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奕訢作为晚清开明政治家,主持洋务二十余年,为何斗不过慈禧?

奕訢作为晚清开明政治家,主持洋务二十余年,为何斗不过慈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俊小伙呦 访问量:4560 更新时间:2023/12/6 14:55:43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王朝,由于是少数民族政权,导致清朝很排外,而且对汉族大臣防范很严格。就是在最开明的康熙朝,朝廷里掌握实权的汉族大臣也并不多。到了晚清,由于慈禧掌权,妇道人家,更是见识短浅,争权夺利是一把好手,开放发展、学习先进、治国理政却一样都不行。

在她的领导下,占据帝国权力核心的满族大臣和皇亲国戚一个个都是守旧派,思想顽固,冥顽不灵。但是,在这其中,却有一个例外,这个人就是奕,此人是道光帝第六子,虽然是皇族,但是他思想开明、能力很强,掌权期间重用汉族大臣,支持地方督抚发展洋务。晚清时期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就是在他的主导下推动起来的。

咸丰帝死后,恭亲王奕訢和慈禧联合发动了辛酉政变,一次性解决了顾命八大臣。政变成功后,最高权力发生了变动,其一是确定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先例;其二是奕訢任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加上原有的主持总理衙门,集内政外交大权于一身。

同治初年,由于东太后慈安不太管事,而西太后慈禧在政治上还不够老练,所以凡事都依赖奕訢做主,主导权完全掌握在奕訢手中。可以说,这个时候奕訢迎来了他的黄金时代。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奕訢开始主持推动洋务运动。

奕訢推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办法,大致经过了练兵、制器和育人三个阶段。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强之术,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制器又须以天文算学为"。这个宗旨就是洋务运动的主体思想。

练兵方面,奕訢认为武器装备落后是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他从训练京营开始,为军队提高战斗素质,适应西式作战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在奕訢的倡导下,练兵工作得以开展,旧式军队得到初步改造,奠定了军事近代化的基础。

制器方面,由于奕訢急于练兵,原拟先向外国购买武器装备,并委托总税务司李泰向英国购买军舰8艘。然而,李泰为了掌握军权,私自与英国阿思本舰队司令订立协定,此举有损中国主权,最终导致计划破产。此后,奕訢决心设厂自制。

同治三年五月,奕訢正式提出"练兵以制器为先"的纲领,主张:"宜乘南省军威大振,洋人乐于见长之时,将外洋各种机利火器实力讲求,切不可偷安苟且,坐失机宜。"这一主张很快得到了地方实力派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响应与实施。此后几年,陆续出现了大型制造船炮的军用工厂,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等,这些军事企业都是在奕訢的倡导、鼓励下创建起来的。

育人方面,奕訢也十分重视。同治元年(1862),创建了同文馆。同文馆最初的职责是培养翻译人才。后来随着练兵、制器的逐步开展,奕訢深感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他说:"今中国议欲讲求制造轮船机器诸法,苟不借西人为先导,俾讲明机巧之原,制作之本,窃恐师心自用,枉费钱粮,仍无俾于实际"。因此,在同治五年(1866)奕訢奏请于同文馆添设天文算学馆,并陆续增开化学、格致等馆,将同文馆建成清代第一个培养科技人才的近代教育机构。与此同时,同文馆还翻译一大批西方科技书籍,传播了近代科技知识。

奕訢主持洋务运动前后25年,为同治中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奕訢虽然开明、能力很强,但是在权力争斗中,却败给了慈禧。慈禧干别的事一塌糊涂,但是在权力斗争方面却是高手。一生在官场上浮浮沉沉,都拜慈禧所赐。

光绪十年(1884年)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借口奕"萎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史称"甲申易枢"。从此之后,奕訢在政治上再无作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日,奕病逝,终年六十七岁。

标签: 慈禧同治晚清光绪清朝咸丰

更多文章

  • 曾经显赫的恭亲王奕訢为何慢慢沉寂了,他为何成不了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雪清爽雪千寻标签:奕訢,慈禧,多尔衮,恭亲王,慈安,太监,清廷,恭亲,王奕訢,小说家,国防政策,金庸笔下角色,军事政策,慈禧太后

    辛酉政变后,慈禧逐渐抓住清廷的最高权力,通过一系列举措,先是处死了曾经帮助其实施辛酉政变的政治盟友胜保,随着慈禧手中权力的不断稳固,她和先前的政治盟友开始产生矛盾。其实自慈禧和奕在热河达成政治密约后,双方一直都尽量遵守着当时的承诺,也就是慈禧和慈安一方掌握垂帘听政的决定权,奕一方则以议政王的名义领衔

  • 如果道光选择恭亲王奕訢接班,清朝能否有复兴机会?答案是不可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皇帝,清廷,皇位,清朝,恭亲王,道光帝,李鸿章,曾国藩,王奕訢,大清王朝

    六子奕訢和皇四子奕詝都是道光皇帝喜欢的儿子,但是按照长幼次序,皇位该是老四的。如果传给了老六奕訢,就难以服众,就会引起内乱,因此道光最终还是把皇位传给奕,老六奕訢跟皇位失之交臂。有人假设,如果奕当了皇帝,就能挽救大清灭亡的命运,就能让大清千秋万代。事情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大清封建体制是集权高

  • 道光帝明明喜欢奕訢,为啥没有传皇位给他,只是封了亲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道光帝,咸丰,皇位,皇帝,亲王,奕訢

    1850年,道光帝在病危之时,遗诏出现了“一匣双谕”。当时召见的大臣,打开御书之后,大吃一惊,里面有三行内容,其中一行: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另一行: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道光三十年,奕詝继承皇位,名号咸丰帝,在此之前,可用五个字来形容他“德才不配位”,形象不佳,天生还有点坡脚,反观奕訢,高大英俊,文

  • 没安置好能力极强的弟弟奕訢,咸丰皇帝托孤注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标签:奕訢,遗诏,宫太后,咸丰皇帝,慈禧太后

    文:张军锋(读史专栏作者)爱新觉罗·奕詝估计是大清朝最为不幸的当家人,他主政的十一年可以说是大清入主中原以来各种矛盾总爆发的阶段,朝廷吏治败坏,南方洪秀全与他分庭抗礼,几乎要动摇大清的根基,西方列强虎视耽耽,内忧外患齐齐压在这个年轻皇帝并不十分强健的肩头,而他的为政能力又比较一般。1856年,第二次

  • 道光帝多次在两子之间徘徊,为何选平庸的奕詝,没选出众的奕訢?

    历史解密编辑:快乐就是我呦呦标签:奕訢,皇帝,清朝,奕詝,道光帝,恭亲王,大清王朝

    自古以来封建王朝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清朝建立以后,却几乎没有什么嫡长子继承的情况出现。清朝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有很大的自由,往往会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尤其是在道光皇帝时期,他在自己的两个儿子之间不断的徘徊。道光的两个儿子分别是清朝有名的昏君咸丰和洋务运动的领

  • 奕訢终究活成了奴才,活成了自己当初讨厌的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奕訢,肃顺,慈安,咸丰,恭亲王,安德海,道光帝,慈禧太后

    在电视剧《一生为奴》中,肃顺临终的时候,对恭亲王说一句话,完全成了奕訢一生的写照:你即便权威再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你终究是那个人的奴才啊!纵使奕訢有帝王之才,然却没有帝王之运,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无奈。作为道光皇帝的第六个儿子,奕訢的才干在晚清皇族中,无人能及。或许是自身光芒太盛,反而衬托了旁人的

  • 咸丰原本器重奕訢,为何后来产生嫌隙,导致兄弟失和

    历史解密编辑:伯爵灬焦点标签:咸丰,清朝,奕訢,道光帝,宗人府,慈禧太后

    道光在挑选储君的时候,一度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之间犹豫。奕訢天资聪颖,精通满、蒙、汉三种语言文字,熟读百家经典,诗文。不仅文学方面优异,奕訢的武功骑射也不在话下,可以说是一位比较全能的皇子。但奕詝和他比起来,各方面就要差一些了。不过道光前三个儿子接连早逝,奕詝当时是他最年长的儿子,而且他是孝全成

  • 都说咸丰皇帝不如恭亲王奕訢,为什么道光皇帝不立奕訢为储?

    历史解密编辑:夜是灯火不休矣标签:奕訢,咸丰,道光帝,恭亲王,孝全成皇后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zhǔ)(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清宣宗道光皇帝第四子,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20岁登基,在位11年,享年31岁。年号咸丰。咸

  • 道光帝为何放弃奕訢,选择咸丰帝做太子?这事与一位美女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皇后,孝全,奕訢,道光帝,皇贵妃,咸丰帝,钮祜禄氏,后宫佳丽

    1846年是清朝道光二十六年,这或许是道光帝人生中最纠结的一年,他几经犹豫,终于写下了一道格式很奇特的传位诏书。诏书先写“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然后才写“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奕詝就是后来的咸丰帝,奕訢就是大名鼎鼎的恭亲王,那么问题来了,道光帝为何选择奕詝做继承人呢?对于道光帝而言,他对皇四子奕詝

  • 他与纳兰容若齐名,暗恋妻妹却不敢说,写下一首词,心酸了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诗词世界标签:朱彝尊,纳兰容若,暗恋,诗词,诗人

    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来源:燕七读诗词(gh_55afc179c9b5)作者:燕七如果你和暗恋了很久,却注定无法相伴的女子坐一只船,会怎样呢?大胆地向她告白?将感情埋在心里,独自咀嚼?300多年前,一位叫朱彝尊的词人,与暗恋许久的妻妹同船,却一句话也没说,写下一首词,27个字,充满了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