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鄂东梁子湖畔的涂镇:七百多年前的南宋中兴名将孟珙墓在这里

鄂东梁子湖畔的涂镇:七百多年前的南宋中兴名将孟珙墓在这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楚天视野 访问量:931 更新时间:2023/12/10 20:44:16

从武汉光谷到鄂州梁子湖,车程也就半小时左右。武汉、鄂州两市乡村交界处,有一村湾常常被人俗称“孟家大垅”,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梧桐湖新区的核心区,在这里定居的孟氏人家约有千余人,其人口数量应为大垅全村各姓氏之首,故民间多以“孟家大垅”直呼其村名。

而从孟家大垅越六十口、过长港河、上鄂咸高速往咸宁方向,约一刻钟左右就可直抵梁子湖区政府所在地太和镇,再跨过高河桥往涂镇去,也就二十分钟左右的车程。此行驱车涂镇,与以往任何一次的涂镇之旅的目的都不同,出发前还认真做了一些功课,翻阅了一些有关七百多年前大名鼎鼎的南宋中兴名将孟珙的史料,不禁为之一叹。鄂州早年编纂的《武昌县志》载:“孟珙墓在县西南一百里贤庾乡紫金山,有碑,碑云:宋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如今,这贤庾乡紫金山,就是今日鄂东梁子湖畔的涂镇下杨村里的一座林山。孟珙墓曾于1984年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本来,那时候的孟珙,与同为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应在声名上旗鼓相当,可客观现实中,岳飞之名早已如雷贯耳,而知晓孟珙的人却极为有限。有专家称,岳飞生活在南宋初期,因跟着南宋建立者赵构也就是宋神宗的第九子,打出了南宋一片天地,后不幸被奸臣所害,结局颇令人伤悲;而孟珙生活在南宋中后期,虽成为赵宋财防武将,也是战功卓著的军事家和统帅,每次打完仗就主动上交兵权,且在战事过后对自己的功绩从不宣扬,最后还主动归隐,又是因劳累过度而辞世,没有死在战场,自然让世人和历史对他就多了些淡化。

此行来涂镇下杨,尽管通行的柏油路一路顺风,但车抵下杨时,竟看不到一块关于孟珙墓的标识牌。

沿途想问问下杨的乡亲,而路边行人稀少,恐过往的一些年轻女子对孟珙其人知之甚少,便让同行友人将车停到一户有一老翁正打理柴草的农家侧边。我们舍车驻足,上前问及老翁是否知晓孟珙墓的位置。还好,老翁能说出关于孟珙墓的确凿地点,并说自己也曾为一些访客带过路。老翁姓杨名时兴,今年高龄88岁,身体还硬朗,耳聪目明,与人言谈交流通畅,我便请他一块上车帮忙带带路,他欣然应诺前往。

其实,孟珙墓所在的林山距离老翁的农舍也就一两里路程,但如果没有这位老翁带路,又是很难找到孟珙墓所在位置的。在老翁的指路下,车往返程方向开到约一里路程时,再往右行数百米,再左行数百米,便是一片树林,路旁有一养蜂专业户,树林入口处还有一户人家,上前探问门前正在劳作约莫七旬的老妪,方知是从四川迁来的一茶农,老妪言及是几年前搬到这里来种茶的,后发现此山地有些不宜,老伴又不幸因病辞世,便将老伴也葬在了这片山林里。

在闲聊须臾后,为我们此行带路的老翁便往树林深处径直走去,因为平日没人打理,树林里杂草茂密,根本无路可行,可老翁只穿了一件短裤,脚上又穿的是一双塑料拖鞋,而树林杂草里又夹杂一些野刺树,我跟在后边走,颇有点为老翁会被杂草树枝划伤担心。老翁在密林里义无反顾地往前走,我跟在后边环顾着左右,生怕本不起眼的孟珙墓被恍惚错过。

忽然,老翁在前面告诉我:孟珙墓,就在这里!

我连忙跟了上去,一片静默。当我在杂草丛生的密林深处看到孟珙墓的那一刹那,我自然就想到了一些专家在史料中对岳飞与孟珙两人评价的判断。

墓旁,有鄂州市政府为孟珙立的一块石碑,标注了此墓是文物保护单位,上面还有一段百余字的文字说明。孟珙墓前,另有一块竖立的石碑,上面写道:宋吉国公孟珙墓。碑上文字上方还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龙凤花雕,墓周边还被砌起两格砖高的围挡,里面还插了一些凭吊的花枝。整体上看,孟珙墓相对其他影响力接近的一些民族英雄而言,显得比较简陋和普通。

伫立在此,我开始遐想一代武将孟珙何以选择到这片荒无人烟之地来安息的渊源。山非巍峨,林非苍梧,地非俊俏,又是一座孤坟。难道孟珙生前对自己不喜宣扬,生后也憧憬宁静、不求功名千古。我也情不自禁地想到苏东坡当年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所写的诗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意即:人的一生到处奔走像什么?应该就像飞鸿踏在雪地上的情形吧,即便偶尔在雪地上留下几个爪印,哪还记得这痕迹留在了哪里?在孟珙墓前,我也似乎文思泉涌,想到这孟珙一个人最后孤零零葬在这密林深处,自然是感慨良多,他似乎就像苏东坡诗中的“飞鸿”。

为我带路前来的杨时兴老翁,还在这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孟珙墓的碑石文字,尽管他此生来过多次,也为不少访客不辞艰辛来带路瞻仰追思,但他告诉我,他这一辈子就敬仰英雄。他还在墓前向我生动叙述,十多年前,也就是2008年,有一帮盗贼竟偷偷来到这片山林来孟珙墓盗墓,在墓里挖了一个大洞,至于是否盗走了一些有价值的陪葬品,不得而知。当年,他还壮着胆子、猫着腰身下到被挖开的墓穴洞里去看过。他说到这里,又一阵沉默起来。而对他朴实的表述,我似乎读懂了他对孟珙这样的民族英雄的崇敬。

从山林里踏着杂草野刺缓缓走出来,林间的飞鸟还在我们的头顶鸣叫,声音很脆很甜。除此而外,没有喧嚣,周边一片静寂,只是在树林出口处偶见农家散养的土鸡,在这里觅食和起舞。

辞别时,我回过头来又看了看这片静穆的树林。而一代名将孟珙之墓深藏在这里已悄然过了七百多年,风来雨去,春去秋来,孟珙沉睡在这里,即便斯地偏远,他也难以预计还会有盗贼前来企图在他的安息之地寻求珠光宝气。当然,孟珙若在地下有知,在七百多年后的今天,更多的人们是对他充满了无比惦念和崇敬,他一定会为当今的国泰民安感到欣慰。

有人说,当年若没有孟珙这样的一代战神,南宋恐怕早就被金朝提前消灭了,或者,根本就没有南宋的边疆稳固。

孟珙出生于将门世家。曾祖孟安就是早年岳飞的部将,曾立过军功;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将;其父孟宗政曾在开禧二年(1206年)的宋金战事中崭露头角,授京西兵马钤辖,镇守襄阳。孟珙就是孟宗政的第四个儿子,从少年起,他就与孟璟、孟璋、孟瑛兄弟四人被孟宗政带在军中。早在宋、蒙战争爆发之时,孟宗政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因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为“机动防御大师”。直到北宋被金灭后,孟家祖上便从山西绛州投奔岳飞的岳家军,此后就随军定居在湖北随州、枣阳一带。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北方草原诸部落,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汗国,接着,又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蒙古军到处生灵涂炭,金国首当其冲受到侵略,并节节败退,首都被迫由中都(今北京)迁到宋故都汴京(今开封)。

嘉定十年(1217年),发动侵宋战争,孟珙父子就是在这场持续七年的战乱中,成为了“南宋京湖战场”的主将。而当金军进犯襄阳时,孟珙判定金人必犯樊城,经其父孟宗政同意,由宋军提前布阵伏兵击之,使金军半数被歼灭。孟宗政又奉命救援枣阳,不料在战阵中父子走散,孟珙立即率骑兵杀进敌阵救父。嘉定十二年(1219年),金将完颜讹可率步骑二十万分两路进攻枣阳,聚集城下,而此时的孟珙,毅然登上城楼,一展武功,击毙敌人无数。

嘉定十四年(1221年),孟珙拜见了父亲的上司京湖制置使赵方。赵方听说是孟宗政的儿子,便将孟珙辟为光化县尉。又过两年,官右武大夫、和州防御使、左武卫将军,实任荆都统制、知枣阳军的孟宗政辞世,被史称“死亡日,边城为罢市恸哭”。且就是这位被金人呼为“孟爷爷”的抗金名将,即便死了,还给敌军留下了一个威名更盛的儿子,就是孟珙。后来,就是这位能与岳飞相提并论的孟珙,相继与衰亡的女真金国、新兴的蒙古汗国发生了激烈的民族战争,他带领宋军攻入了金国都城,亲手俘虏了金国末代君主的遗骸。只是金国灭亡后,早先还是同盟的蒙古军展露出自己的獠牙,悍然发动了对南宋的战争,南宋也就由此出现了败势。

尽管结局如此,但历史没有忘记孟珙这位战功赫赫的南宋名将。《宋史》上赞其:“珙忠君体国之念,可贯金石。”并对他如此评说:名位虽重,惟建旗鼓,临将吏,面色凛然,退则焚香隐几,萧然事外,邃於易六十四卦,各系四句,名警心,自号无庵居士。清代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魏源赞叹说:“不闻襄阳数载之围,不知孟珙保障之功。”

孟珙于1246年因“病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於江陵”,“讣至,帝震悼辍朝,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吉国公,谥‘忠襄’庙曰‘威爱’。”皇帝便“谕葬贤庾乡紫金山,奉祠蓼仪寺,崇祀乡贤。”这“谕”中的“贤庾乡紫金山”,就是如今的鄂州梁子湖畔的涂镇下杨村的孟珙坟林。孟珙和他父亲一样,也是抗金名将,忠君体国,可贯金石,皇帝赞扬他:“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破蔡灭金,功绩昭著。”

而此前的孟宗政,先于1223年辞世后,被葬在当年的武昌县灵溪乡清水潭附近,也就是当今大冶市灵乡镇岩峰村的亥山山麓。孟珙父亲孟宗政辞世后,南宋皇帝“谕葬武昌之清水潭,奉祠崇福寺,崇祀乡贤”。此清水潭即在今大冶金牛附近灵乡镇岩峰村对面的亥山与背后的挂榜崖之间,主要有刘姓人家居住,俗名崖刘村。其山有一白石崖,壁立高耸,俨然如高挂的皇榜,故名挂榜山。孟宗政墓就在这一白石崖下,墓前有碑,碑文:“宋太尉封永国公谥忠毅”。

如今,他们的直系后裔也定居于现在的鄂州达数百年,还有一部分从原定居的湖北枣阳迁来,也有一部分再迁汉阳,复迁山东等地,渐渐遍及大江南北。而在数百年前的长江防线,顿失依傍,蒙古铁骑曾踏破长江防线攻灭了赵宋。迁徙来到今日鄂州境内的孟氏后裔,定居生活区域就在江南,曾因孟珙和其父孟宗政当年抗蒙所产生的影响,惶恐蒙古铁骑报复,度过了一段惴惴不安的日子。

进入今日鄂州的孟氏后代,也多为守护祖墓而留了下来,渐渐衍生为鄂州本土著姓。当然,更早一些年代的三国东吴时期,孟子的第十九世后裔孟宗开始,就有孟氏后裔自江夏郡(今河南罗山县)迁居江夏县县城(今武汉市武昌区),后有一部分迁居到了鄂州。孟宗辞世后,便葬在了当年的“武昌阳辛县车桥(今湖北阳新县富水镇阳辛村)”,二到东晋时期,孟宗第四代孙孟嘉生三子:长子怀玉返山东邹县原籍奉祀祖墓,次子龙符留守奉祀孟宗墓,“故庐墓而定籍”鄂城(今鄂州),三子则系祖外迁江南吴西。孟氏自此称之为“南族”、“北族”,也是第一次南北族之分。孟宗后裔自此从鄂州分支外出,其后裔散布于大江南北,故鄂州这地方也就成了全国孟子后裔的第二故里。

说起来,也确有缘由,孟珙有一长子孟之经就曾临终嘱咐过后人孟汉(即孟珙第八孙),言意先辈孟宗政、孟珙的墓都在这梁子湖畔的“寿昌”(今鄂州)一带,寄望子孙不宜远离,孟汉虽在永州府做祁阳令(今属湖南省),但不久受托便也迁居到了今日鄂州的地域,位居今日梧桐湖新区的“孟家大垅”,当是其重要一支的定居之地。

如今,孟珙墓已经列入了政府法定文物保护单位。当地还将此地俗称孟珙坟林,又名孟珙林、孟古垴、孟家垅,说明民间传承还是记得孟珙这位非凡历史人物的。据说,在孟珙墓后左方不远处,原来还有蓼仪寺,亦称孟氏家庙,只是因年代久远,无人守护,已被毁得无踪无影。

没有庙堂,似乎也不能阻隔对孟珙其人的声名远播。孟珙活着时不喜宣扬,但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我们还是要像弘扬岳飞一样,好好纪念和弘扬这位有大功于社稷和民族的孟珙。

当然,到涂镇下杨来探寻孟珙墓,本不在乎孟珙墓是否壮观宏伟。孟珙名垂青史,已是有口皆碑的事,他在九泉之下安息,应该也不在乎他身后的墓地是否有必要皆被世人知晓。

庞良君

现供职于湖北省鄂州市委宣传部。第四届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湖北日报》《芳草》《长江文艺》《长江日报》《长江丛刊》《诗歌报》《杂文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等全国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800多首、散文300多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200多篇。已出版诗集《母亲河》、散文集《山外山札记》等6部。

标签: 孟珙岳飞梁子湖畔金国

更多文章

  • 南宋孟珙有多厉害?挖坑对峙让蒙古人吃大亏,机动防御成战场奇观

    历史解密编辑:野草的春天标签:孟珙,蒙古人,宋军,宋理宗,金哀宗,金国

    南宋孟珙有多牛?战术领先世界700年,被苏联专家称比肩曼斯坦因苏联时代,有一个军事史作家德·安·沃尔科戈诺夫在翻阅世界军事史资料的时候,被一个中世纪中国人的战绩给深深吸引。这个人就是南宋抗蒙悍将孟珙。在通读了孟珙的战绩之后,这位苏联专家不无感叹地说:这是一个比肩曼斯坦因的帅才,一个13世纪的“机动防

  • 全史人物评鉴-孟珙 字璞玉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遇梦标签:孟珙,宋军,金国,武仙,宋廷,璞玉,金哀宗,人物评鉴

    孟珙字璞玉孟珙(1195年—1246年10月13日),字璞玉,号无庵居士。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孟珙生于将门世家,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曾立过军功。祖父孟林也是岳飞部属。其父孟宗政在开禧二年(1206年)的宋金战事中崭露头角,授京西兵马钤辖,镇守襄阳。孟珙是孟宗政的第四个儿子,由冀国夫人马氏所生。从

  • 武仙,聚众20万被金哀宗视为救命稻草,孟珙成为其幻想毁灭者

    历史解密编辑:三分钟的温度呀标签:武仙,金哀宗,孟珙,宋军,金人

    南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曾经占据中原之地的金国被崛起的蒙古追着打,金哀宗两次迁都,从今天的开封一路跑到了汝南县,而自从蒙金三峰山之战后,金国最后一波所谓的精锐部队被打垮,亡国在即,按理说金国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蒙古人身上,但是在这一年,宋金双方的地方部队发生了大规模战争,割据今南阳一带的武仙

  • 毕再遇:前承岳飞之忠勇,后启孟珙之兵略,南宋中期的第一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岳飞,孟珙,宋军,金人,宋朝,诗人,毕再遇,书法家,古典乐

    南宋开禧二年六月,宿州东南,灵璧城淮北的盛夏,时至正午,空气干燥而闷热,即使微风拂过,也只是扬起阵阵黄土,而数百名全身甲胄的战士,却在最炽烈的阳光下,面无表情地等待……汗水在滚烫的铠甲上悄然蒸发,锋利的兵刃反射着耀眼的寒光,除了战马偶尔焦躁地低鸣,整个队伍都保持着令人窒息的寂静。最前方,高居马上的将

  • 孟珙:北方游牧民族的终极克星,南宋风雨黄昏中最后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孟珙,宋军,武仙,金人,金哀宗,岳飞

    公元1127年,金军挥师南下,渡黄河而兵临汴梁,此时北宋京师藩篱尽丧而又乏御敌之兵,钦宗赵桓无奈开城请降。女真铁骑激起的漫天风沙之中,汴梁的京华烟云、东京的万千宫阙和北宋的绝代风姿,都在靖康二年那个格外寒冷的冬天,成为了永远的回忆。中原罹难、神州蒙尘,所幸建炎南渡,高宗赵构偏居临安得以延续大宋国祚,

  • 孟珙机在黄州之战中,7万蒙古兵都战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队友是羊标签:蒙古,宋军,黄州,汉军,骑兵,水师

    1237年,在黄州,孟公处决了49人,然后亲自与蒙古骑兵作战。一场战斗后,7万蒙古士兵全部阵亡。寇文布化王和张柔狼狈逃走。南宋赢得了黄州之战。紧接着,孟公乘胜追击,将襄阳归还,稳固了长江防线。1127年,完颜宗旺和完颜宗汉在开封城下相遇,10万女真骑兵凝视着他们。宋徽宗和宋钦宗没有斗志,成了金兵的俘

  • 南宋联蒙灭金无大错,金国已无“唇”的地位,孟珙对时局评价准确

    历史解密编辑:德斯手工标签:孟珙,金国,金哀宗,宋军,蔡州

    南宋理宗绍定六年(1233年),宋蒙双方联手围困蔡州,最终一战灭金,宋军由江海、孟珙率两万余宋军,自京湖地区北上攻取蔡州,金哀宗自缢而亡,金末帝死于乱兵之中,金国的灭亡,宣告了蒙金战争的结束,也宣告了宋蒙战争的开始。?后世一直在争论,南宋和蒙古联盟是自寻死路,重蹈了海上之盟的覆辙,也就是联金灭辽,最

  • 岳飞和孟珙表现如此出色,为何南宋还是不能翻盘,要问问南宋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纪萍趣闻标签:岳飞,孟珙,皇帝,金人,赵构,宋朝,诗人,金兀术,书法家,古典乐

    其实南宋真的挺强的,要不是出了几个愚蠢的皇帝和宰相,南宋想要翻盘问题不大。由于北宋被大金给干趴下了,所以南宋臣民们的民族自尊心特别强烈,这就导致了一件事,大家都很团结啊!为啥要团结?再不团结就要彻底完犊子了!无论是大金,还是后来的蒙古,对南宋来说,无疑都可能造成致命的打击。因此南宋臣民选择抱团取暖。

  • 孟珙为何被俄罗斯军事学家称赞为“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孟珙,大军,宋军,岳飞,金朝,金哀宗,俄罗斯,军事学家,机动防御大师

    在中国的军事史上,被称为名将的少,白起,李牧,卫青,霍去病,李靖,苏定方等等,可以说,名将的产生有赖于国家的强大,必须得具备尚武精神,所以汉唐的名将就比较多,但这其中两宋是个很奇特的朝代,他在经济、文化层面,极其发达。但在军事上却十分软弱。两宋被称为军事家的并不多,也就狄青,岳飞和孟珙几人,但这个几

  • 孟珙:南宋最后的擎天之柱,灭金攻蒙,却无奈成为春宫图的男主角

    历史解密编辑:爱搞笑的内登标签:孟珙,金国,岳飞,武仙,蔡州

    南宋是北宋的延续,因此继承了北宋政治的特点,提起北宋的政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北宋的“文官制度”了。在北宋朝堂,文官的权力极大,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将、宦官、外戚势力的壮大,但也造成了整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衰弱。北宋的这种政治体系使整个北宋政局维护在平稳状态,促进了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但是到了南宋,这种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