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宫风云 - 明德皇后:她是开创了“起居注”的女史学家

汉宫风云 - 明德皇后:她是开创了“起居注”的女史学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八卦爱豆秀 访问量:798 更新时间:2024/1/17 1:33:57

01

东汉明德皇后,马氏,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人,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

马援早年领兵攻打五溪蛮人,不幸死在军中,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人,趁机将其诬陷,其他朝中权贵也跟着落井下石,马家由此日益衰落。

兄长马客卿天资聪颖,却早夭而亡,母亲蔺夫人悲痛欲绝,渐渐变得神志恍惚。

虽然马氏当时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但她料理家事,管教仆人,都很在行,精明能干,如同成人一般。

自幼体弱的马氏,曾经长时间患病在床,蔺夫人便找人给她占卜,没想到卜筮者说:“这女子虽然是有病的样子,但是她必将大贵,其兆不可说出。”

母亲将信将疑,又叫来另外几个相面的人,继续给女儿们占卜,相面的人见到马氏后,全都惊异地说:“我必将对此女称臣,然而她虽然尊贵,却少有子息,若是养育别人生的孩子得力的话,比自己亲生的孩子还要强。”

02

马氏堂兄马严,为了保全马家其余人的性命,不受叔父被陷害一事的牵连,特意上书请求将马氏进纳掖庭。

就这样,马氏被选入了太子宫,时年十三岁。她尽心侍奉皇后阴丽华,与周围的嫔妃和睦相处,谨守礼法,行事低调,后宫上下都对她赞许有加。

马氏凭借自己的良好品行,逐渐受到了太子刘庄的宠爱,随后,她就经常居住在刘庄寝宫的后堂内,贴身侍奉太子,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公元57年(建武中元二年),光武帝刘秀驾崩,皇太子刘庄顺利即位,为汉明帝,立马氏为贵人。

当时,马氏异母姐姐的女儿贾氏,也在后宫之中,并生下了刘炟,这位日后的汉章帝。

汉明帝考虑到马氏没有儿子,就提出让她来抚养刘炟。并对她说:“人不一定要自己生儿子,怕的只是不精心爱护养育而已。”

马氏体会到明帝的一番苦心,心存感激,从此,对待刘炟犹如亲生儿子一样,不辞辛劳,无微不至地细心照料和教育。

好在刘炟也是一个天性淳厚善良的孩子,对马氏充满感恩之心,很是孝顺,所以,即便不是亲生母子,他们却依然母慈子孝,没有想象中的那些隔阂与冲突。

贤惠的马氏,时常为明帝子嗣不多而忧虑不已,她主动引荐身边之人,希望她们能为皇家开枝散叶多做贡献。

后宫嫔妃当中,有受到皇帝召见和宠幸的,她都不会心生嫉妒,反而还会加以提点。如果有谁得宠胜于他人,她还会大度地建议皇帝,提高该嫔妃的相应待遇。

03

公元60年(永平三年)春,主管官员上奏要立长秋宫,即确定皇后人选,明帝没有立刻表态。

皇太后阴丽华对他说:“马贵人的德行在后宫当中是数第一的,就立她吧。”于是,仁孝的明帝,听从母亲的安排,立马氏为皇后。

成为皇后的马氏,并没有得意忘形,傲慢无礼,反而愈加谦逊守礼,勤俭度日。她背诵《易经》,读《春秋》和《楚辞》,最爱《周礼》和董仲舒的著作。

马氏经常身穿粗帛,衣裙不加边。每逢初一十五,众妃嫔和公主前来朝见,远远看去,马皇后的疏衣糙裙,反而被认为是精绸细丝,走近一看,大家才了然一笑。

马皇后还找借口说:“这种丝织品特别适宜染色,因此才穿用。”众人听后,无不面露羞愧之色。

明帝喜欢到苑囿离宫,马皇后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明帝,注意天气,小心饮食,言辞恳切,态度恭顺,明帝也很愿意接纳。

一次,明帝到濯龙园中,把众才人聚集一处,下邳王以下的人也在一旁,他们请求唤出皇后,一同游乐。汉明帝笑着说:“她生性志趣不喜欢游乐,即使来了,也没有欢乐。”

明帝深知马皇后生性娴静,工于诗书,所以,出游娱乐等活动,很少让她跟随,却又没有因此影响夫妻感情。

公元72年(永平十五年),明帝查案地图,准备给众皇子封地,却都只有其他诸侯国的一半大小。马皇后晋见说:“诸位皇子的封地,才只有几个县,从制度上说,不是过分节俭了吗?”

汉明帝答道:“我的儿子怎么好与先帝的儿子相等呢?每年得到的供应二千万就足够了。”

此时正逢楚王刘英的案件频发,困扰颇多,囚犯之间互相指证揭发,获罪被捕之人超出想象。马皇后担心此案牵连甚广,遂趁机提到此事,不免心中悲恻。

明帝闻言似有所悟,夜间辗转反侧,思虑良久,还是采纳了马皇后的提议,令子嗣们得到了应有的封赏。

面对朝堂之上,各位公卿大臣讨论激烈,难以定夺的事情,明帝曾多次尝试着,让马皇后参与评定。她总能客观公正的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地看待各种意见,绝无偏袒打压之意。

每当服侍明帝的时候,他们谈论最多的不是儿女情长,却是国家大事,马皇后的很多观点,都对明帝的决策起到了极好的辅助作用。

但是,马皇后却从不曾以权谋私,为自家私事向明帝吹枕边风。正是因为她的大公无私,明帝对她的宠爱和敬重,与日俱增,经久不衰。

04

公元75年(永平十八年),汉明帝去世,汉章帝刘炟即位,尊马皇后为皇太后。

明帝生前的诸位贵人,按律应当迁至南宫,马太后难掩伤心之情,特赐她们诸侯王赤绶,另加安车驷马,白越布三千端,杂色帛二千匹,黄金十斤。

她还亲自撰写《显宗起居注》,这是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著作,为后世开创了“起居注”这一新的史书体例。因其比班昭续写的《汉书》早了约二十多年,由此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女史家。

行事谨慎的马太后,刻意删去了其中有关哥哥马防,参管医药事务的内容。章帝请求她说:“黄门舅马防朝夕侍奉将近一年,既没有褒扬显异之举,又不记录他的勤劳,不是太过分了吗!”

马太后则回答说:“我不愿意让后世之人,听到先帝多次亲近后宫家属的事情,所以不著录。”

公元76年(建初元年),章帝想给他的几个舅舅封爵,马太后果断拒绝。

第二年夏天,旱灾严重,大家都认为这是没有封外戚的缘故,很多官员为此上奏章帝,请求应该依从以前的典章制度办事。

太后为此亲自下诏,义正言辞地表明立场,坚决不许给自家外戚封爵。

她详细陈述此前汉朝那些权倾朝野的外戚,对国家造成的种种无法挽回的伤害。

恰逢国家遭灾之时,粮食溢价,百姓民不聊生,如若此时接受大臣们的讨好谄媚,至天下苍生于不顾,对上不配先帝的厚爱,对下有损马家的德行,终日粗帛示人,不就成了面子工程了吗?

章帝看过此诏,被母亲的深明大义所感动,同时更加哀叹不已,何至于公正到如此地步啊。

他进一步请求说:“汉朝兴起之时,舅氏亲族封侯,犹如皇子封王一样。太后诚心保持谦虚,怎能让儿臣偏偏不对三位舅舅加以恩赏呢?

况且担任卫尉的舅父年纪已大,另两位担任校尉的舅舅也是身患重病,如果出现不可讳言的情况,将使儿臣长怀刻骨铭心的遗憾。应趁着他们都健在的好时机,给予封赏,而不可拖延。”

马太后听后,还是坚定自己的立场,语重心长地对明帝说,自己的兄弟们,并没有为国家建功立业,开疆拓土,完全不能和中兴之时的阴氏与郭氏两位皇后的宗族相比,没有军功,受封爵位,有违祖制,断不可行。

05

直至晚年,马太后依然秉持着她一贯的节俭低调的本性,毫无僭越之嫌。

起初,其母埋葬时,起坟略高,太后为此不满,其兄马廖等人,立即把坟减削到了合适的高度。

她的外戚当中,如有谦虚朴素品性仁义的,她就给予鼓励褒奖,赏赐财物官位。如有骄奢淫逸仗势欺人的,她便加以谴责,甚至断绝与其亲属关系,遣返回乡种田。

马太后常常与章帝谈论国家政事,还不忘教授诸位小王子诗书礼仪,使后宫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公元79年(建初四年),粮食丰收,边陲无战事,汉章帝再次封他的三位舅舅马廖、马防和马光为列侯。三人都推辞不受,无奈之下,只领爵号而不受封地。

太后听说此事,依旧不改初衷,坚决不同意,于是,他的三个哥哥在接受了封爵后,很快又将其辞退,安心回家,不问朝政。

即便后来卧床不起,马太后始终神志清醒,她不信巫术游医,多次敕令禁止祷告祭祀,要求一切顺其自然。

公元79年(建初四年)六月三十日,马太后逝世,终年四十余岁,谥号明德皇后。七月初九,与汉明帝合葬在显节陵。

更多文章

  • 明德皇后:我国首位女史学家,开创新史书体例,拒绝皇帝封赏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明德皇后,汉明帝,马皇后,皇帝,刘炟,章帝

    说起我国史书的体例,大家比较熟知的有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通史等,但其实有种比较特殊的体例可能知道的人稍微少点——起居注。说它比较特殊首先它记录的对象都是皇帝;其次就是它在编史引用后就销毁了流传后世的很少;最特殊的就是它的开创者是位皇后。皇后跟史学似乎一点都不搭边,那是什么让她开创起居注这一史学体

  • 北宋,李宸妃去世,刘太后欲以嫔妃之礼葬之,一大臣:臣以为不妥

    历史解密编辑:爱吃回忆的呀标签:李宸妃,刘太后,太后,刘娥,赵祯,宸妃

    北宋年间,刘太后正与群臣议事,突然内侍来报,李宸妃去世了。刘太后淡淡地说:"以妃嫔之礼葬了吧。"众臣你瞧我,我瞪你,没人敢说话。这时,有个人站出来反对:"臣以为不妥"。说话之人正是当朝宰相吕夷简,太后刘娥突然拉下脸来,但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又不好发作,便假意征求道:"宰相有何高见吗?"吕相也不遮遮掩掩

  • 错换人生的李宸妃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李宸妃,刘娥,宋仁宗,赵恒,赵受益,武则天

    李宸妃是杭州人,他父亲当过中下级官员,后来入宫成了刘美人的待妾。刘美人是二婚的,她原来的老公是四川人龚美,后来被宋真宗看中,当然此时宋真宗还没有当皇帝。1012年刘美人由修仪升级为德妃,12月再从德妃升为皇后,这个刘皇后就是现在《大宋宫词》中由刘涛主演的刘娥。1012年绝对是刘娥最风光的一年,但为什

  • 李宸妃:一度削发为尼,还俗后与皇帝邂逅,生下明君宋仁宗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李宸妃,宋仁宗,皇帝,刘娥,赵祯,刘皇后

    电视剧《包青天》里有个单元,名叫:《狸猫换太子》。说的是,宋仁宗赵祯出生时,刘妃(刘娥)与太监郭槐因为担心赵祯的到来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于是私底下用剥了皮的狸猫将赵祯换走。可怜太子的母亲李氏因为生下一个怪物而被打入冷宫。赵祯上位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命令包拯彻查当年的真相,还母亲一个清白。其实这只是民间

  • 李宸妃:宋朝尼姑伺候皇帝洗澡,当晚被临幸,不曾想生出千古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李宸妃,皇帝,刘娥,宋仁宗,宋真宗,皇后

    喜爱观看戏曲杂剧的人,基本上都知道“狸猫换太子”这一曲目,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知晓,这一戏曲在历史上还确实存在原型,实际上这一真实事件。这就要牵扯到北宋的一位千古名君,他就是流传千古,以仁著称的宋仁宗。宋仁宗的母亲并不是刘娥,而是一位尼姑,她在一次伺候皇帝沐浴的过程中,因为意外才怀上了孩子,从而有了宋仁

  • 她本是一介普通妃嫔,最后却靠“闺蜜”当上了太后—章惠皇后杨氏

    历史解密编辑:小航航帆标签:杨氏,皇后,刘娥,宋仁宗,太后,赵祯,赵恒,章惠皇后杨氏,章惠皇后,杨淑妃(宋度宗)

    大家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俗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人物,她本是一介普通妃嫔,最后却靠“闺蜜”当上了太后,她就是宋真宗的嫔妃,章惠皇后杨氏,接下来我将给大家详细的介绍她的一生。杨氏是益州郫县(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人,她出身于武将世家,她的祖父杨瑫和父亲杨知俨都隶属于

  • #国产剧讨论#《清平乐》:宋仁宗温成皇后相爱却不能相守

    历史解密编辑:郝人故事标签:宋仁宗,皇后,宠爱,张贵妃

    “故人已逝,此处空留回忆。”凭栏处,只剩朕孤身一人,没有了张贵妃的娇声软语,温柔缱绻,余生该是何等萧瑟。宋仁宗坐在张贵妃平日躺着的贵妃榻前,手轻轻从榻上拂过,好像上面还残存着她的体温和馨香。闭上眼,宋仁宗回到了康定元年,那年的她还是一名小舞女。宫中的宴会总是无聊又繁琐,如同每日里的御膳一样,看着花样

  • 宋朝韦贤妃被俘到金国,为其国主生下孩子这事是否真实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阿千千万万标签:韦贤妃,金国,宋朝,宋徽宗,赵构,元朝

    北宋末年在跟金国的交战中,宋朝军事力量不行而导致节节败退,宋徽宗此时只顾逃难,将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然而接下来却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靖康之耻,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位北宋皇帝,都被金人抓去成了俘虏。值此国家存亡的生死关头,宋徽宗的儿子赵构临危受命继承皇位。也就是历史上的宋高宗,并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此时的

  • 宋金和议后,韦贤妃得到释放,宋钦宗为何没能回到南方?

    历史解密编辑:遂令天下父母心PLUS标签:韦贤妃,宋钦宗,赵构,宋徽宗,靖康之变

    1141年,南宋与金朝订立和议,史称“绍兴和议”。南宋以向金朝称臣、割地、纳贡为条件,结束了双方长达十四年的战争状态。和议达成后,金朝方面将宋高宗的生母韦贤妃释放,同时还将宋徽宗的棺椁也交给了南宋方面。当年的靖康之变中,与宋徽宗一起被俘的还有宋钦宗,但是他却没能回到南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宋钦宗名叫

  • “靖康之耻”中被掳走的韦贤妃:为金国国主连生两子,儿子成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韦贤妃,金国国,赵构,宋钦宗,宋徽宗,靖康之耻

    所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北宋末年徽钦二宗曾被金人俘虏,带到北方进行牵羊之礼,而这其中不仅仅是两位皇帝。满朝的文物大臣,后宫无数嫔妃公主都被迫北上,有的遭受了金人的侮辱,有的死在了半路上,这才是真正的“靖康之耻”。而在遭受靖康耻的妃嫔中却有一位妃子有着不一样的结局,纵观大多数赵家皇妃,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