再无后顾之忧。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朱元璋自然不甘于偏安一隅。于是,北伐也随即被提上议事议程。

在中国历史上,自南至北的北伐数不胜数,一如东晋祖逖、恒温北伐,南宋隆兴北伐等等,但能够取胜者却寥无几人。这其中自然有黄河天堑、气候越向北越冷的原因,却也更有实力掣肘的原因。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常遇春勃然大怒,朱元璋为何却不怪罪徐达

而对于朱元璋以及他所建立的政权而言,这次北伐的意义不言而明。是以在商讨北伐之策时,虽然有急先锋常遇春提议长驱直入,直捣黄龙——元大都;但是朱元璋却并没有采取其方案,反倒是采取了极为审慎的作战方针——先取山东,旋师河南,拔除潼关,而后兵指元大都,鼓行而西,平定陕甘。

可以说相较于常遇春的志得意满,朱元璋在这里充分显示出了身为君王的战略定力和超强的分析能力。在战略实践中,也确实证明了朱元璋所制定的作战方针的正确性。

时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将兵25万,兵出北方。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常遇春勃然大怒,朱元璋为何却不怪罪徐达

作为明朝的开国勋将,徐达、常遇春可以说是朱元璋绝对的股肱心腹之将。朱元璋称赞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称赞常遇春“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二人更是位列明初开国六公爵(常遇春暴卒,其子受其荫庇获封)。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二人虽然都为骁勇武将,却并不是一个类型的武将。徐达更善于谋划全局,统筹大军;常遇春则更适合将兵冲锋,无论是在平素征战,还是北伐之中,这一点皆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周密的计划部署以及有着文治武功的武将之下;在进取的同时,朱元璋还特意申饬军卒要“切勿杀掠”,要团结汉族。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常遇春勃然大怒,朱元璋为何却不怪罪徐达

如是,这场自1367年十月底开始的北伐很快便取得了战果,短短四个月时间明朝便攻下了山东。随即徐达挥军向西,兵分两路直指河南,很快汴梁、许州、南洋等地相继攻克。

在将元朝的拱卫之臂膀翦除之后,朱元璋甚至还曾亲赴汴梁。而在此时,面对徐达提出的直捣黄龙,进攻元大都的决定,朱元璋认为时机已到。在以冯胜、何文辉、郭兴等人驻守汴梁、洛阳、潼关之地后,徐达率军直逼大都。

此时的元朝可以说危如累卵,面对北方之地的相继失守,其主将王李思齐等人又在西北被隔绝在外。而在明军渡过黄河攻取河北、通州之后,眼见明军势不可挡,元顺帝随即携带太子、后妃从北京建德门出逃,经居庸关后到达了上都开平。而在元顺帝出逃七天后,徐达大军攻克大都北平。

这也标志着元朝在中原统治的结束,而按照朱元璋事先拟定的方案,徐达、常遇春又调转兵力挥师西进,在与冯胜、汤和遥相呼应之下,山西、陕西、甘肃等相继攻克,元朝李思齐、张思道等部主力也被消灭殆尽。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常遇春勃然大怒,朱元璋为何却不怪罪徐达

如是,在经过了2年的北伐之后,明朝实现了对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实际统治。而在平定西北之后,目标也自然落在了大都开平,正所谓“一鼓作气”是也。

在徐达、常遇春再次兵指开平,然而在开平之围中作为主帅的徐达却并没有四面围城,反倒是只围住了三面,却留下了北面的口子,而北面是可以逃往蒙古草原的方向。

如此的排兵布阵,也果不其然的让元顺帝自大都北平成功逃遁之后,再次从上都开平逃遁。面对这样的战果,也让常遇春勃然大怒。

在常遇春看来,这显然让他们错过了立下大功的绝佳机会。可对于常遇春的诘问,徐达回复的却是:“是虽夷狄,然尝久帝天下。吾主上又何加焉?将裂地而封之乎,抑遂甘心也?既皆不可,则纵之固便。”(冯梦龙《智囊全集》)

意思很是简单,在徐达看来元顺帝虽然是一介夷狄,但是他毕竟是继统宋朔,乃是正统。如若逮住他,要让明太祖朱元璋如何处理呢?杀之,显然不合适;封地更是不合适。如此一来,也只有放了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徐达的这个做法,身为副元帅的常遇春显然并不赞同。而在回归之后的奏报上条陈此事,但是对于徐达“私纵元顺帝”朱元璋却是上(朱元璋)亦不罪。

为什么朱元璋会不怪罪徐达放走元顺帝呢?

徐达故意放元顺帝逃走,常遇春勃然大怒,朱元璋为何却不怪罪徐达

事实上,在《明史》中对于北伐大军攻伐汴梁,朱元璋亲赴汴梁之时,便有记载朱元璋与徐达关于元顺帝归宿的讨论。朱元璋也有将其放归塞外的意思。而有趣的一点是作为对手的元顺帝似乎也深明其意,《元史》中同样有“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的记载。

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关于明朝的继统问题,要实现王朝的平稳过度,无疑尊奉元朝为正朔,继承其政治遗产才是上上之策。这也是朱元璋在起义时反元,在建明朝之后便立刻有了“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这等打脸之语的原因所在。

而对于徐达的这般放纵之举,显然是符合朱元璋的利益的,不怪罪也就是应有之意了。通过这一件事,也更能看出徐达之所以能够位列开国六国公之首的原因,不只是战功赫赫,更是能够知进退,懂人心。这也更是徐达在明朝轰轰烈烈地“狡兔死,走狗烹”的运动中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参考资料;《明史》《元史》等 图片来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标签: 徐达朱元璋元顺帝常遇春明朝

更多文章

  • 元顺帝是如何为日落西山的北元,多争取200余年的?

    历史解密编辑:季依晨动物谈标签:伯颜,元朝,皇帝,明朝,脱脱,元顺帝,帖木儿,朱元璋,小说家

    元顺帝是如何为日落西山的北元,多争取200余年的?“帝在位三十六年,当元统、至元间,帝受制权臣,相继或死或诛,帝恐惧之心弛,而宽平之心生……向使庚申帝持其心常如至正之初,则终保天下,何至于远遁而为亡虏哉!……庚申帝岂昏愚者哉?观其欲杀是人也,未尝不假手于人,外为不得已之状,内实行其欲杀之志”元顺帝是

  • 元朝末帝元顺帝的曲折命运, 从沦为孤儿被流放, 到成为元朝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头像壁纸汇标签:皇帝,元朝,皇位,元顺帝,帖木儿,宋太宗,元文宗,小说家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主导下的大一统王朝。不过这个王朝的存续时间可谓昙花一现:从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到元顺帝逃到长城北方维持北元王朝,前后一共不足百年时间。同时由于文学和教育方面对元朝的宣传题材较少,所以元朝历史一直让多数人感到陌生。其实元朝末帝元顺帝的个人命运是十分坎坷、传奇、曲折的。1

  • 集荒淫和天才于一身的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娱段子标签:元顺帝,伯颜,元朝,朱元璋,宰相,明朝

    今天来说说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名字比较长,咱就不说了,他是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给说起来,元顺帝虽然生在帝王家,但是他的童年却确实不好过,在他九岁那年,他的父亲继位称帝,结果就被他的叔叔,也就是后来的元文宗给杀了,然后他叔叔呢就当了皇帝。元文宗当了皇帝以后就把他给送到了高丽,给关了起来,并且不许

  • 荒淫无耻元顺帝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元朝,皇帝,天魔,惠宗,元顺帝,铁穆耳,右丞相,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元惠宗,又称元顺帝,1320年出生,1370年在应昌去世,名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他是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1333年6月—1370年5月23日。本来,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十三岁登基之时,元朝的兴盛时代早已成为过眼烟云。从元成宗铁穆耳死后到他即位的二十六年间,朝廷竟换了九

  • 九纹龙的“天真”:神机军师朱武的苦肉计,摸透了史进的心理

    历史解密编辑:不红居士标签:朱武,史进,陈达,杨春,宋江,九纹龙,梁山好汉

    “九纹龙”史进,是梁山一百单八将里第一位出场的好汉,用金圣叹的话来说,施公令史进开场,是因“稗史亦史”,《水浒传》承担着揭露历史的任务,故而以史进开场,大有深意。水浒的许多情节设置,也是从史进这里开始的。水浒开篇,史进带领史家村的村民,抵抗少华山的强匪,即“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

  • 认真看了几遍原著,朱武水平远不及吴用,为什么都吹朱武贬吴用?

    历史解密编辑:贡子曰标签:吴用,朱武,宋江,方腊,卢俊义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吹朱武贬低吴用呢?一方面,朱武军事上确实有一些水平其实,在整部书中朱武的情节并不是很多,尤其前半部分,朱武的戏份实在是太少了。只有后来,梁山接受朝廷的招安后,征辽、征方腊的战斗中,朱武才得以出手。但是朱武的军事指挥才能属实不怎么样,卢俊义领着他没少损兵折将。但是

  • 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

    历史解密编辑:芯芯from标签:朱武,李逵,军师,水浒传,地魁星,梁山好汉

    《水浒传》是一部经典的古代小说,其中有众多英雄豪杰,而朱武也是其中之一。朱武,字青眼,是梁山好汉中的一员。他的形象非常魁梧壮硕,而且勇猛无比。他原本是河北人,因为杀了官府的差役,被逼流落江湖,最终来到了梁山。在梁山的时候,朱武和另外两位好汉,乐和和李逵一起成为了“铁三角”,是梁山好汉中的精锐部队之一

  • 元朝名将伯颜,带领军队覆灭南宋,扩张国家统治疆域

    历史解密编辑:幽默海花英标签:元朝,军队,将领,南宋,诗人,忽必烈,贾似道,汉高祖刘邦,伯颜(八邻部)

    元王朝与南宋王朝之间的战争持续了颇长的时间,作为其中的将领,伯颜为了能够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做了许多的努力。战争开始之初,伯颜就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在战争中处于上风位置。之后,更是勇往直前,其军队势不可挡,南宋方面根本就不能与之抗衡。只要南宋王朝一天没有灭亡,伯颜的目标就始终没有结束。在其努力之下,

  • 俘虏宋朝皇帝,北征蒙古骑兵,还能写诗:元朝名将伯颜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伯颜,忽必烈,元军,蒙古,骑兵,元朝

    1276年,地点杭州,伯颜兵临城下,谢太后、宋恭帝投降。灭亡南宋后,伯颜火速北上,率元军出征漠北,跟蒙古骑兵作战,威震塞外。征伐途中,伯颜意气风发,经常写诗吟诵。伯颜,元朝首席名将,足智多谋,骁勇善战。1259年,蒙哥大汗在重庆城下阵亡,忽必烈、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相互厮杀。西域四大汗国,只有旭烈

  • 关汉卿调研八里铺镇重点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临洮县融媒体中心标签:关汉卿,八里铺镇,县委,廉政,镇党委

    10月12日,县委常委、副县长关汉卿深入八里铺镇调研重点工作。在听取了八里铺镇党委负责人重点工作汇报后,关汉卿指出,要认清工作形势,切实增强追赶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八里铺镇党委、镇政府要及早谋划安排明年重点工作,加强与县行业主管部门的衔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为实现2023年经济发展精彩开局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