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名相吕大防的成都印迹

北宋名相吕大防的成都印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华西都市报 访问量:1128 更新时间:2023/12/8 8:48:08

吕大防《示问帖》。

吕大防曾对成都合江亭进行重建。

□贾登荣

  吕大防(公元1027年-1097年),字微仲,京兆府蓝田(今陕西蓝田)人。《宋史·吕大防传》介绍他说:“身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自少持重,无嗜好。”查看吕大防生平不难发现,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曾先后在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等四朝担任永寿县令、著作佐郎、太常博士、监察御史、翰林学士,最后升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宰相),被封为汲郡公;吕大防还是著名的书法家,其书法丰厚遒劲,稳健有度,传世墨迹有《示问帖》。

  这位祖籍陕西的北宋名相,曾经两度与成都结缘,先后担任过青城县令和成都太守。在他与成都的两次“亲密接触”中,留下了坚实的印迹,书写了感人的故事,成为一笔宝贵的遗产,千古流传。

制止“大小斗”设障防外敌

  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34岁的吕大防离开首都,出任成都治下的青城县县令。

  早在担任青城县令之前,年纪轻轻的吕大防就已经颇有建树,政声在外。宋仁宗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进士出身的吕大防开始担任陕西长寿县(今陕西永寿县)县令。当时,永寿县城没有水井,人们要到很远的山谷去挑水吃,生活十分不便。吕大防听说后,便在县城周围巡行,最后找到两处山泉,打算采取疏导的办法让泉水进入长寿县城。不过,由于地势错落,高低不平,人们都怀疑吕大防的想法能否实现。但吕大防采用春秋战国齐国稷下学宫所著《考工记》中的“水地置泉法”,不到十天时间,就将两处山泉疏导为渠,引入县城,解决了长期困扰百姓的“吃水难”问题。当地百姓感念他的功绩,故而将引入县城的山泉称之为“吕公泉”。

  到达青城县不久,吕大防便微服私访,深入百姓中了解民情。在暗访时,他发现一个严重问题:当地的官员利用“大斗进、小斗出”的办法欺压百姓,百姓敢怒不敢言。原来,宋代对地方官员的俸禄采取一项特殊的政策——“圭田”制。也就是把公家储存的土地拨给官员们一些,他们将这些田地租给当地农民耕种。为了赚取更多的收益,一些官员想出了一个馊主意:秋收时收农民的粮食时,用特制的大斗收;而来年借给农民粮食时,却使用小许多的公斗,这样就可以获得三倍之利。吕大防马上向地方官员们宣布:必须采取“均定放出纳进,以平均其值”的方法,并在青城县推行,深得百姓欢迎。不久,这件事传到了宋仁宗赵祯那里,赵祯立即诏令“立定法禁”,要求做到“一路全输送租给官府,用概器给还”,坚决反对“大斗进、小斗出”的办法搜刮民脂民膏。

  青城,与汶川山水相邻,而汶川又与西夏少数民族相接,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所以,宋朝当年在这里布置有军队扼守,并设置了一个行政建制单位——永康军。吕大防担任青城县令后,很快就在高山上秘密设置防守哨位,派人巡逻;同时禁止上山砍柴采摘,以保护所设置的哨位不被人发现,达到秘密监视敌方的目的。

  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龙图阁直学士韩绛前来四川担任成都太守。在巡视青城县时,他听到人们对吕大防的赞誉之辞,又亲眼看到了吕大防治理青城的成果,不禁对这位县令刮目相看,称赞吕大防有“佐辅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回到成都后,他便给朝廷上书,鼎力举荐吕大防。很快,吕大防离开了青城,回到开封,出任盐铁判官。

创办织锦场 重文兴教育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55岁的吕大防再次奉命来到蜀地为官。这一次,他是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出任成都太守。在担任成都太守期间,他创办织锦院,修葺杜甫草堂,增加教育投入,大量刊刻书籍,为成都乃至整个四川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社会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大胆创新,织锦院应运而生。北宋初年,沿用唐代税收以征丝织品为主,官府“预支丝、红花、工直与机户雇织”,先将丝织原料发放给登记在册的织户,到时按册收取成品。由地方官吏向机户摊派任务,发给原料,限期收回成品,岁贡朝廷。由于官府对蜀锦质量要求苛刻,限期紧迫,加之官吏从中舞弊,克扣原料,致使织户到期往往不能交付产品,更不能保证蜀锦的质量。吕大防到成都就任以后,破天荒地创办了官办的织锦工场——成都锦院,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民间织户的困境。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吕大防给朝廷上了一则奏章,对改革织锦织造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用军队里的工匠来织锦,不但解决了民怨,而且保证了及时交货和产品质量。为了证明这一点,吕大防特意附上这些官办织锦场工匠织造的锦、透背、鹿胎等。吕大防独辟蹊径的做法,得到了朝廷的许可,从此,官办的成都织锦院问世了,并一直保留了下来。

  礼遇先贤,重建杜甫草堂。吕大防在成都干的另一件好事,就是“复作草堂于旧址,而绘像于其上”。公元760年春天,杜甫在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公元765年,杜甫的好友,时任西川节度使的严武去世,杜甫没有了依靠,不久便离开成都。杜甫离开四川后,草堂故居日渐破损。60年后,当唐朝进士雍陶游历杜甫草堂时,眼前是一派荒凉颓败景象,他曾写诗感慨。五代时期,“花间”词派的韦庄在成都做官期间,多次沿浣花溪寻访杜甫旧居,但“芜没已久,而砥柱犹存”,只好依杜甫故居旧址重建一间茅屋。而200多年后吕大防任成都太守时,杜甫草堂早已荒草丛生,这位对杜甫充满敬意的太守开始重修杜甫草堂,并且在草堂壁上绘制杜甫画像,供人瞻仰。吕大防的举动,使杜甫草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纪念性祠宇,后世的修缮都在吕大防的基础上进行。

  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吕大防在担任成都太守时,非常重视教育的投入。他“岁于蜀州拨州学钱二百千,导江县百千,与成都府赡生员,其见管田增给为十顷”。在他的努力下,成都的官学不断增加,此后的科举考试中四川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北宋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更多成都人、四川人的身影。这,不能不说与吕大防重视教育密切相关。

  注重文明传承,刊刻大量书籍传世。吕大防知道,一个地方的进步,与文化的兴盛是分不开的。所以,他在担任成都太守期间,十分注重文化成果的收集整理,并加以印刷保存。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西晋著名史学家常璩《华阳国志》的印行。在此之前,《华阳国志》这部名噪神州的史学著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版本,而只有零零星星的手抄本传世,这些手抄本风格、体例也不统一,错讹百出。为了让这部史学著作传承下去,吕大防组织力量,对种种手抄本进行勘校,最后印刷成书,并亲自为这部著作写了“序”。自此以后,《华阳国志》有了统一的版本,并流传下来。在印行《华阳国志》的同时,吕大防还指导编印了《杜甫诗集》及《杜甫年谱》、《韩愈文集》及《韩愈年谱》等。

诗文赞成都名篇千古传

  吕大防是一名学者型的官员。他勤政爱民,而且文学情结浓厚。他在成都为官期间,既办了大量实事好事,也写下了不少赞美成都风景名胜的诗文,至今流传。

  吕大防在青城当县令时,多次攀临青城山,拜访山中宫观,访问历史古迹。美景人文激发了他的灵感,一首首诗歌从他心中喷涌而出。其中脍炙人口的当数《储福宫》与《飞赴山》。在《储福宫》里他咏叹道:“天峰三十六,寒拥翠微宫。泉落松萝月,云生几案中。”自然风光与宫观建筑相守相望,互为衬托,更让青山添妩媚。在《飞赴山》里他写道:“最胜西峰下,林梢四望亭。江山观掌握,梁益布丹青。”他以为,青城山最美丽的是西峰脚下,那里有亭台楼阁,驻足其间,可以观望大好河山。吕大防对四川的一草一木也充满情感。他还写过一篇《瑞香图序》,对成都的花草大加赞赏。

  吕大防到成都担任太守后,利用公干之余,经常踏访这座城市的人文名胜,写下诗文加以赞美。最为后人称道的,还是他所作的《合江亭记》。

  合江亭位于成都市区府河与南河的交汇处,最初是由唐朝西川节度使韦臬所建。但经历唐末战乱到了北宋时,合江亭早已经凋敝破败。于是,吕大防对这处名胜进行了重建,并亲笔写下了《合江亭记》:“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汉之田,而蜀已富饶。……从茀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作者将四川治水的历史、治水的方式,以及合江亭的来历、用途、变化、风貌等一一道来。这篇仅300余字的《合江亭记》,成为人们了解成都过往历史、人文、风貌的重要窗口。

更多文章

  • 名臣之后—“睢阳少年”范纯仁,在宋朝的官场中跌宕起伏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韩琦,宰相,英宗,宋朝,唐朝,范纯仁,宋仁宗,范仲淹,散文家,官宦世家,唐宋八大家

    范纯仁(公元1027—1101年),字尧夫,北宋著名政Z家、文学家范仲淹之次子,是北宋中后期政坛上一位誊老重臣。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仕宦历程长达五十余年,一生遵奉儒学“内圣外王”这一崇高理想,勤政爱民,忠直敢言,公忠体国,宽厚仁恕,并积极通过自身努力试图抚平激烈的党争,在北宋中后期政

  • 宋徽宗翻墙头时被卡在墙上,喊宰相王黼帮忙,戏谑地称其为司马

    历史解密编辑:淋筱绘故事标签:宋徽宗,王黼,蔡京,皇帝,宋神宗,画家,宋朝,香草

    话说,宋徽宗当皇帝不久,就把即位之初做一个好皇帝的梦想抛到了九霄云外,天天不是练字画画,就是和蔡京等奸臣一起胡闹。蔡京这个人被称为宋朝第一大奸臣,不过这个人非常有才气,特别是擅长书法,也正因为书法好,蔡京才被宋徽宗格外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呢?用现在的话来讲,宋徽宗把蔡京当作艺术上难觅的“知音”、朝堂

  • “北宋六贼”王黼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雾漫了江南标签:王黼,蔡京,宰相,宋徽宗,宋钦宗,尚书

    王黼是北宋宋徽宗时期宰相,以超八品的晋升速度从通议大夫提为宰相,是北宋时期有名的奸臣。王黼最开始叫王甫,因为与东汉时期的王甫重名,于是得圣上赐名黼。人物档案姓名:王黼别名:王甫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开封祥符出生时间:公元1079年去世时间:公元1126年职业:北宋宰相历史记载王

  • 王黼的“拥帐”式就寝,别说蔡京、童贯之流,就是赵佶也自愧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文花的厨房标签:王黼,蔡京,童贯,赵佶,宋徽宗,书法家,官宦世家

    北宋一朝与其他封建王朝一样,不乏贪腐、奸佞之徒,尤其是末年的宋徽宗时期。史料记载,当时的蔡京、童贯、王黼、朱勔、梁中书、李彦等六位官场“大佬”,被称之为“六贼”。其中的王黼,河南开封人,虽是崇宁(宋徽宗年号)年间的进士,实则“才疏隽而寡学术”(《元史》)。不过,此人一表非俗,铜发金睛,目蕴灵光;身材

  • 中国古代史上第一巨贪王黼,或许和珅见了也要自愧不如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和珅,王黼,蔡京,宰相,宋徽宗,宋钦宗

    和珅死后被查出贪污的赃银,抵清政府15年的税收,嘉庆皇帝的国库都因此而充盈。影视剧的演绎,更使和珅的贪官之名,无人不晓。和珅的贪腐程度已经令人震惊,但历史上却还有人比和珅更贪。这个人就是北宋时期的王黼,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第一巨贪,和珅都不及他。王黼的升迁之路北宋名臣王黼,原本叫王甫,一个大家很耳熟的名

  • 北宋宰相王黼到底有多贪?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王黼,宰相,和珅,皇帝,金人,蔡京,北宋,宋朝,宋徽宗,官宦世家

    正午时的阳光已有些许热烈,彼时被绑在刑台上的王黼眨了眨眼,眯着眼睛看了看炽烈的阳光,他想到,这大概是自己最后一次望向太阳了吧。随着小厮的一声午时已至,侩子手拎着把铜环大刀向跪趴在铡刀上的王黼走来,铜环与大刀不断碰撞而发出的清脆的铃声像极了死神的脚步,恐惧感开始将王黼慢慢包笼,他不敢面对,只好闭上眼睛

  • 《唐医生的一切》4位女性结局:唐佳瑜苦尽甘来,吴敏敏遗憾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倾城巷标签:唐佳瑜,吴敏敏,唐医生的一切,女医生,爱情

    《关于唐医生的一切》是由秦岚、黄觉把、魏大勋、高露领衔主演,刘美含、刘奕君、王耀庆、王策、金泽灏、白志迪、张定涵等特别出演的一部励志医疗剧。该剧主要讲述了安和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唐佳瑜携一众同仁,解决了28个罕见的心脏病例,并成功研发国产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的故事。《关于唐医生的一切》虽是一部医疗剧,但是该

  • 全红婵夺冠24小时!5金王陈若琳霸气回应被网暴,吴敏霞说的没错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诗画标签:奥运,陈若琳,吴敏霞,全红婵,中国跳水队,国际跳水赛事,中国选手林孝

    在刚刚结束的加拿大跳水世界杯上,权宏昌霸气击败陈禹锡,再次夺得女子10米单人跳水冠军。他还曾与陈禹锡在此前的10米双人跳台比赛中夺冠,今年更是两夺冠军两金。这场比赛之后,除了大咖权宏昌之外,同帅陈若琳的问题也备受关注,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上一场西安站关宏昌遗憾丢掉冠军后,她的主教练陈洛林收到了很多质疑

  • 在湛江取景,这部电影定档了!吴敏霞友情客串!

    历史解密编辑:湛江日报标签:吴敏霞,奥运会,湛江,跳水,电影,老师来了。

    在湛江取景拍摄的青春励志喜剧电影——《老师来了!》正式定档!该片将献礼2022年教师节于今年9月11日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双平台上线播出影片9月11日线上首播《老师来了!》的故事围绕女高中生陈醒与体育老师季东齐展开影片以细腻动人的笔墨描绘出青春时期特有的迷茫懵懂与热血拼搏季东齐从陈醒身上看到了非凡的跳

  • 胡晓明王帅吴敏芝不再担任阿里合伙人

    历史解密编辑:雷递标签:胡晓明,合伙人,王帅,吴敏芝,阿里巴巴,彭蕾

    雷递网 乐天 7月26日报道阿里巴巴集团今日发布2022财年年报,并披露最新合伙人名单。年报显示,阿里巴巴合伙人目前共有29名成员,包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及高管彭蕾、蔡崇信、张勇、蔡景现、陈丽娟、程立、戴珊、樊路远、方永新、蒋芳、蒋江伟、刘振飞、邵晓锋、宋洁、孙利军、童文红、王坚、汪海、王磊、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