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板桥打油诗趣闻之二

郑板桥打油诗趣闻之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牛锅巴小钒 访问量:4886 更新时间:2024/2/12 12:53:53

郑板桥(1693一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的“怪”颇有一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是含有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

郑板桥的“怪”就是情系百姓,与民同忧。他在山东为官长达12年,经常为察看民情,访问疾苦,常不坐轿子,不许衙役鸣锣开道,不许打“回避”“肃静”的牌子,身着便服,脚穿草鞋,拄着木杖到乡下察访。与劳作的百姓在田角地头家常里短,聊得不亦乐乎。因为他常常微服“陇上闲眠看耦耕”,以致“几回大府来相问”,竟找不到他的人影子。

郑板桥的“怪”就是不巴结谄媚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特别痛恨那些以权谋私,敲诈勒索的贪官污吏。常常用“打油诗”加以挖苦讽刺,往往使贪官污吏尴尬万分,丑态百出。据传有一次,一钦差大臣到山东巡视,到处收受贿赂,搞得百姓怨声载道,鸡犬不宁。一日来到潍县(今潍坊市)仍想获取馈赠。郑板桥深知其心,不动声色。待钦差离开的时候,便派衙役送去大礼包,钦差以为是厚礼,眉开眼笑,打开一看,却是潍县特产大萝卜。还另附打油诗一首:

东北人参凤阳梨,

难及潍县萝卜皮。

今日厚礼送钦差,

能驱魔道兼顺气。

钦差看了气得七窍生烟,吹胡子瞪眼,却又无可奈。只能怀恨在心,找机会秋后算账。

郑板桥的“怪”就是他在为官期间,常用村言俚语打油诗发布告示,起到教化乡民,破除迷信的作用。传说郑板桥在潍县做知县时,有一年,恰逢当地大旱,禾苗一片枯萎。身为父母官的郑板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时一愁莫展。当地乡绅财主号召百姓捐钱捐物,准备修建龙庙,想要用求神拜佛迷信的方法得到雨水,滋润庄稼。郑板桥却不信求神拜佛封建迷信那一套,一听此消息大喜,立即召集当地乡绅财主到县衙议事。他提议把那些求神修庙的钱物集中起来修渠,用来引水浇地灌溉庄稼。当场就遭到了很多乡绅财主的极力反对。这时,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乡绅陶老先生站了出来,支持郑板桥的主张,当即捐银一千两。其他乡绅财主一时语塞也无话可说,纷纷解囊捐款捐物。郑板桥为了打消百姓们半信半疑的心结,思来想去,写了一首打油诗的告示,叫衙役们到大街小巷各乡镇到处粘贴,其内容是:

吃斋能行善,骡马上西天。

戒色能益寿,太监活千年。

求神能下雨,沙漠变绿原。

不如深浚河,引水灌良田。

此诗的前六句采用夸张的写法,通过这“吃斋”、“戒色”、“求神”所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接着笔锋一转,转折到自己的真正目的,利用大白话让普通老百姓都能一看就懂,真正起到了教化百姓,破除迷信的双重作用。

在郑板桥的不懈的努力下,潍县的老百姓终于采纳了他的主张,修渠引水。成功的度过了大旱之年。百姓们喜笑颜开,交口称赞郑板桥这位爱民如子的父母官。

郑板桥的“怪”还透露出的是一股为人处事的机智,看透人生的智慧,更是有着永不泯灭的灵魂。真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郑板桥的“怪”是内心的赤诚与善良,对亲朋故旧与普通百姓送去春天般的温暖,令人心生敬佩。

据传,有一年德高望重的陶公陶老先生,时年正值六十寿诞,亲自下请帖请郑板桥赴宴。郑板桥想到陶老先生对他的工作支持,以及对潍县百姓的贡献,决定前往赴宴。

谁知此日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滂沦大雨,郑板桥难辞陶老先生一片盛情,只好冒雨前去祝寿。

陶老先生见郑板桥县太爷冒雨前来祝寿,十分高兴,奉为上宾。郑板桥才华横溢,诗书画堪称三绝。顿时给祝寿增添了几分雅兴,众宾客深知郑板桥定有贺寿的上剩之作。于是,宾客首推郑板桥写诗祝寿,陶老先生急忙将房四宝捧出。郑板桥见宾主如此殷勤,盛情难却,便把大红纸张辅展开来,当即笔酣墨饱地写了“奈何”二字。众宾客一见,不解其意,面面相觑,只好在一旁窃窃私语。这时,又见郑板桥写下“奈何可奈何”,整句成为:奈何奈何可奈何。陶老先生见此句不伦不类,哭笑不得,又不知下句是什么,颇觉尴尬。确实有点不知奈何,也奈何不得这位县太爷。正在众宾客惶恐疑惑之际,只见郑板桥面带微笑,继续挥毫道:

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祝陶公寿,

寿比滂沱雨更多。

众宾客一见,才明白过来,个个伸出大拇指连连夸赞。陶公陶老先生更是大喜过望,连忙拱手称谢。寿宴开始了,众宾客象众星捧月一样,将郑板桥拥入首席就坐。郑板桥此打油诗可谓触景生情,别有情趣,随意挥洒,不落俗套,足见郑板桥才思敏捷,学识渊博。真乃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总之,郑板桥一生有着竹子的虚心和气节,却也如顽石一般的怪异嶙峋。他不肯为权势低头,爱民如子,疾恶如仇。自己宁愿卖画为生,也不愿攀附权贵。

他是敢于用打油诗嘲笑怒骂的怪才,深得百姓拥戴的清官。他那一句“难得糊涂”、“吃亏是福”,更是其历经人生磨难后,留给世人的警世良言。

标签: 郑板桥打油诗庄稼乡绅

更多文章

  • 郑板桥:兰花册

    历史解密编辑:文艺天下标签:乾隆,举人,康熙,石涛,郑板桥,书法作品

    郑板桥 幽兰竹石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 为何说郑板桥笔下的墨竹,把文人画推到了极致?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郑板桥,墨竹图,兰竹图,画家,苏轼

    导语:郑板桥曾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供天下之安享之人也。”他笔下的竹,是思想和人品的化身,挺劲弧直,具有一种孤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既涵括了他所向往的精神能量,也承载了他“泽加于民”的抱负。《十笏茅斋竹石图》局部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的景致大都离不开梅、兰、竹、菊“四君子”

  • 名家名篇 | 郑板桥《坡公小品册》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书法网标签:郑板桥,坡公小品册,隶书,书法

    郑燮《坡公小品册》,纸本,纵29厘米,横18.2厘米。扬州博物馆藏。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

  • 书画联盟丨郑板桥的兰竹石画

    历史解密编辑:書畫聯盟标签:草书,画家,书画,郑板桥,兰竹石画,书法作品

    点击:“收录于话题”分类,查阅全部。提示:图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图片并不确定作品之真伪,不作为投资收藏的依据,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三丛兰花,浓墨写就兰叶,俊逸多姿;淡墨渲染兰花,清雅可人,花心用浓墨点出,般配着左下角的题诗:“素心兰与赤心兰,总把芳心与客看。岂是春风能酿得,曾经霜雪十分寒。”兰花的芳

  • 郑板桥罕见小楷,你怎么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郑板桥,小楷,书法,国画,画家,书画

    关于郑板桥,我们看得最多的,是他的竹子——和隶楷杂糅,乱石铺街的“六分半书”——郑板桥书画全能,是个跨界高手。而独创“六分半书”,更能说明他的不走寻常路。当然,这种风格常常被认为有“牵强”之弊。但我们多看几幅他的书法,就能感到,这个人的风格一以贯之,十分自然。比如他的小楷,居然在方寸之间,也能整成乱

  • 郑板桥书法《满江红》, 波磔奇古神乎其神, 却被后人评乱石铺街

    历史解密编辑:李琳谈科技标签:行书,郑板桥,波磔奇,满江红,古典乐,书法作品

    小编今天要和大家聊一下清代的著名书法家郑板桥的书法字迹。郑板桥一生留下了无数的书法墨迹,优秀的笔墨作品数不胜数,质量也是经历过了时间的考验。小编今天和大家来聊一下郑板桥的《满江红》这一书法作品,此作被很多人形容为郑板桥的登封之作。郑板桥的这幅《满江红》真的神乎其神吗?至少有人就说,郑板桥这一行书之作

  • 咸丰为何不信任弟弟奕訢,反而让八大臣辅政,他是如何考虑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古至尊宝标签:咸丰,肃顺,同治,奕訢,辅政,八大臣,恭亲王,多尔衮,慈禧太后

    咸丰十一年七月,在热河行宫的咸丰帝病重,他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于是召见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等人。他先是交代要传位于皇长子载淳,接着下谕:“皇长子载淳现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圣谕中所提及的八个人,便是著名的“顾命八大臣”

  • 历史上的慈安太后:一个让慈禧太后,奕訢,曾国藩都敬畏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曾国藩,慈安,慈禧,太后,恭亲王,咸丰

    慈安是咸丰帝的正妻,正牌皇后,她出生于清王朝显赫的镶黄旗钮祜禄家族,1837年8月12日出生。镶黄旗在清朝八旗里面属于“上三旗”,而且镶黄旗有“上三旗”第一旗的称号,镶黄旗的旗主基本都是皇帝亲自担任的,足以知道其尊贵程度。慈安皇后像钮祜禄是清朝旗人八大姓氏(佟佳、瓜尔佳、马佳、索绰罗、赫舍里、富察、

  • 道光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咸丰,而不是能力更胜一筹的恭亲王奕訢?

    历史解密编辑:二楼讲故事标签:奕訢,咸丰,道光帝,清朝,嘉庆,恭亲王

    以当时清朝所面临的局势,恭亲王奕訢未必就能做得比咸丰好!因为咸丰的能力其实并不比奕訢差。咸丰即位之时,清朝正是处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之际,不但内有太平军作乱,外有列强袭扰,且因朝堂腐败盛行,更使国库空虚,无以为继。可以这么说,道光传给咸丰的大清早已不是嘉庆传给道光那个还有希望的大清,而是一个已经烂到

  • 道光为何不立恭亲王奕訢为皇帝?而选择腿瘸的咸丰,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小法观探标签:咸丰,皇帝,清廷,清朝,恭亲王,道光帝,王奕訢,大清王朝

    道光皇帝在他去世前曾经指定自己的四弟恭亲王奕訢为继承人。然而,当道光皇帝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宣统和奕譞都夭折了,没有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因此,清朝政治权力中心开始考虑其他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治权力中心决定推选咸丰为新皇帝。虽然咸丰腿部残疾,但他是道光皇帝的嫡长子,拥有皇位继承的优先权。此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