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吉思汗临终托付拖雷:我的死讯封闭,灭西夏后都城中兴府屠城

成吉思汗临终托付拖雷:我的死讯封闭,灭西夏后都城中兴府屠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张艺腾数码知识 访问量:745 更新时间:2024/1/19 1:53:03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贴切。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起了蒙古帝国,但当时蒙古人都以游牧为生,他们生产力低下,所以生存只能靠抢夺资源,加上游牧民族勇猛的特性,这就造就了他们掠夺的本性,所以他登基后就开始四处掠夺,屠城的事情更是家常便饭,他们攻打欧洲各国的时候基本都是打下来就抢夺财物,遇到抵抗就屠城,完事之后就离开,这里的百姓又恢复了原本的生活,所以说毛泽东的评价还是很贴切的。

当时蒙古面对的是西夏、金国和大宋,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党项拓跋氏建立的西夏国,主要是西夏在几国里面实力最弱,最容易得手,同时西夏也是成吉思汗南下的必经之路,战略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西夏和金国接壤,两国有“交相救援”结盟,成吉思汗想灭金国,必须保证后方无忧,就得先除掉西夏,于是1207年成吉思汗就整军攻打西夏,破兀剌海城、夏州等城池,并在灵州进行围城打援。这次大战可以说是一边倒的屠杀,西夏军几乎全军覆没,就连最后一支精锐部队也损失殆尽。

蒙古铁骑一路过了黄河,第二年5月围住肃州城,但是这次并不是那么顺利,肃州城久攻不下,蒙古人多次劝降,但是西夏人宁死不降,没办法成吉思汗只能带领蒙古铁骑强攻,而西夏人的态度也惹怒了蒙古铁骑,他们进城后开始屠城,仅仅保留了106户百姓的性命,其余10万人口全部杀绝。这样的作风让人胆寒,两年后蒙古再次攻打西夏,这次的目标是西夏都城中兴府,西夏人这次被蒙古人的作风吓破了胆,他们知道抵抗无用,最终献上美女求和,愿意成为蒙古国的附庸,也可以替蒙古攻打金国。经过再三考虑,成吉思汗接受了西夏的臣服。

但是西夏就是一颗墙头草,1218年成吉思汗准备西征,于是派使者去西夏让其出兵助战,但是西夏神宗李遵顼还没开口,权臣阿沙敢布直接怼了回去:“既然没这个能力,就不要做可汗了”,这是公开打脸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知道后怒不可遏,直接派木华黎的一支军队渡过黄河攻打西夏,迫使李遵顼逃往凉州,不得不再次向蒙古请降。因为此时蒙古要集中兵力对付金国,所以成吉思汗只能忍下,心里暗暗盘算,等这次西征回来之后再慢慢收拾西夏。1223年,木华黎率兵跟金国作战,这次西夏倒是派兵助战。但是西夏看蒙古和金打了很久依旧没能取胜,于是半道就直接撤军,而李遵顼被迫让位给次子李德旺,李德旺为西夏献宗,他自己做了太上皇。而且这次西征中木华黎病逝,这让西夏看到机会,于是秘密联络其他部落想要对抗蒙古。

成吉思汗对西夏这颗墙头草可谓是厌恶至极,于是让木华黎之子孛鲁率军攻打西夏,很快占领银州并屠城,这也是对西夏的一个警告。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归来,要求李德旺派儿子进入蒙古作为人质,但是成吉思汗等了半年都没有见到人,成吉思汗只能派人到西夏都城索要,但是西夏国君直接将使者轰了出去,然后派人秘密联络金国想一起对抗蒙古,两国还签署了一项秘密协定,但是没多久这份秘密协定就被公开。成吉思汗派人质问,换来的是一顿羞辱,这彻底惹怒了成吉思汗,于是他决定发兵攻打西夏,誓要让西夏灭亡。

1227年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攻打西夏,而好巧不巧这时候西夏中兴府发生了大地震,皇宫城墙倒塌,眼看不敌,西夏只能再次投降,并承诺1个月后举行投降仪式,还将自己的王妃都献给了成吉思汗。这是西夏的缓兵之计,想要用这种方式争取时间,这也是西夏惯用的伎俩,但是没多久成吉思汗就死于六盘山,对于他的死有很多种说法,其一是他被西夏王妃咬掉命根子而亡;其二是旧伤复发病死;其三是背刺杀身亡;其四是中毒而亡。具体真实情况有待考证。他对西夏恨之入骨,临终前嘱托儿子拖雷:不要让我死去的消息传出去,杀死已经投降的西夏皇帝李睍,对中兴府进行屠城,以绝后患。蒙古攻破西夏都城之后果然进行了屠杀,城中20万左右人口一个没留,西夏国两百多万人口,从皇帝到乞丐,皆被屠杀殆尽,西夏彻底灭国。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宠爱拖雷,为何不把帝位传给他,是害怕蒙古帝国分裂吗?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成吉思汗,拖雷,蒙古帝国,孛儿只斤·窝阔台,大汗,汗位,成吉,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成吉思汗那么喜欢拖雷,为什么不直接把帝传给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从我们后世歌颂的内容来看,这位七百多年前的大帝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让我们失去对他的喜爱。相反,我们随着历史的沉积对他产生了更多的敬意。蒙古人虽然比较流行小儿子继承家产,但是拖雷他不具备继承汗位的潜力,这是为什么呢?还

  • 铁木真去世后, 为何幼子拖雷只当了两年摄政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拖雷,成吉思汗,孛儿只斤·窝阔台,术赤

    铁木真的崛起孛儿只斤·铁木真,他生长于蒙古草原之间。在年幼的时候,他就看到了蒙古部落的不幸。数代人被金国欺压。他们想兔子一样被射杀,原因是因为金国人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邻居。为了进一步削弱他们,金国还将蒙古部落的分化。虽然有人反抗,但他们都失败了。在几代人的记忆里,金国都意味着屈辱和仇恨。铁木真要改

  • 儿子年纪还小,手握10万精兵却无缘蒙古大汗之位:拖雷

    历史解密编辑:朝夕搞笑官方标签:拖雷,孛儿只斤·窝阔台,蒙哥,成吉思汗,蒙古,忽必烈

    1229年,地点漠北草原,忽里勒台大会上,拖雷很想继承汗位,无奈自己实力不济,只能支持窝阔台。拖雷手握重兵,麾下兵马十余万,但综合实力不如窝阔台,无缘蒙古大汗位置。1217年,成吉思汗准备西征,考虑到年事已高,就想定下继承人。成吉思汗先问长子术赤的意见,次子察合台不服,说蒙古大汗的位置只能是成吉思汗

  • 成吉思汗临终前做了一个安排,竟令拖雷暴毙,最可疑之人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你的小可哎呀标签:成吉思汗,拖雷,孛儿只斤·窝阔台,蒙哥,忽必烈,蒙古

    导读: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帝王,受到无数史学家的推崇,然而他临终前的一个安排竟然使得自己的嫡子拖雷暴毙身亡,这是怎么回事呢?成吉思汗一共有四个嫡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和四子拖雷。其中,成吉思汗最喜欢的是四子拖雷,最讨厌的则是长子术赤。其实,成吉思汗早就对自己的这四

  • 成吉思汗四个儿子有多牛?每人建立一个国家,拖雷家族出4位大汗

    历史解密编辑:原野说史标签:成吉思汗,拖雷,大汗,孛儿只斤·窝阔台,蒙古帝国,汗国,成吉,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元太祖成吉思汗被美国作家哈罗兰姆称为“人类帝王”,成吉思汗及其后裔通过武力扩张创建的蒙古帝国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之一。元朝极盛时期的版图东至太平洋、西至黑海、南至南海、北至北冰洋地区,国土面积超过三千万平方公里。但是,蒙古帝国并不是统一的政权,它是由四个各自独立的汗国和元帝国组成,这四个独立的汗

  • 蒙古帝国拖雷系十勇将之——镇国上将军完颜石柱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完颜,成吉思汗,蒙古帝国,拖雷,孛儿只斤·窝阔台,大军,金国,镇国上将,完颜石柱

    我是小树,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精品历史故事与真实历史事件揭秘干货。完颜石柱,女真人,生年不详卒于1283年。金国任管军千户,其祖为金将完颜德住,世代为金国驻守边疆,其父完颜拿住,弟完颜真童。太祖七年1213年,太祖成吉思汗举兵攻打金国,四子睿宗拖雷率大军攻占金国的德兴府今天河北涿鹿县,完颜

  • 元代疑案:成吉思汗儿子们的帝位之争,拖雷代汗服药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拖雷,成吉思汗,蒙哥,孛儿只斤·窝阔台,贵由,拔都

    有元一代,皇室内部一直充满着杀气。有明枪明剑的火并,也有暗镖暗箭的偷袭。其中给历史留下了一桩疑案,那就是拖雷之死。拖雷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大皇后宏吉剌·孛儿台所生的第四个儿子,大哥术赤,二哥察合台,三哥窝阔台。按照蒙古族的旧习惯,最小的儿子有守业之责,也就是说,他应该是汗位的继承人。可是,自从公元120

  • 成吉思汗4个儿子有多厉害?每人建立一个国家,拖雷家族出4个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拖雷,成吉思汗,孛儿只斤·窝阔台,术赤,忽必烈,蒙古帝国

    在中国的历史上,如果要说哪个君王的功业最大,可能众说纷纭,没有一个准确答案。但如果要说谁开拓的版图最多,那么毫无疑问,成吉思汗和他一家子绝对会名列前茅。遥想当年,成吉思汗如旋风一般统一了蒙古,之后又纵横整个中亚和亚洲,几乎打天下君王集体。应该说,成吉思汗是最具有侵略性的君主,这是连西方都不得不承认的

  • 唆鲁禾帖尼在拖雷薨逝后寻求政治盟友,于贵由驾崩后召开忽里台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拖雷,鲁禾帖,蒙哥,孛儿只斤·窝阔台,贵由,拔都

    唆鲁禾帖尼,蒙古克烈部王罕(王汗)之侄女,嘉泰三年(1203年),成吉思汗征服了克烈部,将其许配给了最小的儿子拖雷,是拖雷的正妻。与拖雷一共生了四个儿子,分别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因为蒙哥、忽必烈分别是蒙古帝国和大元帝国的皇帝,旭烈兀是西亚伊利汗国的君主,而小儿子阿里不哥,也曾经是蒙古帝

  • 成吉思汗临终前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给拖雷,为何不把汗位传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拖雷,成吉思汗,孛儿只斤·窝阔台,汗位,蒙古,军队

    拖雷全名孛儿只斤拖雷,成吉思汗第四子。成吉思汗这位叱咤草原的雄主,在死后却做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即,将大汗之位传给第三子窝阔台,将12.9万军队的大部分留给第四子拖雷,大约占80%。要知道以军事为主的蒙古国,谁手里有军队,谁就是老大。那么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成吉思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