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宣宗完颜珣:成吉思汗不太好惹啊,兄弟们我先溜之大吉了

金宣宗完颜珣:成吉思汗不太好惹啊,兄弟们我先溜之大吉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琳讲故事 访问量:2487 更新时间:2024/1/19 15:00:03

(陷入窘境的金朝)

大安十三年,公元1211年。

这一年,北方草原上的大金王朝似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的地步。

蒙古大军围城,昔日的盟友西夏国也倒戈相向,就连内部统治也出现了很大的危机——契丹后裔耶律留哥举兵十万,在金朝境内大肆掳掠,情况十分危急。

内忧外患,国将不国。

对金朝皇帝完颜永济来说,这一定是十分难熬的一年。

皇帝不仅是金朝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更是中国皇帝序列里不可多得的昏庸之辈。

但就算皇帝再蠢,再傻,也知道此时此刻,必须有所行动。

泱泱大金,百年传承,坐着等死可不是办法。

于是,皇帝亲自点将,选中了右副元帅胡沙虎为三军大将,全权负责剿匪平乱,抵御外敌的相关事宜。

我们实在很难理解这位皇帝的脑回路。

国家已然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他却仍然不肯亲自奋力一搏,而是把整个王朝的命运交给了一个看起来十分不靠谱的武夫。

事实证明,皇帝的确选错了人。

胡沙虎同志平生最好吃喝玩乐,领兵打仗是一窍不通。

从在皇帝手里接了任务开始,愣是一天战场也没去过。

老胡同志不仅不去战场,反而在手握重权之后,逐渐产生了不臣之心。

他认为,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完颜永济是个和自己一样的酒囊饭袋(看来他对自己的认识还是很清楚),他能当的了皇帝,那么我也能当的了皇帝。

(完颜永济)

既然我也能当,那我何必再受他拘束?

结果就是胡沙虎临时起意,发动兵变,杀死完颜永济,打算自立为帝。

皇帝死是死了,但胡沙虎却开心不起来。

那带血的皇位他刚要一屁股坐上去,就被一个叫做徒单镒的人拦住了。

徒单镒,上京人,大定十三年进士,时任尚书右丞相。

这位丞相在江山即将易主时,对胡沙虎说了这么一句话:

天下皆以完颜氏代代相传,汝欲取而代之,若天下人群起而攻,君何自处?

一句话把胡沙虎点醒了。

是的,这个传承百年的大金王朝在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夺权风暴,血腥兵变,皇帝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不管怎么换,当皇帝的始终是完颜一族的人。

现在自己一个外姓人要登基为帝,黎民百姓会不会议论纷纷,朝野群臣会不会站出来反对自己?天下各处的反动势力会不会借此来讨伐自己?

胡沙虎懵了,皇位近在咫尺,但他却不敢再往前迈一步。

出于这种明哲保身的思路下,胡沙虎决定,急流勇退,保住自己权臣的身份,在这个基础上,拥立一位完颜氏的新皇帝。

于是,本篇文章的主人公完颜珣,出场了。

作为先帝完颜永济的侄子,章宗完颜璟的哥哥,世宗完颜雍的长孙,完颜珣根正苗红,是妥妥的大金皇室血脉,他来当皇帝,大家都很满意。

至宁元年,公元1213年,完颜珣即皇帝位,正式成为了大金王朝的第八位皇帝。

(金宣宗完颜珣)

拥立了新皇帝,但胡沙虎的好日子却要就此终结了。

作为一名十分标准的乱臣贼子,他也同样获得了一个乱臣贼子应该有的标准式结局。

这位飞扬跋扈的军中悍将在军营中倒行逆施,很快被部众合谋杀害了。

按说以下犯上,合谋杀害国家的高级军事将领,当是死罪一条,宣宗皇帝听闻此事之后,当然也十分愤怒,吹胡子瞪眼睛,责问这些参与谋杀的兵士们怎么回事儿,怎么胆子这么大。

但大臣们心里都很有数,皇帝面上发难,内心里可能早就乐开了花。

此情此刻,读者朋友们可以借鉴一下三国时期许褚许攸曹操乐开花的故事。

权臣虽然死了,但金朝的危机却并没有解除。

西夏兵寡,对金朝有威胁,但威胁不大,耶律留哥起义,毕竟是民间反动势力,整体素质不高,很容易就能将其击溃。

真正的庞然大物,是蒙古人。

而在面对蒙古人的铁骑肆虐时,宣宗皇帝直接选择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那就是,求和。

是的,那个曾经整天按着南宋老弟的头,胁迫南宋求和的大金,现在也轮到自己卑躬屈膝了。

别的没有,当年从南宋勒索的钱财还是有的。

蒙古大汗铁木真收了金朝的好处,表示那我暂时就不打了,我先在你们旁边驻守一下,看一看你们接下来的诚意如何。

(铁木真)

作者查阅史料,发现当时的蒙古军队驻扎的地方是在今天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一带。

这个地方挑得很好,北方草原,一望无际,只要俯冲,顷刻之间就能到达金朝中都北京。

蒙古人的意图很明显,想要一次性地解决问题,那是不可能的,若要保平安,必须按月续费。

你只要一个月不给钱,我大军挥师南下,管叫你们国破人亡。

金朝的宣宗皇帝当然也发现了其中的端倪,虽然蒙古人现在停手不打了,但驻军的地方离自己太近,自己稍有不备,就很容易被蒙古人打个措手不及。

思量再三,皇帝决定,迁都。

说好听了是迁都,说不好听就是逃跑。

对无心恋战,一味求和的宣宗皇帝来说,自己身在北京城中,不远处的蒙古军队,像饿狼,又像秃鹰,时刻让自己寝食难安,一日不离开中都,一日就不得安宁。

皇帝要跑路,大臣们却几乎都持反对意见。

金中都是国之根本,弃城逃跑,就等于放弃了中原北方的大片土地。

这些土地上的将士们怎么办?黎民百姓们如何安置?粮草物资又如何运输?

皇帝大手一挥,表示:全都不要了。

此时,我们才看清这位皇帝的真面目,为了苟且偷安,皇帝不惜放弃半壁江山,以求自己能安度晚年。

是的,谁说也不好使,我意已决,无须再议。

(开封城)

于是,中都的军民们收拾收拾行李,连夜买票,逃往金朝南都城开封。

但皇帝没想明白一个道理,天虽大,地也大,但归根结底还是能走到尽头的。

今天放弃中都北京有南都开封,明日放弃南都开封,还有上都会宁,可如果会宁也破了,皇帝还能去哪儿?难不成去俄罗斯?去北极?去到天涯海角?

逃跑,总有穷途末路的一天。

果不其然,宣宗皇帝前脚迁完都,后脚铁木真就率领蒙古大军撵上来了。

对铁木真来说,完颜珣的行为无疑是背信弃义的,说好了在我身边老老实实当小弟,按月交保护费,现在怎么一声招呼不打,说走就走了?

完颜珣跑了小半个北方,结果除了甩丢了大片土地之外,谁也没甩掉。

现在,皇帝已经发现自己无处可逃,他所能寄希望的,只能是在这历史舞台上的两位“老朋友”。

这两位老朋友,一为西夏,二为南宋。

(西夏王陵

先说西夏。

作为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内陆政权,西夏王朝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铁木真同志是个战争狂人,打金朝的时候也不忘了收拾收拾西夏。

西夏接连丢失城池土地,整个政权只剩下两三座城池还在坚守。

说白了,西夏此时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儿有能力再帮金朝?

而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权,此刻在朝堂上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那些颇有远见的大臣们认为,蒙古人最终的目标并不是灭亡西夏或是覆灭金朝,他们想要的是整个天下。宋、夏、金单拎出来,都不是蒙古的对手,如果三方不展开合作,早晚有被蒙古人逐个击破的一天。

所以,南宋此时必须联合金朝,共御蒙古军队的入侵。

但另外一部分大臣却认为,金朝和宋朝有世仇,靖康之耻的屈辱不能忘记,南宋自身的军事实力尚且羸弱,哪儿有什么能力去帮助金朝?

与其和金朝联手,不如和蒙古人交朋友,然后一起对付金朝,顺便把靖康之耻的仇给报了。

两方争论不休,南宋宁宗赵扩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宋宁宗赵扩)

但没等皇帝拿主意,金宣宗已经在宋金边境举兵,大举入侵南宋。

这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下饭”的操作了。

前有蒙古大军攻城,中有西夏士兵滋扰,金朝本来就已经是两面孤山,各自为敌,不想着好好巴结南宋,借南宋的力量来对抗敌人,反而主动跟南宋开战,除了“作死”,我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其他词汇来形容这位皇帝的举动。

历史在这一刻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金宣宗失去了最后一次可以拯救金朝的机会,而彼时的南宋,虽然处在鹬蚌相争时,渔翁得利的位置,但却也因为宋金没有在这危急时刻联起手来,而断送了王朝最后的希望。

只不过,金朝的厄运来的快,南宋的厄运来的慢罢了。

天兴二年,公元1224年,在蒙古灭亡西夏的前三年,金宣宗走完了自己稀里糊涂,内外交困的一生,抱病去世,时年61岁。

(西夏灭亡)

皇帝挥挥手,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看起来是那么的生机盎然,它让天地万物得以生息繁衍。

但这个世界又似乎十分冷酷无情,它会让那些曾经拥有无上荣光,傲然屹立于世的王朝顷刻之间化为齑粉,荡然无存,在这人世间,留不下一点存在。

旧时代即将过去,新时代马上到来。

让我们,拭目以待,金朝的最终结局。

更多文章

  • 金宣宗完颜珣:对内重用权臣术虎高琪,对外以九公封建对抗蒙古人

    历史解密编辑:梦归秋辰标签:大军,高琪,皇帝,金国,金宣宗,胡沙虎,完颜珣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梦归秋辰:第544期)公元1213年,金国“长腿将军”胡沙虎杀害了卫绍王完颜永济,然后拥立完颜珣为皇帝。但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一旦权力争斗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那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权力争斗。因此当大臣术虎高琪看到了胡沙虎单车变摩托的际遇以后,他也想和胡沙虎一样拼一把,然后他就杀死

  • 《梦西厢——王实甫传》影视版权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历史解密编辑:作家出版社标签:梦西厢——王实甫传,影视,作协,编委会

    11月8日上午,由作家出版社、中国作协社联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影视合作促进委员会、中视协北京演艺文化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梦西厢——王实甫传》影视版权签约仪式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视频方式)

  • 元代王实甫《西厢记》原作手迹首展新西兰

    历史解密编辑:海外网标签:手迹,稿本,杂剧,手稿,元朝,王实甫,西厢记,新西兰,曲作家,中国古文献

    王实甫《西厢记》原作手迹。雷建德 摄摄中新网太原2月6日电 (杨杰英 张云)“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发现的王实甫戏曲创作手迹,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更是海内外珍贵的元曲原作孤本。”中国古典爱情名著《西厢记》文化学者、山西普救寺文化顾问雷建德6日如是表示。

  • 珍稀的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稿本真迹轰动海内外

    历史解密编辑:速读生活标签:稿本,元曲,编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窦娥冤,古典乐,中国传统音乐

    近日,“王西厢手书真迹”首展奥克兰,引起了国内外媒体和收藏界的高度关注。其中,国内主流媒体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央视新闻客户端、澎湃新闻网、海外网、光明网、国际新闻网、华人头条网、中国作家网、中国文化网、中国城市报、北京青年报、中国经济时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青年报、山西经济日报、汕头日报

  • 定兴人的骄傲:王实甫和《西厢记》

    历史解密编辑:勘探资讯标签:杂剧,编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破窑记,录鬼簿,曲作家,古典乐

    王实甫(公元1260年-公元1336年),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人。据史料记载,王实甫的父亲、伯父曾经在金末起兵抗击蒙古军的入侵,后来归降了蒙古政权,而他的儿子王结更是声名显赫,唯独对王实甫鲜有提及,这就造成了对他的生平有许多争议。 王实甫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

  • 王实甫《西厢记》原作手迹首展新西兰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日报网标签:小楷,手迹,稿本,王实甫,西厢记,新西兰,曲作家,剧作家,中国传统音乐

    2月4日,立春节气,第二届新西兰画派艺术联盟艺术季开幕式暨2023 年新西兰愿景汉字发布仪式活动,在奥克兰国际艺术空间美术馆举行。其中 ,由雷-西厢工作室布展的“王西厢手书真迹”彩图(Wang Xixiang Authentic Handwriting)首展引人注目,配合展示的还有中国元宇宙数字艺术

  • 王实甫:西厢记为何深入人心,因为它激荡起我们压抑在心底的春潮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张生,元朝,编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牡丹亭,金圣叹,剧作家

    王实甫:才子醉风流,西厢傲王侯在中国戏剧历史上如果要排位的话,《西厢记》当为翘楚是无疑的,尽管有很多人会将票投给《牡丹亭》,包括我也会,因为,我认为《牡丹亭》在艺术上是远高于《西厢记》的,但这两部戏在受众的数量和影响上,绝对不是一个层次,《西厢记》定是一骑绝尘。这两部戏都有个共同点,写的都是男女间的

  • 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北宋以后,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华图标签:王实甫,西厢记,红娘,董西厢,莺莺传

    【导读】华图上海公务员考试网发布:红娘这个人物“成名”于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北宋以后,,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如有疑问更多资讯请关注上海华图微信公众号(shanghaiht),考试培训咨询电话:021-33621401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红娘"是哪部作品中的人物A《西厢记》 B《红楼梦》 C

  • 元朝有个日本行省右丞相蒙人阿剌罕右丞汉人范文虎

    历史解密编辑:深夜情感之驿站标签:元朝,高丽,范文虎,右丞相,忽必烈,阿剌罕右丞

    一直以为,元朝两征日本,都是因为遇到了台风无功而返。近来细读史料,才知道原来元朝去打日本,还是当时的高丽建议的,为了远征日本胜利后实行有效管理,连日本行省的左右宰相都任命好了,右丞相蒙人阿剌罕 右丞汉人范文虎,并且都已经走马上任,他们带领的军队闯过台风,登上了日本岛。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1

  • 病人请名医范文虎诊病。范文虎开药方:黄马褂一件、石狮子一对

    历史解密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银子,大洋,药方,范文虎,石狮子,黄马褂

    一天,一病人请名医范文虎诊病。范文虎开药方:黄马褂一件、石狮子一对。病人以为写错了,便委婉问:“这两味药的别名是啥?”。谁知,范文虎回答:“就是让你买真的黄马褂和石狮子治病啊”范文虎是近代名医,他本是一介儒生,20岁为县学附贡生,因直言不讳,被取消附贡生资格。于是,他对仕途心灰意冷,抱定“不为良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