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端,南宋名将,“西军”主帅,屡次击败完颜娄室,威震西北。1131年,曲端被押送到重庆,受酷刑而死,麾下将士纷纷投奔金国,南宋自毁长城。
1126年,6万金兵分两路南下,完颜宗翰攻打太原,完颜宗望攻打开封,北宋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西夏在陕甘行动,攻打北宋,围困柏林堡垒。“西军”主力内调,边防空虚,西夏铁骑横冲直撞。
柏林堡之战,北宋各路兵马溃败,但曲端获得胜利。曲端收集溃兵,布阵迎战,与数倍敌军厮杀,转败为胜。
曲端能力强悍,率领留守陕甘的“西军”,成为宋朝的顶梁柱。南宋名将吴玠,也是曲端麾下将领,可惜两人最终反目成仇。
1127年,开封陷落,徽宗、钦宗成为俘虏,北宋灭亡,是为“靖康之耻”。但是,各路宋军继续抵抗,推举赵构称帝,坚持抗金。
开封陷落时,完颜娄室率兵西征,试图夺取陕西,包抄南宋的后路,灭了赵构。
完颜娄室,金国名将,仅次于完颜宗翰,远非后来的完颜宗弼(兀术)可比。完颜娄室连战连捷,长安、凤翔陷落,陕甘震动。
1128年,完颜娄室内攻打泾原路,遭到曲端反击。曲端派吴玠出战,宋军抢占高地,严阵以待。
金兵以骑兵突袭,朝山顶杀来,吴玠借助防御工事,以弓弩齐射,金兵尸横遍野。
金兵攻势受阻,吴玠乘势派骑兵掩杀。宋军骑兵从山顶上杀来,事先埋伏好的步兵也一起上,夹击金兵,斩杀千余人。
吴玠身先士卒,宋军作战卖力,金兵惨败。曲端乘势攻打金兵后路,夺取秦州,俘获金兵的马匹、粮食。
金兵两次遭遇失败,完颜娄室意识到曲端并非一般人,麾下的“西军”不好惹,便刻意避开泾原路,转而攻打鄜延路。
曲端在西北获胜,但南宋对他并不放心,便派王庶来督师,节制西北各路兵马,抵御金兵。
曲端为人高傲,自认为战功显赫,不应该位居王庶之下。再则,曲端、王庶在抗金策略上存在分歧,争吵不休,互不相让。
王庶认为,宋军人数众多,“西军”能征惯战,应该主动出击。曲端不认可,他坚持防守反击作战,占领险要之地,保存实力。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曲端知道,宋军人多势众,但战斗力不如金兵,尤其是缺乏骑兵,不宜直接决战。
王庶不听,非要出战,结果损失惨重。曲端则派吴玠奔袭华州,焚毁金兵粮草,夺取城池,专门攻打对手的薄弱之处。
王庶作战失败,为了恢复元气,他希望曲端能充当副手,又被拒绝。曲端看不起王庶,还想以“丢失城池”为由处死他,吞并他的部下。
曲端狂妄,王庶很害怕,连夜逃走。朝廷听闻此事,认为曲端要叛变投敌,便让他来京师做官,剥夺他的兵权。
曲端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此时,张浚督师陕甘,以全家老小一百多人做担保,说曲端不会叛变。
张浚出马,赵构不再追究,曲端继续担任“西军”主帅。但是,曲端与张浚也有矛盾,两人在抗金策略上分歧严重。
张浚给曲端做担保,是希望他能感恩戴德,接受节制,结果未能如愿。张浚想直接决战,曲端不认可,坚持防守反击战。
曲端认为,完颜宗辅、完颜娄室、完颜宗弼都是猛人,麾下精兵强将众多。直接决战,宋军很难取胜,还可能全军覆没。
金兵远道而来,粮食都靠“屯田”补给,这是他们的弱点。曲端建议占领要隘,派骑兵去破坏他们的粮食,先打消耗战,再反击。
“屯田”一旦被破坏,金兵只能到河东去筹集粮食、物资,兵力必然会分散。此时,宋军一鼓作气,不愁金兵不退出陕西。
张浚拒绝曲端的建议,还上奏朝廷,罢免曲端的官职,剥夺其兵权,让他去重庆呆着。
1130年,张浚出兵25万,号称40万,在富平与金兵主力对决。战前,众将建议主动进攻,在完颜娄室抵达战场前,击败完颜宗弼。
张浚拒绝部下建议,希望一举消灭完颜宗弼、完颜娄室。为此,张浚书信完颜宗辅,约定决战的日期,但完颜宗辅不理会。
果不出曲端所料,张浚太过自信,高估了宋军的战斗力,结果遭到惨败,损失六万多人。金兵骑兵的骁勇善战,横冲直撞的架势,让宋军大开眼界。
富平之战,宋军惨败,证明曲端是对的,赵构重新起用他。但是,张浚害怕曲端不听节制,王庶、吴玠又添油加醋,说曲端赋诗“不向关中兴事业,却来江上泛渔舟”,讽刺皇帝,希望严惩。
吴玠是曲端的部将,却坑了上司,着实不应该。张浚把曲端押送到重庆,让跟曲端有过节的康随审判。
康随跟曲端有过节,便在狱中动用酷刑。康随用绳子把曲端捆绑起来,堵住他的嘴,用火烧烤他,公报私仇。曲端疼痛难忍,希望能喝一口水,康随则让人给他灌酒,七窍流血而死。
曲端被处死,“西军”将士对此愤愤不平,许多人投奔金国,南宋自毁长城。后来,张浚被罢官,赵构追赠曲端为宣州观察使,谥号“壮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