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和墓多次被盗,一文物却被嫌弃,专家暗喜:他们错过了2个亿

汤和墓多次被盗,一文物却被嫌弃,专家暗喜:他们错过了2个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遇旧人 访问量:4254 更新时间:2023/12/6 17:38:46

众所周知,朱元璋在取得天下当了皇帝以后,突然觉得自己在世时,那些跟随自己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们或许会老老实实的。可是要是自己驾鹤西去呢?朱元璋考虑到太子朱标有些软弱和仁慈。不过那会儿他还没有下定决心杀功臣。

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不幸得病去世了。朱元璋伤心之余决定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继承人。同时,朱元璋看到朱允炆比朱标更加妇人之仁。自己死后他肯定是镇不住飞扬跋扈的将军们的。于是开始大杀功臣。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被朱元璋杀了个干净。唯有4个人逃脱了朱元璋的屠刀。

这四个人是信国公汤和、长兴侯耿炳文、西平侯沐英、武定侯郭英。而汤和也成为幸存的功臣里最高爵位的人。可见汤和在朱元璋的心中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换句话来讲,汤和其实是朱元璋的引路人,相当于朱元璋的最早的心腹。因为实在是没人能比汤和早了。朱元璋和汤和是安徽凤阳的老乡,自幼相识。从小一块放过牛,一块偷过豆。感情深厚。

后来长大了,为了生计俩人各奔东西了。公元1352年汤和投奔了郭子兴的义军,准备干一件大事。他深知自己的发小朱元璋从小就透着一股子不平凡。于是汤和给朱元璋写了封信,希望朱可以前来共谋大事。

此时的朱元璋在干嘛呢?朱元璋在经历自己的最为艰苦的时期:皇觉寺里当和尚。整天被别的和尚排挤,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过,此时的朱元璋还没有起来造反的念头。毕竟凑合凑合还是能活下去的。谁承想就在此时接到了汤和的来信。

这下可害了朱元璋。在当时汤和其实是参与了推翻朝廷的伟大事业,说直白点就是造反啊。元朝衙门正在四处搜罗叛军。实在找不到怎么办,那就到街上拉几个流浪的人充数。朱元璋就这样被人揭发了:报告,朱重八和叛军有来往。

这下朱元璋的安逸苦日子到头了,只有投靠汤和去了。想想要不是汤和拉朱元璋一把,或许朱元璋还在那里敲一天和尚当一天钟呢。而且汤和像是知道朱元璋必能成大器,即使最初他的职务比朱元璋高得多,汤和始终都恭敬的站在朱元璋的身后,并且对朱元璋言听计从。

汤和这样谦卑的态度和不骄不傲的性格也让朱元璋非常的放心他。汤和在朱元璋的众多功臣中,如果按照功劳来比的话封汤和一个王爵是一点问题都没有。或许是朱元璋故意试探汤和,只给汤和了一个侯爵。可是汤和却从未说一句不满的话,汤和依旧拼命的为朱元璋打天下。

或许是汤和早已经看透了朱元璋是个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人,想要保全自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停地打仗守边。只要自己还有用,朱元璋就不会杀他。或许朱元璋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洪武11年,朱元璋加封汤和为信国公。

公元1388年,天下逐渐趋于稳定,朱元璋觉得该收收兵权了。汤和敏锐地察觉到了朱元璋的心思,率先提出了回家养老。朱元璋一听那叫一个高兴啊。于是赏赐了汤和大量的金银财物。君臣二人都很开心。

公元1395年,汤和因病去世。朱元璋听闻后痛哭流涕,下旨追封汤和为东瓯王,并亲自为汤和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当墓地。

580多年后,为了修建公路而对汤和墓展开科学考察。专家发现汤和墓已经多次遭受摸金校尉破坏,于是赶紧组织人手对它展开了抢救性发掘。

当专家打开墓室时候,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里面的情形就像家里遭贼了一样,乱作一团。地上扔满了各种瓷器碎片。汤和的棺材都被扔到了门口,因为洞太小而没能被偷出去。汤和的骨骼也被扔得到处都是。

即便如此,考古人员还是从墓里出土了大量的精美文物。让专家呢大跌眼镜的却是其中的一个大罐子。这个罐子被扔到了非常显眼的地上。很显然是盗墓贼丢弃的。实际上,这个罐子却大有来头。

经过专家的鉴定,那个罐子其实是元代的青花瓷。官方的定名为“元青花双兽耳大瓷罐”。我们都听过周杰伦的《青花瓷》这首歌。也从侧面知道了青花是非常贵重的瓷器。谁要是能得到一件的话,至少是不愁吃穿了。

那么这件不被盗墓者放到眼里的元代青花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专家给出了个参考事件。那就是曾经有一件元青花拍卖出了2.3亿的高价。而且那个的尺寸比汤和的这个要小的多,品相也没有汤和的好。

看来这些盗墓者有点不识货啊,不知道光顾过汤和墓的摸金校尉看到专家的话后,有没有觉得手下错过去了2个多亿呢?

更多文章

  • 汤和为何没有被朱元璋清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朱元璋,汤和,刘伯温,李韩公,胡惟庸,蓝玉

    汤和,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功成身退,这是中国古代的大臣们老早就总结出来的一个经验。春秋时期的范蠡,在帮助勾践灭吴后,就辞去朝廷一切职务,做生意去了。汉初的张良,也在帮助刘邦建立汉朝后,归隐山林,修仙访道。不过,汤和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他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并没有立刻就

  • 当年朱元璋还是小兵时,为何作为千夫长的汤和,却对他毕恭毕敬?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侃史标签:汤和,元军,元朝,明朝,朱元璋,千夫长,小说家

    元朝末年,当朱元璋还是个小兵的时候,作为千夫长的汤和,不单没有看低朱元璋,还对他毕恭毕敬?像老大一样地看待他。甚至在走路时,汤和还走在朱元璋的后头。按理常理来说,汤和是一军的千夫长,在军营里面的位置,已经很不低了。那么,为何汤和却会表现得好像比朱元璋的位置要低呢?对于这个问题,经过思考,我想到两个点

  • 汤和:从备受打压到人间清醒,晚年一个举动,为子孙赢得百年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汤和,朱元璋,徐达,郭子兴,李文忠,常遇春

    1326年,汤和出生于濠州,他与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住在一条街上,是从小就在一起的玩伴。汤和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因此家里十分贫穷,稍稍长大之后,他就跟朱元璋一起给地主家放牛,两人时常与其他孩童一起嬉戏玩耍,朱元璋喜欢自称皇帝,而汤和则喜欢指挥群童作战。那时候,汤和和朱元璋都是天真烂漫的小孩子

  • 汤和63岁辞官,朱元璋问要何赏赐,他要了100个美人,成功保命

    历史解密编辑:趣史研究社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红巾军,胡惟庸,明朝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皇权至上的国家。不过也正因为皇帝的权力过高有太多人觊觎,因此历代皇帝上位后最先做的事情无非就是要巩固皇权,对于巩固皇权的最好方法便是要削弱相权。因为许多大臣追随着皇帝开国上位有着功不可没的功绩,并且他们在军中也具有一定的威望,这样一来他们便极易成为篡位的人。而我们所熟

  • 汤和不愿意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们不理解,汤:把熊字拆开看看

    历史解密编辑:不忘信仰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皇上,徐达,明朝

    汤和不愿意帮朱元璋猎杀黑熊,亲信们不理解,汤:把熊字拆开看看史密匙2022-06-2220:48浙江关注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我国古代封建史上,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很多人的性命都与皇帝的喜怒哀乐联系在一起。而且皇帝大都多疑,因此往往只有那些深谙君臣之道的大臣们,才能在“波涛汹涌”的朝堂之上

  • 喝汤能补钙?汤和肉哪个更有营养?看完这些,你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中国标签:鸡肉,脂肪,煲汤,汤和

    天气越来越冷了,进入秋冬,很多人都有煲汤喝的习惯。他们觉得汤不仅好喝,也是营养滋补利器,不少人还认为“喝汤比吃肉还有营养,有利于抵御严寒”,这种说法靠谱吗?01为什么汤这么好喝?很多人喜欢喝汤,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汤好喝,味道鲜美。为什么汤这么好喝呢?煲汤,其实就让食材和水一起加热,所以煲的汤中很大一

  • 同是开国重臣,为何聪明如刘伯温难逃一劫,徐达、汤和可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刘伯温,徐达,汤和,朱元璋,陈友谅,朱棣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起点很低,家中贫苦不堪,甚至自己为了果腹去做和尚。在朱元璋起步的人群中,大多是同乡的悍勇之辈。最初朱元璋是在郭子兴手下做事,雄才大略的他不甘如此,在选择离开单干时,有二十四人追随。后来他们有个微风的称呼“淮西二十四将”,徐达、汤和就是其中的重要人物。自古无情帝王家,越是雄才大

  • 大明功臣汤和为何能善终?并非全因朱元璋的旧情,而是他知进退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蓝玉,胡惟庸案,明史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参加起义军走上仕途,完全是因为汤和的一封信。当时的朱元璋早已是穷途末路,而他要面临的也无非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被饿死,一种是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他原本只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娶个媳妇,种个地,孝敬父母,却没成想落了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就这样他毅然选择了投靠郭子兴的起义军,而汤和也成了他

  • 朱元璋生性多疑,开国功臣如履薄冰,为何唯独汤和能得帝王青眼?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朱元璋,汤和,郭子兴,红巾军,明朝

    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之后,生性多疑,始终担心的手下官员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对于明朝的开国功臣大杀特杀,有功之臣能够有个善终结局之人寥寥无几。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汤和,此人有着“大明王朝不倒翁”之称,他就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他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表现不俗、立下战功无数,像他这样功绩显赫之人,其实很难逃

  • 名将汤和:70岁仍妻妾过百整日酒色,朱元璋见时却瘫在床上流口水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局社标签:朱元璋,汤和,徐达,郭子兴,李韩公,胡惟庸

    1368年,已经坐拥大部分江山的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国号为明,此时明朝的前任元朝早就土崩瓦解,仅有的部分残兵剩将也被大明军队逼到西北荒漠地带,没有任何威胁的朱元璋终于可以安心的封赏众多开国功臣。从离开郭子兴自立为王,到大战陈友谅、张士诚,再到驱除元朝残部,朱元璋一步步走上帝王位,除了自己过人的军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