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俅如何从苏轼的小吏,混成了执掌京城禁军的殿帅?

高俅如何从苏轼的小吏,混成了执掌京城禁军的殿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1795 更新时间:2023/12/31 10:31:35

靖康元年(1126)五月十四日,高俅病卒于开封。而此前三月,被太学生陈东痛斥为“宣和六贼”的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已多被诛杀。和他们相比,高俅的下场还算不错。

这让很多人不爽。

《水浒传》中有四大贼臣,“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四个贼臣,变乱天下,坏国、坏家、坏民。”

在《水浒传》中,高俅是远超蔡京、童贯的第一奸臣,第一反角,他无恶不作陷害忠良,到最后108条梁山好汉被他陷害得几近死绝。

就是这么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竟落选于“北宋六贼”。当时“四大贼臣”中杨戬已死,又少了一个“竞争”对手,而高俅还不能入其列,人们不禁会问:“是太学生陈东和高俅有私,还是高俅实在算不上大奸大恶之人?”

带着疑问查阅资料,愕然发现《宋史》竟然没有为这厮立传,其他的史料中也没有多少介绍高俅的事迹,南宋王明清的笔记小说《挥麈后录》中一则不到四百字的记载,算是宋朝对高俅事迹记录最详细的了。

东坡门下

高俅,开封府人,生年不详。

《水浒传》中说他“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毬,京师人口顺,不叫高二,却都叫他做高毬。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亦胡乱学诗书词赋。”

高俅死后,大臣李若水上了两个论高俅的劄子,其中有“以市井之流,当充胥吏之役,论其人则甚贱也”,可见《水浒传》有关高俅前传的记叙基本属实。

那么高俅给谁当过“小吏”呢?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苏轼苏东坡。

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高俅的发迹,始于给苏轼当小吏,关键在于成为王诜的跟随。

从龙之臣

王诜,子晋卿,是宋朝开国大将王全斌之后,北宋有名的大画家。他还是驸马爷,尚宋神宗的二姐蜀国长公主。从辈分上算,他是哲宗和徽宗的姑父。

由于有着对书画古玩的共同雅好,他和当时还是端王的徽宗十分投缘,走得比较近。

《挥麈后录》中记载:一次两人在上朝时相遇,端王向王诜借篦子刀修理鬓角。端王用了几下,很是喜欢。下朝后,王诜就派高俅到端王府送同一式样的篦子刀。当时端王正和人踢球,高俅技痒,就秀了几脚脚法,他的球技深受端王赞赏,于是被留在了端王府,成了端王的心腹。

后来端王登基,高俅作为从龙之臣,从此飞黄腾达。

那么高俅是否就是凭着几脚踢球的功夫,就获得宋徽宗宠信呢?

除了他对主子忠心耿耿,知情识趣外,最重要的是他在徽宗从藩王入继大统之事立有大功,因此才获得了宋徽宗的信任。

宋徽宗曾把高俅比作是辅助汉文帝、光武帝得成帝业的从龙之臣宋昌和王常,当然他出过什么力(估计是居中联络),我们现在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高俅的飞黄腾达,并不是仅靠能踢一脚好球那么简单。

位极人臣

宋徽宗登基之后,对助他登位之人,论功行赏,曾布取代章惇为相,王诜提拔为节度观察留后,高俅也获得提拔,步步高升。

高俅虽颇通文墨,“草札颇工”,但终归不是科举正途出身,于是宋徽宗让他改走武官的路子。

《水浒传》中讲高俅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升任为殿帅,这实在过于夸张,宋朝的皇帝是没有这权力的。

宋朝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合称“三衙”,掌管军队的统兵权。“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

于是高俅“投笔从戎”,到西北跟随边帅刘仲武,用了四五年时间升客省使,后又从横班使臣进入三衙管军之列。

三衙管军的升迁制度:武将由横班使臣升管军后,一般先从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做起,然后历经步军、马军、殿前司都虞侯,再升任步军、马军、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有特殊功勋的,才擢升为正使。

考高俅担任三衙管军军衔,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大观二年(1108),当时他已任步军副都指挥使。

这个升迁速度已是飞快,他在三四年间,连跳三至四级,可见宋徽宗对他恩宠有加。

他的老上司刘仲武到了大观年间才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到政和末年才当上步军副都指挥使。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样一比较,就显出宋徽宗对高俅皇恩浩荡。

三年后,政和元年(1111)四月,高俅升马军副都指挥使,同年八月再升殿前副都指挥使。这样看来,高俅升到殿前副都指挥使就用了十来年的时间。

高俅哪一年升殿前都指挥使,没有文字记载。政和七年(1118)正月,在殿前都指挥使之上,又加官为太尉。

宣和四年(1122),宋徽宗给高俅再次加官进爵,拜他为开府仪同三司,位列使相。高俅以使相之身统领禁军。

在宋徽宗眼里,高太尉“智敏而行完,才宏而量博;弧矢之威天下,妙臻百中之能,诗礼之帅中军,雅著异闻之善。”俨然是个文武双全的儒将。

可笑的是,一年后高俅的父亲去世,高俅本应丁忧,但宋徽宗下旨“夺情”,让他继续统率禁军。至于他能否整肃军队,打仗杀敌,就不在宋徽宗考虑之列了。

自始至终,高俅都是宋徽宗的家臣家将,他的武将生涯因徽宗登位而始,亦由徽宗退位而终。

纣之不善

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贡的意思是说,舆论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带有一种从众的“惯性”:说某人好,要说得比某人实际做的还要好;说某人坏,则要说得比某人实际做的还要坏。

靖康之难后,宋人就普遍把国土沦亡的首要责任归于以蔡京为首的佞臣,当然高俅败坏军政,导致京师禁军在金军围困时不堪一击,他是难辞其咎的。但靖康之难,首责应该算到徽钦二帝头上。

高俅不过是宋徽宗的家臣家将,他作的恶,弄的权,都是宋徽宗所许所授。他本是苏东坡门下小吏,没有半点带兵治军的本领。这些他的主子都知道,但还是抬举他,用他执掌京师禁军,他不失职,那才是怪事。

北宋中叶以后,宋军能够作战的是西北边塞的西兵,而不是在京城享福的东兵。宋廷对京师禁军的要求,不是看他们的战斗力多强,而是要绝对忠诚。同样对殿帅的选拔,也主要是看可靠程度。

像高俅这样掌管三衙的庸将,在北宋并不少见。如果高俅早死几年,他的恶行,可能会被掩盖过去,偏偏是在金兵围城,国将不保的时候身死,虽逃过了刑责,但没逃过清议。

和“北宋六贼”相比,高俅还是算安分的。他既未像蔡京那样公然陷害忠良,也未像王黼、童贯贪功,联金灭辽,玩火自焚,也未像朱勔、李彦搅得民变四起。

高俅当权时,低调做人,尽量不招人忌。他也没有拉帮结派,并没和蔡京或童贯狼狈为奸。

他虽握有兵权,但没挟军乱政,也没纵兵害民,他的“恶”,更多的是贪腐的“恶”、平庸的“恶”,还未到十恶不赦的地步。

《水浒传》说他“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其实也不尽然,最起码他还能“知恩图报”。他对苏轼的后代一直很照顾,刘仲武的儿子南宋抗金名将刘锜就是他举荐给宋徽宗的。

他和梁山好汉也扯不上一点关系,宋江这样的“小毛贼”,还惊动不了高太尉,宋江这伙人是被一个叫张叔夜的知府剿灭的。

高俅在史籍中留下的事迹,其实很有限,但却让小说家添油加醋,成了《水浒传》中第一反派。

高俅死后,在以李若水为首的大臣的压力下,宋钦宗削夺了他的所有官爵,高氏一门的家财被充公。

靖康二年,金兵押送宋宗室大臣家属去北方,高俅一家也在押送之列,他的四个儿子有三个惨死在异域,只有高明逃出虎口。

更多文章

  • 又不是亲儿子,高俅为何宠着高衙内?你看看高衙内干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高俅,林冲,宋徽宗,水浒传,高太尉,鲁智深

    “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这是98年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一首歌唱不尽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的豪迈。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其中讲述了水泊梁山聚义起事,到最后起义失败的故事。很多人印象最深的,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个篇章,堂堂八十万禁军的总教头,凄冷孤寂地躺在破败的山神庙中。门

  • 水浒传|高俅何以发迹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研究标签:高俅,无赖,皇帝,泼皮,历史片,小说改编片,中国古文献,水浒传(2011年电视剧)

    公众号ID:hlmyj001投稿:hlmyj001@163.com作者刘汉尧《水浒传》里的高俅,是东京开封“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后来居然官居太尉,成为泱泱大国主管军事的“国防部长”,真是哭死多少文人志士、英雄豪杰。我们对高俅的发迹史作一些文本梳理,也许“于国于民”有所裨益,对那些仰天长叹之徒,或许

  • 水浒|开篇不写梁山好汉而讲高俅与王进恩怨,施耐庵的安排太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老黄说史标签:高俅,王进,施彦端,梁山好汉,水浒

    水浒开篇不写梁山108将,却先写高俅与王进,作者有何用意?施耐庵的《水浒传》中的主角是梁山108条好汉,但是,作者让洪太尉误走妖魔后,不直接写梁山好汉的出世,而是先写殿帅府太尉高俅的发迹史及其与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的恩怨。王进虽然是武林人士,但是,他并不是梁山108条好汉之一,作者拿他开篇,让人有些摸

  • 王伦对林冲恩同再造,林冲却对他举起了屠刀,为何不敢杀高俅?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高俅,林冲,高太尉,鲁智深,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王伦(水浒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之后,被烧了草料场,无奈之下,只能在柴大官人那里得了引荐,去梁山落草。此时梁山首领是王伦,虽然王伦几经刁难,并不想收他入麾下,但是最终还是被他诚意所感动,在他最危难关头收留了他。可是,当晁盖等人来梁山之后,林冲却因几个外人,对王伦狠下毒手,丝毫不记得之前的收留之情。另外,林冲与高俅父

  • 水浒传:北宋京城有成千上万个破落户,为什么只有高俅脱颖而出?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高俅,无赖,蔡京,泼皮,破落户,历史片,古装片,中国古文献,水浒传(2011年电视剧)

    很多人哀叹,生活不易,有些人一出生屁眼儿里都塞着黄金,有些人一出生,甚至都没长屁眼儿。都说成功是努力和奋斗得来的,可惜你的这些汗水和泪水,若流错了地方,那么它们在“成功者”眼中,也就成了一个笑话。所以,圈子很重要,方向也很重要,粮仓里面的老鼠,可以胖到跑不动,而茅厕里的老鼠,顶多混个屎饱。如果说投胎

  • 靖康之难,宋徽钦二帝和妃嫔宫女被金人俘虏,蔡京高俅奸佞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蔡京,高俅,金人,宋徽宗,宋钦宗,二帝

    北宋的灭亡有可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件事了,因为北宋的灭亡完全是因为人祸而非历史的大势,也就是说,北宋是完全可以被拯救的。靖康耻可能是汉人永远的耻辱,金人不但把徽钦二帝掳走,还掳走了宋朝几乎所有的皇室成员,很多公主和皇帝的妃子被金人迫害致死,徽宗皇帝也在遥远的金国忍辱负重。那么这其中就

  • 《水浒传》的败笔?被俘虏的高俅居然向燕青挑战相扑……

    历史解密编辑:一代文嚎标签:燕青,高俅,相扑,李逵,宋徽宗,水浒传,水浒传(1998年电视剧),艺术家,小说剧

    燕青是《水浒传》里的顶级相扑高手,他不仅在公开的擂台赛上击败过三届冠军任原,还靠这个绝技把李逵治得服服帖帖。但是,就是这么个顶级高手却收到了战俘高俅的挑战……结果,当然是高俅差点被摔死。因此有读者评价这是《水浒传》为了黑高俅的一个败笔,经不起常理推敲!真的是这样吗?第一,高俅是个没皮没脸的小人。虽然

  • 九次战役打完,土里的宋江和树上的吴用才明白:蔡京高俅比咱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宋江,蔡京,高俅,吴用,李逵

    宋江伪君子,李逵真小人,吴用小聪明,鲁达大智慧,武松好汉子。如果让祢衡来评价梁山好汉,似乎应该把这样评价:“宋江可使吊丧问病,花荣可使看坟守墓;李逵可使关门闭户,吴用可使白词念赋,呼延灼可使牧牛放马,卢俊义称为‘完体将军’,柴进李应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宋江亲手灌下汤药,

  • 为什么高俅轻易地做上了太尉,宋江奋斗了一生官位反不如高俅?

    历史解密编辑:贡子曰标签:高俅,宋江,太尉,阎婆惜

    早在2000年前,山东的孔圣人就说过“学而优则仕”的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句话的影响,山东人有很浓的公务员情结。在水浒中,宋江就是这类的典型。他本是郓城县的押司,虽然在书中他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苦恼。按照他的说法“自幼攻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可见,他对自己的地位还是有些

  • 林冲是高俅从军中提拔的武师爷,军衔最低是上尉,也可能晋升上校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林冲,高俅,禁军,宋江,杨志,军衔,武师爷,中国古文献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豹子头林冲应该算是比较倒霉的:在八十万禁军中当教头的时候,被高俅和高衙内算计、欺负,最后禁军教头当不成而刺配沧州;上了梁山后,欣赏他的托塔天王晁盖莫名其妙中箭身亡,宋江又弄来大刀关胜和玉麒麟卢俊义,死死地压在他头上。有人认为林冲这个教头只是军队外聘的武术教练,可能连正式军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