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野心勃勃的草原霸主噶尔丹,怎落得服毒自杀的下场!

野心勃勃的草原霸主噶尔丹,怎落得服毒自杀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闻野记 访问量:1445 更新时间:2023/12/18 11:58:46

一 明清交接之际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准噶尔汗国

准噶尔部落是由蒙古瓦剌部分裂而来。瓦剌部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 明英宗时期,明朝50万精锐就是在土木堡丧于瓦剌部之手,后来于谦带领北京军民赢得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带领瓦剌部重新退回草原。没过多久,蒙古鞑靼部崛起,在鞑靼部不断的打击下,瓦剌部向西迁移并发生分裂,分为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四部,在历史上被统称为卫拉特部,因为地处漠西,也称为漠西蒙古。

到了十七世纪,就是明朝末期的时候,卫拉特四部中的准噶尔部崛起,成为漠西扛把子。强大起来的准噶尔部,开始了它的扩张进程。准噶尔部向西压迫土尔扈特部,把土尔扈特部逼得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最后进入沙俄境内。向东压迫杜尔伯特部,侵占杜尔伯特部的领地,并企图兼并和硕特部。在准噶尔部咄咄逼人的攻势下,杜尔伯特部和和硕特部都选择内附清朝,以求自保。

准噶尔部统一漠西蒙古后,继续入侵青海,威胁清朝,击败哈萨克人,哈萨克成为准噶尔附属国,接着翻过天山,征服回部,出兵拉萨,凌摄西藏,经过不断的东征西讨,准噶尔成为一个与沙俄、清朝接壤的强大汗国,极盛时期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公里,是继元朝之后蒙古草原上出现的新一个草原帝国。

二 一心想重现成吉思汗荣光的准噶尔汗王--噶尔丹

噶尔丹是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子,他出生于1644年,正是明朝灭亡,清军入关的那一年。从明朝末期开始,四卫拉特已经开始广泛的崇信喇嘛教,所以,噶尔丹青年时期就被送去西藏,师从达赖五世,研习佛法。其实这也算是对他的一种放逐,因为噶尔丹是没有资格继承汗位的,他父亲希望他能在西藏潜心钻研佛法,成为一代高僧,最后在西藏终老一生。

但是野心勃勃的噶尔丹并没有按照他父亲给他设计的轨迹往前走。当然,在达赖五世的影响下,噶尔丹接受了喇嘛教,并且成为一个虔诚的喇嘛教徒,但是在内心深处,他更渴望权力,所以,到西藏没多久,他便与当时西藏的实权人物第巴桑结嘉措密切交往,以获取西藏上层的支持,并且经常返回准噶尔,参与其兄僧格的政治、外交活动。

不久,准噶尔爆发内乱,噶尔丹兄长僧格在内乱中被杀,消息传到西藏后,西藏上层都支持噶尔丹会去争夺汗位,于是噶尔丹日夜兼程返回准噶尔,参与到这场上层统治集团的权力争斗中来。由于噶尔丹的父兄之前在准噶尔内部的威望很高,因此噶尔丹在准噶尔部众中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加上又有西藏的支持,所以噶尔丹最后在这场权力争斗中胜出,成为准噶尔台吉。

在清朝眼里,噶尔丹是一个叛乱分子,但是说实话,噶尔丹称得上是草原的一代雄主,他梦想重新建立起一个草原帝国,重现成吉思汗的荣光。

噶尔丹

三 清准战争前期噶尔丹的政策

1671年,即康熙十年,噶尔丹上台后,继续了准噶尔的扩张进程,并且制定了详细的战略计划,先统一天山北路的卫拉特蒙古诸部,进而出兵天山南路,统治回疆,以确立准噶尔在天山南北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稳定后方后,再继续东进,与清朝争锋。

康熙十八年(1679年)七月,噶尔丹在基本征服了卫拉特蒙古诸部后,亲自领兵3万,天山以南地区,在连续征服吐鲁番、哈密之后,准噶尔势力已伸展至甘州(今甘肃张掖)一带,对清朝产生了直接的威胁。同年,噶尔丹以“西域既定,诸国咸愿奉为汗”为由,请求达赖喇嘛授予他汗位,达赖喇嘛五世应噶尔丹之求,赠噶尔丹“博硕克图汗”号。这里说一下,噶尔丹是蒙古绰罗斯家族,与也先同属一族,他也是至也先称汗两百多年后,绰罗斯家族唯一一个称汗的草原共主。但是绰罗斯家族不属于草原黄金四家族,所以噶尔丹虽然用强大的武力逼迫草原各部落对其臣服,但是这些部落心里并不认同噶尔丹,这也为日后噶尔丹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继续说回清准战争。在噶尔丹刚上台时期,就向清朝表示了臣服之心,年年上贡,汗国内重大事宜都向中央上报,并请求康熙承认“博硕克图汗”的称号。清朝此时正在处理吴三桂等的“三藩”之乱,无暇西顾,因此对于噶尔丹的野心,康熙虽然心知肚明,但是没有过多干涉,对于噶尔丹的贡物,来者不拒,但是不承认其汗号,拒绝授予汗印。

随着准噶尔逐渐降服天山南北诸多部落,清朝这边也平定了“三藩之乱”,两大势力不可避免的发生碰撞,清准战争全面爆发。

康熙帝

四 清准战争的全面爆发与噶尔丹的败亡

清准战争,又叫清统一准噶尔之战,战斗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式打响,一直到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才宣告结束,长达近70年。挑起这场战争的,正是噶尔丹。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率领准噶尔骑兵,越过杭爱山,大举进攻喀尔喀部的土谢图汗。当时土谢图汗正在与沙俄军队交战,噶尔丹选择此时出兵,显然是为了解沙俄军队之围而去的。其实,从康熙十三年到康熙二十二年(1674—1683)间,噶尔丹几乎每年都派人与沙皇俄国相勾结,谋求获取沙俄的支持,企图同沙俄订立军事同盟,求得沙俄给予军队和枪炮的援助。

在准噶尔的进攻下,喀尔喀部不敌,逃入内蒙古,噶尔丹率兵一路追击,俘掠人口,抢劫牲畜。

1690年,噶尔丹率两万骑兵,大举南下,清朝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等发兵两万前往堵截,双方在乌尔河发生战斗。噶尔丹的两万人马配备了足够多的火器,而且噶尔丹还发明了“驼阵”,就是将大炮装在骆驼身上,能够就地开炮,快速转移,具有十分强大的机动性。而两万清军都是轻骑兵,加上轻敌冒进,所以首战失利,两万清军基本上全军覆没。噶尔丹趁势渡过西拉木伦河,深入到距北京只有700里的乌兰布通,并且还致书康熙,“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公然揭示他企图和清朝南北分庭抗礼的野心。

乌尔河战斗,清军的惨败让蒙古各部人心惶惶,噶尔丹肆无忌惮的劫掠,各部纷纷四散逃亡,长城以北的秩序崩塌。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决定御驾亲征,彻底解决噶尔丹。

康熙御驾亲征

而这时候,准噶尔后院又起火了。当初,噶尔丹的兄长僧格被杀的时候,僧格的几个儿子尚在幼年,噶尔丹得以夺取大权,但是在法理上僧格的儿子才是准噶尔部真正的继承人。随着僧格的儿子逐渐长大,对叔父噶尔丹越来越不满,而且僧格的儿子策妄阿拉布坦也是一个强人,就在噶尔丹出击喀尔喀蒙古时,策妄阿拉布坦发动了政变,控制了新疆地区,夺取了大汗之位。噶尔丹后方被断,他的几万人马只能在漠南蒙古游荡,靠劫掠驼马牛羊维持。但是噶尔丹认为,侄子策妄阿拉布坦不足为虑,只要能打败清军,在漠南站稳脚,重新夺回汗位易如反掌,而且沙俄也向他许下空口承诺,愿意出兵帮助噶尔丹攻击其他蒙古部族。在这种情况下,噶尔丹最终做出了错误的决定,继续孤兵深入,摆出与清军决战的架式。

  • 乌兰布通之战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月,康熙发兵10万,分两路出击,左路军出古北口(今河北滦平南),右路军出喜峰口(今河北宽城西南),从左右两翼迂回北进,消灭噶尔丹军于乌珠穆沁地区。但是右路军刚出长城,北进至乌珠穆沁境就遭遇噶尔丹军,初战失利,被迫南撤。康熙急忙令右路军停止南撤,与左路军会合,合击噶尔丹于乌兰布通,并派兵一部进驻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伺机侧击噶尔丹归路。

噶尔丹故技重施,将万余骆驼缚蹄卧地,背负木箱,蒙以湿毡,摆成一条如同城栅的防线,谓之“驼城”,令士兵于驼城之内,依托箱垛放枪射箭,清军则以火器部队在前,步骑兵在后,同噶尔丹对阵。由于清军兵力占绝对优势,在清军火炮的猛烈攻击下,噶尔丹的驼阵被轰断,清军骑兵趁机从正面发起冲击,噶尔丹大败,仅剩数千人狼狈逃回科布多(今蒙古吉尔噶朗图)。

乌兰布通之战

昭莫多决战

乌兰布通战败后,噶尔丹龟缩在科布多地区,集合残部,休养生息,以期东山再起。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在沙俄的怂恿和支持下,噶尔丹率骑兵3万再次向东进犯,到达巴颜乌兰一带。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2月,康熙再次亲征,发兵10万分三路大举出击,康熙则坐镇中路。得知康熙亲征后,噶尔丹不敢迎战,尽弃庐帐、器械,乘夜西窜,清军进抵巴颜乌兰时,扑了个空。但是康熙没有撤军,而是继续追击,最终将噶尔丹诱至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宗莫德市),在昭莫多进行了了决战。此战清军再次大获全胜,歼灭噶尔丹部3000多人,其部众四散溃逃,噶尔丹仅率数骑逃脱。

昭莫多决战基本歼灭了噶尔丹的有生力量,至此清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失去军队的噶尔丹,再也没有了对抗资本,成为了一股走投无路、日暮途穷的流匪。

  • 噶尔丹兵败自杀

虽然噶尔丹的军队已经基本歼灭,但是他依然拒不投降,为了彻底消除这个心头大患,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2月,康熙第三次发兵,此次出兵共6000人,由宁夏出发,进剿噶尔丹残部,康熙则坐镇宁夏,亲自指挥这次行动。在清军的围剿下,走投无路的噶尔丹饮药自尽。

虽然噶尔丹兵败自尽,但是清准战争并没有结束,在噶尔丹死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续任准噶尔部台吉,在策妄阿拉布坦的统治下,准噶尔部又逐渐强大起来,继续和清朝对抗。直到乾隆时期,才彻底平定准噶尔。

五 噶尔丹失败的原因

作为草原上的一代雄主,噶尔丹的失败并不是偶然,而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 出身非黄金家族,不能服众

噶尔丹虽然有心重现成吉思汗的荣光,统一草原各部,重新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草原帝国,但是由于他并非蒙古黄金四家族出身,在那个以尊卑血统论的时代,他不能令草原各个部落真正臣服,虽然以武力暂时统一,但终究还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一旦噶尔丹失败,各个部族就会弃他而去,这也是为什么噶尔丹打到最后只剩下孤家寡人了。

  • 准噶尔内部内讧不断

当初噶尔丹的兄长僧格就是因为内讧被杀,噶尔丹虽然夺取了汗位,但是僧格的几个儿子都还在,噶尔丹的汗位名不正言不顺。最后被侄子夺权,切断后路,这也应了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 清朝的外交

噶尔丹敢一路东征,追击喀尔喀蒙古,将军队开至长城附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沙俄的支持。但是,噶尔丹不知道的是,其实在沙俄和清朝的条约中,沙俄早就将他出卖了。噶尔丹与清朝第一次交战时,正是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的时候,在条约中,清朝对沙俄做出了很大的让步,条件是沙俄不得干预清准战争,不得以军队或者武器的方式支援准噶尔,在清军追击准噶尔的过程中,不得让准噶尔军队进入沙俄境内。

后方被切断,沙俄又戒备森严,可以说,在噶尔丹与清朝开战之前,就已经陷入了绝境。

  • 康熙时期清军还保持强大的战力

当然,上述原因都还只是外部因素,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最终解决噶尔丹,必须依靠战争。康熙时期,清朝建立不久,军队还没有完全腐化,仍然保持着强大的战力。在加上清军的人数优势,火炮优势,孤军深入的噶尔丹,并不是清朝对手,失败是必然。

更多文章

  • 噶尔丹雄心如成吉思汗,实力强劲,为何最后却败给了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沙俄,清朝,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成吉思汗,准噶尔部,化学武器

    噶尔丹和康熙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两人在十七世纪末期的那场史诗般的对决,真可谓棋逢敌手,将遇良才。噶尔丹从一出生就光芒万丈,据说是温萨活佛投胎转世。少年时期的噶尔丹,师从扎什伦布寺四世班禅,其后又跟随达赖喇嘛学习。长期的系统学习,让他打下了深厚的佛学基础,也让他具备了敏锐的眼光和聪慧的头脑。

  • 号称半人半神的噶尔丹,到底有多厉害?让康熙亲自御驾亲征三次?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半神,清朝,准噶尔

    噶尔丹是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的第六子,性情豪放不羁,是一匹实力派的草原野马。不仅具有军事才能,还具有煽动人心的手段,虽然他有过潜心研究佛法,但此人没有菩萨心肠,具有挑战性的欲望,内心只有权利和欲望。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重视噶尔丹,御驾亲征准噶尔,是因为噶尔丹对清朝生死存亡的影响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在人们看来

  • 巅峰时期的噶尔丹有多厉害?以一人之力,能敌清朝和沙俄两大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噶尔丹,沙俄,清朝,康熙,蒙古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道:“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陆游对于战争的描写,诗句中虽然没有直接的描写战争,但是凭借我们的想象,还是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战争中的场面。战争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在现代来说,更多的是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的对抗,但是在古代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最直接的一种对抗

  • 蒙古诸部早已凋零,噶尔丹是从哪里来的,为何突然就辉煌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噶尔丹,尔丹,蒙古,准噶尔部,准噶尔

    噶尔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如流星一样辉煌一时。那么,这个噶尔丹是怎么崛起的?他对中国历史,发挥过什么作用呢?(噶尔丹)1368年,朱元璋的大军攻入北京,蒙元政权土崩瓦解。蒙古诸部散居各地,以大漠为界,可分为漠北、漠南及漠西三大蒙古聚居地。明朝中叶,1449年,发动“土木堡之变”、俘虏明英

  • 噶尔丹通过假意投降,借助烧路边野草冒烟,来躲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清军,皇帝,康熙,噶尔丹,小说家

    北方的隐患消除了,然而大西北又发生了反叛,出生在今天新疆伊犁,长期活跃在准噶尔部噶尔丹,在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在沙皇俄国的挑唆下,野心越来越大,漠西蒙古被他征服,接着又去打漠北蒙古,漠北人员向南逃亡,希望得到清朝的保护,向清廷

  • 让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的噶尔丹是怎样的人?他有何实力敢挑战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小岛知风标签:清朝,乾隆,雍正,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慈禧太后,何丹彤巴黎被抢劫

    噶尔丹是清朝顺治和康熙时期的蒙古准噶尔部首领,正是他带领蒙古准噶尔部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准噶尔汗国,并且他建立的准噶尔汗国一度与清朝并立,对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代皇帝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下面就来说说噶尔丹有什么实力可以和康熙对抗,屡次挑战大清王朝。本是活佛的噶尔丹却野心勃勃的建立准噶尔汗国并想入主中

  • 雍正王朝年羹尧给李卫和高福各一枚戒指,为什么翠儿选择了李卫?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高福,李卫,翠儿,年羹尧,雍正王朝,雍正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解密篇10——总110期)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小支线比较有意思,那就是李卫、高福、翠儿三个好朋友,最后有两个结为了夫妻,还成为了封疆大吏,另外一个却命丧黄泉。那么高福和李卫同样追求翠儿,为什么翠儿最终选择了李卫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女孩子喜欢主动的人,甚至有一点点小坏的人!要解

  •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驾崩之后他的心腹宠臣李卫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乾隆,弘时,李卫,年羹尧,张廷玉,田文镜,宫廷片,古装片,历史片,雍正王朝,小说改编片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李卫从一个小乞丐,最终熬成了封疆大吏,可以说是成为雍正的头号宠臣,那么在雍正突然驾崩之后,作为头号宠臣的李卫会有着怎样的结局呢?李卫不止让雍正满意,更让乾隆满意,结局必定很不错按照电视剧中的设定,李卫出身乞丐,后被雍正所救助,之后一直作为雍正的奴才为雍正办事,全凭着忠心耿耿跟

  • 李卫的后人为何没有大出息,看看李卫干过什么事,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乾隆,康熙,皇帝,清朝,科学家,雍正王朝,李卫(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

    清朝官场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官吏,莫过于李卫。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人正直义气;为臣忠心耿直;为官廉洁为民。可就是这样一个牛人,他的后人为何没有大出息呢?快随小编一起来探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现代有些影视

  • 李卫当官家喻户晓,正直品质不怕得罪人,却成为雍正手中一把利剑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乾隆,皇帝,亲王,科学家,雍正王朝,李卫(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

    《李卫当官》讲的是乞丐李卫当大官的励志故事,清朝雍正年间的李卫就是这样一个身份,从一个小乞丐靠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加上坚定地忠诚于雍正皇帝,李卫也因此咸鱼翻身;那么历史中的李卫真的是乞丐吗?正史中的李卫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这和他的乞丐形象是差异很大,那么李卫究竟是乞丐还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呢?严格意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