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857年6月石达开从天京出走后,有没有另立“太平安国”?

1857年6月石达开从天京出走后,有没有另立“太平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古文人物坛 访问量:4328 更新时间:2024/1/2 15:02:49

1857年6月,石达开率领二十万太平天国精悍部队,离开天京出走,给太平天国革命事业带来很大损失。对石达开的出走,有人认为石达开不顾大局,私自离京搞分裂活动。也有人认为石达开的出走是被洪秀全逼走的,他的出走是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挽救革命。

石达开的出走引起了清王朝的关注,清廷驻安徽的官员四处侦察打听石达开的动向,并及时向清廷汇报。他们认为石达开“意欲自成一队”“似欲另立旗帜”。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年)七月十一日,《福兴奏据探石达开另树一帜江右吃重请增兵协剿片》中有:

“现据探称,该逆自与洪逆内讧后,据守安庆,潜于金柱关等处粘贴伪示,解散金陵旧党,愿从军者即赴安庆,不愿者给川资剃发回籍,示尾署太平安国丁巳元年字样,其为另树一帜,已无疑义。”

石达开是否另树一帜,另立“太平安国”?

史学界对此看法不同。有人对石达开另立“太平安国”说提出质疑,认为石达开没有另立“太平安国”,“太平安国”与石达开毫无关系。其理由有三条:

第一,石达开在无为州和皖南青阳县所贴告示都未署“太平安国”。在安徽省有关方志中均无“太平安国”的记载。石达开另立“太平安国”说只是孤证,实难令人信服。

第二,石达开出走后,虽对太平天国的官制礼文进行更改,但始终应用“太平天国”国号,遵守太平天国的正朔。始终自称洪秀全亲封的“翼王”、“本主将”,其部属一贯呼其为“翼殿”、“翼府”、“五千岁”“殿长”等等。另外从石达开本人及其部将遗存的文物、告示、文书来看,也说明石达开虽然分裂出走,但所承担的反清历史使命与洪秀全一直是致的。直至晚年,石达开一如既往拥护太平天国革命宗旨,信赖尊敬革命领袖洪秀全,毫无私自立国,与太平天国分庭抗礼的意思。

第三,石达开出走后,洪秀全对石达开的态度以及太平天国官书中对石达开的评价都没有变。天王不忘石达开的开国立功。天王、幼天王在后期所颁的诏旨中,仍对石达开亲切地称呼为“达胞”、“达叔”。

由此可见,石达开虽然坚持分裂出走,但没有发展到叛变太平天国、另立中央的地步。退一步说,“太平安国”说如有丝毫可信,也只能是翼王石达开麾下个别趋炎附势或别有用心的将领和书手,利用石达开顽固分裂的有害情绪,背着石达开兜售的私货。

也有人认为,石达开离京出走后,在最严重的时候,曾另树一帜,另立“大平安国”是确有其事的。

苏州博物馆藏有咸丰七年(一八五七年)六月二十八日两江总督何桂清致自娱主人书中,有洪秀全

“在金陵惊慌无比,求石逆回救,不惟不允,且回文改号太平安国丁巳元年。”

与以上福兴奏中“示尾署太平安国丁已元年”一致。这说明石达开另立“太平安国”说并非孤证。

石达开离京出走后,洪秀全大为震惊,为了挽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形成的“朝中无将”、“国中无人”的局面,洪秀全曾千方百计想法争取石达开摈弃前嫌,重归于好,继续主持天国政务。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由于石达开与洪秀全之间的鸿沟过深,半年前洪秀全曾以“重金购其首级”,“妻子儿女在南京惨遭杀害”,朋友被诛。因此,在洪秀全多次请求石达开回京援救的情况下,石达开“不惟不允,且回文改号太平安国丁巳元年”,决心与洪秀全分道扬镳。

从此以后,洪秀全对石达开的态度马上改变,开始洪秀全先撤去了石达开“圣神电”称号,只保留了石达开的“通军主将”和“义王”的封号。接着“义王”的封号也被取消了。洪秀全另封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韦志俊、蒙得恩为新的前后左右中五军主将,石达开的“通军主将”的名义实际也已被停止使用。

无论从史料记载还是从石达开与洪秀全的关系来看,石达开另树一帜,另立“平安国”不是不可能的。

上述对石达开是否另立“太平安国”的不同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由于石达开署名“太平安国”告示的第一手资料至今尚无发现,因此,石达开是否另立“太平安国”仍可存疑。

更多文章

  • 可歌可泣、可悲可叹石达开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石亚达,太平军,清军,洪秀全,韦昌辉,水师

    石达开(1831——1863),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客家人,小地主出身,家境较为殷实。因当地土客矛盾尖锐,石达开屡受当地土著豪绅排挤,愤而参加拜上帝会,与在广西传教的广东人冯云山、洪秀全结为异姓兄弟,称天父第七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八月,石达开率一千多族人从贵县奇石圩赶赴桂平金田村加入团营

  • 石达开被凌迟3000多刀,却从始至终默然无声,他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石亚达,洪秀全,太平天国,曾国藩,清军,太平军

    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看山三境界”,即“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放在历史的眼光上就是,时间会让人在看待历史人物上变得更为客观,曾经让你义愤填膺的对象,突然有一天你就会了解对方的辛酸,曾经你觉得愚不可及的对象,某一天你会发现其实他是蚌壳里的珍珠。在太平天国运动整体都表现得不如何的情况下

  • 翼王悲歌十三:石达开之所以失败,性格是很大的一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桂临塞上聊历史标签:清军,石亚达,太平军,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太平天国,翼王悲歌

    挖掘鲜为人知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太平天国在广西的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太平天国风情!《大桂平传奇》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翼王悲歌十三:石达开之所以失败,性格是很大的一个原因前言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六月,翼王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最后被押往成都

  • 1863年,石达开被凌迟处死,一声都不吭

    历史解密编辑:东坡史话标签:清军,骆俊,石亚达,太平军,洪秀全,刽子手,石达开

    1863年6月27日,成都督院街院门口,石达开接受凌迟极刑。3个刽子手忙了4个小时,四川总督骆秉章都看累了。刽子手拉开耷拉在石达开眼睛上的头皮,只见他双目圆睁,其光如炬。刽子手惨叫一声,利刃落地,顿时就失去了心智,哀嚎不止,“我有罪,我有罪啊……”一个月前,石达开突破清军的长江防线,带领三四万太平军

  • 石达开单干6年,为何没机会跟曾国藩交战?两次擦肩而过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曾国藩,石亚达,胡林翼,清军,骆俊,巡抚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曾国藩、石达开是死对头,他们多次过招,每一次都是石达开获胜,曾国藩是输家。1854年4月,石达开驻守安庆,节制西征军务,曾国藩在靖港作战失败,他两次表演投水自尽,结果被部下捞上来。此战,石达开是统帅,石祥祯在靖港击败湘军,曾国藩颜面尽失。1855年初,石达开亲自到湖口督师,再一次与

  • 石达开智勇兼备,率领十几万大军出走,为何屡战屡败?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大军,清军,石亚达,太平军,韦昌辉,洪秀全,石达开,太平天国

    在太平天国的这些将领中,石达开的军事能力绝对是第一流的,他指挥西征期间,于湖口之战大破湘军,气得曾国藩想要投水自尽。无论是太平军内部,还是清朝方面,都认为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第一名将。天京事变后,石达开率领十几万大军出走,可是他却并未延续自己的“神话”,反而屡战屡败,最终兵败大渡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 石达开兵败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石亚达,洪秀全,太平天国,韦昌辉,太平军,天京

    石达开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中,以其卓越的智慧、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在反封建压迫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然而,这么一个忠心耿耿的优秀人才,最后的结局却是率军远走,继天京事变后再次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分裂,自己也在兵败大渡河后为全兵士而引颈就戮。那么石达开究竟为何要出走呢?究其原因,有人说石达开出

  •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72年后一老秀才道出关键细节,助红军跳出重围

    历史解密编辑:暴走吧历史标签:红军,石亚达,大渡河,洪秀全,蒋介石,石达开,太平天国

    在把红军围追堵截到大渡河地区时,蒋介石非常嚣张的叫嚣道:要把红军变成石达开第二!为什么蒋介石会拿红军比石达开?本来一路都是通过船只过河的红军,为什么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会选择看起来更加危险的抢夺泸定桥呢?一位亲身经历过石达开兵败的老秀才,把这两个历史事件无声的联系在一起,并且帮助改变了历史。1、前

  • 石达开被俘虏前,真的把宝藏藏在大渡河附近吗?专家:有可能

    历史解密编辑:文古至尊宝标签:清军,刘湘,石亚达,大渡河,洪秀全,太平军,石达开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涂下了浓墨淡彩的一笔,这场由农民领导壮大的起义运动,极大冲击了盘踞中国土地上两百多年的清王朝,以及国外如狼似虎的侵略势力。在太平天国的几位领导人中,石达开绝对是其中正面评价最多的。无论从军事政治贡献,以及品质和人格魅力上,石达开都远远比领袖洪秀全要好,甚至于老

  • 石达开大渡河全军覆没,若杨秀清指挥,太平军能否逃出险境?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杨秀清,石亚达,太平军,大渡河,清军

    1855年1月,翼王石达开聚集重兵,在江西湖口、九江分割包围湘军,曾国藩战败,两次表演“投水自尽”,狼狈不堪。湖口、九江之战,翼王石达开名扬天下,号称太平天国“战神”,令湘军闻风丧胆。8年后,角色转过来,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畔陷入绝境,被湘军统帅,“中兴名臣”骆秉章合围,后“请降”失败,被凌迟处死,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