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和为何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真相是什么?

汤和为何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326 更新时间:2024/1/19 23:27:03

  汤和,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功成身退,这是中国古代的大臣们老早就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春秋时期的范蠡,在帮助勾践灭吴后,就辞去朝廷一切职务,做生意去了。汉初的张良,也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归隐山林,修仙访道。

  不过,汤和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他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并没有立刻就功成身退。朱元璋最初并没有封他为公爵,直到洪武十一年的时候,才封他为信国公。被封为“公”后,照理就应该及时功成身退的。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直到洪武二十二年,他才告老还乡。

  要知道,汤和告老还乡的时候,实际上朱元璋已经展开了对功臣们的残杀。除了“蓝玉案”外,“洪武四大案”中的另外“三大案”,已经发生,朱元璋对功臣们的残杀,已经进行了一半以上。也就是说,汤和显然并不是那种及时功成身退的人。

  当然了,在朱元璋的时代,就算是功臣身退,也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善终。比如刘伯温就及时功成身退了。在刘伯温功成身退的时候,朱元璋还并没有残杀功臣。但是,刘伯温依然没有得到善终。表面上,刘伯温的死,是胡惟庸派御医去,给刘伯温吃了可疑的药物造成的。但是当时刘伯温把这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却不置可否,因此,也有学者怀疑,胡惟庸害死刘伯温,是朱元璋授意的。

  再比如,李善长虽然并不是及时功成身退,但他也是告老还乡了。可是,就算他告老还乡,朱元璋也没有放过他。在胡惟庸事件过去十年后,还对此事进行追问。最终,李善长一家70多口人,全都死于非命。

  由以上两件事可以看出,朱元璋杀功臣,并不是因为你功成身退了,就会放过你的。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偏偏没有杀汤和,还对汤和一直很好。在汤和退隐以后,还不断给汤和以赏赐,并让他很荣耀地得到善终呢?

  我认为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汤和在朱元璋刚刚当小头目时就积极拥戴他。

  朱元璋刚刚当小头目的时候,汤和就拥戴他这件事是很不容易的。一是汤和与朱元璋是发小哥们儿,这样的两个人,往往谁都不服气谁。二是朱元璋是汤和推荐给郭子兴的,也就是说,汤和算得上是朱元璋的恩人。三是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很快就反过来领导汤和。四是朱元璋被提拔起来,带领大家进攻大洪山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服朱元璋的领导。

  恰恰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汤和积极拥戴朱元璋,很听朱元璋的指挥。从这一件小事情上,朱元璋就已经看出,汤和的品行是非常纯正的。

  二、汤和不争功不托大。

  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对功臣们进行封爵的时候,很多人都得到了分封,但是汤和并没有获得爵位。洪武五年的时候,朱元璋也只是封汤和为中山侯。

  按照汤和所建立的功劳,他理当列入第一批封爵的人。而且就算给他“公爵”,也不为过。但是朱元璋并没有给他。

  朱元璋没有给他,他也并不计较,而是继续作为徐达的副将,跟随朱元璋北伐蒙古人。直到回来后,他才获得分封,还是个“侯爵”,他却也并没有计较。不像蓝玉、胡惟庸那样,经常标榜自己的功劳。也不像李善长那样,说话做事两面三刀,对朱元璋不忠诚。

  三、汤和告老还乡的时间恰到好处。

  汤和是在洪武二十一年提出告老还乡的。这时候,朱元璋由于身体衰老,对功臣们非常担心。有了希望功臣们能够卸掉权力,告老还乡的想法。但是,那时候并没有人动。

  也恰恰在这时候,汤和提出了告老还乡的想法。这时候,汤和其实才60多岁,并不算老。他这个时候提出,显然是一种姿态,给大臣们做出一个信号。可以说,他这样做,帮了朱元璋很大的忙,因此朱元璋对他的做法非常喜欢,给予了不少赏赐来鼓励他。

  四、汤和不留恋手中的兵权。

  汤和提出告老还乡后,朱元璋一边在凤阳帮他修府邸,一边又说,海边的倭寇很猖獗,希望他能帮助平乱。

  我们无法确定这是朱元璋试探汤和,还是真的希望汤和能继续带兵。不过汤和的做法非常有意思,他并没有因此带兵驻扎下来,守候海防。而是用了一年时间,在海边筑城59座。筑完后,他就把兵权交给朱元璋,让朱元璋派兵守候,他还是要告老还乡。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汤和确实是不留恋权位的。

  也正是汤和有纯正的品行,有宽厚的性格,有聪明的头脑,有洒脱的作风。所以,最终,他在朱元璋的手下,走好了自己完美的人生。

更多文章

  • 当年朱元璋还是小兵时,为何作为千夫长的汤和,却对他毕恭毕敬?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汤和,元军,元朝,明朝,朱元璋,千夫长,小说家

    元朝末年,当朱元璋还是个小兵的时候,作为千夫长的汤和,不单没有看低朱元璋,还对他毕恭毕敬?像老大一样地看待他。甚至在走路时,汤和还走在朱元璋的后头。按理常理来说,汤和是一军的千夫长,在军营里面的位置,已经很不低了。那么,为何汤和却会表现得好像比朱元璋的位置要低呢?对于这个问题,经过思考,我想到两个点

  • 汤和:从备受打压到人间清醒,晚年一个举动,为子孙赢得百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汤和,朱元璋,徐达,郭子兴,李文忠,常遇春

    1326年,汤和出生于濠州,他与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住在一条街上,是从小就在一起的玩伴。汤和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因此家里十分贫穷,稍稍长大之后,他就跟朱元璋一起给地主家放牛,两人时常与其他孩童一起嬉戏玩耍,朱元璋喜欢自称皇帝,而汤和则喜欢指挥群童作战。那时候,汤和和朱元璋都是天真烂漫的小孩子

  • 汤和63岁辞官,朱元璋问要何赏赐,他要了100个美人,成功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红巾军,胡惟庸,明朝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皇权至上的国家。不过也正因为皇帝的权力过高有太多人觊觎,因此历代皇帝上位后最先做的事情无非就是要巩固皇权,对于巩固皇权的最好方法便是要削弱相权。因为许多大臣追随着皇帝开国上位有着功不可没的功绩,并且他们在军中也具有一定的威望,这样一来他们便极易成为篡位的人。而我们所熟

  • 汤和不愿意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们不理解,汤:把熊字拆开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皇上,徐达,明朝

    汤和不愿意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们不理解,汤:把熊字拆开看看史密匙2022-06-2220:48浙江关注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我国古代封建史上,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很多人的性命都与皇帝的喜怒哀乐联系在一起。而且皇帝大都多疑,因此往往只有那些深谙君臣之道的大臣们,才能在“波涛汹涌”的朝堂之上

  • 喝汤能补钙?汤和肉哪个更有营养?看完这些,你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中国标签:鸡肉,脂肪,煲汤,汤和

    天气越来越冷了,进入秋冬,很多人都有煲汤喝的习惯。他们觉得汤不仅好喝,也是营养滋补利器,不少人还认为“喝汤比吃肉还有营养,有利于抵御严寒”,这种说法靠谱吗?01为什么汤这么好喝?很多人喜欢喝汤,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汤好喝,味道鲜美。为什么汤这么好喝呢?煲汤,其实就让食材和水一起加热,所以煲的汤中很大一

  • 同是开国重臣,为何聪明如刘伯温难逃一劫,徐达、汤和可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刘伯温,徐达,汤和,朱元璋,陈友谅,朱棣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起点很低,家中贫苦不堪,甚至自己为了果腹去做和尚。在朱元璋起步的人群中,大多是同乡的悍勇之辈。最初朱元璋是在郭子兴手下做事,雄才大略的他不甘如此,在选择离开单干时,有二十四人追随。后来他们有个微风的称呼“淮西二十四将”,徐达、汤和就是其中的重要人物。自古无情帝王家,越是雄才大

  • 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并非全因朱元璋的旧情,而是他知进退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蓝玉,胡惟庸案,明史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参加起义军走上仕途,完全是因为汤和的一封信。当时的朱元璋早已是穷途末路,而他要面临的也无非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被饿死,一种是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他原本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娶个媳妇,种个地,孝敬父母,却没成想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就这样他毅然选择了投靠郭子兴的起义军,而汤和也成了他

  • 朱元璋生性多疑,开国功臣如履薄冰,为何唯独汤和能得帝王青眼?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红巾军,明朝

    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生性多疑,始终担心的手下官员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对于明朝的开国功臣大杀特杀,有功之臣能够有个善终结局之人寥寥无几。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汤和,此人有着“大明王朝不倒翁”之称,他就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表现不俗、立下战功无数,像他这样功绩显赫之人,其实很难逃

  • 名将汤和:70岁仍妻妾过百整日酒色,朱元璋见时却瘫在床上流口水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局社标签:朱元璋,汤和,徐达,郭子兴,李韩公,胡惟庸

    1368年,已经坐拥大部分江山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号为明,此时明朝的前任元朝早就土崩瓦解,仅有的部分残兵剩将也被大明军队逼到西北荒漠地带,没有任何威胁的朱元璋终于可以安心的封赏众多开国功臣。从离开郭子兴自立为王,到大战陈友谅、张士诚,再到驱除元朝残部,朱元璋一步步走上帝王位,除了自己过人的军事才

  • 公元1395年,朱元璋大刀阔斧,唯独汤和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人间灯火情标签:汤和,元朝,明朝,张士诚,陈友谅,小说家,开国皇帝朱元璋

    汤和与朱元璋,一个是英勇的大将军,另一个是历史上的一代皇帝。他们从儿时就开始结下了不解之缘,历经磨难,亦敌亦友。可是在公元1395年,朱元璋杀光了开国六公爵,准备杀死信国公汤和。而汤和又是怎么样躲过朱元璋那高举的屠刀呢?我们要从他们的童年时光谈起。汤和和朱元璋自幼相识,一起玩耍,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