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五台山,是十年前的早春。对五台山的向往,却是在很多很多年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据说文殊菩萨属兔,与乾隆皇帝同属。所以乾隆爷有六次上五台之说。属兔的菩萨,能不去拜拜?当时这些还不够!
进入五台山文殊菩萨形象,一般寺庙都有见到。最常见的文殊菩萨,都是顶结五髻,手持一把利剑。他的座驾是青狮。形象与法器分别代表大日五智、以智慧为剑、威猛等。传说中的狮子吼,便是这位菩萨。想去五台山,源于它的古老,是四大道场之首。还因为是中国唯一一座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并存共荣的佛教圣地。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是我先去五台山最重要的理由。我想去,想看看那里绝佳的风景和旺盛的香火,还想去看看与江苏迥然不同的景。普陀山,因为日本僧人慧锷怀藏了一尊从五台山带走的观音像,从而有了不肯去观音故事,有了后来声名显赫的观音道场。亦即是,没有五台山,便没有普陀山道场。
五台山标志大白塔五台山的大显通寺,是国内第二座官办寺庙,时间仅次于洛阳的白马寺。其规模与故事,比白马寺更多。不可能将五台山所有寺院全部逛一遍。出发前做了攻略,将五台山最具代表的几大庙,作为游玩的重点。第一个目标是殊像寺。它是五台山五大禅处、十大青庙之一,文殊菩萨的本尊道场。这座寺院最神奇的传说是,文殊像的头,用荞麦面塑成。一九八三年翻修大殿时证明,菩萨头部真的是荞面塑。不是传说!离开殊像寺,去塔院寺转塔。塔院寺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和名片。大白塔下层有一百二十一个“转经筒”。每个经筒上都写了“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真言代表一切藏经。将它们“着于身、触于手、藏于家、书于门”,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很认真地转了每一个经筒,希望我的亲人们健康快乐。五台山最有烟火气的庙是五爷庙。五爷是龙王的第五子。五爷庙不大,只有广济龙王殿、古戏台、万佛阁、文殊殿四座建筑,却香火最旺。据说五爷庙是五台山最有名的财神庙,并且有求必应。五爷庙的核心建筑是广济龙王殿。
121个转经筒去五爷庙时,不知财神之说,很奇怪为什么人声鼎沸。里面精美的建筑和佛塑像没细看,注意力被五爷的传说吸引。据说在1917年,五爷嫌自己的殿宇既小且旧,遂托梦给塔院寺方丈,希望“重建殿宇,再塑金身”。否则会“后果很严重”,将“五爷震怒,降灾四方”。于是有了现在的龙王殿。果然是个非同一般的“五爷”!五爷庙有一座古戏台。传说五爷爱看热闹,喜欢看戏。像这样接地气的五爷,有更多的人间烟火,不奇怪了。显通寺的首席看点,在大雄宝殿后的白色建筑“无梁殿”。无梁殿又叫“七处九会殿”。殿额上有七块磨砖雕刻:“法菩提场”、“普光明殿”、“仞利天宫”、“夜摩天宫”、“兜率天宫”、“他化天宫”、“逝多园林”等。佛祖第一次讲《法华经》,分别在这七个地方分九次讲完“七处九会”由此而来。怀了虔诚,步行攀登了108级台阶上菩萨顶。菩萨顶的大雄宝殿,是全寺僧人举行佛事处。记下了大殿门上的对联“灵鹫鹫灵灵鹫灵,真容容真真容真”。坐落在灵鹫峰上的真容院,是文殊菩萨显示真容的地方。
登上菩萨顶登上黛螺顶,这里有著名的五方文殊殿。主殿东台聪明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儒童文殊等,代表了文殊菩萨的不同应身。照理,五台山的代表景点都去了,我不该有错过的遗憾。可是,那时候,不知道那位“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的仓央嘉措,与五台山还有深深的因缘。据说仓央嘉措在五台山修行的观音洞,我没有去过,要是知道,就算看一眼也行。那时候,只知道顺治帝可能在五台山出家,在金庸的小说和港台影视剧中,均有这样的描写。仓央嘉措与五台山,有怎样的联系?生长在西藏南部门普通农奴家庭的仓央嘉措,自由自在长到十四岁,随他家人信奉宁玛派佛教。这是不限制男女情爱的教派。仓央嘉措的多情浪漫,不知道与生长环境有多少关系。
金钟罩由于拉藏汗和当时摄政王桑结嘉措之间的政治冲突,十四岁的仓央嘉措被桑结嘉措安排坐床,为六世达赖。他虽然住进了布达拉宫,心却始终在广袤的天地间。在布达拉,他是傀儡。走出豪华的宫殿,他才是自由自在的多情少男。在八廓街那间黄色小酒馆,我坐在据说是仓央嘉措最喜欢的位置。“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让仓央嘉措神魂颠倒的玛吉阿米,是情人还是仅仅一个飘过的眼神?同样的谜,在康熙四十五年仓央嘉措被押解的途中又一次出现。二十四岁的青年,为什么突然消失?病逝?逃遁?青海湖不会发声,这个谜便一直存在。
据说仓央嘉措在此修行三年有谜,便有解谜人。谜底之一,便是他到了五台山。我这两年才知道,那个据说他修行三年的观音洞,成了我没去拜谒的错过。假如在去五台山前知道他与五台山的故事,我不会错过登上观音洞的机会。可惜啊!“世间安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五台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