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鲜为人知的石达开南安决策,如果坚决执行湘军将无力再战

鲜为人知的石达开南安决策,如果坚决执行湘军将无力再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北风往事 访问量:1613 更新时间:2023/12/30 13:13:47

“前半生羽翼天朝,后半生沦为流寇”似乎是对石达开吊诡人生的一句无奈注脚,但其实是走入了以成败论是非的误区。笔者之前说过石达开属于弱一流谋略型统帅,虽然怯于硬仗但其善用谋略的优势却始终在线。事实上,如果石达开能够坚决执行他迅速入川经略蜀地的南安决策,那么湘军将极有可能就地溃散乃至哗变,全国反清形势也将为之一振。

之前提到翼王单飞后并未与天王彻底决裂,仍以通军主将的名义联合杨辅清等人攻略浙闽,却频遭天王背后黑手以致败走江西。趁击败湘军萧江部的间歇,石达开于南安召集部下商讨军情是为南安对策:决意趁蜀地空虚借道湖南远征经略四川,既可据有上游之势又能调动湘军解天京之围改观全局。倘若石达开能够拿下作为协济省的四川,清廷盐钱粮三者俱断,湘军无饷无粮必将军心大乱,可关键时刻翼王却陷入了致命的犹豫之中。

电视剧《太平天国》石达开(王诗槐饰)

石达开(1831—1863年)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翼王,领兵作战善用谋略拙于硬仗,于近征浙江计划失利后谋求入川发展。浙闽战局的失利让石达开放弃了在天京附近开辟新根据地的念头,远征清廷防备空虚又物产丰饶的四川被提上日程。可就在翼王借道湘南时中军主将杨辅清发信请求其策应赣北战局,速速入川还是由湖南北上会攻武昌石达开陷入两难。

俗语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四川盆地被群山环绕只留几处险要关隘可以通行的地形,使得蜀地往往于乱世中最先割据。太平军横扫东南使得清廷赋税重地江苏、浙江等地连年战乱,不得已只得将物产富饶的四川设为协济省,源源不断地为前线供给盐钱粮。但如此重地每任四川总督鲜有在任满一年者,职责多由成都将军兼任,士卒懈战不堪守川。1860年李、蓝农民军由云入川声势浩大直逼成都,可谓夺取四川的天赐良机。

石达开突入湖南时大多数湘军都部署在长江沿线,为曾国藩胡林翼兵围安庆的计划做着准备。翼殿大军在湘南的横冲直撞让当地团练难以招架,湘军前线将士也军心动摇。倘若石达开就地掳掠人口、钱粮后迅速转移,不仅可以有效打击湘军的战争潜力,也能为顺利入川打下基础。届时在李、蓝义军的配合下顺利拿下成都将不在话下,而湘军也将由往日全力进击东南的态势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战略劣势。

四川成都都江堰美景

易守难攻和物产丰美的四川可说是吻合石达开能力优缺点的天赐福地,善用谋略的翼王精于治理地方却拙于练兵。凭借蜀地的地缘优势石达开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训练士卒选拔将领来提高部队战力,体恤爱民长于民政的他也可以将四川打造成稳固的后方。即便咸丰帝命曾国藩率湘军重兵来攻,石达开以少量精兵即可扼守天险,如此一来后援不济、东西战线往来奔波的湘军则必定不能持久。

说起湘军因欠饷闹事的旧事,湘军鼻祖江忠源的棺材板就要盖不住了。金田起义之初他率家乡湖南新宁招募的“楚勇”五百人于象州中平完虐韦昌辉、石达开,又在蓑衣渡击杀冯云山。出人意料的是这支精兵却因欠饷严重就地解散归乡,失去楚勇的江忠源也在庐州保卫战中阵亡殉国。湘军之所以能战首先是粮饷充足和战场劫掠,其次才是血亲乡里共赴沙场不忍离弃,倘若后援不济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足为奇。

回归现实的历史轨迹,对于尽早入川站稳脚跟还是由湘入鄂会攻武昌声援天京,石达开始终徘徊不定最终深陷湖南战场打了一场不该打的宝庆会战。这是他多谋寡断缺乏机变的自食苦果,也是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走下巅峰的外部环境使然。反观清廷上下从一开始的老迈昏聩逐渐舒筋活血,原湖南巡抚骆秉章受命就任四川总督前往“救火”。石达开的犹豫拖延给了他两年的充足时间来完成平叛,等到翼殿大军入川时四川防卫已如铁桶一般。

描绘石达开攻城略地的连环画

石达开既有南安决策却不坚决执行,遇有选择时两相为难顾此失彼,情势有变却又坚持原定计划这怎能不败,翼王的这段人生经历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也有切实的借鉴意义。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我们会制定各种计划,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常常成为我们敷衍自己的借口,持之以恒地做正确的事可能远比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更重要。

更多文章

  • 石达开的妻子临死前,大喊另一个男人的名字,清军:此人已死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石亚达,曾国藩,太平天国,洪秀全,清军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之一,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16岁参加运动,20岁封王,可却在32岁时被凌迟处死。石达开死后,他的妻子刘氏也被送上绞刑架。可正在这生死关头,刘氏却大声呼喊着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不是石达开,而是谁?一切还是先从石达开的生平说起,石达开是广西贵县人,自幼习武,非常热衷正义。石达

  • “翼王”石达开,被清军千刀万剐,5岁幼子为何不哭反破涕为笑?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石亚达,洪秀全,太平天国,士兵,清军,翼王,石达开

    在封建朝代轮番更迭的时候,风起云涌的社会形势中出现了很多的英才。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能臣志士从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来,站在时代的潮头担当自己的责任,有的人用自己的肉身来换取社会的进步,有的人将自己投进了革命的征途。石达开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清政府日薄西山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在这场运

  •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总领军政,他为何却率军出走?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石亚达,洪秀全,太平天国,事变,军政,杨秀清

    1856年10月,江北大营的清军发现异样,“长发尸骸不可胜数,由观音门口内漂流出江,内有结连捆缚及身穿黄褂者”。这时候,清军才意识到江宁城内发生了变故,这场变故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人先后被杀,翼王石达开奉命总领军国政务。然而没过多久,石达开被迫出走,这到

  • 1863年,慈禧下令将石达开5岁儿子凌迟处死,一定要割满3000刀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慈禧,大臣,石亚达,曾国藩,石达开,太平天国

    1863年,慈禧下令,将石达开5岁儿子凌迟处死,且要满3000刀。有大臣上奏:太后,5岁稚子,难以下刀!慈禧轻哼了一声:那就养大了,慢慢儿的刮。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虎将,骁勇善战,所向披靡。慈禧曾派心腹爱将曾国藩去捉拿石达开。但是,她低估了石达开的能力,曾国藩被打得节节败退,后来还差点跳湖自尽。

  • 太平天国时代,石达开渡过了大渡河,能否开创一番新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石亚达,太平天国,清军,大渡河,洪秀全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翼王,五千岁,算是一个非常悲情的英雄,与太平天国其他几个王相比,翼王石达开更是受到世人的敬重。可惜最后他率领着孤军在大渡河的时候被清军所阻击,最后英勇牺牲。在早期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石达开谓是太平天国的一个军事奇才。他率领军队屡次打败清军和湘军,当时敌人甚至都对他非常敬畏。曾国藩在

  • 太平天国在广西73:错过的双雄会,石达开的实干,加上洪仁玕的理论,能够让太平天国起死回生吗?

    历史解密编辑:桂临塞上聊历史标签:石亚达,冯云山,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洪仁玕,历史片,古装片,太平天国在广西,太平天国(2000年电视剧)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太平天国系列人物之干王洪仁玕3:洪仁轩和石达开、冯云山的完美错过,注定了太平天国的失败前言太平天国自从“天京事变”之后,其

  • 石达开6岁儿子真的承受住了凌迟之刑?历史资料中有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石亚达,洪秀全,太平天国,慈禧,太平军

    虽然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大国,不过不得不承认封建社会真的非常可怕无情,尤其是在面对刑罚的时候。古代社会有很多刑罚会让人感到恐惧惊悚,脸上刻字是最轻的,有的朝代会剁手跺脚,只因为一个错误就会成为残疾人。还有一些刑罚让人生死不如,比如腰斩,五马分尸,凌迟,这些都是非常恐怖的刑罚。尤其是凌迟之刑

  • 天京被困时,石达开手握七万精兵为何却见死不救?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石亚达,清军,李秀成,太平天国,陈玉成

    天京一直被困,从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在此后,清军就一直在围困这座城市,只不过有时候围困比较紧,有时候比较松而已。太平天国实际上都习惯了这种状态,只要清军的围困不是特别紧,他们就该干什么干什么,一点都不耽误。天京事变后,江北、江南两座大营重建,对于南京的围困开始变得严厉起来。1858年,江南、江北两

  • 石达开死后,清廷政府并没有放过他的五岁的儿子石定忠

    历史解密编辑:gogo娱乐标签:石亚达,石定忠,清军,骆俊,太平天国,总督

    在古代历史上,皇权是至高无上的,一旦有人有谋反的嫌疑,统治者往往以严酷的刑罚来压制。因此,往往造反的人,全家牵连,不管老少病残,诛灭九族,那是常见的事情。而对于主谋,统治者往往会用斩首示众、五马分尸、肢解、凌迟、活剐等刑罚来杀一儆百。 石达开,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

  • 石达开获得湖口大捷,却不是最大赢家,而是替他人做嫁衣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石亚达,湖口,太平军,曾国藩,水师,杨秀清

    1855年1月,翼王石达开督师湖口,与曾国藩展开决战。此战,石达开采取诱敌深入之计,成功将湘军水师分割在湖口、长江,而后夜袭湘军水师大营,焚毁大型战船数十座,歼灭湘军数千。为避免遭受俘虏,曾国藩“假装”投水自尽,却被老朋友罗泽南拉着回来。经此一战,太平军扭转西征颓势,反攻湖北,第三次拿下“九省通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