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官员杜衍致仕后的生活概述

古代官员杜衍致仕后的生活概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过往烟窗 访问量:1007 更新时间:2023/12/25 7:31:42

马克思认为,衣食住行是人类最简单的生活需求。杜衍致仕后的生活,也离不开衣食住行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先从他的着装来说,作为前任宰相,居高官享厚禄,也许锦衣华服才匹配他曾经的荣耀。实际上他的穿着打扮,却是普通之至,与常人无异:“乌帽,皂娣袍、革带。或劝衍为居士服,衍曰:‘老而谢事,尚可窃高士名邪’!”衣服在古代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服饰的色彩、质地、样式不同,代表不同的阶层。宋代对品级不同的官员服装有不同的规定,杜衍的穿戴,不属于官员着装中的任何一种,只是普通的便装,接近于普通百姓的打扮,他也不穿在家修行佛禅之人所穿的居士服,可见其为人之低调。

杜衍致仕后的生活“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保障。作为朝廷致仕官,杜衍日常生活中所吃食物并非山珍海味,他的饭菜非常简单,叶梦得记载其生活时说:“亦不甚饮酒。客至,粟饭一盂,杂以饼饵,他品不过两种。”相比于其他致仕官饮酒宴乐的生活,杜衍很少饮酒,吃的主食只有小米饭和饼子,间有一两种蔬菜而己。杜衍享受的不是钟鸣鼎食的富贵豪华,可知其生活简朴。欧阳修云:“公自布衣至为相,衣服饮食无所加,虽妻子亦常有节。”可见他选择俭朴的生活方式,是长久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就连家人也不例外。无论对今人还是古人来说,房子是一个家庭得以安居的标志。杜衍的居住状况如何?宋人言“至其归老,无屋以居,寓于南京骚舍者久之。”骚舍是古代传递公文的邮差或官员过往时临时休息的处所,相当于现在的招待所之类地方,杜衍退休后就暂居于此。七十岁时还没有固定的住所,虽不至于沦落到流浪街头的地步,但对今人来说,这是难以想象和忍受的苦恼之事。而杜衍却不以为意,处之怡然。杜衍为什么没有在致仕前买好养老的房子或者买地自己建房?作为朝廷官员,俸禄丰厚,吃穿用度却很简朴,他的钱财去向何方?欧阳修有记载:“棒禄所入,分给宗族,碉人急难。”由于收入大多用来接济生活有困难之人,所以竟然没有多余钱财为仕后生活做安排。后来自己虽然修建了住所,也是狭小简陋:“归卜唯阳旋营第,栋宇仅足容妻擎。”

这样的居住条件,他却不以为苦,所作《新居感咏》诗云:“始营冤裘地,来向唯水泥。城隅最穷僻,匠者宁求奇。卜筑悉由己,轩煽亦随宜。外以避风雨,内以安妻儿。”比起北宋其他官员致仕后在家大建园林亭台的奢侈之行,杜衍对住房没有过高的要求,他认为只要有遮蔽风雨,安顿妻儿的居所就行,可见他并不看重物质生活。为人谦虚“行”也是杜衍致仕后生活的一部分,从他出行的两件事可看出其为人低调、不追求虚誉。一件事记载于《湘山野录》:“杜祁公以宫师致仕于南都,时新榜一巍峨者出悴巨藩,道由应天,问从者曰:‘谁乎’?对曰:‘太师相公’。”作为退休宰相,杜衍不与新科少年争道,反为其让道,见其行事之风。另一事是他辞谢仁宗安车诏享。皇枯二年,也即杜衍致仕后的第三年,朝廷大享明堂,诏其陪祀,他以疾辞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六十九有所介绍,此事在文莹的《湘山野录》中有更为详细的叙述。朝廷举行祭祀仪式,诏臣子侍祠,对大臣来说,无上的荣誉,杜衍却以礼辞谢,可见其知止辞荣、不慕功名的个性。欧阳修和胡宿也在诗中赞扬杜衍淡泊名利的高行。杜衍致仕后的生活情况也表现在人际交往上。他的交往对象,有同为致仕宫员的人,如王涣、毕世长、朱贯、冯平等人,五人曾举办淮阳五老会,且每人都有诗篇留存,表现他们退休后闲适自在,不问尘世的生活状态。

五位老人的聚会,宋人和诗者有十八人,作诗十九首,可见其影响之深远。当时人又绘图记之,为世所称。与他交往的另一部分人是朝廷在任官员,如欧阳修、韩琦文彦博苏颂、蔡襄等人,他们以诗歌唱酬往来,互通信息,以下试分别言之。杜衍致仕后与欧阳修的交往在欧氏任职应天府之时。皇裕二年七月,欧阳修改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此期两人之间往来较多。欧阳修所作《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二首》云:“俭节清明世绝伦,铃斋幸得亲师席,东向时容问治民。”诗中言自己以门生身份拜访老师杜衍,向其请教治国治民之事。由欧阳修的记述可知,杜衍所做诗歌应有多首,惜大多散佚,留存下来的不多。欧阳修拜访咨询杜衍,也可见当时地方官员对致仕官的尊重与礼遇。杜衍与韩琦的往来通过彼此之间的诗歌唱酬来交流信息二韩琦当时在河北和山西一带任职,两人相距较远,虽有唱酬,但数量不多。《安阳集》中与致仕后的杜衍有唱和诗十首,《贺宫师杜公增秩》是祝贺杜衍致仕后官秩升级,《谢宫师杜公寄惠草书》、《谢宫师杜公寄示诗编》是答谢杜衍寄来草书和诗编,其余七首都为次韵之作,如《移帅真定次韵答致政杜公》是韩琦庆历七年知真定府时所作。当时杜衍听闻其迁职消息后写诗祝贺,故韩琦有诗回复;《次韵答致政宫保杜公》云“无劳迁职此何名”,也是杜衍贺诗在先,可知杜衍写诗在先,韩琦才有和答之作。从韩琦的次韵诗可知,杜衍所写内容,大多以韩琦官职的迁转为主题,当然也有笔调较为轻松之作如《次韵答致政杜公小诗见戏》,应是杜衍以谐谑笔法写韩琦在塞上的生活,故韩以此诗答之。

杜衍与文彦博之间的唱和今存七题十首诗作。庆历八年春,文彦博平息贝州王则之乱,时己致仕的杜衍闻此消息后,写诗称赞其功劳,文彦博有诗答谢。杜衍曾经把自己所写的三十首诗寄给文彦博。与人交往杜衍与苏颂之间的交往体现的是长辈对后辈的奖掖和勉励。苏颂任南京留守推官时,正是杜衍致仕居家的时间。苏颂《谢太傅杜相公》云:“吵尔小子,幸得效官府,不时随众僚进见风采,奉承徐论,不见疏弃,己为荣矣。一日相公呼坐与语,因论文字,且索鄙作,乃蒙以文学见称。顷闻吾子之当官,严上恭下,不失中道。辨论公文,不惮劳力。能尔,可谓善政事矣。某既承是言,窃退而念之。”杜衍对苏颂为官之道的教诲与指点,在苏颂的诗文中,多有抒写。杜衍致仕后的兴趣和爱好还体现在书法和诗歌创作中。蔡宽夫说杜衍“年过七十,谢事,始学草书,遂尽其妙。今使人每见之,其英特爽秀,无所降屈之气,犹可想见。”致仕后对书法有兴趣,开始学写草书,且取得不菲成就。韩琦诗云:“兴来弄翰犹得意,归来一一戒儿侄,秘重世与家谍俱。重巾密寞置吾室,包护直比骊领珠。”韩琦称赞杜衍精通楷书、草书,书法艺术高明,自己在并州时打算将其笔墨刻石留存,却苦于边远荒地没有能工巧匠将之摹写。故而回到家中,将之重重包裹,当做珍宝一样置于室内。把杜衍的草书看的和家谱一样重要,并将之珍藏,可见对之极为重视和珍惜。欧阳修曰:“公笔法,世为楷模,人人皆宝而藏之。”后来就有人将其书法刊于石上,供人摹写:“珍藏正献草书诗,传诫云来示永贻…刊石岂从为世玩,更思清节可师之。

”文彦博诗《近以蜀物寄献,复以雅章为报,辄课芜音,仰酬来既》云:“辞清妙墨真双绝,锡犊传家励子孙。(注云:每得公手笔,即令子弟辈联缀装演,藏为宝贝。)”是对杜衍书法的珍视,又言其“妙墨高逾楔帖工”,认为杜之书法可与王羲之《兰亭序》帖比肩,虽有过誉之嫌,亦可见杜衍书法之高妙。杜衍对自己的书法艺术颇为自谦,《和孙硅秘压》诗云:“老来楷法不如初,若谓伊余堪继踵,只应缘木可求鱼。”从诗内容来看,应是孙硅对其书法大加赞赏,杜衍自谦己老,难以与圣贤比肩。结语杜衍不仅书法技艺高超,也有自己的书法理论。徐度云:“杜祁公既致仕还家,笔绝意在为佳耳。笔势纵逸,有如飞动纸尾,书时年七十八。”“意在笔先”,也就是落笔前要先有精密的构思,如此,写出来的字才有意趣在其中,可见他对书法也是有研究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杜衍韩琦欧阳修宰相文彦博

更多文章

  • 北宋名臣杜衍,在职时为国为民敢直言,退休后生活朴素还低调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杜衍,宋仁宗,范仲淹,欧阳修

    提到北宋名臣,人们脑中一定会浮现出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包拯、寇准、韩琦等一大批人物形象。今天向读者介绍的这位北宋名臣杜衍,虽然不及上述名臣们出名,但他也是一位能吏与清官。杜衍是进士出身,入仕后首先在地方为官,后因政绩出色被宋仁宗召入朝廷任职,最高曾任丞相。他在职时为了国家与民众利益,不怕

  • 文彦博『得报帖』『左藏帖』『王拱辰墓志』盖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宰相,进士,得报,左藏,宋朝,唐朝,文彦博,王拱辰,五代十国,唐宋八大家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圣进士。曾封潞国公,位至宰相、太师。彦博工书善墨翰,宋楼钥评文彦博书“翰墨飞动,使人望而畏之”,朱长文说其书“风格英爽”。

  • 谁害死了狄青?其实并不是文彦博,而是他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狄青,文彦博,文彦,宋仁宗,宰相,宋太祖

    灌水浮球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个聪明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呢?他辅佐了4位皇帝,当了50年的宰相,还害死了大将狄青,那么他是谁,如何害死狄青的呢?小兔子就来说一说。灌水浮球这个孩子叫文彦博,从小就聪颖过人,21岁中进士,先后担任殿中侍御史、转运副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因军功升任同平章事(宰相)

  • 宋代名臣——文彦博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文彦博,文彦,宰相,宋仁宗,富弼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对于文彦博,可能很多人并不陌生,他幼年“灌水取球”的故事流传甚广,是中国著名的儿童益智故事之一。而作为政治家的文彦博,其闪光点更多。天圣五年(1027),二十二岁的文彦博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后历任知县、监察御史、枢密直学士、枢密副使、参

  • 文彦博:当年灌水取球的神奇小子,历四朝不倒的常青树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文彦博,文彦,历四朝,王安石,司马光,苏轼

    文彦博:云愁万木老,渔罢一蓑还当年苏东坡知杭州时,有个朋友劝诫他,没事就饮酒赏花,习书法,少写那些妄议朝政的诗词,这位给苏东坡忠告的人叫文彦博。凭良心说,我是不太喜欢这文彦博的,这是缘于以他为首的文官集团,打压北宋难得的武将狄青,后来竟直直地将狄青给吓死了,当然,这其中欧阳修所起的作用也不小。不择手

  • 大争之宋(二六)文彦博和贾昌朝有啥仇怨,不择手段将对方贬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文彦博,贾昌朝,文彦,富弼,宋仁宗,宰相

    文彦博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宰相之一,他历经仁、英、神、哲四朝,荐跻二府,七换节钺,出将入相五十年,历史学界对他的评价非常高。他的执政对北宋社会和国家的走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却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尤其是在面对不同意见时,他很多时候采用各种阴谋权术,不择手段的打击反对者,也留下了很多黑历史。他与另一位

  • 司马光的独乐园与文彦博的东庄花园 西京洛阳传佳话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司马光,文彦博,文彦,东庄,独乐园,王安石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神童的传说,最出名的四则故事莫过于孔融让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友、文彦博灌水浮球。《独乐园图》 佚名《独乐园七咏·见山台》 明·文徵明孔融和曹冲是同时代人,生活于东汉末年,一个被杀,一个早夭,结局都不大好。司马光和文彦博也是同时代人,生活于北宋后期,两人都曾官至宰相;司马光去

  • 古代名人智慧:文彦博借用实例平市场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文彦博,文彦,仁宗,宋仁宗,铁钱,钱币,古代名人智慧,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宋朝,中国军事制度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宋仁宗至和年间,国家财政紧张,几种钱币同时流通,国家难以控制市场。于是,便有大臣上疏仁宗,请求统一钱币,特别是要罢掉陕西铁钱,由国家统一铸币流通。仁宗接到奏疏,交大臣们议论。大多数人觉得罢掉铁钱会造成市场混乱,所以并没有实行。但消息却传了出去,一时间,首先从京都汴梁(今河南开

  • 北宋,宰相文彦博奏请将狄青罢免,宋仁宗极力维护,说他是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赵林云教授标签:狄青,韩琦,宰相,皇帝,宋朝,文彦博,宋仁宗,散文家

    北宋年间,宰相文彦博奏请将狄青罢免,宋仁宗极力维护,说他是忠臣,文彦博反问道:“难道太祖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狄青十几岁时,因与乡人发生冲突而被投入监牢,并在脸上刺字,发配京师充军。作战4年,他参加了大大小小25次战斗,他面戴面具、披头散发之模样令西夏军畏惧不已,很快,“面捏将军”的名号流传开来,成

  • 宋朝的欧阳修、文彦博都是名臣,却为何多次迫害一代名将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欧阳修,文彦博,狄青,文彦,宋朝,宋仁宗

    狄青生于宋真宗1008年,卒于宋仁宗1057年,享年49岁。如此军事奇才,最终被欧阳修、文彦博等名臣“杀死”,不能不说是一大悲剧。狄青之所以被他们“杀死”,主要是儒家“讨厌”战争的思想,北宋宋仁宗时期“苟且和平”下的畸形文武关系导致。狄青是北宋名气最大、经历最富传奇色彩的将领之一。他年少犯事,被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