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经显赫的恭亲王奕訢为何慢慢沉寂了,他为何成不了多尔衮?

曾经显赫的恭亲王奕訢为何慢慢沉寂了,他为何成不了多尔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雪清爽雪千寻 访问量:3620 更新时间:2024/1/16 11:36:28

辛酉政变后,慈禧逐渐抓住清廷的最高权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先是处死了曾经帮助其实施辛酉政变的政治盟友胜保,随着慈禧手中权力的不断稳固,她和先前的政治盟友开始产生矛盾。其实自慈禧和奕在热河达成政治密约后,双方一直都尽量遵守着当时的承诺,也就是慈禧和慈安一方掌握垂帘听政的决定权,奕一方则以议政王的名义领衔军机处,几乎成了大清辅政的宰相。如果慈禧不是对权势要求特别强烈的女人,奕应该能滋润挺长时间,但悲哀的是,奕结盟的政治盟友慈禧恰恰是一个女强人。

其实,奕和两宫太后矛盾的端倪早在奕受封议政王时就有显现了,在封奕訢为议政王、军机处行走的第二天,两宫太后即以内阁奉上谕的形式郑重宣告,两宫将“亲理大政”“万机日理”,要求臣工在关于用人行政方面的一切事宜都要向太后直陈密折,而对于议政王的权力和责任却只字未提。这些表明,奕对任何行政事务都没有最终处理权。咸丰十一年十月九日(1861年11月11日),内阁再次奉上谕明确确定了两宫与奕訢之间的权力界限,即:“现在一切政务均蒙两宫皇太后躬亲裁决,谕令议政王、军机大臣遵行。”

在这种氛围下,很多大臣都逐渐认清了方向,但他们对位高权重的议政王奕也丝毫不敢怠慢,于是很多大臣一面奉承两宫太后,一面又趋附奕,军机大臣、六部九卿等都惟奕马首是瞻。这种情况引起了慈禧的关注,但她一开始并没有采取什么动作,而是在暗中寻机继续对奕訢的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同时对趋炎附势的大臣进行警告。

此时奕和慈禧已经逐渐形成了不对称的关系,精明的慈禧琢磨透了奕,而奕却没有琢磨透慈禧的最终目的。在奕訢看来,咸丰帝和八大臣死后,北京已成为他的天下,是他苦心经营的势力范围,而且他还始终自持自己是辛酉政变的最大功臣,所以他就理所应当执掌大权。这样在一段时间内,清廷中央就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局面,一方面慈禧要权的上谕频发,另一方面议政王奕则我行我素,能抓在手中的权力绝不轻易放下。由此可见,此时奕的政治头脑并不清醒,他忘了“飞鸟尽良弓藏”的铁律。

其实,奕还有最大一点失误,就是他没有看透慈禧,而是小看了她的心机。在奕和两宫太后议政时,奕还偶有失礼托大的表现,引得慈禧不满。比如,一般在两宫和奕每次议政时,慈禧都会命太监“给六爷茶”,开始奕訢还心存感激,时间一久,奕就觉的心安理得了。有一天,慈禧偶然忘了叫太监给奕递茶,偏偏奕那天说的话多,有些口干舌燥,竟不自觉顺手端起御案上的茶杯就要喝,可又猛然察觉不对,赶紧放下,此举他倒没感觉有何不妥,但慈禧却记在心里了。还有议政时,奕会故意装着没听清慈禧的话,而叫她再说一遍,甚至还出现过,奕故意高声回答慈禧问题的情况,搞得慈禧丢面子。

随着一些事情的积少成多,慈禧开始对奕訢的行为越来越不满,而奕却不自觉,甚至有时还会因为一些事和慈禧发展到当面反驳或争吵的地步。有一次,慈禧责备奕訢尽用汉人,“你事事与我为难,我革你的职!”奕訢也不示弱,回敬道:“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职,不能革我皇子身份!”边说边不耐烦地站了起来,气得慈禧大呼恭王要打她,还是太监将奕訢劝出。奕訢这样公开与慈禧争吵,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让慈禧很气愤。当然这些还是表面,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慈禧重用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臣,也与奕建立了密切联系,使慈禧感到了威胁。所以她决定主动出击,寻机压制奕。

同治四年三月初四日(3月30日),善于投机的翰林院任编修蔡寿祺上奏疏参劾奕訢,指斥奕訢有贪墨、骄盈、揽权、徇私四大罪状。慈禧见了这份奏折喜出望外,她和慈安决定单独召见奕訢先对其敲山震虎,但没想到奕对此却满不在乎,慈禧很生气命大学士周祖培、瑞常,吏部尚书朱凤标,户部侍郎吴廷栋,刑部侍郎王发桂,内阁学士桑春荣、殷兆镛等人,共同议处奕的罪责,可这些人哪敢轻易给议政王定罪,最后他们经过和蔡寿祺对质,得出“蔡寿祺所参之事多是捕风捉影”的结论。慈禧对这结果自然不满意,于是便亲自起草了革去奕职务的谕旨。结果却因众多朝臣支持奕,另外洋人也有干涉之意,只得仍留奕在军机处行走,却褫夺了他的议政王头衔,使其权力被削弱。

更多文章

  • 如果道光选择恭亲王奕訢接班,清朝能否有复兴机会?答案是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皇帝,清廷,皇位,清朝,恭亲王,道光帝,李鸿章,曾国藩,王奕訢,大清王朝

    六子奕訢和皇四子奕詝都是道光皇帝喜欢的儿子,但是按照长幼次序,皇位该是老四的。如果传给了老六奕訢,就难以服众,就会引起内乱,因此道光最终还是把皇位传给奕,老六奕訢跟皇位失之交臂。有人假设,如果奕当了皇帝,就能挽救大清灭亡的命运,就能让大清千秋万代。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大清封建体制是集权高

  • 道光帝明明喜欢奕訢,为啥没有传皇位给他,只是封了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道光帝,咸丰,皇位,皇帝,亲王,奕訢

    1850年,道光帝在病危之时,遗诏出现了“一匣双谕”。当时召见的大臣,打开御书之后,大吃一惊,里面有三行内容,其中一行: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另一行: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道光三十年,奕詝继承皇位,名号咸丰帝,在此之前,可用五个字来形容他“德才不配位”,形象不佳,天生还有点坡脚,反观奕訢,高大英俊,文

  • 没安置好能力极强的弟弟奕訢,咸丰皇帝托孤注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奕訢,遗诏,宫太后,咸丰皇帝,慈禧太后

    文:张军锋(读史专栏作者)爱新觉罗·奕詝估计是大清朝最为不幸的当家人,他主政的十一年可以说是大清入主中原以来各种矛盾总爆发的阶段,朝廷吏治败坏,南方洪秀全与他分庭抗礼,几乎要动摇大清的根基,西方列强虎视耽耽,内忧外患齐齐压在这个年轻皇帝并不十分强健的肩头,而他的为政能力又比较一般。1856年,第二次

  • 道光帝多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何选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

    历史解密编辑:快乐就是我呦呦标签:奕訢,皇帝,清朝,奕詝,道光帝,恭亲王,大清王朝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清朝建立以后,却几乎没有什么嫡长子继承的情况出现。清朝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有很大的自由,往往会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尤其是在道光皇帝时期,他在自己的两个儿子之间不断的徘徊。道光的两个儿子分别是清朝有名的昏君咸丰和洋务运动的领

  • 奕訢终究活成了奴才,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奕訢,肃顺,慈安,咸丰,恭亲王,安德海,道光帝,慈禧太后

    在电视剧《一生为奴》中,肃顺临终的时候,对恭亲王说一句话,完全成了奕訢一生的写照:你即便权威再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你终究是那个人的奴才啊!纵使奕訢有帝王之才,然却没有帝王之运,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无奈。作为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奕訢的才干在晚清皇族中,无人能及。或许是自身光芒太盛,反而衬托了旁人的

  • 咸丰原本器重奕訢,为何后来产生嫌隙,导致兄弟失和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咸丰,清朝,奕訢,道光帝,宗人府,慈禧太后

    道光在挑选储君的时候,一度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之间犹豫。奕訢天资聪颖,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文字,熟读百家经典,诗文。不仅文学方面优异,奕訢的武功骑射也不在话下,可以说是一位比较全能的皇子。但奕詝和他比起来,各方面就要差一些了。不过道光前三个儿子接连早逝,奕詝当时是他最年长的儿子,而且他是孝全成

  • 都说咸丰皇帝不如恭亲王奕訢,为什么道光皇帝不立奕訢为储?

    历史解密编辑:夜是灯火不休矣标签:奕訢,咸丰,道光帝,恭亲王,孝全成皇后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zhǔ)(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第四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20岁登基,在位11年,享年31岁。年号咸丰。咸

  • 道光帝为何放弃奕訢,选择咸丰帝做太子?这事与一位美女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皇后,孝全,奕訢,道光帝,皇贵妃,咸丰帝,钮祜禄氏,后宫佳丽

    1846年是清朝道光二十六年,这或许是道光帝人生中最纠结的一年,他几经犹豫,终于写下了一道格式很奇特的传位诏书。诏书先写“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然后才写“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奕詝就是后来的咸丰帝,奕訢就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那么问题来了,道光帝为何选择奕詝做继承人呢?对于道光帝而言,他对皇四子奕詝

  • 他与纳兰容若齐名,暗恋妻妹却不敢说,写下一首词,心酸了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朱彝尊,纳兰容若,暗恋,诗词,诗人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来源:燕七读诗词(gh_55afc179c9b5)作者:燕七如果你和暗恋了很久,却注定无法相伴的女子坐一只船,会怎样呢?大胆地向她告白?将感情埋在心里,独自咀嚼?300多年前,一位叫朱彝尊的词人,与暗恋许久的妻妹同船,却一句话也没说,写下一首词,27个字,充满了心酸。《

  • 纳兰容若写爱情一首词,开篇便是名句,道出爱情最美的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诗词,清朝,声乐,唐玄宗,杨玉环,刘兰芝,古典乐,艺术家,纳兰容若,纳兰性德

    导言:纳兰容若写爱情一首词,开篇便是名句,道出爱情最美的样子“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内心的柔情,又有几人知。纳兰性德生于高官之家,但他却没能成为一个典型的官二代。纳兰性德自幼熟读诗书,文采飞扬。他区别于一般的文官武将,他既有斐然的文采,又有着高超的武艺,还有着细腻的心思。纳兰性德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