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羽翼天朝,后半生沦为流寇”似乎是对石达开吊诡人生的一句无奈注脚,但其实是走入了以成败论是非的误区。笔者之前说过石达开属于弱一流谋略型统帅,虽然怯于硬仗但其善用谋略的优势却始终在线。事实上,如果石达开能够坚决执行他迅速入川经略蜀地的南安决策,那么湘军将极有可能就地溃散乃至哗变,全国反清形势也将为之一振。
之前提到翼王单飞后并未与天王彻底决裂,仍以通军主将的名义联合杨辅清等人攻略浙闽,却频遭天王背后黑手以致败走江西。趁击败湘军萧启江部的间歇,石达开于南安召集部下商讨军情是为南安对策:决意趁蜀地空虚借道湖南远征经略四川,既可据有上游之势又能调动湘军解天京之围改观全局。倘若石达开能够拿下作为协济省的四川,清廷盐钱粮三者俱断,湘军无饷无粮必将军心大乱,可关键时刻翼王却陷入了致命的犹豫之中。
电视剧《太平天国》石达开(王诗槐饰)
石达开(1831—1863年)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翼王,领兵作战善用谋略拙于硬仗,于近征浙江计划失利后谋求入川发展。浙闽战局的失利让石达开放弃了在天京附近开辟新根据地的念头,远征清廷防备空虚又物产丰饶的四川被提上日程。可就在翼王借道湘南时中军主将杨辅清发信请求其策应赣北战局,速速入川还是由湖南北上会攻武昌石达开陷入两难。
俗语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四川盆地被群山环绕只留几处险要关隘可以通行的地形,使得蜀地往往于乱世中最先割据。太平军横扫东南使得清廷赋税重地江苏、浙江等地连年战乱,不得已只得将物产富饶的四川设为协济省,源源不断地为前线供给盐钱粮。但如此重地每任四川总督鲜有在任满一年者,职责多由成都将军兼任,士卒懈战不堪守川。1860年李、蓝农民军由云入川声势浩大直逼成都,可谓夺取四川的天赐良机。
石达开突入湖南时大多数湘军都部署在长江沿线,为曾国藩、胡林翼兵围安庆的计划做着准备。翼殿大军在湘南的横冲直撞让当地团练难以招架,湘军前线将士也军心动摇。倘若石达开就地掳掠人口、钱粮后迅速转移,不仅可以有效打击湘军的战争潜力,也能为顺利入川打下基础。届时在李、蓝义军的配合下顺利拿下成都将不在话下,而湘军也将由往日全力进击东南的态势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战略劣势。
四川成都都江堰美景
易守难攻和物产丰美的四川可说是吻合石达开能力优缺点的天赐福地,善用谋略的翼王精于治理地方却拙于练兵。凭借蜀地的地缘优势石达开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训练士卒选拔将领来提高部队战力,体恤爱民长于民政的他也可以将四川打造成稳固的后方。即便咸丰帝命曾国藩率湘军重兵来攻,石达开以少量精兵即可扼守天险,如此一来后援不济、东西战线往来奔波的湘军则必定不能持久。
说起湘军因欠饷闹事的旧事,湘军鼻祖江忠源的棺材板就要盖不住了。金田起义之初他率家乡湖南新宁招募的“楚勇”五百人于象州中平完虐韦昌辉、石达开,又在蓑衣渡击杀冯云山。出人意料的是这支精兵却因欠饷严重就地解散归乡,失去楚勇的江忠源也在庐州保卫战中阵亡殉国。湘军之所以能战首先是粮饷充足和战场劫掠,其次才是血亲乡里共赴沙场不忍离弃,倘若后援不济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
回归现实的历史轨迹,对于尽早入川站稳脚跟还是由湘入鄂会攻武昌声援天京,石达开始终徘徊不定最终深陷湖南战场打了一场不该打的宝庆会战。这是他多谋寡断缺乏机变的自食苦果,也是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走下巅峰的外部环境使然。反观清廷上下从一开始的老迈昏聩逐渐舒筋活血,原湖南巡抚骆秉章受命就任四川总督前往“救火”。石达开的犹豫拖延给了他两年的充足时间来完成平叛,等到翼殿大军入川时四川防卫已如铁桶一般。
描绘石达开攻城略地的连环画
石达开既有南安决策却不坚决执行,遇有选择时两相为难顾此失彼,情势有变却又坚持原定计划这怎能不败,翼王的这段人生经历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也有切实的借鉴意义。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会制定各种计划,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常常成为我们敷衍自己的借口,持之以恒地做正确的事可能远比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