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板桥:千秋不变之人

郑板桥:千秋不变之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艺天下 访问量:2684 更新时间:2024/1/27 7:32:04

郑板桥 墨竹图 179cm×95cm 1764 年 上海博物馆藏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變 兰竹石图 240.3cm×120cm 上海博物馆藏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他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画家。

郑變 兰竹石图 127.8cm×57.7cm 故宫博物院藏

郑板桥的题画诗,除了在内容上有思想性,抒情性以外,在形式上还更具有艺术性、趣味性。传统画家的题款跋文,大多题于画的空白处,与画面起平衡作用,而郑板桥是将书法与绘画糅合在一起,形成了共同表现形象的特殊手法,彼此关系不分割。

如《兰石图》,郑板桥别具匠心地将诗句用书法的形式,真草隶篆融为一体,大大小小,东倒西歪,犹如“乱石铺街”地题于石壁上,代替了画石所需的皴法,产生了节奏美、韵律美,又恰到好外地表现了石头的立体感、肌理美,比单纯用皴法表现立体感更具有意趣。这倒成了不可或缺的表现方法,既深刻揭示兰花特征,寓意高尚人品的意境美,又有书法艺术替代皴法的艺术美。让人在观画时既享受到画境、诗境的意境美,又能享受到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沉浸在诗情画意中,给人以综合的完美的艺术享受。

郑板桥 兰竹荆棘图 178cm×110.3cm 州博物馆藏

峭壁兰

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郑板桥 兰竹石图 74cm×130cm 济南市博物馆藏

题画兰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郑變 兰竹图 104.2cm×51.2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郑變 盆兰 54cm×86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盆兰

春兰未了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

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郑板桥 竹石图 324.6cm×136cm 旅顺博物馆藏

郑板桥 托根乱岩 189.6cm×49.5cm 南京博物院藏

郑板桥 竹石兰花图 208.7cm×139.3cm 上海博物馆藏

郑板桥 楷书 79cm×48cm 1722年 广州美术馆藏

郑板桥 隶书歌谣 1744 年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郑板桥 行书七律诗 138.2cm×74.4cm 重庆博物馆藏

郑板桥 行书七言联 115cm×28.5cm 重庆博物馆藏

更多文章

  • 郑板桥打油诗趣闻之二

    历史解密编辑:牛锅巴小钒标签:郑板桥,打油诗,庄稼,乡绅

    郑板桥(1693一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的“怪”颇有一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是含有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郑板桥的“怪”就是情系百姓

  • 郑板桥:兰花册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乾隆,举人,康熙,石涛,郑板桥,书法作品

    郑板桥 幽兰竹石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 为何说郑板桥笔下的墨竹,把文人画推到了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郑板桥,墨竹图,兰竹图,画家,苏轼

    导语:郑板桥曾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供天下之安享之人也。”他笔下的竹,是思想和人品的化身,挺劲弧直,具有一种孤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既涵括了他所向往的精神能量,也承载了他“泽加于民”的抱负。《十笏茅斋竹石图》局部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景致大都离不开梅、兰、竹、菊“四君子”

  • 名家名篇 | 郑板桥《坡公小品册》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郑板桥,坡公小品册,隶书,书法

    郑燮《坡公小品册》,纸本,纵29厘米,横18.2厘米。扬州博物馆藏。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

  • 书画联盟丨郑板桥的兰竹石画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草书,画家,书画,郑板桥,兰竹石画,书法作品

    点击:“收录于话题”分类,查阅全部。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三丛兰花,浓墨写就兰叶,俊逸多姿;淡墨渲染兰花,清雅可人,花心用浓墨点出,般配着左下角的题诗:“素心兰与赤心兰,总把芳心与客看。岂是春风能酿得,曾经霜雪十分寒。”兰花的芳

  • 郑板桥罕见小楷,你怎么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郑板桥,小楷,书法,国画,画家,书画

    关于郑板桥,我们看得最多的,是他的竹子——和隶楷杂糅,乱石铺街的“六分半书”——郑板桥书画全能,是个跨界高手。而独创“六分半书”,更能说明他的不走寻常路。当然,这种风格常常被认为有“牵强”之弊。但我们多看几幅他的书法,就能感到,这个人的风格一以贯之,十分自然。比如他的小楷,居然在方寸之间,也能整成乱

  • 郑板桥书法《满江红》, 波磔奇古神乎其神, 却被后人评乱石铺街

    历史解密编辑:李琳谈科技标签:行书,郑板桥,波磔奇,满江红,古典乐,书法作品

    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聊一下清代的著名书法家郑板桥的书法字迹。郑板桥一生留下了无数的书法墨迹,优秀的笔墨作品数不胜数,质量也是经历过了时间的考验。小编今天和大家来聊一下郑板桥的《满江红》这一书法作品,此作被很多人形容为郑板桥的登封之作。郑板桥的这幅《满江红》真的神乎其神吗?至少有人就说,郑板桥这一行书之作

  • 咸丰为何不信任弟弟奕訢,反而让八大臣辅政,他是如何考虑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古至尊宝标签:咸丰,肃顺,同治,奕訢,辅政,八大臣,恭亲王,多尔衮,慈禧太后

    咸丰十一年七月,在热河行宫的咸丰帝病重,他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召见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等人。他先是交代要传位于皇长子载淳,接着下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圣谕中所提及的八个人,便是著名的“顾命八大臣”

  • 历史上的慈安太后:一个让慈禧太后,奕訢,曾国藩都敬畏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曾国藩,慈安,慈禧,太后,恭亲王,咸丰

    慈安是咸丰帝的正妻,正牌皇后,她出生于清王朝显赫的镶黄旗钮祜禄家族,1837年8月12日出生。镶黄旗在清朝八旗里面属于“上三旗”,而且镶黄旗有“上三旗”第一旗的称号,镶黄旗的旗主基本都是皇帝亲自担任的,足以知道其尊贵程度。慈安皇后像钮祜禄是清朝旗人八大姓氏(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

  • 道光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咸丰,而不是能力更胜一筹的恭亲王奕訢?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奕訢,咸丰,道光帝,清朝,嘉庆,恭亲王

    以当时清朝所面临的局势,恭亲王奕訢未必就能做得比咸丰好!因为咸丰的能力其实并不比奕訢差。咸丰即位之时,清朝正是处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之际,不但内有太平军作乱,外有列强袭扰,且因朝堂腐败盛行,更使国库空虚,无以为继。可以这么说,道光传给咸丰的大清早已不是嘉庆传给道光那个还有希望的大清,而是一个已经烂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