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
《大桂平传奇》 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 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太平天国系列人物之干王洪仁玕3:洪仁轩和石达开、冯云山的完美错过,注定了太平天国的失败
前言
太平天国自从“天京事变”之后,其实是有一次非常可能翻身的机会的,只可惜,这个机会错过了两年的时间,也就是翼王石达开和干王洪仁玕错过的这两年时间。
如果石达开能忍辱负重,忍两年,而洪仁玕能早来两年,一切可能太平天国的历史都会发生改变。
1
纵观太平天国阵营里的人物,要说理论知识丰富和扎实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南王冯云山,一个干王洪仁玕。
冯云山早死,并且有关他的诸多事迹,大家都熟悉,这里就不多说了,而洪仁玕的理论厉害在什么地方?那就体现在他来到天京后为了证明自己能力,所编写的一本叫《资政新篇》的书中。
冯云山的理论姑且称之为传统,而洪仁玕的理论则是新式。“新式”到什么地步?在当时的时局和环境来说,他算是大清王朝第一位“维新变法”式的人物,在书中,他的理论可以说和当时西方的资本制度所高度契合,属于最先进的理论了。
如果让它在太平天国中得以施行,那影响将会巨大!
2
历史安排得有些巧合,更有些绝。它让冯云山和洪仁玕两个人都能看到希望,却又不给他们机会得到希望。
冯云山出现在太平天国的前期,而洪仁玕出现在后期,本来都能成为太平天国扛鼎的中流砥柱,可是偏偏冯云山在出桂之战中,殒命全州蓑衣渡;洪仁玕则迟到了两年。历史要这样安排,一个是为了让太平天国运动得以成功爆发,一个是为了让太平天国灭亡。
为什么威记要这么说?
因为“前期诸事皆出南王”,作为太平天国的实际奠基人,冯云山可谓是历尽磨难,并且建立和参与实施起了太平天国的一系列理论体系,使得太平天国从广西桂平紫荆山里得以迅速壮大和发展,继而传遍江南。
而洪仁轩作为后期总理太平天国朝政的“一把手”,却未能施展自己的《资政新篇》,被逼干起了自己并不擅长的“补锅匠”角色,结果就是成为了一个螺丝钉,哪里需要那哪里钻,钻到哪里哪里穿,最后被削权降级,最终还被凌迟,空费一番豪情壮志。
3
石达开和洪仁玕更是未曾谋面。
他们最有可能见面的一次就是洪仁玕在公元1854年,第五次想去天京的时候。 那时他曾到上海,欲借道到天京而未果,最后返回香港。
如果他能成行,改变太平天国的不只是一点点。因为此时的太平天国可谓是如日中天,形势一片大好,“首义六王”中的四王都还在。那时候的东王杨秀清军事能力超一流,由他坐镇天朝指挥八方,石达开在前线冲锋,韦昌辉在后勤,虽说还是东王独大,可是,洪仁玕的到来,将会弥补冯云山的空缺,这里是指理论上的空缺,起码不是只重军事不重理论。
因为剩下的四王要说理论知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洪仁玕,在香港接受了系统的西方理论学习的洪仁玕已经从封建的知识分子转变为新式的知识分子,他的一些纲领还是能够配合《天朝田亩制度》一起进行实施的。
那时候《天朝田亩制度》推行困难,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一个理论家的推导。太平天国将领们打仗个个是好手,但理论却正好相反。如果洪仁玕能在这时候来,起码在理论上可以支撑起太平天国疆域里的地方行政政令的顺利实施和巩固。
4
石达开和洪仁玕第二次有可能见面的机会在公元1859年。
因为这个时候石达开已经出走,按照他的性格,被安福二王这样挤兑,很难在天朝坚持到公元1859年;洪仁玕一直到公元1858年6月才开始第六次出发去天京,他从香港出发,走陆路经广东、江西、安徽;次年4月,才辗转到达天京。这点距离,他几乎用了一年。
这个时候,石达开都已经围攻宝庆未果开始往广西撤退了。
期间,洪秀全曾下诏“认错”让石达开回天京,但是石达开的固执,使得洪仁玕和他注定无缘相见。不然石达开肯回头的话,由他管理那群将领,洪仁玕实施他的《资政新篇》,这足以去除“天京事变”遗留的恶果。
如果石达开忍一忍都不一样。
5
因为“天京事变”后,连“代天父传言”的杨秀清都人死不能复生,致使“拜上帝会”所吹捧的神权已经没有了信奉力,太平军中很多人的信仰都破灭了。这时候极其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重拾他们对太平天国的信心,重新凝聚力量,而《资政新篇》所说的“民主”正好可以填补“拜上帝教”的理论体系。
对于理论,洪仁玕是强项,不需要他领兵打仗,只需要不断输出和灌输理论给太平军就行。可惜的是,石达开没回来,洪仁玕出现的时候,又没人服他,因为那些“后起之秀”的将领,比如说陈玉成和李秀成,都是凭军功崛起的,洪仁玕却是靠洪家人的身份,从内心来说谁会服?
这就迫使洪仁玕不得不领兵打仗来增加别人对他的信服力,但是,他只是理论家,不是实干家,加上时局已经不让他有出错的机会。一来二去,他只能是被逐渐边缘化。
只能说太可惜了。
6
不然第一次“变法维新”会从太平天国开始,西方列强的支持力也会偏向太平天国,因为合作总比吞并要省事,他们需要的只是利益的获取。作为在西方洋人中都有名的洪仁玕,沟通起来总比大清王朝那些老学究们要顺畅。当然了,洪秀全的反侵略,抵制洋人企图瓜分国家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资政新篇》没有在太平天国得以实施,后来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公元1911年,虽然最后都相继失败,但是,在这里面都能看到《资政新篇》影子。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威叔《太平天国在广西》系列74!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叔,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