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1月,翼王石达开督师湖口,与曾国藩展开决战。此战,石达开采取诱敌深入之计,成功将湘军水师分割在湖口、长江,而后夜袭湘军水师大营,焚毁大型战船数十座,歼灭湘军数千。为避免遭受俘虏,曾国藩“假装”投水自尽,却被老朋友罗泽南拉着回来。经此一战,太平军扭转西征颓势,反攻湖北,第三次拿下“九省通衢”武昌重镇,石达开也因此名扬天下,一战封神。此时,石达开年仅24岁月,曾国藩则44岁,比翼王大了20岁月。后人评价石达开,都会拿此战出来,证明他就是战神。
不考虑单干后,石达开屡战屡败,甚至被三流土司将领王应元、岭承恩等追着吊打,毫无还手之力。就湖口大捷而言,石达开绝对能算是太平天国顶级名将,风头盖过所有人,包括遥控指挥作战的东王杨秀清。因为,此时翼王战绩实在太大了,无人可与之争锋。1855年1月,林凤祥、李开芳这两位最善于野战、攻坚战的悍将,分别被包围在连镇、冯官屯,随时有全军覆没之危险。西征战局呢?先是林绍璋2万精锐惨败湘潭,后则秦日纲10万大军在田家镇被吊打。此时,石达开督师,将锐气正盛的湘军暴打,怎能不是名将,怎能不让大伙敬佩呢?借助湖口大捷,石达开名气暴涨,一战封神。然而,湖口大捷之最大赢家,并不是石达开,翼王只是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也许读者会说,笔者故意标新立异,翼王凭借此战成为战神,怎么就不是最大赢家呢?难道,石达开还是输家不成。输家呢?谈不上,翼王获得了名声,却没实际好处,他心里非常憋屈,只是不敢发泄罢了。且听笔者娓娓道来吧。1853年5月,太平军挥师西征,在南昌大战93天,结果被老对手江忠源击退。如此,主帅洪秀全小舅子赖汉英被杨秀清召回天京,整理文献工作。西征军由曾天养、韦俊、石祥贞统领,继续征战。曾、韦、石都是超级猛人,很快就攻克九江、湖口、彭泽,拿下江西三座城市。接着,曾天养回到安庆,与胡以晃北征庐州,灭了江忠源;石祥贞则回到天京战斗,对付八旗、绿营;韦俊则进入湖北,威胁武昌。
曾、韦、石等都离开了,谁来守卫打下的这三座城市呢?答案是,秦日纲负责修筑城池,派部下暂时守卫,接着则是何潮元、罗琼树(罗大纲弟弟)、赖桂英等,这都是早期著名战将,能力没得说。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何潮元、罗琼树等都是“散客”,赖桂英则是东王部下。九江、湖口大战打响之前,守将几乎没啥变化。但是,湘军从田家镇出动后,三座城市的守将则来次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林启荣守九江、黄文金与胡鼎文守卫湖口、赖桂英守彭泽。林、黄、胡、赖,都是东王直属部下。湖口大捷后,石达开回京抵御“江南大营”,秦日纲、韦俊反攻湖北,并顺利攻克武昌。林启荣、黄文金、胡鼎文、赖桂英则坚守岗位,继续与曾国藩湘军打持久战,但压力不是很大。
说到这,也许大伙已经看出来,湖口大捷最大赢家是东王杨秀清。打下三座城市的是非东殿的曾天养、韦俊、石祥贞;血战湖口,则是石达开督师,各路将领奋力拼杀,水师大将罗大纲出力最多。结果呢?基地成了杨家,大伙很无奈。湖口大捷,保住了九江、湖口、彭泽,翼王石达开得了名声,东王杨秀清则是获利,得到实实在在的东西。此外,反攻湖北,获利的是韦昌辉,因为他弟弟韦俊拿下武昌,第二次镇守此城。可以说,石达开没有获得湖口大捷之实际果实,都被杨秀清给霸占了。此外,他还不能带兵反攻湖北,去开辟属于自己的基地,而是回到天京,反击“江南大营”进攻,干着吃力不讨好之活。
1855年11月,翼王石达开率1万兵马从湖北通城南下,进入江西作战。结果大伙都知道,石达开取得很大胜利,在樟树镇击败湘军主力,将曾国藩围困在南昌孤城。王定安《湘军记》载:“江西八府五十余县皆陷,存者惟南昌、广信、饶州、赣州、南安五郡”,好不威风。此次进入江西作战,石达开身边都是本部兵马,没有东王部下。所以,打下的城市,自然也是翼殿驻守。不过,杨秀清还是想染指新打下的基地,成为实际大赢家。1856年3月,杨秀清调石达开回京,参加摧毁“江南大营”战斗。战斗结束后,杨秀清派石达开救援湖北,秦日纲东征追杀“江南大营”残敌,却派自己的弟弟杨辅清、杨原清去江西,试图夺取胜利果实。不过,杨秀清没有得逞,因为一个月后,“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死于非命。
综上所述,湖口大捷,翼王石达开获得了名,东王杨秀清则是最大赢家。由此也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诸侯王之间,一直明争暗斗;还没取得天下,彼此就想着霸占胜利果实,太平天国岂能胜利呢。对此,大伙又是如何看?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