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朋友聊天,朋友突发感慨:“好想去西藏,去见一见仓央嘉措的故乡”。我毅然想起,是啊,那样一片净土,怎会没有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呢!
仓央嘉措于康熙二十二年出生于西藏南部门隅地区的一户农奴家庭,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属于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最具代表的民歌诗人。仓央嘉措说“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相思。”
仓央嘉措一生所创诗歌大约有66首,除几首颂歌以外,大部分是描写男女爱情的,所以一般都译成《情歌》。他的诗歌大胆而写实,虽然他是藏族佛教中人,但是其诗歌意境却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表现出巨大的勇气;他的诗歌情感真挚,哲理性比较强,在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生活的热切渴望与叙事的同时,反射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他的诗歌韵律极强,意境优美,简洁清新,短短几句话便表现了他短暂而传奇一生的爱与憎、苦与乐、行与思、感与悟,正如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的那样:“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
我们都知道西藏一直是美丽而圣洁的,可是为何偏偏仓央嘉措的名字一直流传至今,被世人所歌颂呢?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与契机才造就出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呢?这一切都要在他出生的那个地方说起。
康熙二十二年,在一个叫做门隅地区的地方,仓央嘉措出生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这里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出口,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历史上被视为神秘的地方,而藏语称''白隅吉莫郡'',意为''隐藏的乐园''。这里气候温和、植被丰富、矿产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保存良好,原始风貌犹存。不过,由于历史原因,现在门隅地区当属于中国管辖的就只有勒布沟了,但这里确是此地区的代表之一,如今以麻玛乡为中心的勒布沟风景区已成为国家3A级旅游胜地。
勒布,在藏语中意为''好的地方''。的确,勒布沟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原生态美景,在喜马拉雅山东段一路南伸,从高寒的世界屋脊陡降到亚热带湿润地区都能在此地体现。进入布勒沟,好像远离了尘世,或是回到了那个自然和谐的时代,冬无严寒,夏无炎夏,适宜的气候造就了这里珍禽走兽、鸟语花香、山清水秀、飞瀑激流的天然景象,远远望去,云朵飘荡在蔚蓝的天空、白雪萦绕在高耸的山顶、色彩斑斓的杜鹃花争相斗艳、葱翠的森林镶嵌在林立的悬崖峭壁当中,时不时你会看到几只顽皮的猴子在上面嬉闹,亦或是看到几只飞鸟在这里穿行,原生态的勒布沟,也堪称是天然的药材宝库和野生动物的乐园,在这里五味子、冬虫夏草、孟加拉虎、雪豹等和谐生活在一起。生活再这样一种意境之中,怪不得仓央嘉措会说:“故园归飞杜鹃鸟,春来天地尽窈窕”了。这里如梦如幻,既有高原峡谷的波澜壮阔,又有江南水乡的静谧安乐,是与生俱来的修行之地,相传莲花生大师就曾在此修行。这里还是我国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地,淳朴、尊礼教的门巴族人民衍生出了别具特色的门巴文化。
在这样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14年的乡村生活经历给了他无限的创作灵感,他无疑是幸运的;而如此向往爱情与自由的他之后却被迫入了佛门,又无疑是可悲的。
冥冥之中,又好似听到了他默默地低语:“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