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水浒的基调是一个“逼”字,梁山好汉们上梁山替天行道,都是被形势所逼,情非得已。最能体现被“逼”无奈的,无非是林冲和杨志两人。两人都是朝廷军官,却因为种种原因,走向了朝廷的对立面。林冲是被奸臣所逼,没有公道;杨志是被花石纲的天意和生辰纲的人为所逼,没有天理。两人后来都成为梁山的大将,可是,到了大结局的时候,眼看功成名就,两人却与功名利禄失之交臂,一个病死,一个瘫痪。仔细玩味之下,觉得两人落得如此令人心酸的结局,不由人不疑心顿起,重重疑点展现眼前。
(杨志的影视形象)
壮志难酬的杨志
杨志头顶着杨家将的光环,这个光环没有成为仕途的助力,反而成为人生的压力。造成这个原因的,主要是天意使然,花石纲的丢失,让他的仕途从此止步。不过,杨志的内心里,一直住着一个理想,那就是不能给杨家将丢份,一定要好好地搏个出身,为杨家将争光添彩。
于是,他积攒财物,意图谋个出身东山再起,却被高俅击灭梦想,被混混牛二拉入人生的低谷。本来梁中书为杨志重新点燃了人生的梦想,但是却被晁盖等人,在黄泥岗上彻底击碎,理想的宫殿轰然倒塌,片瓦不留。不是杨志不努力,天道酬勤,在杨志的身上短路。似乎老天一直在捉弄杨志,最终病死在丹徒县。想来杨志的心里一直充满着憋屈和遗憾。
(战场上的林冲)
林冲的悲愤谁能懂
林冲的内心一直处于悲愤的状态,只不过被他的自制力压抑着。林冲的遭遇可谓飞来横祸,而这个祸害,却是人为的,必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隐忍是一种气度,是一种高素质的体现,人生的不如意并非总是需要拳头和脾气来解决的,有时候,忍一忍就过去了,因为生活还得继续。
但是,现实并没有让林冲好过,他本是一只老虎,可是总被人当作一只病猫,原因就在于他的隐忍不发,威力没有爆发出来。王伦欺辱他也就罢了,连宋江也暗中排挤他,实在是让人心意难平。晁盖害人不浅,活着的时候,打劫生辰纲,害得堂堂杨家将的后人杨志上山落草,从军官变身为土匪;死了后,因为留下的一句“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无端让宋江提防并打压林冲。林冲心中的悲愤,大概也有对宋江的怨愤吧。只可惜,驰骋战场的好汉,最终却瘫痪在床,成为一只困兽,心中的悲愤实在无法排解,也不知临死时有没有大叫数声。或许,有武松的开导,林冲最终也大彻大悟,一笑泯恩仇了吧。
(凶狠的高俅)
嫌疑人之一
五虎八骠骑中,在征讨方腊的战争中,要么战死,要么活着得到封赏,只有杨志和林冲两人,因病而亡。两人的武功高强,身体素质自然很好,磨难没有击垮他们,为什么偏偏被病魔击倒呢?因为两人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高俅。
杨志和林冲并没有反对招安,他们这些军官出身的好汉,与草莽出身的好汉有所不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重,自然愿意回到正统的价值观上,为朝廷效力。但是,两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过不去的坎,沦落到如此地步,起因都与高俅有关。两人心里记恨着高俅,因此,在高俅被俘虏上山的时候,“林冲、杨志怒目而视,有欲要发作之色。”
(三奸臣密谋)
高俅的心中何尝不明白?他必然不会让两人回归到军官的队伍里,这两人自然就成为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他就暗中采取了行动。为何一直等到征讨方腊的时候,高俅才动手?因为征辽的时候,只有梁山一支军队,高俅没有机会下手。而征讨方腊时,梁山军队为先锋,中军为张招讨和刘都督的朝廷军队,这些人属于枢密院管辖,自然也会听从高俅的密令。
看看杨志生病的时机。宋江夺取润州后,下令关胜带队进攻丹徒县,杨志在列。夺取丹徒县的第二天,中军派了两个参谋送来赏赐之物,这个时候,杨志突然就病倒了。按照惯例,赏赐之物必然有酒,估计猫腻就在酒中。嫌疑人就是张招讨或者刘都督,执行人就是耿、从两名参谋之一,或者两人都是。
(监军童贯)
林冲直到平定了方腊,才得病。而此时,枢密院使童贯早就到了前线监军。平定方腊后,张招讨会集刘都督、童枢密,在睦州设太平宴,宴请大小将领。过了不久,林冲就中风瘫痪了。最大的嫌疑人就是童贯,其次是张招讨或者刘都督,以及耿、从两名参谋。
就算此时杨志、林冲没有被暗算,班师回朝后,也逃不脱高俅的毒手。二人原本就是属于高俅的管辖,极有可能仍回到原单位履新任职,逃不脱高俅的手掌心,最终会被高俅设计陷害至死。可恨的高俅,就是杨志、林冲生命中的克星。
(宋江出征之前)
嫌疑人之二
梁山被朝廷招安后,枢密院上奏皇上,“新降之人,未效功劳,不可辄便加爵。”而且还想将众人分散开。如果不是宿太尉从中阻拦,童贯还想将梁山将领一网打尽,悉数捕杀。后来,征辽之时,也只是任命宋江为破辽都先锋,卢俊义为副先锋。众人眼巴巴地盼着招安,能够封得一官半职,结果去攻打辽国了,仍然没有得到半点正当名分。
等到征辽凯旋归来,太师蔡京、枢密院使童贯上奏说:“方今四边未宁,不可升迁。”尽管皇上仍然让省院众官商议加封爵禄,但是蔡京、童贯采取了拖延的办法,一直不办。后来征讨方腊时,也是封宋江、卢俊义分别为正副总管和正副先锋,众好汉仍然没有爵位。
(蔡京和宋徽宗)
面对如此结局,宋江和吴用肯定会暗自揣测出来,问题出在蔡京、童贯和高俅的身上,他们当然得想办法弥补。蔡京和童贯虽然暂时无法弥补,但是高俅却有办法弥补,那就是把高俅的两个仇人灭掉,让高俅没有了心头之患,或许,高俅就不会从中作梗了,从而劝说蔡京、童贯也放弃打压,
这绝不是妄自揣测。因为林冲和杨志,不属于宋江的嫡系,也徘徊在降将派的边缘,这两人在梁山基本上没有什么势力,少了这两人,也不会有什么非议。而且宋江和吴用都是心黑之辈,宋江逼降秦明的手段,不可谓不毒辣。吴用逼朱仝和卢俊义上山,手段不可谓不残忍,这两人都喜欢暗中算计人于无形之中。以他们毒狠的阴暗心理,做出此等事情,也不足以为奇。
(宋江和卢俊义)
嫌疑人之三
梁山的军队里不但有许多降将,也有许多降兵。童贯征讨过梁山,高俅也征讨过梁山,这其中肯定有他们的亲兵也被俘虏上山,成为梁山的士兵。更有可能,童贯和高俅趁机安排间谍,假装投降,混进梁山的队伍里,伺机刺探情报。这些人,又和梁山好汉们一起,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征讨方腊时,因为朝廷的中军时常与梁山军队有往来,接触起来方便多了,就便于向这些降兵或者间谍传播指令。杨志、林冲得病,很有可能是这些人受到了高俅、童贯的暗中指使,消耗梁山的战斗力。
(病榻上的林冲)
凭林冲和杨志的本事,在战场上很难被斗败,特别是林冲,几乎没有人能在战场上置他于死地。两人如此了得,却被病魔击倒离世,确实有很多可疑的地方,让人惋惜之余,不免暗自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