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科举落榜后,很不服气地写下一首狂妄之词,自称“才子词人”
古时候的人们,改变命运依靠的是“十年寒窗苦读”。普通百姓人家若是培养一个读书人,花费的金钱不是一般人家庭可以负担得起的,但是对于达官权贵来说,读书就是为了家族利益更加宽敞。
柳永,出身于官宦世家。家中亲人多数都是能够舞文弄墨的文人,自小受到家中长辈的影响,柳永对文学有着极高的天赋。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位北宋乃至历史上都屈指可数的大文豪,多次科考,却也多次落榜。
为此,柳永心中不服,写下了一首落第词,狂妄至极,词中句句牢骚,反映出了他叛逆的性格。这首词为后来人们思想改变具有很大的意义,也是柳永后来人生道路中,重要的一首词。
落第狂词《鹤冲天·黄金榜上》这首词是柳永早期的作品之一,那时的柳永还不是婉约派词人,内容表现得较为激进,感情也是十分的直白。这首词作于他初次参加科举落榜之后,表现了词人叛逆的性格以及当时落榜之后的思想感悟。
词的开篇,直白地讲述了事情的始末,在金字提名的榜上,我不过是偶然地失去了一个取得状元的机会。即使在清明的时代,君主也会一时失去贤才,我今后该怎么办呢?既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机遇,为何不随心所欲地享乐呢?
又何必为了功名患得患失,做一个风流才子,为那些歌姬写词作曲,即使身着白衣,也不比王侯将相来的差。在歌姬居住的街巷里,有摆放着丹青画屏的绣房。幸运的是那里住着我的意中人,值得我仔细追求访问。与歌姬们依偎,享受这风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欢乐。
我的青春不过是片刻时间,宁愿把这功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回婉转的歌唱,这样的生活岂不美哉?这些话便是柳永不服气落榜,因此发的牢骚,却也成为了千古名篇。这首词直白地反映了柳永落榜之后的心路历程,有着满腹才华,却得不到君主的赏识。
心里的失落以及那份落榜之后的不服气通通涌上心头,这也就导致了词中出现的牢骚话。词人心中矛盾,他认为即便是清明的王朝,君主也会遗留有才能的人,而自己不过就是机遇不逢,被遗漏的那个。柳永心中十分矛盾,为此日夜纠结,他不明白自己为何落榜。
纠结很久之后,柳永才得出了一个青春须臾的道理,“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与其说这句话是柳永想通之后的思想感悟,不如说是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安慰自己的心中的那份失落。
柳永科举柳永从小就受到家世的影响,因此与父亲有着相同的志向,那就是通过科举扬名,仕途建树。这也就导致了柳永后来多次参加科考。自小,柳永因为家中长辈都喜好文学,没少跟着他们学习写词。小时候的他,经常被人们夸赞聪明,满腹才华。
到后来,柳永便参加了科考,然而事与愿违,他落榜了。少年意气风发,因此受挫,心中自然不服。柳永此次科举落榜,是在宋真宗时期,正值北宋外患不断,柳永的词被人传诵,渐渐地便成了不少人嘴里的浮艳之词。恰巧宋真宗对那些涣散军民士气的“靡靡之音”看不惯,柳永便成为了他的眼中钉。
柳永又先后参加了两次科考,怎奈宋真宗成见已深,被其一句“属辞浮糜”就给否决了,因此这两次柳永也只能名落孙山了。但是考取功名是柳永的毕生追求,因此他没有选择放弃。到了第四次科考,此时宋仁宗即位不久。
宋仁宗自然是知道父亲不待见柳永,于是也不管他是否是贤才,不任用他就对了,柳永再次落榜。而这一次,是新君主否认他的才华,对于柳永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让柳永一度看不到科举的希望。他便离开了京城,四处留恋在歌姬乐坊之中,写下词曲无数,渐渐地在百姓之间出了名。
后来,宋仁宗亲政,特意开了恩科,对历届科场的落魄之士放宽了录取尺度,51岁的柳永看见了新的希望,于是开始了第五次科考,这一次,柳永终于登上了进士榜,完成了他前半生的追求。柳永如愿以偿地步入了仕途,虽然在风月场上他给人风流多情的印象,但是到了做官上面,他是绝对的好官。
柳永为官正直清廉,是为人称道的好官。至此,柳永坚持不懈地考了五次,从年少青丝考到了白发斑驳,他早就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身体渐衰的老人,但是他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从没想过放弃,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柳永“雅俗共赏”在写下这首词之后,柳永也没有想到,这首词会成为他人生的一次转折。宋仁宗颇好雅词,因此百官评鉴的标准也是按照君主来的。柳永写的词一向被人们成为俗词,这便与君主好雅的风格想违背。
一次,宋仁宗临轩放榜时想起柳永这首词中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就这样黜落了他,这理由怕是柳永自己都没想到吧。说到这里的俗,那就不得不看看柳永过往的经历。
柳永多次科考,都没能如愿,于是心中不服,表示比起在这里浪费青春,不如在风月场上过得潇洒自在。因此,柳永这一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歌姬乐坊。在他的笔下,一首首关于爱情的词曲跃然纸上,其中婉转缠绵,让人不由得沉迷其中。正是他笔下的风花雪月,让一些不喜的人评价为艳俗之词。
但是对于那些百姓而言,风月场上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好的读物。比起君主喜爱的雅词,百姓其实大多欣赏不来,忙于生活的奔波,也只想听听趣事,聊聊风月。因此,在百姓眼中,柳永的词是雅。
苏轼在问朋友他与柳永谁更胜一筹的时候,朋友大多数都回答不上来。因为柳永也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型词人,他词曲的雅更加符合南方人的口味,具有江南女子般的委婉,丝丝缕缕,却缠人心扉。
结语:柳永,婉约派的开山鼻祖。他的词曲大多是风月场上的缠绵悱恻,也是歌姬等普通百姓真正理解到的雅词。正是这些词,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有这样的一些底层百姓,他们的生活是如何度过的。
柳永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天赋,满腹才华用来形容他最好不过。虽然五次科考才取得功名,但是其中也不难看出柳永的品性,坚持做自己想要的事情,值得赞扬。
柳永虽然被当时一些人称为俗人,但是却也为历史文学开创了一条新的路线,随着时代的发展,婉约派词人也在不断壮大,这一切都少不了柳永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