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经3个朝代,教导3位太子,为何李纲被皇帝青睐

历经3个朝代,教导3位太子,为何李纲被皇帝青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乐计划儿 访问量:198 更新时间:2023/12/7 3:04:00

你能想象吗?如果现代有一位私人教师教育了好几个国家的公主王子,那这位教师无疑会非常出名。外国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教师,小编也不知道。但小编知道一位中国古代的一位知名大臣,他曾历经三个朝代,教导过三位太子。他就是李纲

李纲历经南北朝时期,隋朝,以及唐朝三个朝代,不过大家都认同他是唐初名臣。李纲是一位性子不错的臣子,后来得以善终,然而他教导的太子无一被废。

若是在现代,大家早就质疑李纲的教学能力了。可两个朝代的皇帝都将一共三位太子托付给李纲教导,到最后哪怕太子们都被废,可李纲却依然得以善终。这就令人好奇,李纲究竟是如何被皇帝信任的呢?

李纲的为人

在中国古时候,有两位叫李纲的官员很出名。一位是唐初名臣,小编今日所讲的人物。还有一位则是历经了靖康之耻的抗金名臣,李纲。这二位,因性格清正,流传下来诸多事迹,因而被记录于历史书上。

唐初名臣李纲,生于南北朝时期。从他历经三朝,就可看出这位是少见的高寿,活了有84年之久。他的祖父在北魏当过太守,父亲则在北周做过大将军。李纲因家学渊源之故,也非常有才华。而且他不仅才华出众,人也不卑不亢。

就说他早年在北周当齐王宇文宪的参军经历。当周宣帝对着齐王下属流露出想谋害宇文宪的意思时,甭管其他宇文宪的下属是何反应,李纲一直心有原则,他从来不曾说齐王的坏话。

后来当宇文宪真的被杀后,其他齐王下属为了趋炎附势,巴结当权者,都不凑上前。反倒是李纲大大方方地,扶着宇文宪的棺材为他哭泣。由此可见,李纲算得上是出淤泥而不染了。

说实话,难道李纲不懂当官的为人处事吗?不见得。只是李纲重情,或许他就属于士为知己者死中的士吧。

教导隋太子杨勇

大概也正是由于李纲“性情中人”的性格,在隋朝时期,他成为太子洗(xian,三声)马。有人戏言,这太子洗马,不就是为太子清洗马匹的官员吗?实则不然。太子洗马一职,是辅佐太子,教导太子政务的官职。

在规谏太子上,李纲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风格,有话也敢于直说。然而杨勇根本不听他的劝告。后来当杨勇被废后,作为他的父亲杨坚很不爽。

我们都知道,作为皇帝,一旦他的儿子犯了错误,皇帝除了会发儿子之外,太子身边的人也会遭殃。儿子学坏了,肯定是跟别人学坏的。抱着这样的心思,太子身边的人当然也就倒霉了。这种时候,抗压能力弱的臣子基本心里都害怕发慌,除了求饶,也说不出其他的话了。李纲在这种时候,就敢站出来说话。

隋朝展子虔高超之作《授经图》

他不仅敢说,甚至敢于说皇帝的不是。他表示,这都是皇帝平日里不教导的结果。太子天资并不出众,就如普通人一样。若是贤明之人教导太子,太子自然会学好,将来可做一位合格的君主。可若是那些心不正的人在太子身边侍候,那么太子也会跟着学坏。

杨坚一听,认可了李纲说的话,还提拔了李纲。也正是因为李纲是这样对皇帝都敢直言的性格,后来哪怕他教导的李建成李承乾都被废,众人也不认为是李纲没有尽好职责的缘故。

李建成与李承乾

当唐朝建立时,李纲又做了他曾经的工作,教导太子,李建成。隐太子李建成的事迹,我们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比如玄武门之变。根据《旧唐书》所言,李建成也如杨勇一样不听李纲的劝告。这使得李纲心怀郁闷。

作为一个先后教导两位太子的人物,李纲的才华是被皇帝认可的。可皇帝的认可,不代表太子的认可。更何况先后两位教导的太子被废,这大概也令李纲心里不得劲儿。

公元630年,李纲已八十有三,这个年龄许多大臣早已退休。可李纲内心里或许还是不甘心的,所以当李世民让他当太子李承乾的老师时,他没有推却。李承乾当时才11岁,年幼的他对这个德高望重的老人非常尊敬。

如果李纲一直教导太子李承乾,或许李承乾不会在后来被废。可惜,李纲已年迈,就在次年,李纲去世。他没有等到把太子教导成人的那一日,或许他还是遗憾的吧!

小结

李纲非常敢于直说,皇帝大概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可如果是做自己孩子的老师,皇帝也希望老师是靠谱的,是不会隐瞒自己的人。因此李纲能得到皇帝的青睐。然而,有时候想要培养出一位成才的人,需要老师与家长的共同配合。否则,就看李纲教太子的结果,这就是前车之鉴。

标签: 李纲皇帝李承乾李建成杨坚

更多文章

  • 李纲:他是抗金名将,忠心耿耿,宁折不弯,竟被贬海南忧愤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纲,金人,赵构,张邦昌,岳飞

    李纲:一身关社稷,千古镇湖山上世纪70年代初,老家亲戚送我一本《说岳全传》,当时,这是一本正宗的“黄书”,不过,并不是现代意义的那种色情书籍,因为,在那个时代,所有“封资修”的书,皆可称为“黄书”。虽然书是讲岳飞的,但却可冠以突出个人英雄主义,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等等罪名,加上纸张发黄,称为“黄书”,

  • 李纲:著名太子杀手,教过隋唐三代太子,却没一个最后能当上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李纲,皇帝,李承乾,杨坚,李世民,隋炀帝

    在隋末唐初的时候,曾有这样一位奇人:他是一个老师,但是却同时教过隋朝的太子杨勇,李渊的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这三位太子。能同时教三代太子,这已经是相当匪夷所思了,更离谱的是,这三位太子,最后竟然都没有当上皇帝。这位传奇的三朝帝师,名叫李纲。作为同时教过三代太子的猛人,李纲到底有什么能耐,能

  • 民族英雄、宋朝宰相李纲拜悦城龙母

    历史解密编辑:德庆文史标签:李纲,宰相,赵构,金人,民族英雄,金兵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

  • 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但均未被采纳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李纲,赵构,宋钦宗,宋徽宗,御史中丞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

  • 宋钦宗花样作死的背后推手,就是抗金名臣李纲

    历史解密编辑:千层琳琅标签:宋钦宗,李纲,金人,赵构,张邦昌,宋徽宗

    如果单从个人品德来说,李纲是一个无可挑剔的道德典范,有血气,不畏死,为国家不惜抛头颅散热血,完全符合传统观念里忠臣良将的评判标准,但是,不顾现实差距的存在,缺乏大局观念,以个人的英雄情结陷国家于危亡,这是不可取的。作为大臣,你李刚可以不怕死,大不了真的死了,还可以青史留名,全个人名节。但是做为国家的

  • 历史上最无能的皇帝,关键时刻罢免李纲,为讨好敌军主动献出妻女

    历史解密编辑:史迹闲谈标签:李纲,皇帝,宋钦宗,宋徽宗,金人

    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时代,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下这承上启下的宋朝。宋朝时间长久,有南宋和北宋两个阶段。在宋朝建立之初,当时局面可以说是相当的繁荣昌盛,百姓和乐。李纲宗泽,文武合璧,还有后来的岳飞,都是保护宋朝这一繁荣局面的强有力的支撑。如此繁荣的局面,发展的路线肯定会是一路顺风,其实不然。后来宋徽宗

  • 李纲:隋唐时期名臣,曾负责教导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李纲,李渊,齐王,杨坚,李建成,李承乾,杨素,宋朝,艺术家

    李纲(547—631年),字文纪,观州蓨县人,隋唐时期名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纲在北周时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隋文帝时,任太子洗马,规谏太子杨勇,迁尚书右丞。唐朝建立后,出任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负责教导太子李建成。多次进言,不被李建成接受,因而提请辞职,李渊不许,授他为太子

  • 李纲汴京保卫战:终极神坑宋钦宗葬送了北宋围歼女真人的战略部署

    历史解密编辑:减水书生标签:李纲,宋钦宗,汴京,宋军,女真人,宰相

    汴京保卫战进入到一个奇怪的局面: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忙着守城,以宰相为首的主和派忙着和谈。但无论是守城还是和谈都需要资源。于是,汴京城面临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主战派筹兵筹粮;一方面是主和派筹金筹银。所以,最苦的只能是老百姓。女真的犒军费比女真的弓箭更具杀伤力。人家不用攻城,北宋自乱阵脚。庙堂决策仍旧犹豫

  • 李纲汴京保卫战:金军北归、英雄无奈,北宋庙堂已无血勇

    历史解密编辑:减水书生标签:李纲,金军,宋军,皇帝,宋朝,宋钦宗,艺术家,汴京保卫战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正月二十七,北宋御前会议对当前敌我形势的判断是:宋军二十万、金军六万,兵力对比十比三。可以说,这个判断非常准确,甚至准确到保守。但占据数量优势未必就能打赢战争。“河北路兵马钤辖李侃以兵二千与金人十七骑战,败绩”。十七名女真骑兵在河北磁州干废两千宋军,换

  • 李纲的建都三策,赵构的选择注定了南宋偏安待亡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李纲,赵构,金人,宋太祖,关中,建康

    靖康二年,刚经历国破君辱的北宋康王赵构,从大名府(河北大名)一路难逃至应天府(河南商丘),并急不可待的在应天宣布继位。对于这个崭新大宋的立国方略,李纲从建都角度出发给出了他的建议:“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这三个地方?李纲的建议是否可取,我们客观来分析这个问题。关中大义公元9