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和年近70,仍妻妾成群、花天酒地,却保全后世子孙二百年富贵

汤和年近70,仍妻妾成群、花天酒地,却保全后世子孙二百年富贵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糖果乐娱乐 访问量:726 更新时间:2024/1/13 17:32:43

一、儿时玩伴,未曾想掀起血雨腥风

在那个百姓尚不能饱腹的年代,汤和也不曾想到,自己竟与未来的皇帝结为布衣之交。

有道是:“每逢天灾,必成人祸”,元末时期,中原遭遇连年大旱,彼时尸横遍野、饿殍满地。而朝廷却骄奢淫逸,甚至为了给皇妃庆祝诞辰,提前征收税赋。

正可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廷吩咐征收税银,而到了地方,贪官污吏对之前百姓所欠的税银征收“滞纳金”,有此“利滚利”的繁重课税压在身上,这使得本就穷苦的百姓怨声载道。

汤和与朱重八正是生长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是幼年时期的玩伴,可谓是有着“总角之交”,几个小童彼此封王称臣,你许给我“功名”,我让你“吃够白馍”。

为了填饱肚子,“孩子王”朱重八领着一群娃娃偷吃了地主家的“牛娃”。看到自己家的牛犊被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儿给残害,“刘财主”火冒三丈,当即要严惩凶手。

而朱重八坚持自己顶罪,免除了其余几个“同谋”的毒打,这在幼小的汤和心里,是那样的“英勇”。正因如此,汤和更是紧紧跟在朱重八的身后,甘心让他做自己的“大哥”。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朱重八的几个弟兄姊妹还是在饥肠辘辘中接连过世,只留下他和哥哥重二苟活于世。

而父亲朱五四及母亲也被繁重的税赋压得喘不过气,最终选择了悬梁自尽。双亲的过世在朱重八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看着手中的十三颗米粒,他痛恨着这个腐朽的王朝。

二、总角之好,汤和引龙出山

后来朱重八遁入佛门,汤和因善于骑射,带领了一众兄弟投到郭子兴的麾下,随着红巾军四处征战。由于汤和本就身强力壮、有勇有谋,很快便取得佳绩,他也因此被封为千户侯。

身着军功的汤和没有忘了儿时的故友,于是便写信邀请朱重八前来一同建立丰功伟业。正是在汤和的坚持下,朱重八才离开了皇觉寺,投身到了起义军的队伍。

重新来到尘世的朱重八见不惯军阀的跋扈,见到汤和等人饮酒作乐却不给饭钱,于是便以“大哥”的身份强制要求他们整顿军风。

而结算了酒钱之后,他还是以军职的高低称呼汤和等人为千总,这让汤和感受到了眼前的朱重八再不仅仅是那个“孩子王”,而是一条体察百姓疾苦、懂得恩威并重的“潜龙”。

汤和比朱重八年长三岁,且彼时的汤和尚有军功在身,但他认为朱重八天赋异禀,汤和从心底里敬重这位幼年之交,对他更是毕恭毕敬,照顾有加。

事实证明,朱重八的确是一位能人,在葫芦口一战中,由于其长官延误战机,拒不支援,朱重八将其斩杀后点兵列阵,其英勇之举为其赢得了千户之职,位同汤和。

不仅如此,义父郭子兴为了让父母双亡的朱重八重头开始,取字为元,又念其为大才,故而与被誉为美玉的璋字相结合,为其取名为元璋,并将自己的义女嫁给他做妻子。

事业、爱情双丰收的朱元璋果然没有辜负郭子兴的提携,他屡立战功,不久后又被提职,其所担任的镇抚之职,甚至超过了汤和的千户之职。可以说,汤和将朱元璋引入凡尘,而郭子兴则促使朱元璋逐鹿中原。

得到升迁后的朱元璋有了独自掌兵的权力,便将汤和、徐达收入自己的麾下,于是汤和和徐达成为了朱元璋的左膀右臂,三人成为了战场上的生死兄弟。

三、失口之言,竟成为心中芥蒂

有了朱元璋的统领,汤和驰骋战场、披荆斩棘,身先士卒的他战功卓著,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徐达。随着常州被攻陷,朱元璋将汤和推上了守备的位置,命其抵御敌军的侵扰。

敌方张士诚一直妄想将常州收入自己囊中,故而多次派兵侵扰,甚至还培养间谍刺探情报。幸好汤和早有准备,在他的坐阵下,常州城固若金汤,有如铜墙铁壁一般,大大消耗了张士诚一方的锐气。

经过数次交手,张士诚的兵力逐渐被消耗,常州城一处的关隘被汤和稳稳地握在手中,这无疑是解除了朱元璋的后顾之忧,为朱元璋剿灭陈友谅的势力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朱元璋从军较晚,升迁速度又过快,这让军中很多将领的内心是很不平衡的,但是汤和处处维护朱元璋,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嫉妒朱元璋的位高权重。

可是再谨慎小心的人也难免酒后失言,彼时朱元璋手握重权,军中大小事务均需要得到朱元璋的首肯,而汤和的请求却被朱元璋无情地驳回,这将他的委屈激发到了极点。

在酒精的作用下,汤和口放狂言,将自己的位置比喻为身处屋脊,可向左,也可向右。意思是在朱元璋与张士诚两者中间,他随时可以另谋其主。

这看似是一句赌气的酒后醉话,仅仅是为了宣泄汤和没有得到重视的情绪,但实际上却是动摇了军心,不由得引来了朱元璋的猜忌。

或许是当时的朱元璋忌惮着汤和的势力、念及着往日的旧情,并没有过分追究,但对于心思本就细腻、多疑的朱元璋来说,这件事仍然有如鲠在喉一般的感觉。

直至陈友谅败在朱元璋的手下,朱元璋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汤和也在朱元璋的指挥下,随其平定了此前多有侵扰的张士诚。不仅如此,汤和等人一鼓作气,将盘踞多年的陈友定方国珍等人一举歼灭。

四、一朝称帝,从此你为天子我为臣

义父郭子兴死后,朱元璋继承了他的绝大部分兵力,势力范围也越来越大,至此,明朝建立。然而朝廷新建,势力不稳,在朱元璋的钦点下,汤和随徐达向西挺进,拿下了周边的多个地区。

汤和等人原以为朱元璋称帝后,会嘉奖高官厚禄,但朱元璋忌惮着这群一起起兵的弟兄,害怕他们功高盖主,使得本就不太平的世道风雨飘摇。

汤和等人见不惯朱元璋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弃弟兄于不顾。因此在讨伐蜀地的过程中多有逗留,甚至还因此贻误了战机,这无疑是触动了朱元璋的逆鳞。

故而在汤和从四川返回朝廷述职后,朱元璋闭口不提赏罚,汤和没有得到期待中的嘉奖。汤和碍于自己的统帅之职,不甘心和自己的手下人平起平坐,仅仅是个侯爵,于是心中难免积怨。

汤和心生不满是可以被理解的,若论功绩,他镇守常州、横扫陈友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有足足六位朝臣加官进爵,唯独自己只落得个侯爵之位。

可尽管汤和的心中如此不满,却只能缄口不言。他审时度势,明白此时的朱元璋早已不是那个和自己称兄道弟的布衣百姓,而是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

一但祸从口出,朝堂之上舆论骤起,汤和的命运便将跌落谷底,他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于是他只能更加谨慎。或许是看到了汤和的隐忍,直至一三七一年,朱元璋才为其加官进爵。

五、无奈之举,年过半百依旧妻妾成群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朱元璋做出过很多过激的行为,汤和也见惯了这种行径,明白自己必须打消朱元璋的芥蒂,不然很有可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尽管汤和被加官进爵,但朱元璋还是时不时地敲打、提醒他。最让汤和感到耻辱的是,朱元璋在给他的丹书铁卷中,细数汤和在壮年时候的失口之言,这无疑是抹黑了汤和在后世之辈心中的形象。

汤和的确有大放厥词过,但是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两人又是幼时相识,大可以做人留一线,保全汤和的体面。汤和明白了朱元璋的用意,此后,他愈发恭敬,甚至主动交出兵权。

汤和明白,只有自己推功揽过,才能减轻朱元璋对他的芥蒂,于是他决口不提自己的丰功伟绩,对朱元璋俯首称臣、惟命是从。而后汤和为了打消朱元璋的疑虑,主动告老还乡,希望余生安稳太平。

借此机会,朱元璋彻底解除了汤和的统领之权,为了施行自己的监管,为汤和修建府邸,使其受到自己的严密监控。这一行为,让汤和看破了,自己哪怕卸甲归田,也避免不了朱元璋对自己的顾虑。

汤和尽管没了兵权,但征战多年,他的大号早已威名远扬,如果私下敛兵造反,将会给朱元璋一手打造的大明王朝带来沉重的打击,朱元璋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于是汤和不得不效仿古人,采用了自污保命的方式。他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喜酒好色之徒,尽管已经年过半百,却还是不断迎娶妻妾。他深知这样有损英名,但是比起抄家问斩,他不得不维护自己难当大任的形象。

为了让朱元璋明白,自己被掌握在其手中,任凭其调遣,身负旧疾的汤和主动请缨,拖着病体前往东南沿海一带。彼时倭寇猖獗,不断侵袭沿海边境,汤和坚持领兵剿敌的这一举动加深了朱元璋对他的信任。

汤和为了保全自己一族,不仅做出迎娶妻妾成群、拖着病体御敌等行为,甚至还出卖了自己的生死弟兄,最终导致了李善长被灭族。

此事还要从李善长借兵说起,李善长同样作为开国功臣理应受到极高的待遇,于是借数百人为自己修葺府邸。而汤和为了不驳他的面子,同意借兵给他,但同时密报奏明朱元璋。

朱元璋正苦于没办法削弱李善长的势力,而早前又听闻他与胡惟庸狼狈为奸,于是借此机会判予谋反重罪,对李善长施行了抄家问斩的重判。

李善长已经算得上是朱元璋最信任的文臣之一了,不知是汤和对朱元璋残害兄弟的恐惧,还是因果报应循环,李氏一族被诛后,汤和竟然染上中风。朱元璋为了探明汤和得病的虚实,还特地召其入宫。

直到朱元璋的一切疑虑都打消,才彻底放汤和告老还乡,享受天伦之乐。或许是为了补偿对汤和多年的不公,又或许是身边的老友故知陨落殆尽,朱元璋重赏了汤和及其后代。

自古君王多疑虑,汤和的某些做法的确让人心意难平,但也正是在他不为常人所理解的做法下,才得以保全了族人的延续。明朝开国史是一部参杂着血与泪的著作,那么在大家的心里,汤和还能选择更好的做法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见解!

更多文章

  • 汤和为何最终能够善终?年过七十依旧花天酒地,抱病仍进京面圣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汤和,朱元璋,郭子兴,太祖,义军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都会在登基之后,对原本辅佐自己的功臣大开杀戒,这其中又以明太祖朱元璋做得最狠,大部分的功臣都被他屠戮殆尽,而信国公汤和却能独善其身,不仅活到了七十岁而且是寿终正寝,这个汤和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01汤和严格算起来应该是太祖的发小,他比太祖大三岁,两人是同乡,住的地方

  • 四君子汤、四物汤、四神汤和四神丸,均是经典名方且物美价廉

    历史解密编辑:鑫姐关爱健康标签:汤和,四神汤,四物汤,白术丸,四神丸,四君子汤

    这几个经典名方,除四神汤外,其余三个均已经制成现代口服中成药,且有多种剂型,服用方便,且物美价廉。今天我就给大家以四君子丸、四物颗粒、四神汤、四神丸为例进行科普。1、四君子丸: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补气基础方千古补气第一方,也是补气的基础方。适合于单纯的气虚,比如疲乏无力,懒言少语,食欲不

  • 汤和年迈还乡,却娶了上百个妻妾,几年后子孙富贵,学者: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汤和,朱元璋,陈友谅,李韩公,红巾军,徐达

    乞丐皇帝朱元璋,想必众读者都很熟悉。对于此人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一点应该就是平民出生,最终飞黄腾达坐上皇帝宝座。这个皇帝还有个名字叫做朱重八,庙号太祖,很多人也曾叫他土皇帝,他统治之时被叫做"洪武之治"。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皇帝,这样大的飞跃不能忽视朱元璋本人的努力和能力,但是如果仅仅只靠他自己一个人想

  • 汤和不愿意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不理解,汤和:把熊字拆开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朱元璋,汤和,熊字,郭子兴,皇上

    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出身低微,他靠着非凡的才能和毅力最终登上了皇位,但他当上皇帝后就迅速被权力和欲望所吞噬,对着手下的功臣们举起了屠刀。可却有一个十分亲近他的功臣活到了善终,他便是汤和。汤和能够善终的原因跟他会估判形势有很大关系,相传某次朱元璋带着朝臣们去打猎,当朱元璋提出要众人帮他猎杀一只黑熊的时候,

  • 汤和墓多次被盗,一文物却被嫌弃,专家暗喜:他们错过了2个亿

    历史解密编辑:一遇旧人标签:汤和,朱元璋,朱标,朱允炆,皇帝,郭子兴,汤和墓,文物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取得天下当了皇帝以后,突然觉得自己在世时,那些跟随自己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们或许会老老实实的。可是要是自己驾鹤西去呢?朱元璋考虑到太子朱标有些软弱和仁慈。不过那会儿他还没有下定决心杀功臣。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不幸得病去世了。朱元璋伤心之余决定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同时,朱元

  • 汤和为何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朱元璋,汤和,刘伯温,李韩公,胡惟庸,蓝玉

    汤和,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功成身退,这是中国古代的大臣们老早就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春秋时期的范蠡,在帮助勾践灭吴后,就辞去朝廷一切职务,做生意去了。汉初的张良,也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归隐山林,修仙访道。不过,汤和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他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并没有立刻就

  • 当年朱元璋还是小兵时,为何作为千夫长的汤和,却对他毕恭毕敬?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汤和,元军,元朝,明朝,朱元璋,千夫长,小说家

    元朝末年,当朱元璋还是个小兵的时候,作为千夫长的汤和,不单没有看低朱元璋,还对他毕恭毕敬?像老大一样地看待他。甚至在走路时,汤和还走在朱元璋的后头。按理常理来说,汤和是一军的千夫长,在军营里面的位置,已经很不低了。那么,为何汤和却会表现得好像比朱元璋的位置要低呢?对于这个问题,经过思考,我想到两个点

  • 汤和:从备受打压到人间清醒,晚年一个举动,为子孙赢得百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汤和,朱元璋,徐达,郭子兴,李文忠,常遇春

    1326年,汤和出生于濠州,他与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住在一条街上,是从小就在一起的玩伴。汤和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因此家里十分贫穷,稍稍长大之后,他就跟朱元璋一起给地主家放牛,两人时常与其他孩童一起嬉戏玩耍,朱元璋喜欢自称皇帝,而汤和则喜欢指挥群童作战。那时候,汤和和朱元璋都是天真烂漫的小孩子

  • 汤和63岁辞官,朱元璋问要何赏赐,他要了100个美人,成功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红巾军,胡惟庸,明朝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皇权至上的国家。不过也正因为皇帝的权力过高有太多人觊觎,因此历代皇帝上位后最先做的事情无非就是要巩固皇权,对于巩固皇权的最好方法便是要削弱相权。因为许多大臣追随着皇帝开国上位有着功不可没的功绩,并且他们在军中也具有一定的威望,这样一来他们便极易成为篡位的人。而我们所熟

  • 汤和不愿意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们不理解,汤:把熊字拆开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皇上,徐达,明朝

    汤和不愿意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们不理解,汤:把熊字拆开看看史密匙2022-06-2220:48浙江关注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我国古代封建史上,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很多人的性命都与皇帝的喜怒哀乐联系在一起。而且皇帝大都多疑,因此往往只有那些深谙君臣之道的大臣们,才能在“波涛汹涌”的朝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