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浒传:北宋京城有成千上万个破落户,为什么只有高俅脱颖而出?

水浒传:北宋京城有成千上万个破落户,为什么只有高俅脱颖而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1737 更新时间:2024/1/4 16:24:04

很多人哀叹,生活不易,有些人一出生屁眼儿里都塞着黄金,有些人一出生,甚至都没长屁眼儿。

都说成功是努力和奋斗得来的,可惜你的这些汗水和泪水,若流错了地方,那么它们在“成功者”眼中,也就成了一个笑话。

所以,圈子很重要,方向也很重要,粮仓里面的老鼠,可以胖到跑不动,而茅厕里的老鼠,顶多混个屎饱。如果说投胎的技术活没掌握的话,选择如何抱大腿也算一条捷径。即使是开局一破碗,天下全靠打的朱元璋,不是还抱过郭子兴的大腿?

同样,在《水浒传》中,也有这么一个人物,作为千千万个泼皮破落户的一员,他又是如何冲出重围,修成正果呢?

杨角风谈水浒第25期:满大街到处乱窜的泼皮破落户,为什么只有高俅修成了正果?

一、

我们先谈一下《水浒传》中泼皮破落户的由来:

泼皮破落户是《水浒传》中的一大特色,几乎随处可见,这一类人在汉代的时候,称呼为“无赖”,唐朝时为“闲人”,到了宋代又增加了一个名号,叫“破落户”。

当然,我们现在统一称呼他们为流氓,这是一群游手好闲,打架斗殴,长期流浪的无业游民。

那么这类人,在北宋时大约有多少人呢?

我们可以粗略地计算一下,宋朝官修本《宋会要辑稿》中曾经记载了北宋开封城鼎盛时期的人口大约是120万人,这其中有40%属于外来人口。

同样在《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北宋天禧年间,宋朝廷在开封共提供了23000间廉租房,提供给这些外来人口租住。

按照当时租房子的价格来算,一个月大约是500-600文的样子,而一个北宋人一天的工钱是100-300文,一个月3000-9000文钱。即使这样,还是有相当多的一群人租不起廉租房,而选择露宿。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曾这样写道:

“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甚者盗匿妇人,又谓之‘鬼樊楼’。”

这一类人,就是《水浒传》中经常出现的泼皮破落户,比如强抢杨志宝刀的泼皮牛二,被鲁智深扔到粪坑的过街鼠张三、青草蛇李四,再有就是高俅了。

二、

那么,在北宋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群体呢?

其实,这也是历朝历代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况,本来老百姓是有自耕地种的。往往改朝换代的时候,帝王为了维护统治,多多少少会把从前朝弄来的土地,分给没有土地的老百姓。

可是随着时间流逝,总有一些老百姓缺钱,或者是出于其他的目的,而变卖了土地,或者是被士绅豪强抢夺了土地,而变成了流民。

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也有同样的描述,虽说是演义,但是道理是一样的。比如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人头税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有利于士绅豪强土地兼并。毕竟遇到不好的年头,穷苦老百姓和士绅豪强交税数额一样,他们拿不出,那只能靠卖地维持生计,这些地又都流到了士绅豪强手中。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其实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防止老百姓变卖土地,他曾经提出了《青苗法》。大体的规定就是,在青黄不接的年代,老百姓吃不起饭时,朝廷给发放粮食或银两,等到庄稼丰收了以后,你再还上。

但实际执行的时候,又变了样,各地官员为了从朝廷拿到粮食或银两,逼着老百姓贷款,无形中加剧了土地兼并。

这种无业游民多了以后,再加上人口流动大,大都跑到了开封,导致朝廷也头疼。宋神宗就颁布了《惠养乞丐法》,整个冬天都养着这群乞丐,就怕他们闹事。

三、

而流民多了以后,这其中就会出现一些流氓、无赖、泼皮、破落户,他们并不靠朝廷接济过日子,而是有自己的生存之道:

像刚才提到的泼皮牛儿、破落户高俅、无赖张三跟李四等,都属于这里面的佼佼者!

之所以有这群人生存的土壤,就在于北宋的商品经济和城市化进程较快发展,朝廷管理上面有漏洞,这才滋生了泼皮无赖的生存环境。

其实他们就是收保护费的!

市场上有卖肉的,卖鱼的,过路的,赶车的,甚至开妓院卖身的,都有相关的泼皮破落户把持。渡口码头上下货的,称之为渡霸;湖泊河流打渔的,称之为渔霸;市场上卖菜卖艺的,称之为市霸。

像《水浒传》中揭阳市的穆氏兄弟就属于市霸,穆弘穆春薛永,去当地打算打把式卖艺。若事先不跟这俩兄弟打招呼,交保护费,不仅当地人不敢给赏钱,这三人要是被穆氏兄弟逮到,还得挨一顿揍。

从某种程度上讲,武松也属于这一类人,最开始在清河县就类似于泼皮无赖的存在,也是他保护着武大郎卖炊饼。结果某一天,或许是有人没交保护费,或许是两个帮派强占地盘,结果打伤了人,逃了。

后来武松被发配以后,仍然给施恩充当打手,他所谓的醉打蒋门神,说到底就是黑社会火拼,抢地盘,连这一章的题目都暴露了:

“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

这也是施恩有了武松加盟,从狱霸,开始向酒店娱乐业进军的典型事件!

四、

但是这类泼皮破落户,注定只能小打小闹,就算是被朝廷招安了,也不过是一名基层官员,而高俅就不一样了。

像浪里白条张顺,实际上他就完成了洗白,他并非是上面提到的渔霸,人家是有证的。他是当地的牙行头目,由他负责许可大家卖鱼,背后是朝廷撑腰,当然,洗白之前他跟他哥哥也玩仙人跳,讹人家钱。

高俅跟他们都不一样:

“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是踢得好脚气球……这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颇能诗书词赋;若论仁义礼智,信行忠良,却是不会,只在东京城里城外帮闲。”

就这么一个浮浪的破落户,先是傍上了王公子,天天换着花样的让人家交陪玩费,花天酒地。人家父亲来劝,还怂恿王公子打伤了王老爷,王老爷一气之下告了官,把高俅揍了四十板子,赶出了开封。

再到后来,宋哲宗一时高兴,决定大赦天下,这高俅才又能返回东京(开封)。先是到了董将仕家,随后被送到了苏轼家,苏轼也不想留他,又把他送到了神宗皇帝驸马王都尉府中。再后来就是巧遇端王,端王即位后,高俅摇身一变,成了太尉。

貌似高俅的崛起全靠运气啊,等于是走一步,咣叽就一张馅饼砸头上了,一路走,一路砸。

假如王都尉没有让高俅送礼物,假如当时端王并没有在踢球,假如高俅没有勇气回踢回去,假如哲宗皇帝没有早死,端王没有即位……

五、

仿佛这些偶然因素,缺少任何一环,高俅都无法发家,其实不然,高俅之所以能登上历史舞台,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要知道,世间任何看似偶然的现象,其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必然联系。就像我们不知道曹操的祖上、李渊的身份、马云的金主一样,他们能成功,绝非偶然。

就像高俅一样,他这个破落户跟其他的破落户,完全不一样,因为他的一生都在吃香喝辣。在开封的时候自不必说了,傍上了富二代,天天吃喝嫖赌,变着法带着王公子玩,这才被赶出了开封。

即使出了开封,住到了柳世权家三年,人家可是开赌场的,高俅应该是类似于帮他看场子的打手:

“专惜客养闲人,招纳四方隔涝汉子。”

高俅回到开封时,是柳世权介绍给了开药铺的董将士,董将士怕高俅带坏了自家孩子。只是好吃好喝供着,找准机会送给了苏学士,苏学士又转手送给了神宗驸马王晋卿。

貌似高俅是被人踢来踢去,其实,每一步都在往上走,而且把他送人并非是踢他出门,而是因为接受高俅的那人,确实是喜欢这样的人。

比如小苏学士把他送给王都尉的时候,是因为小苏学士揣摩着王都尉:

“喜欢这样的人!”

事实上,小苏学士揣摩的并不错,见到了高俅,这个驸马相当高兴:

“喜爱风流人物,正用这样的人……拜见了,便喜……如同家人一般。”

六、

倒不是说小苏学士很讨厌高俅,不然董将士不会贸然送给他,而是因为小苏学士虽然喜欢高俅这一类人,但是不喜欢高俅这个人。

当时的环境就是这样的,每个人府上总得养一些这样的“帮闲”,毕竟有时候自己不方便出面的时候,让他们去办比较妥当。

为什么端王跟驸马关系这么好呢?

什么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他们就是这一类人,有着相同的爱好:

“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御弟,现掌东驾,排号九大王,是个聪明俊俏人物。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若不是因为他们身居高位,他们其实跟高俅是一样一样的,都是浮浪子弟,爱干一些帮闲之事!

不要觉得王都尉派高俅去端王府送玉器,是不经意的行为,这里面也藏着王都尉的大智慧。毕竟首尾相投,他这么喜欢高俅,又怎么会猜不到端王也会喜欢高俅呢?

而高俅这个人也确实会把握时机,也看出来了端王就好这一口,于是使出了全身本领,硬是留在了端王府:

“才几脚,端王喝采,高俅只得把平生本事都使出来奉承端王,那身分,模样,这气球一似鳔胶黏在身上的!”

后面的事情就不多说了,端王上位之后,《水浒传》中是说半年时间就升了高俅为殿帅府太尉职事。实际上,在历史中升的并没有这么快,徽宗虽然宠爱他,但多少也要点脸面,高俅其实上过前线,在军队中刷过履历的。

七、

在《水浒传》中,高俅半年就升到了太尉,刚当上太尉,就冲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下手了。

之所以冲王进下手,完全是因为高俅还是地痞流氓的时候,有一次收保护费时,被王进老爹教训过,一脚踢下去,高俅:

“三四个月将息不起!”

而王进得到高俅要来“拿他”的消息后,跟老娘商量了一下,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放弃了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差事,跑了……

实际上,整个大宋,像这样的事情不在少数,只要有关系,你就能当官,从皇上到大臣,几乎都是这个德性。

高俅还算是有点本事的,还有那蔡京,蔡太师的亲戚,比如东平府的程太守、西华州的贺太守、北京城的梁中书,这都是蔡京的亲戚啊。

还有那个逼得林冲上了梁山的高衙内,本身不就是泼皮破烂户嘛,跪在地上认了高俅当干爹,这才飞黄腾达了……

本身宋徽宗皇帝就是个玩儿闹,除了管理国家不会,其他的琴棋书画倒是样样精通。金军打过来了,这个窝囊皇帝,吓得把皇位都传给儿子了,自己躲起来生孩子去了……

他重用的蔡京,蔡太师,更是无恶不作,把整个大宋搅和的一塌糊涂,在这种世道之下,可不得逼着林冲们走上梁山?

这样一来,时刻在准备着的高俅,又有着一身的闲玩本领,他能上位,可不就顺理成章了?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高俅,高俅,靠着球也能飞上天,这就是个玩球儿的事,不稀奇!

更多文章

  • 靖康之难,宋徽钦二帝和妃嫔宫女被金人俘虏,蔡京高俅奸佞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蔡京,高俅,金人,宋徽宗,宋钦宗,二帝

    北宋的灭亡有可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件事了,因为北宋的灭亡完全是因为人祸而非历史的大势,也就是说,北宋是完全可以被拯救的。靖康耻可能是汉人永远的耻辱,金人不但把徽钦二帝掳走,还掳走了宋朝几乎所有的皇室成员,很多公主和皇帝的妃子被金人迫害致死,徽宗皇帝也在遥远的金国忍辱负重。那么这其中就

  • 《水浒传》的败笔?被俘虏的高俅居然向燕青挑战相扑……

    历史解密编辑:一代文嚎标签:燕青,高俅,相扑,李逵,宋徽宗,水浒传,水浒传(1998年电视剧),艺术家,小说剧

    燕青是《水浒传》里的顶级相扑高手,他不仅在公开的擂台赛上击败过三届冠军任原,还靠这个绝技把李逵治得服服帖帖。但是,就是这么个顶级高手却收到了战俘高俅的挑战……结果,当然是高俅差点被摔死。因此有读者评价这是《水浒传》为了黑高俅的一个败笔,经不起常理推敲!真的是这样吗?第一,高俅是个没皮没脸的小人。虽然

  • 九次战役打完,土里的宋江和树上的吴用才明白:蔡京高俅比咱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宋江,蔡京,高俅,吴用,李逵

    宋江伪君子,李逵真小人,吴用小聪明,鲁达大智慧,武松好汉子。如果让祢衡来评价梁山好汉,似乎应该把这样评价:“宋江可使吊丧问病,花荣可使看坟守墓;李逵可使关门闭户,吴用可使白词念赋,呼延灼可使牧牛放马,卢俊义称为‘完体将军’,柴进李应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宋江亲手灌下汤药,

  • 为什么高俅轻易地做上了太尉,宋江奋斗了一生官位反不如高俅?

    历史解密编辑:贡子曰标签:高俅,宋江,太尉,阎婆惜

    早在2000年前,山东的孔圣人就说过“学而优则仕”的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句话的影响,山东人有很浓的公务员情结。在水浒中,宋江就是这类的典型。他本是郓城县的押司,虽然在书中他看起来风光无限,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苦恼。按照他的说法“自幼攻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可见,他对自己的地位还是有些

  • 林冲是高俅从军中提拔的武师爷,军衔最低是上尉,也可能晋升上校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林冲,高俅,禁军,宋江,杨志,军衔,武师爷,中国古文献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豹子头林冲应该算是比较倒霉的:在八十万禁军中当教头的时候,被高俅和高衙内算计、欺负,最后禁军教头当不成而刺配沧州;上了梁山后,欣赏他的托塔天王晁盖莫名其妙中箭身亡,宋江又弄来大刀关胜和玉麒麟卢俊义,死死地压在他头上。有人认为林冲这个教头只是军队外聘的武术教练,可能连正式军衔都没有,

  • 杨志病死了,林冲瘫痪了,两个痛恨高俅的人落此下场,疑点重重

    历史解密编辑:漫画者说历史标签:林冲,高俅,杨志,宋江,童贯,卢俊义,梁山好汉,中国古文献

    整部水浒的基调是一个“逼”字,梁山好汉们上梁山替天行道,都是被形势所逼,情非得已。最能体现被“逼”无奈的,无非是林冲和杨志两人。两人都是朝廷军官,却因为种种原因,走向了朝廷的对立面。林冲是被奸臣所逼,没有公道;杨志是被花石纲的天意和生辰纲的人为所逼,没有天理。两人后来都成为梁山的大将,可是,到了大结

  • 比鲁智深武松还嚣张的水浒牛人,宋江吴用惹不起,高俅蔡京不敢杀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宋江,高俅,蔡京,吴用,武松

    在《水浒传》梁山好汉里面,最惹人注目的“英雄”莫过于武松与鲁智深了,虽说梁山好汉各个忠肝义胆,他俩却是特别的“嚣张”,路见不平必须出手,面对招安也是坚决不同意。也正是这个嚣张,让他们两人免遭被朝廷“迫害”的危险。然而在小说中,其实还有一个人物,比他们两人还要“嚣张霸气”,不仅宋江吴用惹不起,就连朝廷

  • 林冲明知高俅会陷害自己,为何还会中了高俅的毒计,误入白虎堂?

    历史解密编辑:故史倾城标签:林冲,高俅,毒计,白虎堂,水浒传,中国古文献

    前言看过《水浒传》的一定都知道,林冲是被逼上梁山的,也就是被高俅给逼上梁山的。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从林冲被发配往沧州开始。而林冲被发配往沧州的原因,就是他中了高俅的毒计,误入了白虎堂。那么,林冲这样一个明知高俅是陷害自己的人,为什么还会中了高俅的毒计呢? 林冲和高俅之间的恩怨这就要从林冲和高俅之间的恩

  • 为了满足高衙内,就陷害禁军教头林冲,高俅这么做值得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私塾标签:高俅,林冲,王进,宋江,教头,禁军,高衙内,中国古文献

    在别人,不值得。但是高俅值得。这是价值观的问题。高俅是一个靠踢球而发达的市井混混。他既没有道义观念,也不懂国家大事。在他看他,自己的干儿子高衙内就是最重要的。不是这个重要,关键是高衙内代表着社会对自己的认同——高衙内本来是高俅的叔伯弟兄,却给他做了干儿子。这对于一向落魄、没有亲戚往来、“不曾有亲儿,

  • 高俅打算陷害林冲时,为何犹豫了片刻?其实两人之前的关系真不差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高俅,林冲,奸臣,鲁智深,水浒传

    在《水浒传》当中,纨绔子弟高衙内遇到林娘子之后,几次三番不能得手,竟渐渐害上了相思病,以至于奄奄一息,性命堪忧。后来陆谦和富安这两个腹黑男又告诉老都管,高衙内这病想要治好,只能让太尉高俅知晓,害了林冲性命才行。然而当老都管向高俅汇报之时,高俅却没有直接答应害林冲,而是犹豫了一下。高俅道:“如此,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