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光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咸丰,而不是能力更胜一筹的恭亲王奕訢?

道光皇帝为什么要传位给咸丰,而不是能力更胜一筹的恭亲王奕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楼讲故事 访问量:3458 更新时间:2024/1/21 0:22:03

以当时清朝所面临的局势,恭亲王奕訢未必就能做得比咸丰好!因为咸丰的能力其实并不比奕訢差。咸丰即位之时,清朝正是处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之际,不但内有太平军作乱,外有列强袭扰,且因朝堂腐败盛行,更使国库空虚,无以为继。可以这么说,道光传给咸丰的大清早已不是嘉庆传给道光那个还有希望的大清,而是一个已经烂到根上,濒临崩溃的大清。就是这么一个已趋于崩溃的清朝,咸丰却是硬生生的将它给撑了下来,让清朝得以继续存在近百年的时间。就单凭这点,咸丰的能力就差不到哪里去,至少对于清朝而言,他还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君主。以史而言,咸丰的资质在清朝皇帝中虽不是最好的,但却也是中游偏上的。他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进行改革,严惩贪污腐败,如罢斥了道光朝任军机大臣二十余年贪位保荣的穆彰阿,处决了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两广总督耆英,其改革力度和决心远超嘉庆、道光两代君主。重用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采纳其以汉制汉的政策,重用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汉臣,让他们掌控军政要权,继而拯救大清。

其后,推行厘金制度,用以替代当时因太平天国起义而处于瘫痪状态的国内常关的职能,缓解清朝国库空虚的问题,增加清朝国库的赋税收入。可以说,从咸丰即位,种种表现来看,他虽存在着各种的缺点,比如优柔寡断(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曾反复在战与和来回徘徊,继而让清军丧失了诸多战机),贪生怕死(英法联军进犯北京时,还未抵达北京,咸丰就狼狈逃至承德,致使清军再无心应战,北京失守,圆明园等瑰宝毁于大火之中)等等,但也算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他颇思除弊求治,是励精图治,严惩贪污腐败,并无视满汉之分,重用左宗棠、曾国藩等汉臣。由此本已趋于崩溃的清朝,在他的缝缝补补之下,得以再次苟延残喘近百年的时间。而今人之所以多数认为咸丰是一个无能之君,究其原因在于咸丰实在是太倒霉了!可以说咸丰是中国二百余位皇帝当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位。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波及范围最广,实力最强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让他赶上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让他摊上了;中国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没落让他碰上了。同时,他所继承的清朝又是一艘已经是航行二百余年,早已是千疮百孔的破船。所以如此之局面,咸丰能做到那般局面,以他的资质来说,已算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当然,咸丰能力虽不弱,但较之奕确是差了些许,而他之所以能坐上皇位,原因还在于他有个好师傅。当时,道光皇帝驾崩前,膝下有六子:皇四子奕詝、皇五子奕誴、皇六子奕訢、皇七子奕譞、皇八子奕詥和皇九子奕譓,而这六子中道光最钟意的就只有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这两位皇子,奕詝“长且贤”,而奕訢“天资颖异”,虽为庶出,但清朝皇位传承并不在意嫡庶(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皆非嫡子)。最初,道光在咸丰和奕之间,是两为其难,两人选谁都可以,但又选谁都为难,选择咸丰,又觉得奕訢可惜,选择奕,又觉得咸丰可喜,总之道光是纠结,纠结,再纠结。但是,咸丰在他师傅杜受田的教导下,却逐渐在道光的心中占据着更为重要的位置,并最终战胜奕訢,成为大清新一代的君主。彼时,咸丰的师傅杜受田,他深知自己的学生在才能上是绝对比不过奕的,无论是文,还是武,所以他就教导咸丰要知道扬长避短,既然文武都比不上奕訢,那就剑走偏锋,比孝,看谁对道光更孝顺。由此,在杜受田的刻意教导下,咸丰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在极力的表现自己的仁与孝。

比如某次,道光带着诸皇子们去南苑打猎,让他们比试射猎骑术,看谁厉害。要比射猎骑术,咸丰显然不是奕訢的对手,于是乎他就遵循杜受田的教导,着重表现出自己的仁。当时在打猎的过程中,他是一箭不发,待道光问他后,他就答到:此时正是万物繁衍,孩儿不忍残害新生的生命,更不忍让它们骨肉分离,因此不忍射杀。而道光听到他这般回答,自然是被深深的感动了,想着自己的孩儿居然这般仁厚,宁愿不要我的赏赐,也要保护好这些小生命,真是宅心仁厚啊!再比如道光衰病时,准备召咸丰、奕訢入对。两位皇子分别请教了老师。奕訢的老师告诉他要尽量显示出自己的治国才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咸丰的老师杜受田却告诉他:在道光自言老病,问他治国方略时,不要解答任何问题,就是要一直跪在地下磕头痛哭流涕,说父皇不老,定然能病愈,长命百岁,以表孝顺之心。此后,道光召见并询问他们治国之策时,两位皇子就皆照自己的老师所说的那般做,后显然是咸丰更胜一筹。试想,皇帝也是人,对于一个人来说,他能不想长命百岁,能不想自己的儿女孝顺自己吗?由此,当道光卧病在床之时,奕訢只知在道光的面前夸夸其谈,不问一句道光的病情如何,而咸丰却是一句不说,只知跪在地上,乞求道光能够长命百岁,两相比较下,试问谁更受道光的喜爱呢?显然是咸丰。道光毕竟是一个将死之人,人将死就越发的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孝顺自己,能够关心自己。而咸丰的那些仁孝的举动,就正好迎合了道光的心思,望着咸丰这位时常跪在自己的身边,乞求上天让自己的父亲一定要长命百岁的儿子,道光自然是越看越顺眼,越看越喜欢。如此,随着道光越来越喜欢咸丰,越来越倾向咸丰,大清的皇位最终也就落到了咸丰的手中。只得说,咸丰能战胜比自己能力强的六弟奕訢,成功坐上皇位,靠的就是仁与孝。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奕訢咸丰道光帝清朝嘉庆恭亲王

更多文章

  • 道光为何不立恭亲王奕訢为皇帝?而选择腿瘸的咸丰,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小法观探标签:咸丰,皇帝,清廷,清朝,恭亲王,道光帝,王奕訢,大清王朝

    道光皇帝在他去世前曾经指定自己的四弟恭亲王奕訢为继承人。然而,当道光皇帝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宣统和奕譞都夭折了,没有合适的皇位继承人。因此,清朝政治权力中心开始考虑其他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治权力中心决定推选咸丰为新皇帝。虽然咸丰腿部残疾,但他是道光皇帝的嫡长子,拥有皇位继承的优先权。此外,他

  • 作为清朝的开明王爷,如果奕訢继承皇位,会比咸丰帝做得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咸丰,恭亲王,奕䜣,清朝,慈禧,光绪

    我们知道咸丰帝在位期间先后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外东北库页岛就是咸丰帝割让出去的,所以说咸丰绝对是昏君。而咸丰的六弟爱新觉罗·奕訢人称“鬼子六”,如果当年道光皇帝把皇位传给奕訢,奕訢会比咸丰做得好吗?奕訢确实有三点比咸丰强。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訢任领班

  • 差点当上皇帝的恭亲王奕訢是怎样度过晚年的?庸庸碌碌度过余生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奕訢,恭亲王,清朝,慈禧,光绪,咸丰

    奕訢,晚清重臣,他拥有着一系列看似风光无限的“头衔”,他是道光帝和孝静成皇后的第六个儿子,是咸丰帝的弟弟,是同治帝的叔叔,也是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他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历任领班军机大臣、议政王、领班总理衙门大臣等要职,可谓是晚清权倾朝野的权臣。一位叫马士的美国人曾说“一般人认为如果恭亲王不

  • 晚清时期,爱新觉罗溥伟恭亲王奕訢之孙,还是非常帅气的!

    历史解密编辑:激情电竞君标签:恭亲王,奕訢,罗溥伟,晚清

    晚清时期,爱新觉罗溥伟,恭亲王奕訢之孙,还是非常帅气的,爱新觉罗家族不管男女颜值都还不错,只能说帝王之家天生的贵气!

  • 道光为何不立政治才能、身体素质更好的奕訢为帝,而是选择咸丰?

    历史解密编辑:宠物不求人标签:道光帝,咸丰,清朝,清廷,恭亲王,嘉庆

    恭亲王奕訢身体素质的确是要比咸丰奕詝要强得多。据清史记载,咸丰小时候曾得过天花,虽痊愈,但却还是落下了后遗症,不但脸上长满麻子,身体也变得有些羸弱,成了一个病秧子。除此,咸丰还是皇子时,在南苑狩猎,因追逐野兽不慎跌入马下,虽得上驷院正骨医士全力救治,但腿脚还是落下残疾,致使行动出现不便。但是,若要说

  • 大权独揽的恭亲王奕訢,为什么斗不过一个寡妇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奕訢,恭亲王,慈禧,咸丰,亲王,道光帝

    来源 | 头条号正说清代十二朝爱新觉罗·奕訢,虽然在和咸丰皇帝的皇位角逐中败北,但却被道光皇帝于传位遗诏中晋封为亲王;咸丰皇帝临终安排的“赞襄政务大臣”中,恭亲王奕訢虽然被排除在外,但他却一手将慈禧太后推到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这位被光绪皇帝评价为“忠诚匡弼,悉协机宜”的忠臣、能臣楷模,虽错失大清皇位

  • 奕訢作为晚清开明政治家,主持洋务二十余年,为何斗不过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俊小伙呦标签:慈禧,同治,晚清,光绪,清朝,咸丰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王朝,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导致清朝很排外,而且对汉族大臣防范很严格。就是在最开明的康熙朝,朝廷里掌握实权的汉族大臣也并不多。到了晚清,由于慈禧掌权,妇道人家,更是见识短浅,争权夺利是一把好手,开放发展、学习先进、治国理政却一样都不行。在她的领导下,占据帝国权力核心的满族大臣和皇亲国戚

  • 曾经显赫的恭亲王奕訢为何慢慢沉寂了,他为何成不了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雪清爽雪千寻标签:奕訢,慈禧,多尔衮,恭亲王,慈安,太监,清廷,恭亲,王奕訢,小说家,国防政策,金庸笔下角色,军事政策,慈禧太后

    辛酉政变后,慈禧逐渐抓住清廷的最高权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先是处死了曾经帮助其实施辛酉政变的政治盟友胜保,随着慈禧手中权力的不断稳固,她和先前的政治盟友开始产生矛盾。其实自慈禧和奕在热河达成政治密约后,双方一直都尽量遵守着当时的承诺,也就是慈禧和慈安一方掌握垂帘听政的决定权,奕一方则以议政王的名义领衔

  • 如果道光选择恭亲王奕訢接班,清朝能否有复兴机会?答案是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皇帝,清廷,皇位,清朝,恭亲王,道光帝,李鸿章,曾国藩,王奕訢,大清王朝

    六子奕訢和皇四子奕詝都是道光皇帝喜欢的儿子,但是按照长幼次序,皇位该是老四的。如果传给了老六奕訢,就难以服众,就会引起内乱,因此道光最终还是把皇位传给奕,老六奕訢跟皇位失之交臂。有人假设,如果奕当了皇帝,就能挽救大清灭亡的命运,就能让大清千秋万代。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大清封建体制是集权高

  • 道光帝明明喜欢奕訢,为啥没有传皇位给他,只是封了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道光帝,咸丰,皇位,皇帝,亲王,奕訢

    1850年,道光帝在病危之时,遗诏出现了“一匣双谕”。当时召见的大臣,打开御书之后,大吃一惊,里面有三行内容,其中一行: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另一行: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道光三十年,奕詝继承皇位,名号咸丰帝,在此之前,可用五个字来形容他“德才不配位”,形象不佳,天生还有点坡脚,反观奕訢,高大英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