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再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皇权专制下,统治的残暴与阴冷的世风

再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皇权专制下,统治的残暴与阴冷的世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颜威说历史官方号 访问量:4041 更新时间:2024/1/23 12:29:42

《促织》

《促织》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故事说的是宣德年间,皇宫之中流行斗蟋蟀的游戏,为了源源不断地获取善斗的蟋蟀,朝廷每年都向各地按时征收。

有个华阴县令为讨好上司便进献了一只战斗性强的蟋蟀,不料因此博得了皇帝的欢心,于是皇帝便责令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常供”。

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于是责令西安府“常供”,西安府责令华阴县“常供”,华阴县责令各乡各里“常供”。华阴其实不产蟋蟀,基层小吏们自然就交不上蟋蟀,只能继续责任下移,从最底层的百姓身上搜刮钱财买一头蟋蟀交差。

从皇帝到抚军,从县令到小吏,依次往下传达命令,最后抓蟋蟀的事情落到了一个叫成名的平头百姓身上。面对县官的“严限追比”,成名身心交病,一筹莫展,因此“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就在成名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决定去占卜,通过占卜终于捉到一只“巨身修尾,青项金翅”的促织,举家庆贺,倍极爱护,却不料被9岁的儿子不小心弄死了。成名之妻“面色如灰”,成名“如被冰雪”。全家为此吓得瘫痪,只能不断责怪小孩,结果小孩因大人们的不断责备羞愧难当而跳井自杀。

没想到,跳进自杀的小孩却化作了蟋蟀,“战无不胜”,而成名本人也因献虫有功被录为秀才、免除杂役,变成家财万贯的富豪,相关官员尽得到晋升。

蒲松龄通过《促织》向我们展现出一幅皇帝昏庸、官吏媚上欺下、底层民不聊生的灰暗图景,将批判的矛头直指专制暴政的黑暗腐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上者的言行稍一不慎,到下边就往往会形成一场灾难。

《席方平》

《席方平》是蒲松龄《聊斋志异》又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故事说的是席方平的父亲席廉因与邻居富户羊家有仇。羊先去世后的依然没有放下仇恨,他通过贿赂冥司将席父勾到阴司。

席方平的父亲临终前将这一切告诉了儿子席方平。席方平非常生气,决定到冥司去为父伸冤。当他的魂魄来到冥司后,却发现其父遭到冥司衙役的毒打,因为衙役需索时席父无钱。席方平没有想到阴间也如此黑暗。于是写状词,并乘城隍早朝时喊冤诉求,当然,没钱的席方平得到却是败诉的结果。

愤怒的席方平决定到更高的阴司官员那里去上诉。当他跑到百里外的郡衙向郡司上诉时,又一次遭到郡司的拷打。郡司驳回官司,要求城隍加以处理。城隍怕席方平再度上诉,让鬼差押他“还阳”。

在还阳途中席方平再次乘机逃脱,并赴爷处上诉。但在阎王爷那里,席方平也没有讨到公平,并再被阎王痛打一顿。遭到如此重刑后,席方平终于明白“阴曹之暗昧尤甚于阳间”,知道在阎王这里不能伸冤,就假装妥协,说“不敢再告了”,于是阎王释其还阳。

席方平知道入地不能伸冤,只有上天了。于是,他凭着一点灵心不灭,不愿投入富贵之家,不被鬼卒假语蒙骗,直奔天上二郎神处喊冤,途中巧遇玉皇大帝的九王子,在其帮助下终于找到二郎神。最终,二郎神帮助席方平讨回了公道,阴司贪官城隍、郡司、冥王以及行贿者羊某均遭处罚。故事结束。

司法不公是社会不公的最突出的表现,也是贪官们弄权纳贿的主要渠道。贪赃必定枉法,在这方面,卑劣和无耻也表现得最赤裸裸和明目张胆。

蒲松龄通过席方平在阴间伸冤诉讼的遭遇,生动地刻画出了皇权专制暴政统治下,底层百姓有冤难伸司法诉讼徇私舞弊,官场之上贪官横行的社会现实,对专制司法机构的吏治昏庸、贪赃枉法、残害无辜,可说是揭露得淋漓尽致。

《梦狼》

《梦狼》是蒲松龄《聊斋志异》又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故事说的是一个白翁有一天梦见自己到了儿子的衙门。白翁看到整个官衙到处是大狼,白骨如山。白甲看到父亲来了,高兴地给父亲准备饭菜。没想到,一头巨狼叼了一个死人来,白甲说是给父亲做几样菜。

白翁非常害怕,赶忙要走,却发现那群狼吓得藏起来。后来来了两个金甲猛士,捉住了白甲,白甲化成了一只斑斓猛虎。一个金甲猛士要砍掉白甲的脑袋,另一个说,不着急,这是明年的事,先把他的牙敲了。白翁醒了,非常害怕,便派次子往探究竟。

而蒲松龄通过《梦狼》揭示出了皇权专制下官僚政治的最根本问题——“黜陟之权,在上台不在百姓。上台喜,便是好官,爱百姓,何术能令上台喜也?”

“黜陟之权”即官吏的任免管理权,官吏的任免权在于上级而不是百姓。所以,人民群众的生死存亡、哀痛疾苦,自然是不必放在心上的,只要把“上台”伺候好了,“便是好官”。能够得到上司的喜好与信任,不管贪赃枉法也好,草菅人命也好,都可以在仕途一帆风顺,飞黄腾达。那么,如何才能讨得上面欢心呢?贿赂。贿赂何来?老百姓。

这毫不掩饰地讲出势利行为的必要性和目的,赤裸裸地道出了贪官残害下层百姓向上级官员讨好渴望升迁的丑恶嘴脸,是从古至今贪官的肮脏灵魂的准确写照。

《续黄粱》

《续黄粱》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取材于被改编过很多次的书生梦入幻境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福建有一位叫曾孝廉的书生,他与同伴到毗卢禅院拜访问前程。算命的见他意气正盛的样子,就说他能做二十年太平宰相。曾孝廉高兴的不得了,得意忘形了,说定要提携亲友近侍。随后他梦到自己成为当朝太师,天子对他温言良语,百官对他恭敬无比,家中堆金砌玉,富贵尊荣、权势滔天。

但他仗势逼人、公报私仇、欺男霸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朝臣忍无可忍,科道九卿交章劾奏,厉斥种种罪恶,昔日卑躬屈膝者也倒戈相向。曾孝廉被抄家罚没、充军云南,遇到被他逼至家破人亡沦为贼寇盗匪的一伙强人,被砍了脑袋。

蒲松龄的《续黄粱》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权力的蛮横,专制暴政统治对于民众的剥削压迫已经到了登峰造极、令人发指的地步。

“暂时坐稳了奴隶”的盛世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主要是清初顺治康熙年间。到他的晚年,开始进入“康乾盛世”。总的来说,这时清朝统治渐趋稳定,国家的统一得以实现,版图有所扩大,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也有了一定的繁荣,人口有了迅速的增加。

这样的社会,也就是人们所谓的“盛世时代”,但即使在这样的所谓“盛世时代”,我们依然看到皇权专制下,社会的黑暗,统治的专横、残暴,人民照样遭受着各种各样难以挣脱的苦难。

当时社会,从官僚到官吏,为非作歹、欺诈百姓、贪赃枉法、欺上瞒下。为了敛财,官吏们使出了极端残忍、肮脏和卑劣的手段。他们为勒索贿赂,残酷地殴打百姓,视生命如草芥。官吏通过手中掌握的利益分配杠杆,将杠杆最大限度地向自己一方倾斜。他们在履行社会职责的过程中,把本职工作的便利作为交换条件,谋取个人利益,成为受贿者甚至索贿者。

尤其是底层官吏只要手中握有一点权力,就会对民众多方刁难,百计勒索。因为这些人直接同百姓接触,许多具体事务都经彼等之手,这就为他们残民敛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且正由于他们身份低贱,连道德都失去了对他们的约束力,为非作歹时就更加无所顾忌,胆大妄为。

整个社会更是世风日下,上上下下弥漫着势利之风,人与人之间道德伦理关系的丧失,世风污浊险恶。这种浅薄的人情,衰颓的世风,使人感到现实世界如鬼域一般的阴冷。揭示出社会没落时代人们精神的霉变,人们精神崩溃的状况,描绘出那个唯利是图、唯势是趋的势利世界。

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所谓的“盛世”,决不是老百姓的极乐世界和幸福天堂,人民不过是像鲁迅所说,生活在一个“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已。

更多文章

  • 故事:据说捻军中曾秘传异术,能屠龙降妖!蒲松龄为何说是妖术?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奇谈录标签:蒲松龄,道士,捻军,乡绅,道观

    康熙2年,蒲松龄应乡试未中,窝在家里心情十分郁闷。突然有一天,同窗刘道三秀才登门拜访,约他去五六十里外的大海眼村开开眼界,说是去观看百年难遇的“屠蛟会”!蒲松龄素来喜好神异、妖鬼之类的奇闻异事,赶忙答应。家里人怕他闷出病来,也赞成他出去走走,散散心,于是,赶忙备上牲口,打发两个年轻人上路。话说这个“

  • 故事:蒲松龄杂记中的奇闻,海眼屠蛟,邪术害民?“捻匪”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寄予的情话标签:蒲松龄,道士,聊斋志异,乡绅

    古代民间有个说法“南方有巫蛊,东北出马仙”,讲的是民间,特别是广大农村里表面平静生活之下隐藏的那个秘密世界!说了南方和东北,那华中、华东呢?西北、西部呢?当然,各地都有自己那一个表面看不见,但却能呼风唤雨,诡异怪诞的隐秘世界……蒲松龄先生康熙2年,蒲松龄应乡试未中,窝在家里心情十分郁闷。突然有一天,

  • 屡试不第的蒲松龄,果真遭遇山东学政故意为难、误判?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蒲松龄,康熙,顺治,王士祯

    文|韦钦国蒲松龄11岁入学,19岁考取生员(秀才)。《蒲松龄年谱》载:“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年),十九岁,应童科之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清朝童生考中生员平均年龄24岁,录取率约2.5%(后期略高)。蒲松龄在县试、府试、院试中均取得第一,19岁时以“小三元”的身份获得生员功名,在

  • 民间故事:蒲松龄劝县令表哥勤政爱民,反被表哥点化失了仕途之志

    历史解密编辑:纪良民间故事标签:县令,科举,仕途,清朝,蒲松龄,小说家,科学家,聊斋先生,民间故事,官宦世家,中国古文献

    聊斋先生柳泉居士蒲松龄,年轻时候就才高八斗,怎奈命运不济,屡次科举不中,空怀报国之志,却难入仕途,心灰意冷想外出游历一番。蒲松龄有个姑家表哥在沂州做官,蒲松龄投奔表哥而来。表哥李云飞任沂州府兰山县令,李县令任兰山县令多年,在民间名声不是很好,此人为人比较圆滑,老于世故,蒲松龄在兰山住了一段时间,知道

  • 蒲松龄最后一天:照常洗漱吃饭,拉屎百步之外,独坐窗前悄然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蒲松龄,康熙,顺治,聊斋志异,纪晓岚,陶渊明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二日凌晨,初阳薄晓,76岁的蒲松龄照常起来,虽然由于前几天偶感风寒有点气喘,肋下有点疼,但是毫无大碍。他独自洗漱完毕,吃了早饭,拄着拐杖去百步之外拉屎,儿孙怕他出意外,想让他就近方便,但他坚持舍近求远,儿孙们没办法,只好在身边搀着他,蒲松龄很生气,你们一个个都太讨厌

  • 周雁翔:蒲松龄文博馆开放的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时讯时播标签:蒲松龄,文博馆,周雁翔,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

    周雁翔与聊斋系列文献:本文作者周雁翔近照七月流火促动着蒲松龄文博馆开放的进程 周雁翔题记: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我们所听到的传闻,不一定是真的,往往在它们的背后都有颠覆和刷新人们认知的真相与秘密。蒲松龄生平与著作的研究,多年来陷入了一个瓶颈,老生常谈的在许多传统的问题上兜圈子,既无新意

  • 民间故事:蒲松龄赴宴戏权贵

    历史解密编辑:白色的格调PLUS标签:蒲松龄,聊斋志异,府台,权贵

    自从蒲松龄写出《聊斋志异》以后,他的名气走来越越大,普通平民百姓都很喜欢他,一些豪绅恶霸却很怵他,甚至恼恨他,就是官府的人也会时不时的让他三分。一天,当地县官听说府台大人要来本县巡查,心里想:我得趁这个机会表现一下。就给蒲松龄送了一帖请柬,邀蒲松龄明天到县衙赴宴。一来想显摆一下自己管辖的地盘上出了个

  • 蒲松龄书法墨迹,世为罕见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蒲松龄,书法,小楷,聊斋诗存,墨迹,传世

    清 蒲松龄 聊斋诗存(局部)蒲松龄精于书法,其书苍劲古朴,挥洒自如。青年时期学书即远追钟、王,小楷体式似钟繇横张,笔法如羲献之精熟,顺畅舒展;而能质朴厚重,气息高古。行书用之信札,信手拈来,虽略显颓唐之态,犹能自然洒落。蒲松龄有聊斋手稿、文稿以及词稿等真迹传世,但都是小字。传世墨迹犹有《聊斋诗存》、

  • 长庆油田采油十二厂举行2022年应急器材技能竞赛

    历史解密编辑:千语千讯标签:油田,器材

    开幕式现场佩戴空呼管线泄漏演练技能竞赛合影6月20日,长庆油田采油十二厂2022年应急器材技能竞赛在固城采油作业区庄205-6井场举行,5个参赛单位、30名选手参加比赛。选手们现场切磋技艺、比拼技能、展示风采。通过比拼,15名选手获得了个人单项奖,3家单位分别摘得团体一、二、三等奖。通过竞赛,全面提

  • 宜宾市南溪区长庆学校开展“法治进校园”专题讲座

    历史解密编辑:四川民生资讯标签:讲座,南溪区,宜宾市,长庆学校,法治进校园

    为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接受法治教育,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小学生。2023年2月24日,宜宾市南溪区长庆学校邀请了南溪区交通管理大队大观中队任孝强、陈星百和漆柯欣警官到学校开展了“法治进校园”专题讲座。南溪区长庆学校法治副校长任孝强警官围绕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主题,从违法犯罪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