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费扬古:董鄂妃弟弟,康熙平定噶尔丹他是主将,有一嗜好关羽也有

费扬古:董鄂妃弟弟,康熙平定噶尔丹他是主将,有一嗜好关羽也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棠棣说史 访问量:3598 更新时间:2023/12/14 1:24:53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费扬古,姓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生于顺治二年(1645年),卒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终年56岁,内大臣鄂硕次子,顺治宠妃董鄂妃弟弟。费扬古满文的意思是小儿子。

康熙年间平定准噶尔贵族噶尔丹叛乱的著名将领。

1、独当一面的右卫将军

顺治十五年(1658年),鄂硕病逝,费扬古袭父三等伯爵。康熙平三藩时,他随安亲王岳乐率兵至江西、湖南讨伐吴三桂的叛军,委署营总,屡建战功。

凯旋后,他被擢升领侍卫内大臣兼火器营总管、议政大臣,开始参与重大的国事活动。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的叛乱分裂活动在沙俄的支持下日益猖狂,康熙深信“此人力强志大,必将窥伺中原”,因命大臣献计,准备亲征。

但“众皆劝阻,惟伯费扬古言其当讨”。

康熙由此看出费扬古具有分析局势、抓住关键的头脑,就有意培养他独当一面的能力。

他先受命往科尔沁调蒙古兵随抚远大将军福全征讨噶尔丹,并参赞军事。

三十二年(1693年),他任安北将军驻归化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三十三年(1694年)五月,噶尔丹遣使者至归化城说要向清廷入贡。他没有轻信,派人深入侦察,发现随噶尔丹使者而来的还有一千余人,正在悄悄地向归化城逼近。

他立即率兵迎头堵截,同时又派人飞驰请旨。

康熙接到紧急情报后,断定这是噶尔丹“阳为修好,潜蓄窥探”的阴谋,派侍郎满丕至归化城,责令噶尔丹使者返回。

七月,有情报说噶尔丹将攻图拉(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一带),康熙命费扬古同右卫将军希福率兵往御。

希福请求增兵,康熙斥责他胆小,让他留下,只由费扬古独自率兵前往,并对大学士说:

“费扬古勋旧大臣,今驻防归化城,军民皆心服,于此事无不能办也。”

后来又获悉噶尔丹不攻图拉将攻归化城,费扬古又奉命率兵返回归化城。

三十四年(1695年)七月,据报噶尔丹已到哈密,费扬古立即率兵往御。

噶尔丹闻讯后向图拉河西逃走。

九月,噶尔丹因不甘心乌兰布通之战的失败,又率兵由科布多(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吉尔格朗图)东进至克鲁伦河上游的巴颜乌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以西、达尔汗以北)。

由于噶尔丹不仅“阴遣使诱内蒙古各部叛归己”,当众侮辱清廷使者,并且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六万,将大举内犯”。

所以,康熙早已下定决心,准备在以噶尔丹为首的叛乱集团南下时将他们“一战覆之”。

为此,康熙特命费扬古为右卫将军,兼管归化城军事。

康熙于十一月接到费扬古关于“噶尔丹在巴颜乌兰之地,宜分军进剿”的奏报后,知道噶尔丹心有余悸,不敢轻易南下,就与文武大臣议定:

于次年春天留皇太子守京师,自率中路军三万二千九百余名,出独石口(在今河北赤城北、长城南侧)北上由正面进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东路军九千余名,出兴安岭沿克鲁伦河西进,从东面进行牵制性的侧击;抚远大将军费扬古率西路军四万六千余名,从西边切断噶尔丹西逃科布多的退路。

2、艰难的行军

三路之中数西路军的堵截任务最为艰巨,路途遥远,荒漠辽阔,水草奇缺,气候恶劣。

所以清廷决定,西路军先分两支北上。

东面一支由费扬古率领二万四千余名官兵,出归化城由西北方向前进;西面一支由振武将军孙思克率领二万二千余名官兵,出宁夏(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上。

两军在途中的翁金(位于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海尔汗杜兰西边)会师后,再分兵前进,与中路大军相会于土喇(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

为防备噶尔丹闻讯逃跑,清军出发的时间不断提前,最后决定,东路军起程日期是三十五年(1696年)四月初六日,中路军是二月三十日,西路军的费扬古军是二月十八日,孙思克军是二月二十二日。出征官兵除自带八十日粮外,还供应两月行粮,并马匹、厮役。

费扬古原计划四月初三日至翁金,二十四日至土喇,二十七日至巴颜乌兰。

可是,穿越大沙漠的艰苦行军迫使孙思克军的速度逐渐放慢,“及度戈壁,马畜相继踣毙,更前益乏水草,会大风雨连数日夜,兵寒且饿,人马颠仆,资粮委弃,渐有溃逃,虽追斩之弗止。”

四月十一日,孙思克终于在翁金附近的察罕和朔追上了费扬古。

因孙思克军“途遇风雨,马匹迟误一半”,所以费扬古决定,从孙思克军中先挑选八旗和绿营各二千精兵随他一道前进,不再分行;其余的一部分随后跟上;另一部分留在翁金看守军粮,等待大军返回。

与此同时,他又立即派人报告康熙,说西路军因故后期,可能四月三十日才能到达土喇,五月初七日到巴颜乌兰。

康熙接到费扬古的报告后,令中路军缓行以待,西路军加速前进。

费扬古遵令,“当即率大兵星夜前进,但行程遥远,马匹少疲,而噶尔丹自布尔察克地方以前十余站尽焚有草之地”。

费扬古被迫绕道而行,将到土喇的时间再次推迟。

五月初七日,中路军抵达克鲁伦河,“噶尔丹知圣驾亲来,大惊,尽弃庐帐器械逃去。”

清军追击,噶尔丹认为“中路兵甚猛烈,不当与战;可与西路兵,俘掠之”。于是他率兵迎着费扬古军来的方向前进。

3、昭莫多之战

五月十三日,两军终于在昭莫多(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南)相遇。

清军首先抢占有利地形。费扬古令孙思克率绿营兵居中占领山头,其余的一部依山列阵于东,另一部沿河布阵于西,按康熙的指示一律先下马步战。

这时,前锋兵且战且退,已将准噶尔军诱至阵前。噶尔丹指挥骑兵下马步战,集中力量猛攻山头。清军坚守阵地,前面用拒马木稳住阵脚,后面用火器和弓箭猛烈还击。

“而噶尔丹及其妻阿努娘子等,亦皆冒矢舍骑而斗,锋甚锐。”

宁夏总兵殷化行见天已黄昏,胜负未决,就派人告诉费扬古说:

“河边兵宜令依柳林而左出冲其胁,贼必乱。又望贼阵后,人马甚盛,而不前助战,必其驼畜妇女也。宜遣一军绕南右出以劫之,贼必返顾扰动,然后山上军迎面奋击,败之易耳。”

费扬古认为殷化行的作战方案很正确,于是指挥左右两翼冲入准噶尔军阵中,准噶尔军阵里果然骚动,孙思克又率绿营兵从山上俯冲而下,上下夹击,霎时间,呼声震天,枪炮齐鸣,刀箭交加。

短兵相接时,有一队清兵所持武器“非枪非刀,冲突直入,所向之处,人皆披靡,死者无算”。

噶尔丹见大势已去,夺路先逃,余众瓦解,或逃或降。

费扬古鸣角号令上马追歼,“分行追逐至特勒尔济口,剿杀三十余里,斩首二千余级,生擒百余人,及昏黑乃鸣角收兵”。

4、名将风范

康熙对昭莫多之战的胜利很高兴,但对费扬古没有指挥穷追到底并生擒噶尔丹也很不满,令西路军改道返回,留费扬古驻守科图(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北),继续监视噶尔丹的活动,以便伺机歼灭。

后来费扬古奉命移驻蒙古喀尔喀郡王善巴游牧地,防御噶尔丹骑兵的侵掠。

噶尔丹多次派兵出掠,常遭费扬古追击,所获无几,被迫遣使请降。

十二月,康熙在黄河西界的行宫里特别召见费扬古,问到昭莫多之战时,费扬古说:

“军中机务,皆谨遵圣上指授手画密谕而行,并未能别出意见,有所效力。况西路兵已粮匮马乏,不能前进,及闻驾至克鲁伦,众官兵无不奋发,齐言皇上出自深宫,尚且先至敌境,我等敢不冒死前进,故不俟督催,奋勇克敌。噶尔丹之破败,皆圣谟神武之所致,奈臣庸劣,以皇上穷追困蹙之寇,不能生擒以献,实臣罪也。”

昭莫多之战是费扬古一生征途中胜利的颠峰,但无论是上疏或面见康熙,他从不借机夸耀自己的功绩,而是大谈特谈将士的艰苦和自己的过失,强调此战“徼幸成功,实出意外”。

众将和幕客很不理解。

费扬古解释说:

“天子深居九重,如见奏功之易若此,必长其好大喜功之志。军中士卒劳瘁,不可不令上闻之,以消异日穷兵黩武之患也。”

又说:

“我兵枵腹,不能耐久,故鼓其锐气忘命一战,竟能胜之。如彼持重不斗,环围一日,则我败矣。”

有人要颂扬他的战功,他坚决劝阻说:

“我有罪无功。我恃勇深入,至于绝粮,一罪也;约会后期,致劳圣虑,二罪也。倘不仗圣主如天之福,虏不知兵,我死有余辜,安敢言功乎?”

众人听了很敬服,认为他谦虚、识大体、有远见。

费扬古虽不言己功,但部将之功“不忌不掩”,极力表扬和推荐在昭莫多之战中立下战功的孙思克、殷化行等一大批将领。

他对士兵也很宽厚,不仅能够同甘共苦,而且善于因过使功。有一次,行军途中立营未久,一个士兵闯入民房调戏妇女,被当地百姓捉来见费扬古。

费扬古问明该兵罪在调戏而非强奸的实情后,立即拔出一把军刀交给百姓说:“今立营之初斩之不祥,嗣后此兵敢再来汝家,即将此刀斩之。”

后来这个士兵为感激费扬古的活命之恩,在战斗中勇猛向前,屡建战功。

费扬古像貌雄伟,性格朴直,不仅胆识过人,并且谦虚好学,喜读《春秋》,很有古代名将的气质和风度。

康熙经常在文武大臣面前夸奖他说:

“昔朕欲亲征噶尔丹,众皆不欲,惟费扬古密抒谋略与朕意合…累年以来,统兵诸将未有能过之者。”

5、经略蒙古

然而康熙和费扬古都以昭莫多之战未能俘获噶尔丹而深感遗憾。

三十六年(1697年)初,康熙因为噶尔丹虽遣使请降但实无诚意,决定再次出征,命费扬古和马思喀率兵分进合击。

四月初九日,费扬古在途中得知噶尔丹因势穷力竭,众叛亲离,已饮药自杀的确切消息后,一面派人奏报,一面率精骑前去迎接来降的丹济拉等人。

后闻丹济拉等已往投策妄阿拉布坦,费扬古才奉命从鄂尔多斯驿站返回。

六月二十三日,费扬古因“感冒伤寒,更兼体弱,不能率兵前行”,将军队交给马思喀后离队先回。

费扬古回京后,康熙仍命他为领侍卫内大臣,晋升一等公。

费扬古以“昭莫多战胜之时,不能生擒噶尔丹,至今怀惭,未敢请功”西为由,疏辞封爵。

康熙不允,并对大学士说:

“朕屡出征,知为将甚难,固不可急,亦不可缓。费扬古惟相机调遣,缓急合宜,是以济事。”

由此看来,康熙根据多年的体会,已对费扬古未能按期会师,生擒噶尔丹一事表示谅解,不再引为憾事了。

四十年六月,费扬古扈驾出巡塞外时,“途间患病,上停銮一日,亲往视疾。”因费扬古病情突然加重,康熙只得派内大臣和侍卫护送他回家。

费扬古病逝后,清廷赐谥“襄壮”,子长泰袭爵。雍正十年(1732年)以竣工入祀贤良祠。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更多文章

  • 野心勃勃的草原霸主噶尔丹,怎落得服毒自杀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野记标签:噶尔丹,尔丹,沙俄,清军,土尔扈特部,准噶尔

    一 明清交接之际在蒙古草原上崛起的准噶尔汗国准噶尔部落是由蒙古瓦剌部分裂而来。瓦剌部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 明英宗时期,明朝50万精锐就是在土木堡丧于瓦剌部之手,后来于谦带领北京军民赢得北京保卫战之后,也先带领瓦剌部重新退回草原。没过多久,蒙古鞑靼部崛起,在鞑靼部不断的打击下,瓦剌部向西迁移并发生分裂

  • 噶尔丹雄心如成吉思汗,实力强劲,为何最后却败给了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沙俄,清朝,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成吉思汗,准噶尔部,化学武器

    噶尔丹和康熙都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代枭雄,两人在十七世纪末期的那场史诗般的对决,真可谓棋逢敌手,将遇良才。噶尔丹从一出生就光芒万丈,据说是温萨活佛投胎转世。少年时期的噶尔丹,师从扎什伦布寺四世班禅,其后又跟随达赖喇嘛学习。长期的系统学习,让他打下了深厚的佛学基础,也让他具备了敏锐的眼光和聪慧的头脑。

  • 号称半人半神的噶尔丹,到底有多厉害?让康熙亲自御驾亲征三次?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噶尔丹,康熙,尔丹,半神,清朝,准噶尔

    噶尔丹是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的第六子,性情豪放不羁,是一匹实力派的草原野马。不仅具有军事才能,还具有煽动人心的手段,虽然他有过潜心研究佛法,但此人没有菩萨心肠,具有挑战性的欲望,内心只有权利和欲望。康熙皇帝之所以如此重视噶尔丹,御驾亲征准噶尔,是因为噶尔丹对清朝生死存亡的影响是一个致命的威胁。在人们看来

  • 巅峰时期的噶尔丹有多厉害?以一人之力,能敌清朝和沙俄两大帝国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噶尔丹,沙俄,清朝,康熙,蒙古

    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道:“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陆游对于战争的描写,诗句中虽然没有直接的描写战争,但是凭借我们的想象,还是可以在脑海中形成战争中的场面。战争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可能在现代来说,更多的是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的对抗,但是在古代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最直接的一种对抗

  • 蒙古诸部早已凋零,噶尔丹是从哪里来的,为何突然就辉煌一时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噶尔丹,尔丹,蒙古,准噶尔部,准噶尔

    噶尔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如流星一样辉煌一时。那么,这个噶尔丹是怎么崛起的?他对中国历史,发挥过什么作用呢?(噶尔丹)1368年,朱元璋的大军攻入北京,蒙元政权土崩瓦解。蒙古诸部散居各地,以大漠为界,可分为漠北、漠南及漠西三大蒙古聚居地。明朝中叶,1449年,发动“土木堡之变”、俘虏明英

  • 噶尔丹通过假意投降,借助烧路边野草冒烟,来躲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清军,皇帝,康熙,噶尔丹,小说家

    北方的隐患消除了,然而大西北又发生了反叛,出生在今天新疆伊犁,长期活跃在准噶尔部噶尔丹,在噶尔丹夺得准噶尔统治权后,积极向外扩张,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征服哈萨克、灭叶尔羌汗国,称雄西域,在沙皇俄国的挑唆下,野心越来越大,漠西蒙古被他征服,接着又去打漠北蒙古,漠北人员向南逃亡,希望得到清朝的保护,向清廷

  • 让康熙三次御驾亲征的噶尔丹是怎样的人?他有何实力敢挑战康熙?

    历史解密编辑:小岛知风标签:清朝,乾隆,雍正,噶尔丹,康熙帝,小说家,化学武器,慈禧太后,何丹彤巴黎被抢劫

    噶尔丹是清朝顺治和康熙时期的蒙古准噶尔部首领,正是他带领蒙古准噶尔部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准噶尔汗国,并且他建立的准噶尔汗国一度与清朝并立,对康熙、雍正以及乾隆三代皇帝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下面就来说说噶尔丹有什么实力可以和康熙对抗,屡次挑战大清王朝。本是活佛的噶尔丹却野心勃勃的建立准噶尔汗国并想入主中

  • 雍正王朝年羹尧给李卫和高福各一枚戒指,为什么翠儿选择了李卫?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高福,李卫,翠儿,年羹尧,雍正王朝,雍正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解密篇10——总110期)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小支线比较有意思,那就是李卫、高福、翠儿三个好朋友,最后有两个结为了夫妻,还成为了封疆大吏,另外一个却命丧黄泉。那么高福和李卫同样追求翠儿,为什么翠儿最终选择了李卫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女孩子喜欢主动的人,甚至有一点点小坏的人!要解

  •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驾崩之后他的心腹宠臣李卫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小探长标签:乾隆,弘时,李卫,年羹尧,张廷玉,田文镜,宫廷片,古装片,历史片,雍正王朝,小说改编片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李卫从一个小乞丐,最终熬成了封疆大吏,可以说是成为雍正的头号宠臣,那么在雍正突然驾崩之后,作为头号宠臣的李卫会有着怎样的结局呢?李卫不止让雍正满意,更让乾隆满意,结局必定很不错按照电视剧中的设定,李卫出身乞丐,后被雍正所救助,之后一直作为雍正的奴才为雍正办事,全凭着忠心耿耿跟

  • 李卫的后人为何没有大出息,看看李卫干过什么事,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东北老刘标签:乾隆,康熙,皇帝,清朝,科学家,雍正王朝,李卫(磁学与磁性材料专家)

    清朝官场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官吏,莫过于李卫。他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人正直义气;为臣忠心耿直;为官廉洁为民。可就是这样一个牛人,他的后人为何没有大出息呢?快随小编一起来探秘吧。(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现代有些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